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蒼溪縣委黨校 趙全生
2018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了關于鄉村地區發展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指出農村地區的振興戰略實現以及長久發展,是新的歷史發展時期我國社會發展所必須要解決的主要矛盾之一,也是未來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戰略的五大任務之一,它要求重點打造農村地區的特色產業,通過加強品牌建設,切實提高產業的現代化發展水平,有效實現產業之間的融合與發展。山區鄉村本身地形比較復雜,加之其經濟發展具有滯后性,為此如何有效提高山區鄉村振興發展的水平,實現我國美麗鄉村建設的目標就成了未來鄉村振興發展的關鍵。
縱觀當前山區鄉村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其在自然環境方面所面臨的困境始終是制約和影響山區鄉村產業振興的關鍵。一是山區的鄉村大多處于沒有被完全開發的狀態,所以可以將其看作是原生態鄉村。在這里,盡可能地保留了原生態所具有的自然風光景象以及獨特的生態環境。二是山區村落建設相對比較復雜,特殊的氣候環境以及復雜的地理條件,都會導致山區更加容易遭受到嚴重的地質災害以及自然災害。三是山區的人口分布不均衡,人口稀少也導致了山區的村莊空心化特點尤為顯著。山區遠離城市,在經濟發展方面會受到嚴重的制約,城市的經濟發展對其的輻射作用不明顯。
山區鄉村的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制約了農民的發展,也影響了農村的現代化生產活動的開展。大量的學者研究資料都表明,道路交通設施的建設可以促進農村地區各生產要素水平的同步提升。但是長期以來,我國的山區農村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還不完善,主要原因是鄉村的道路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在其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比例當中所占據的比重還不夠,山區鄉村和平原鄉村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差距還較大。同時山區居民房屋居住點的地理位置比較分散,山區的道路設施不完善,運輸條件不便利,地形相對復雜,都會直接制約山區鄉村產業的發展。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鄉村文化振興不僅是鄉村振興戰略的應有之義,而且對于鄉村組織振興、生態振興、產業振興、人才振興具有重要引領和推動作用。一是從現階段山區鄉村建設與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相對城市豐富的文化設施和文化生活來說,山區鄉村受地理位置不集中、居住人口分散的影響,文化基礎設施較少,文化活動相對匱乏,文化引領傳承相對滯后,這也是從城里回歸的年輕人生活不習慣、不適應的主要原因。二是空心化、老齡化和勞動力的嚴重流失導致村民參與集體文化活動意識減弱,人際之間的交往變得更加陌生,鄉風建設受到影響,從而導致鄉村地區的文化發展受到制約和影響,使得村民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得不到滿足。三是山區鄉村文化產業化程度偏低,村民自組織集體文化發展滯后,而山區鄉鎮和村級基層黨組織服務范圍廣,人才資源不足都影響了該地區文化活動和文化產業的發展。
眾多文獻研究成果表明,山區鄉村的社會資本匱乏,嚴重制約和影響了農村改革工作的順利推行與開展。一是山區鄉村在資本的回報方面比例較低,周期較長,所以資本配置也比較困難,資本的積累速度相較于城市區域來說更慢,所以山區是資金容易外流的地區。二是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和剛畢業的大學生往往都會離開山區鄉村,前往城市就業發展,這也就導致了人才資源嚴重流失,對于山區的鄉村產業發展非常不利。三是近年來研究表明,我國農村地區整體發展呈現出了老齡化趨勢嚴重以及年輕勞動力嚴重缺失的現狀。當前山區的教育條件相對落后,醫療資源相對匱乏,工資水平相對較低,都會直接影響山區人才的集聚,山區鄉村產業的振興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
研究表明,山區鄉村產業結構的單一和產業鏈條不完善,都會導致鄉村各類產業難以融合發展,以及產業規劃不科學。一是近年來政策層面更加注重農村地區的技術創新,農村的生產技術水平較以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和發達國家的鄉村相比較,科學創新的投入力度依然不足,農業農村的現代化發展程度依然偏低。二是在山區鄉村,生產資源經營權分散在小農戶手里,小農戶采用的依然是分散的小規模的經營方式,資源的利用率以及產出率相對較低,農業產業的布局不夠科學。三是在農產品深加工方面,加工技術水平相對落后,整體規模較小,無法實現精深加工的目標。四是鄉村產業品牌建設不夠,大多數農民不具備品牌意識,所以產品打造缺乏地方特色,不具備市場競爭實力。五是從工業的發展角度來看,鄉村工業大多數集中于下游產業或者是一些初加工產業,為此這也就決定了其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屬于典型的資源消耗類型。面對這類資源加工企業的發展,其所造成的高污染以及資源浪費現象、環境污染現象,都會影響山區鄉村產業發展。六是旅游服務產業方面,近年來的鄉村旅游發展迅速,但是鄉村地區在旅游產品打造方面依然存在同質化的情況,比如農家樂,各個地方都有著相似性,地方特色不明顯,存在復制的現象,不具備較強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山區鄉村生態資源豐富,要像重視生命一樣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要將自然資源方面的劣勢轉變為生態資源的優勢。一是在產業發展上要緊盯有機、綠色和健康的當地特色產品項目,重視產品的品牌打造、品牌保護和深加工開發;二是在自然條件改造上要杜絕大拆大建,要重視傳統村落的保護和修繕,做到依山就水、相對集中,以尊重農民的意愿為前提不斷提升產業環境和居住環境優化。
