王 偉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建設中出現了很多高樓大廈,以解決土地緊張問題。但是,隨著高樓不斷涌現,安全隱患也越來越大,建設周期也越來越長,使得工程管理工作變得非常困難,特別是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問題更為突出。因此,建設單位要加強對高支模的安全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以科學的方法進行風險控制,以保證工程的安全。
高支模結構的施工工藝非常復雜,具有工序多、工作量大、配合難度大以及工期長等特點。在建設初期要完成的工作很多,主要是縱向和高空作業。因建筑數量多且建筑高度大,對安保工作的要求更高,再加上較高的機械化程度以及多維度的交互運作,高支模工程施工呈現多樣性的特點。當前正處于大規模建設階段,具有場地少、涉及專業多、準備工作量大及材料成本高等特點。
與其他建筑物相比,高支模工程的施工難度較大,且大部分建筑工人都要進行高空作業,這無疑會給工程帶來更大的安全隱患。在高層建筑施工時,地面預留的孔洞有可能造成人員傷亡,甚至是在高空作業時脫落的小螺絲、小物件,都可能造成安全事故。在高層建筑施工過程中,存在大量的交叉作業。在豎向空間,大量的工人、建筑材料、施工機械、設備等都聚集在施工現場,再加上施工環境經常發生變化,都會增加施工管理的難度。
腳手架豎向安裝時,禁止直接搭接,應使用對接連接;在調整螺桿高度時,僅可將螺桿置于腳手管的一端,且只可置于其上面;在腳手架支架上使用固定裝置,應該確保其整體性,不得有任何損傷。
在施工中,腳手架支承體系也要密切注意地基的沉降和局部變形,在上部荷載作用下,支架體系往往會出現沉降和變形的現象,因此要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確保變形量在可控范圍內。在拆除高支模模板時,必須保證其強度滿足拆除條件和相關技術規范,并報請監理工程師進行復查。
(1)在支撐柱模前,應在基底彈線上用軸線和邊線二次定位鋼筋,為模具合模后的定位提供精確的參考。
(2)為了防止脹模、跑模、錯位造成構件尺寸過大、位置偏差、漏漿等問題,模板支撐必須滿足以下設計要求。第一,柱模應采用斜模或拉桿,每側應設置兩個螺栓,并將其與預埋于地面的鋼筋環連接。調節模板的垂直度,并用吊籃螺栓進行調節。拉桿與地面的角度應為45°,而預埋鋼筋環和立柱的距離應為3/4 柱高。第二,梁模板的支柱間隔應適當,支柱上部墊10 cm×10 cm 的方形木板,支柱中部或下部加橫梁。梁模板的上端采用夾具,梁高大于60 cm 時,采用穿梁螺柱進行加固[1]。第三,樓板模板嚴格按照已核準的施工計劃進行。
(3)認真檢查模板拼縫、節點位置模板的支撐、補強等,避免出現漏漿等問題。
(4)審核預埋件、預留孔洞的位置、高度、尺寸等,預埋構件應固定牢靠,不得有任何位移。
(5)在遇到以下情況時,模板應開孔:一是一次頂模太高,不利于澆注;二是留有較大的空洞,不易澆注;三是有暗梁或橫梁;鋼筋密度大,灌漿困難。
(6)合模前必須滿足以下要求:鋼筋安檢合格,模具內部清潔,剔鑿部分合格。在合模后,要確認模板的位置和尺寸、鋼筋位置、墊片的位置和數目滿足要求后,方可進行混凝土澆筑。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目前的高層建筑安全管理還存在很多問題。在大多數的高層建筑項目中,安全技術設備不夠健全,企業的安全投資標準普遍偏低。由于高層建筑施工企業數量眾多,各公司的安全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安全法規和安全制度在實施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偏差,從而造成安全隱患。部分施工人員安全意識薄弱,應對突發事件時缺乏應變能力,導致慌亂中出現意外[2]。
在施工過程中,高層建筑需要進行高空作業。隨著建筑高度的不斷增加,對員工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裝備水平的要求也要越來越高。由于高層建筑多為豎向交通,其線路、設備等極有可能出現故障。
目前,我國高層建筑工程監理制度還不健全,很多工程監理責任沒有真正落實。
首先,從施工單位的角度來看,很多施工單位不注重安全管理,只注重經濟效益[3]。工程建設的安全管理制度未能得到有效改進,工程質量和工人的生命健康都得不到有效的保證。
其次,部分監理工作人員由于工作中疏于監管,甚至隱瞞發生的重大事故,導致項目主管人員不受監管制約,這對建筑業的發展也有著極大的負面影響。
近年來,我國的建筑業發展很快,但也存在很多問題。我國建筑業在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方面還不夠完善,有些企業存在法律意識薄弱、安全法規執行不力和安全措施落實不到位等問題[4]。
我國建筑業大多采用總承包方式進行施工,在安措費投入上一般選擇最低標準,一些企業甚至將最低標準停留在文件上、口頭上,導致安全文明施工措施很難有效落實。
建筑工地通常有多個工種,總承包、分包等相關的工作職責層層疊疊,一旦發生項目進度與安全問題,總承包方往往會優先考慮進度。
施工現場的安全、文明建設水平是工程建設單位綜合管理水平的體現,直接關系到施工現場的安全與質量。樓層施工具有工期長、交叉作業困難等特點,保證安全文明施工一直是施工現場管理的重點。
然而,由于安全資金投入、人員配備、安全管理理念以及環境氣候等諸多因素的制約,高層建筑安全管理的持續性差,在高層建筑工程中存在大量的安全隱患,如通道堵塞、臨時用電不規范、標識不合理等問題。
首先,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責任制度并嚴格執行,一旦出現問題,及時聯系有關部門。
