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躍 郁義軍
由于幕墻專業具有專業特殊性和邊緣性,涉及的知識點橫跨建筑、結構、機械、材料等多門學科,圖紙繪制方式具有建筑制圖和機械制圖兩者結合的特點,圖紙內容龐雜、瑣碎且數量相對巨大,這就給相關專業審查幕墻圖紙帶來一定的困擾和麻煩。在幕墻施工圖審查過程中,幕墻專業設計負責人應與各相關專業協同工作、同步審查。各專業應針對以下要點逐一審查,確保幕墻工程符合整體的效果及功能要求[1]。
建筑專業作為項目龍頭專業,應對整個建筑物整體掌控,首先介紹一下建筑專業對幕墻圖紙的審查要點。
(1)設計說明中幕墻的基本情況、使用年限、各項性能指標是否與建筑設計匹配,幕墻各種材料的選擇是否滿足效果及功能要求。
(2)平、立、剖面幕墻分格是否一致,是否與原建筑設計相符。是否有跨防火分區的幕墻分格,是否有未表達完整的立面或平面,是否有需要增加的剖面、墻身以及展開立面。
(3)出地面、出屋面的建筑物和構筑物外立面裝飾是否已經考慮無遺漏,比如風井、電梯機房、樓梯間、屋面設備、垃圾房、燃氣站房的遮擋等等。包括外墻涂料、鋁合金門窗、鋁合金百葉、小型雨棚等。
(4)是否有缺漏的幕墻局部立面,是否有特殊大樣、節點未完善表達。是否有彎弧幕墻、折現幕墻及被遮擋部位未明確標示。
(1)正負零位置、錯臺小屋面處以及屋面頂部幕墻與土建防水收口節點做法,是否存在雨水倒灌滲漏風險。二次結構、擋水坎等建筑構造是否按照建筑要求進行布置。
(2)屋面女兒墻收口處,幕墻與土建屋面收口處幕墻防水構造做法,是否完整搭接,是否存在標高不夠。
(3)伸縮縫位置構造做法是否完整,土建伸縮縫做法與幕墻伸縮縫做法能否匹配,存在施工安裝的可行性,包括墻面和屋面的伸縮縫。
(4)開放式(干法密封)幕墻的排水路徑是否清晰,是否存在排水不暢及積水滲漏的隱患。
(5)平面幕墻(屋面、采光頂、雨篷、大型水平線條等)的排水溝(槽)等設計是否按建筑要求位置,排水坡度及排水溝(槽)深度、排水管位置及管徑是否滿足原設計計算的排水量要求。
(1)建筑設計上針對門窗幕墻有無防火要求,幕墻是否能夠匹配該防火要求。包括防火門窗、防火幕墻以及采光頂的防火要求。
(2)窗間墻高度及層間幕墻防火封堵是否滿足建筑要求。防火構造是否滿足規范要求。
(3)幕墻設置的防排煙、通風開啟扇是否滿足建筑要求,開啟扇的啟閉方式、啟閉距離和角度是否滿足,開啟位置是否與二次砌筑可能發生干涉現象。
(4)消防救援窗是否按照建筑設計要求進行布設,是否存在位置、大小不匹配的問題,選取位置是否存在可能后期建筑使用過程中被遮擋的問題。
(5)幕墻所使用的所有材料是否滿足建筑防火要求的等級,是否滿足現行規范的防火要求。
(1)室內外、屋頂等位置的防護欄桿是否屬于幕墻施工圖范圍,幕墻的分格及配置能否替代建筑室內防護欄桿的要求;如使用幕墻橫向龍骨代替欄桿,臨地面幕墻玻璃是否能滿足防人體撞擊要求。
(2)雨棚數量、位置是否與建筑設計一致,是否建筑出入口處及有行人通過的建筑物周圍均有安全防護雨棚。
(1)幕墻節能計算是否滿足建筑節能要求,幕墻材料及構造做法是否跟建筑要求一致。包括玻璃的傳熱、遮陽、投射、反射等參數配置和巖棉的選擇是否滿足建筑要求。
(2)幕墻氣密性等級是否滿足建筑節能的要求。考慮外觀效果而設置的防雨通風百葉室內側,是否已經完成隔熱、防水封堵。
(1)幕墻立面效果、材料選擇是否完全滿足建筑方案要求,立面填充圖例示意的內容是否與建筑方案要求一致。
