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中,劉軍玲,程世云,胡沖,韓玲玲,魏鋒,馬雙成
1.安徽省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51;
2.中藥飲片制造新技術安徽省重點實驗室,安徽 合肥 230051;
3.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北京 100050
中藥是中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中藥標準體系的建立事關中醫藥的健康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以下簡稱《中國藥典》)作為上市準入標準起到反制的杠桿作用,對中藥質量的控制有較強的規范作用。但目前也存在不少爭議,有人認為中藥質量標準存在的問題及原因主要表現為照搬化學藥品的模式和對“度”把握不準。中藥質量標準的研究須在傳承中藥的基礎上,運用傳統的中醫藥理論和臨床實踐經驗,堅持中藥質量標準與臨床療效相對應的科學理念,制定合理的中藥質量標準體系。劉昌孝院士針對這一問題,于2016 年提出中藥質量標志物(Q-marker)的新概念[1],2019年又發表專題報道“中藥質量標志物的概念、核心理論與研究方法”,進一步闡述了中藥質量標志物核心理論和研究方法,解析了中藥質量標志物的定義和科學內涵,并從有效性、特有性、傳遞與溯源、配伍環境及可測性5 個方面概要闡述了質量標志物的核心理論和研究方法,實現了中藥質量控制理論、思路和方法的質的飛躍[2-4]。筆者在長期從事中藥質量標準的研究中發現,很多中藥材,尤其是果實和種子類中藥材在采收加工成為藥材后還存在自身體內的生物轉化,只有闡述這個過程才能找到真正的質量標志物,制定合理的質量標準。本研究以補骨脂為例,探討中藥質量標準的制定思路。
補骨脂又稱黑故子、破故紙,為豆科補骨脂屬植物補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L.的干燥成熟果實,為1 年生草本植物,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果序,曬干,搓出果實,除去雜質。其味辛、苦,性溫,歸腎、脾經,具有溫腎助陽、納氣平喘、溫脾止瀉等功效,用于腎陽不足、陽痿遺精、遺尿尿頻、腰膝冷痛、腎虛作喘、五更泄瀉等,外用可消風祛斑,治療白癜風、斑禿[5]。據文獻報道,補骨脂含有香豆素、單萜酚、黃酮及苯并呋喃等多種化學成分[6-7],其中香豆素類成分主要包括補骨脂苷、異補骨脂苷、補骨脂素和異補骨脂素等[8-9]。由于補骨脂價格過低、產量低、費工、費時,國內已經有近20 年沒有種植,主要靠從緬甸、越南等國進口,以野生為主。補骨脂早在唐宋年間就已經作為藥材使用,是我國傳統常用中藥材,用量較大,是經典方劑二神丸、四神丸、加味青娥丸等制劑的主要組成藥物,因此,有必要嚴格控制其質量以保障用藥安全。
補骨脂藥材和飲片標準主要收載于《中國藥典》2020 年版[10],分別收載了補骨脂和鹽補骨脂2 種飲片規格,檢驗項目包括【性狀】【鑒別】【檢查】及【含量測定】等。除此之外,部分地方炮制規范也收載了這2 種飲片規格,檢驗項目均沒有超出《中國藥典》2020年版的收載范圍。
2019 年,安徽省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對243 批補骨脂和鹽補骨脂進行檢驗,樣品地域覆蓋了全國31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抽自65 家飲片生產企業、82個批發經營單位、21家零售藥店及75家醫療機構。檢驗結果表明,共32 批樣品不合格,不合格率為13.2%,不合格項目全部為含量測定項,不合格比例較高。而不合格原因是藥材質量問題還是質量標準指標問題值得深入研究。
《中國藥典》自1963 年版開始收載補骨脂和鹽補骨脂飲片,之后歷版《中國藥典》均有收載。早期收載補骨脂藥材標準僅包含鑒別項,鹽補骨脂無檢驗項目。自《中國藥典》2005 年版開始收載補骨脂的含量測定項,《中國藥典》2010 年版開始收載鹽補骨脂含量測定項。孟祥松等[11]對市售40 批補骨脂按《中國藥典》2010 年版標準檢驗,結果39 批樣品含量不合格。
《中國藥典》2020 年版一部“補骨脂”項下的含量測定方法為高效液相色譜法,以補骨脂素和異補骨脂素為對照品,供試品經索氏提取后測定,按干燥品計算,含補骨脂素和異補骨脂素的總量不得少于0.70%。通過研究發現,該方法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采用的流動相為甲醇-水系統,在此系統下補骨脂苷和異補骨脂苷等苷類成分在色譜柱上不能被分離。本課題組在研究中發現,流動相改為甲醇-0.4%磷酸水溶液系統能很好地分離補骨脂苷、異補骨脂苷、補骨脂素和異補骨脂素,為進一步研究補骨脂苷和異補骨脂苷與苷元之間的轉化提供了參考。2)供試品溶液制備時采用的是索氏提取、甲醇加熱回流2 h的方法,含量測定的限度為含補骨脂素和異補骨脂素的總量不得少于0.70%,而《香港中藥材標準》2010 年版采用50%甲醇超聲提取的方式,限度為含補骨脂素和異補骨脂素的總量不得少于1.6%[12],差異較大。本課題組研究發現,在50%甲醇超聲的條件下可以促使補骨脂苷和異補骨脂苷向補骨脂素和異補骨脂素轉化,所以測定的補骨脂素和異補骨脂素的總量較高。