要實現山區鄉村產業振興,需要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全面完善軟硬件配套的基礎設施條件,以此促進山區鄉村的經濟增長與發展。一是繼續加大山區鄉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便捷的交通基礎,有助于山區鄉村在進行生產活動的過程中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與此同時,便捷的交通運輸條件有利于山區鄉村大力發展現代化農業,減少農業生產對人力的依賴,同時也能解決鄉村勞動力缺乏的困境。各級黨委政府應該切實做好山區鄉村交通基礎設施的合理規劃,爭取資金支持,建成山區鄉村生產生活科學合理的交通網絡。二是要加大山區鄉村電網升級、水利擴容、互聯網提質和移動網絡提速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通過提供優質的網絡信息服務,為農民的生活與生產需要提供更好的保障。三是推進山區鄉村電子商務的大發展。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農產品市場的流通體系,通過進行必要的倉儲以及物流設施建設,從而具備更好的物流運輸條件;加強電子商務的培訓,吸引更多的年輕人才返鄉創業,投身鄉村電子商務的發展。
鄉村具有豐富的文化內容,如紅色文化、農耕文化、傳統村落、孝道文化、民俗文化和精神信仰等,繁榮鄉村文化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和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一是各級黨委政府要組織專家團隊,深入挖掘鄉村文化資源,合理配置與優化鄉村文化產業,抓住地方特色,發揮文化資源優勢。讓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產業,以“文化+旅游”的模式推進鄉村文化產業的發展。二是要推進鄉村群眾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鄉村群眾的文化素質和思想素質,注重思想、法制和文化教育的全面結合,為推進鄉風文明打下堅實的基礎。三是更加廣泛地提供鄉村群眾技能培訓和成人教育。在鄉村建立科研院所工作人員工作室,聘請相關的專家或者學者進行線上以及線下教育培訓,將更多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理念融入到農戶的日常生產以及經營過程當中,提升鄉村群眾的生產技能,豐富鄉村群眾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
山區鄉村產業振興需要完善金融體系的支持。要優化農村地區的金融發展環境,引入多元化的金融主體,拓寬金融服務的融資渠道,為鄉村產業發展提供足額的資金支持。一是加大信貸方面的投入力度。金融機構應該始終保持較低的存款準備金率,黨委政府引導金融機構多開發貸款產品,豐富鄉村農戶小額貼息貸款項目。二是降低鄉村金融機構的準入門檻,尤其需要扶持更多的中小型金融機構進入到鄉村,從而為農民群眾提供更為全面優質的信貸服務。三是通過信息技術和互聯網資源之整合,不斷發展線上金融服務模式,建立鄉村地區資金回流制度,有效引導商業銀行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可以積極釋放出更多的資金,全面用于對鄉村地區的經濟扶持和發展,為促進農戶收入的增加提供更多的幫助。
山區鄉村產業發展規劃至關重要,要針對地區特點、市場需求、內外環境,制定出科學的發展規劃,抓住特色產業不松勁,合理配置一二三產業項目融合發展。一是針對特色產業向產業鏈要效益。首先是將特色產業縱向發展延伸。特色產業是鄉村產業振興的支柱,要逐步由輸出初級產品向輸出高級產品的方向發展,加大倉儲物流建設,加強產品深加工技術的研發。其次是將特色產業橫向拓展豐富。加大新型技術的應用,增加產業鏈當中各環節的產品附加值,提高產業集聚效應,提高經濟增長效率。二是要加強一二三產業間的融合發展。山區鄉村資源豐富,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將是切實促進農業以及其他產業發展的關鍵。要充分運用科學技術,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不斷鞏固農業產業基礎地位,提高農業產業效益,逐步實現與二三產業融合和延伸。比如發展生態農業生產技術、實現農產品精深加工和發展農業物聯網技術等,為農業產業鏈的豐富和完善提供必要的保障。三是將旅游產業與農業特色產業有機結合,也是鄉村產業振興發展的重要舉措,鄉村旅游可以讓體驗者更為直接地感受到鄉村生活,同時通過豐富的鄉村旅游類型,切實推動鄉村產業的融合與發展。在農業和旅游業結合發展的過程當中,發揮出農業本身的生態修復功能,并且也可以將山區的特色、自然風光的優美充分體現出來,最終打造出生態文化旅游和現代農業觀光相結合的發展新格局。四是要實現城鄉的協同發展。城市熱度對于鄉村地區的發展也必然會起到一定的輻射與帶動作用,所以就需要發揮中小城鎮的帶動作用,加大對中小城鎮的建設力度,不但能夠緩解大城市人口增加帶來的交通就業壓力,面且能夠促進中小城鎮的發展,從而帶動周邊的山區鄉村協同發展,逐步實現以城帶鄉,以鄉促城的一體化發展。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山區鄉村產業的發展,要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之下,從多個途徑、多種角度出發,深入研究自身發展的劣勢和優勢,結合市場經濟的發展環境以及發展需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在特色產業發展和一二三產業融合過程中,有效實現創新與發展,開拓與進取。要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投資鄉村,發展鄉村,以商業的手段來促進鄉村的發展,提升鄉村的吸引力,讓更多的人才回歸鄉村,服務三農。鄉村振興戰略任重而道遠,只有鉚定目標不松勁,積極推進三農改革,不斷加強制度創新以及模式更新,才能探索出一條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