(2)立面實體墻、梁、柱等位置,是否已經考慮背襯材料。
(3)是否存在后場、疏散樓梯、室內疏散走道、半室外空間等非精裝范圍的幕墻室內側,需要幕墻專業完成幕墻內表面封堵外側的飾面設計安裝。
(4)設置在幕墻表面的建筑構配件,是否已經完整表述并且不影響外觀,例如屋面泄水孔、航空障礙燈、室外照明亮化支撐點、清潔維護措施、沉降觀測點、房屋銘牌等等。
幕墻由支撐結構體系與面板組成、可相對主體結構有一定的位移能力、不分擔主體結構所受作用的建筑外圍護結構或裝飾性結構[2],主體結構專業對幕墻圖紙的審查主要集中在幕墻反力及其對主體結構安全性的影響上,結構專業對幕墻專業的圖紙及計算書審核要點如下。
(1)幕墻各處的支座反力是否已經提供完整、清晰、準確。
(2)預埋件或者后補埋件在結構上的設置,是否與結構條件一致匹配。幕墻圖紙中表達的邊梁、構造梁柱、女兒墻頂部固定支座,是否與結構圖紙一致且尺寸、部位匹配。
(3)幕墻結構計算的取值、界面條件、工況等是否與結構一致。如果項目有風洞試驗,需專門針對試驗結果檢查幕墻荷載計算、取值的準確性。
(4)幕墻龍骨構件與主體鋼結構之間的界面劃分是否一致,幕墻龍骨在主體鋼結構上的連接構造做法是否會影響主體鋼結構本身的受力及安全性能。
(5)幕墻支撐構件與主體結構之間的間隙是否能容納主體結構施工產生的偏差,并保證在各工況下幕墻受力構件達到最大變形時不會與主體結構相干涉。
機電涉及的專業較多,大部分都與幕墻設計有所關聯,下面逐一介紹機電各專業針對幕墻施工圖的各項審查要求。
(1)幕墻防雷是否已匹配建筑防雷要求,包括采光頂防雷等。均壓環、引下線位置是否與主體設計一致。女兒墻頂和采光頂上方的避雷帶(針)安裝節點是否已經考慮做法并不影響外觀效果。
(2)幕墻用電設備,包括自動門、風幕機、電動開啟扇、擦窗機、廣告吊鉤、LED 屏等等是否已經明確提資并與強電專業匹配。
(3)幕墻上是否設置照明設備,并預留電線、開孔和固定支座并清晰表達并明確穿插施工的工藝要求和界面劃分。
(1)幕墻雨棚、小屋面排水是否已經與主體下水管有效接駁,幕墻排水溝、排水口的防堵塞、防溢出是否已經考慮,排水口與水專業交接處連接是否已經妥善考慮并明確設計施工界面劃分。
(2)安裝在土建墻體外側、幕墻表皮內側的下水管、線路管是否已經全面、準確的表達在幕墻施工圖紙中,安裝空間和檢修需求是否有節點做法。
(1)幕墻防雨百葉的位置、大小、防蟲網、通風率等參數設置是否與建筑要求一致,是否已經滿足通風排煙專業的需求。百葉與室內側風管之間的密封固定是否已經妥善考慮。
(2)幕墻表面如果設置通風用的開啟扇或者通風器,通風量是否能夠滿足新風要求。新風與排煙設置是否能夠滿足規范要求的自然通風或排煙的設置。
(3)通風專業要求的室外空調機安放位置,是否方便空調的安裝、維修,是否已經按照設計要求預留檢修門洞。
(1)幕墻排煙窗的消防聯動是否與消防專業已經匹配。
(2)消防在幕墻立面、吊頂、門頭等位置,需要預留預埋及開孔、固定的配合工作是否已經匹配,消防設備的安裝位置是否已經確認并在施工圖中確定。
(1)弱電門禁系統的設置位置是否已經確認,在門框上安裝固定的節點、預留是否已經考慮,需要安裝門禁系統的門開啟方式及五金配件需協商一致。
(2)幕墻外表面固定的監控攝像頭位置是否已經確認,所需要的引出線和固定點位是否已經明確并做好預留預埋。
(3)弱電門禁磁控系統、監控系統需要的管線預留預埋已確認并在幕墻圖上預留孔洞及支座。
(1)室外貨梯、觀光電梯(頂層無機房控制箱)等處按鈕開孔配合是否完成,到站指示燈安裝是否配合到位。收邊包飾是否考慮。