其次,建設單位的主管部門要加大監督力度,確保徹底消除隱患。
再次,應進行員工入職前培訓,考核成績符合要求方可發放入職證書。
最后,安排相關人員定期檢查施工現場的安全設施,整改存在問題的地方,消除安全隱患,并復查整改情況。
在人力資源、技術資源等方面建立更加合理的管理模式,詳細界定每位施工人員、管理人員的職責,明確影響工程進度的各項因素,促進工程質量的提高。由于高層建筑的建設進度受諸多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因此要認真、全面地分析各影響要素,使項目得以順利進行[5]。在高層建筑中,由于施工過程中存在很多影響因素,如果不能保持原有的施工進度,必須根據工程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工程建設中若出現了進度提前的情況,則必須全面評價對后續工程產生的影響,并且對其進行合理調整,確保工程順利完成。
高支模工程施工中存在很多安全隱患,必須對施工各階段的安全責任制進行嚴格管理。同時,應由專業的現場監理人員進行實時監控,嚴格按照施工計劃執行,明確職責,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確保各司其職。此外,施工期間要及時向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確保他們按要求施工。
對工程項目進行風險辨識和控制是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管理的先決條件。建筑工地安全隱患主要存在于臨時用電、高空作業、特殊設備作業等方面,只有進行正確的辨識與控制,才能更好地制定相應的預防對策。發現危險源后,必須立即采取相應措施,以消除隱患,保證人員的生命安全[6]。
(1)加強安全管理。高支模支護結構的設置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它是最易發生安全事故的一個環節,所以要加強對支承施工的安全管理。對于高層建筑中的支架樣式,應有明確的規定。例如,當支撐高度小于6 m 時,應選用門型或扣件型鋼管支架; 當支撐高度大于6 m 時,可采用固定型鋼管支架。
(2)合理選擇樓板截面。樓層的斷面也有不同的規格,不同的高度也有不同的標準。所以,在選擇樓板截面時,可以采用水平拉桿、橫縱拉結等方法來提高樓板的穩定性,或者采用短管進行輔助加固。
(3)保障模板拆除施工的安全性。模板拆除是工程建設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同時也是一個風險極高的環節。為了確保模板拆除過程中的安全性,必須精確掌握支架的重量,使其在同一垂直方向上依次向下傳遞。同時,也要做好安全監督工作,除了由施工單位進行驗收,還要由專業的監理人員對各工序進行驗收,確保合格后才能進行下一步工序[7,8]。
在現有安全法規的基礎上,各單位要制定和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施工措施,處理好施工全過程的安全工作。以工地為核心,在施工的各個環節制定和完善危險源控制和施工安全管理規范,并做到“四件事”。
凡事有人負責,凡事有章可循,事事有據可查,事事有人監管。業主組織監理、總包、分包等相關單位,以目標管理為導向建立工程安全管理體系,監督安全技術、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安全隱患整改以及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在建設工程中,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時,必須發揮專業技術人才的核心作用,不斷識別新的安全隱患,并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施工現場涉及人、機、料、法、環等多種因素,各個環節之間錯綜復雜,開展安全工作時應以現場為中心。工程安全大班組要按照職責分工,確保每日的工地安全管理區域、作業點覆蓋全面,切實貫徹以工地為核心的根本方針,并將其作為整個工程的立足點。在工程建設過程中,要根據工程建設的不同階段、不同的安全風險特征,采取科學、實時、有效的措施,確保有效控制工程質量[9]。
要從根本上解決工程建設中出現的問題,不能治標不治本;對存在的安全隱患和問題,要明確責任主體、整改時限和預防措施;在處理突發事件時,要堅持“四不放過”;針對突發事件,要定期組織有針對性的事故應急演練,加強對現場工作人員的培訓,及時發現問題,完善應急預案;在施工人員培訓中,應重視形式與內容。
施工現場是安全文明施工的主戰場,落實施工方案首先要明確責任人及相關職責,并掛牌公示;其次,對于交叉作業區,要明確負責人及相關職責、違章違規處置事項;再次,在公共區域,要明確主要責任單位及相關責任,公示員工行為規范和處理規定。安全文明施工工作,要真抓真管、敢抓敢管,有苗頭就控制,逐步形成安全文明施工的長效機制,促進施工安全目標的實現。
高支模土建工程涉及范圍廣泛,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和控制困難,因此在工程建設中,保證工程質量是建設單位的第一要務。
實行科學的管理,保證人員的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營造更加文明、安全的工地,不僅是企業的一項重點工作,也是建筑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措施。施工中的各個環節都要重視安全管理,疏于管理就會造成嚴重的安全事故,因此在高支模施工中,加強安全管理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