為了進一步證實這種轉化,本課題組考察了鹽酸濃度、提取時間和提取方式,結果表明,在加入鹽酸-甲醇(1∶4)混合溶液50 mL、加熱回流1 h的條件下,補骨脂苷、異補骨脂苷先轉化成中間體,再由中間體基本轉化成補骨脂素、異補骨脂素,水解完全后與未水解供試品中4個成分含量總和差異不大。
經研究認為,主要是測定方法影響了補骨脂的含量測定結果。因此,建議《中國藥典》2020 年版(一部)“補骨脂”項下含量測定方法中,流動相改為甲醇-0.4%磷酸水溶液(42∶58);供試品溶液的制備方法改為取本品粉末(過三號篩)約0.25 g,精密稱定,置回流瓶中,加入鹽酸-甲醇(1∶4)混合溶液50 mL,加熱回流1 h,迅速冷卻至室溫,濾至100 mL 量瓶中,用適量甲醇洗滌容器和濾紙,洗液并入同一量瓶中并加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按照此法,本課題組重新測定90 批補骨脂藥材的補骨脂素和異補骨脂素質量分數的總和為1.69%~2.64%,均高于0.70%。
根據本課題組調研結果,補骨脂新貨不合格率較高,但儲存一定年限后合格率提高,因此對其儲存條件和時限進行了考察。
首先考察了補骨脂在儲存過程中的溫度和濕度,這2 個因素通常對中藥材的質量影響較大,通過影響因素試驗放大溫度和濕度在儲存過程中對補骨脂的影響。結果發現,儲存溫度對樣品中補骨脂素、異補骨脂素、補骨脂苷、異補骨脂苷的含量無影響;但在高濕的環境下,補骨脂粉碎樣品分別放置0、5、10、20 d 后,補骨脂苷和異補骨脂苷含量逐漸降低,補骨脂素和異補骨脂素含量逐漸升高。因此,通過影響因素試驗發現,濕度對補骨脂中指標化合物的含量有較大的影響。
其次,通過高濕試驗結果推測這個過程是酶促反應。在高濕試驗中加入酵母菌發酵,可明顯加速補骨脂苷和異補骨脂苷轉化成對應的補骨脂素和異補骨脂素。為充分證明這一實驗現象,又加入單一β-葡萄糖糖苷酶和水的對比實驗。結果表明,噴灑β-葡萄糖糖苷酶的補骨脂藥材粉末中補骨脂素、異補骨脂素的含量明顯高于噴灑水的藥材粉末,而補骨脂苷、異補骨脂苷的含量低于噴灑水的藥材粉末。綜合上述結果表明,補骨脂苷、異補骨脂苷在β-葡萄糖糖苷酶的作用下直接轉化成補骨脂素、異補骨脂素。
同時,本課題組考察了儲存過程中溫度和濕度對鹽補骨脂的影響。結果發現,不同的儲存溫度和濕度對樣品中補骨脂素、異補骨脂素、補骨脂苷、異補骨脂苷的含量均無影響。但在高濕試驗中,噴灑β-葡萄糖糖苷酶可明顯加速補骨脂苷和異補骨脂苷轉化成對應的補骨脂素和異補骨脂素。說明鹽補骨脂在炒制的過程中破壞了植物體內含有的轉化酶,所以鹽補骨脂不存在放置后“越陳越好”的說法。
由此可見,補骨脂藥材在自身所含酶的催化下,緩慢地將補骨脂苷、異補骨脂苷轉化為補骨脂素、異補骨脂素,通過實驗研究發現這個過程最長可達7年。
近年來,因需要符合《中國藥典》2020 年版關于補骨脂素和異補骨脂素含量的限度,供貨商增加補骨脂存儲年限,這給補骨脂藥材的使用帶來了一定的安全隱患。實際在《中國藥典》2020 年版標準下,補骨脂藥材“越陳越好”是由于藥材在存儲過程中苷轉化為苷元所致。此外,民間還有一個說法是“越癟越好”。通過本課題組研究發現,補骨脂素和異補骨脂素主要分布在皮內,癟的補骨脂藥材皮占比較高,導致越癟的補骨脂藥材中補骨脂素和異補骨脂素的相對含量越高。補骨脂藥材在歷代本草中均未見“越陳越好”和“越癟越好”的記載,地方炮制規范中只有“藥材以顆粒飽滿、黑褐色者為佳”的表述,但現在中藥飲片生產企業將補骨脂藥材放置3~7 年后出售,藥材的顏色在放置的過程中會發生變化,由黑褐色變為淺褐色,與傳統描述不符合。“越癟越好”與傳統認為的“藥材以顆粒飽滿者為佳”也不符合。
因此,“越陳越好”和“越癟越好”的說法可能與《中國藥典》2020 年版檢查標準有關,并不能反映補骨脂藥材的質量。
補骨脂貯藏過程中,體內苷類成分在酶的作用下轉化為苷元和糖類成分,為其萌發存儲能量,這是一個動態過程,因此不能只測定苷元成分而不考慮苷類成分。本課題組測定了243 批補骨脂中補骨脂苷、異補骨脂苷、補骨脂素、異補骨脂素4 個成分的含量,結果發現,不合格的樣品中補骨脂素和異補骨脂素含量較低,但相應的補骨脂苷和異補骨脂苷含量較高,所有批次的補骨脂樣品中,4 個成分總量基本維持不變,為2.1%~4.5%。
補骨脂藥材在儲存過程中存在自身體內的生物轉化,因此,在衡量補骨脂藥材質量時,要充分考慮其所含成分的動態變化,并基于這種動態變化制定出更加合理的質量標準,以期達到準確反映藥材質量的目的,同時也為其他中藥材質量標準制定提供研究思路和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