(2)泄爆口、防爆窗等需要幕墻包飾部位,是否滿足泄爆要求。
(3)燃氣在立面、頂面包飾內走管位置。是否已經考慮,燃氣管在幕墻表皮進出室內外的管線預留是否明確節點做法。
在室內,幕墻與精裝專業存在大量的交接、收口,如內外裝在設計中未做到協同同步、過渡流暢,不僅會對室內效果產生較大影響,同時還有可能影響外立面的美觀。比如有時候門頭、出風口、窗的位置都已經在幕墻圖紙上明確,但在做方案的時候很少顧及得到,而后發現難以契合、木已成舟,無論是整改還是修改方案都代價巨大[3]。針對內裝專業審核幕墻圖紙,有以下要點。
第一,幕墻內側吊頂位置是否已經預留窗簾盒位置,窗簾盒尺寸合適,軌道隱藏。精裝吊頂與幕墻橫梁位置合適,便于收口。第二,幕墻內側地面與精裝地面踢腳蓋板做法是否銜接妥當,是否有遺漏界面。第三,室內隔斷墻與幕墻之間的封堵是否已有明確的方案和措施。需要考慮有效的隔音、隔熱措施,并且不影響幕墻的外視效果。第四,幕墻與精裝同類型構筑物,比如欄桿、吊頂等元素是否考慮協調一致的效果。門廳內外側的飾面板是否保持一致的效果。第五,室內精裝及其功能要求,是否對幕墻飾面有特殊要求,比如廁所外側考慮非透明玻璃,室內樓梯間有采光要求等等。第六,有無幕墻與精裝施工界面不清晰的問題,尤其在門廳處、半室外空間、采光頂四周吊頂位置的墻、頂包飾,是否幕墻與精裝界限明確無遺漏。
景觀專業與幕墻交接雖然相對較少,但如處理不當,不僅會導致室外效果整體失調,還有可能影響建筑的整體防水功能。針對景觀專業對幕墻圖紙的審核,總結要點:一是在室外總體上的人防出入口、汽車及人行坡道口、風井、泄爆口、煙囪等構筑物的包飾,是否界面清晰無遺漏;二是景觀設計與主體建筑的出入口協調一致,出入口門兩側無影響通行或者不夠便利的景觀綠植。有無大型樹木緊貼外立面,導致可能的危險和不便;三是地面綠化、屋頂綠化與外立面之間的界面、收口是否已經考慮無遺漏項。四是室外場地排水與幕墻交接處是否有積水問題,場地放坡與幕墻根部收口是否有高差和飾面遺漏問題。
本文講述了從建筑、結構、機電、精裝、景觀等專業審查幕墻設計施工圖內容的要點,作為大型綜合體或公建項目整體來講,跟幕墻專業相關聯的專業設計還包括室外泛光照明、標識、LED屏幕、廣告燈箱、櫥窗、采光頂的廣告吊鉤和整體建筑外圍護用的擦窗機等等。建筑工程施工圖設計審查是整個項目設計過程中非常重要和關鍵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將所有設計成果協調統一,將各專業設計成果之間出現的完整性,做法不一致,界面重復或疏漏等問題盡量排查消除掉,避免后期現場施工過程中需要再次協調、變更,乃至于出現現場大量拆改的情況,以影響整體工程的施工進度,也增加了項目不必要的建設成本[4]。
專業間相互審圖的過程也同時是本專業自查的過程,可以更好的發現專業間協調銜接的問題所在,發現哪些事項已經是溝通協調一致了,哪些事項還未相互提資,還有哪些事項雖然已經提資,但是做法或者界面還沒有達成統一[5]。目前,我們的施工圖設計審查的規范、制度、要點指引甚至論文,也更多從單專業的角度進行考慮。
本文對建筑設計過程中專業間配合問題進行了梳理,并力圖闡述清楚這些問題可能導致的不良后果,將專業間協調、配套問題作為主要考慮對象,使得專業間的設計成果關聯性、一致性問題得到妥善、完美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