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纓,談如藍,陸海峰,劉 遜,周 揚,王慧芳,陳 江
(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9)
中醫藥是我國醫學科學的特色,也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幾千年來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并且對世界的文明進步產生了積極影響。我國一直重視中醫藥的發展,2016 年2 月,國家制定了《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 年)》。可見,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迫切需要在構建中國特色基本醫療制度中發揮中醫藥獨特作用。中醫藥教育和人才培養應當體現中醫藥學科特點和文化特色,以中醫藥內容為主,注重中醫藥經典理論和臨床實踐,將現代教育方式和傳統教育方式相結合,突出中醫藥思維能力培養。應當建立健全與中醫藥事業發展需求相適應的、規模適宜、專業及層次結構合理的中醫藥學校教育體系,支持建設中醫藥一流大學、一流學科,支持發展高水平中醫藥高等職業教育。同時,還應積極探索加強人才培養、教學實踐研究、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工作方法。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積極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規律,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科普館應根據學生的特點,設計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寓教于樂、理實一體,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中藥學傳統文化和知識,展示中藥學職業的拓展方向。通過蘇州中藥科普館建設研究與實踐,讓蘇州市民能夠簡單鑒別蘇州道地中藥材原植物,能夠簡單鑒別常用中藥材和中藥飲片,從而能夠更好地保護吳地中藥,合理地開發和使用吳地中藥。
1.1.1 弘揚中醫藥文化,普及中藥傳統知識 中醫藥主張“上工治未病”,尤其中醫在養生保健方面有著整體調理、副作用少、療效顯著等特點,越來越受到市民的推崇。隨著對中醫藥需求量的增加,建設中藥科普基地給學生、市民學習中醫藥傳統知識和文化提供了場所。
1.1.2 繼承和發揚蘇州吳門醫藥文化 蘇州歷代名醫輩出,從周代至今,有記錄的名醫千余個,其學術成就獨樹一幟,形成頗具特色的吳門醫派,吳門藥學沿承至今有雷允上、李良濟等。作為吳門醫派的根仍在并仍服務于蘇州,我們必須從認識上、機制上、行動上等諸多方面做出努力,理解吳門醫派真諦,弘揚吳門醫派精神,傳承吳門醫派的專業技術。
1.1.3 普查并保存吳地藥用植物,提高資源保護意識 吳門醫派的發展離不開吳地中藥的支持,據前三次全國中藥普查數據統計,蘇州曾是中草藥材的重要產地,有記載的藥用植物就有900 多種。蘇州市第三次地產藥材資源大普查發現的中草藥還有400 多個品種。其中,何首烏、薄荷、淡水珍珠、荷葉、芡實、代代花、燈芯草、枇杷葉、魚腥草等都是在全國市場小有名氣的特色藥材,因此保護和發展吳地藥用植物是非常重要的。
1.2.1 內容 蘇州中藥科普館位于具有百年歷史的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內,為蘇州市科協支持的科普場館類建設項目。2018 年被命名為江蘇省愛國衛生教育(健康教育)基地,于2019 年獲健康促進與教育優秀實踐案例。
從20 世紀90 年代開始建設中藥標本館至今,蘇州中藥科普館經歷多次搬遷和擴建,由中藥原植物標本館、中藥材及飲片標本館、藥用植物園3 個分館組成,通過中藥鮮活原植物、中藥原植物標本、中藥材及飲片標本向蘇州市民提供一個中藥立體標本學習基地。
1.2.2 設施 依托學院的支持,中藥標本館包括中藥原植物標本館和中藥材及飲片標本館,同時可容納參觀人員約120 人,承擔著中藥學專業教學、參觀、珍品儲藏養護等任務。本館分臘葉標本區、浸制標本區、藥材標本區、中藥飲片標本區等功能區,目前館藏有中藥臘葉標本160 份、浸制標本128 份、生藥標本600 份、名貴中藥40 種、方劑標本20 份。全國中藥資源分布沙盤可對全國中藥資源進行全方位展示。
吳地藥用植物園位于藥學院,環境優美,能同時容納約200人參觀學習。植物園環境優美,園內分水生植物區、吳地藥用植物種植區、藥用植物種植區,為傳統吳地地道藥材的傳承、研究和保護提供實踐支持。
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具有百年歷史的江蘇省省屬全日制公辦專科層次普通高校,是江蘇省衛生類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目前,我們中藥學專業有良好師資和優秀的團隊,與蘇州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蘇州市中醫醫院、雷允上藥業有限公司、蘇州市天靈中藥飲片有限公司等企事業單位有著密切的合作,中藥學專業師生經過培訓,能為市民提供更好的參觀體驗。
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中藥學專業有完善的中藥標本館和藥用植物園的管理制度,館藏多部中藥專業書籍、吳門醫藥經典典籍,還制作了中藥知識的科普宣傳冊便于市民參觀學習。同時,還創建蘇州市優秀新專業———中藥專業網站(http://zyzy.szhct.edu.cn/),為社會提供中藥咨詢和服務[1]。
蘇州中藥科普館有一套完整的給蘇州市民提供參觀學習的制度,能夠提供從中藥原植物種植、中藥原植物標本、中藥臘葉標本、中藥材標本、中藥飲片標本一整套從中藥原植物到最后加工形成中藥飲片的實物展示,將思政教育與中藥學專業傳統文化、課程實踐等相結合,使市民在科普實踐中感受傳統,弘揚文化,宣傳健康[2]。
(1)建設完成蘇州地區特色吳地藥用植物園,有近百余種藥用植物,能滿足學生的學習和實訓要求。按照計劃已將藥用植物園和中藥標本館打造成一個集實驗實訓和對外開放于一體的科普實訓基地,成為我院對外交流的窗口及集教學、科研、科普教育為一體的多功能傳統中藥文化館。(2)中藥科普基地的建設能夠更好地發展吳地中藥,藥用植物園的建設能夠更好地保留地道的吳地藥用植物,能夠研究藥用植物的形態變異以及質量變化,能為拯救在蘇州地區瀕臨滅絕的珍稀品種出力,為今后的研究提供素材。(3)成立了依托中藥科普館的一支專業的志愿者服務隊伍(蘇州中藥科普基地服務志愿者),通過科普基地的建設,整合學校的硬件資源+教師資源+學生資源,打造了一支由藥學院教師引導、中藥學專業師生志愿服務的專業性志愿者服務隊伍,通過走出科普基地、走進蘇州社區、帶進科普基地的3 種模式更好地擴大蘇州中藥科普基地的影響力以及增加科普基地的服務范圍。(4)面向社區居民提供中醫藥相關知識的專業咨詢和技術服務。利用中藥學專業的實訓平臺,構建一個宣傳吳地醫藥知識、弘揚中國中醫藥文化的課外教學基地,為宣傳介紹我國和我省的中藥材做出貢獻。
(1)中藥科普基地的建立,組建了從中藥栽培到中成藥生產的完整中藥科研鏈,從各個環節、多個方面滿足我院乃至蘇州各高校教師、醫院學者中藥方面的研究,在今后的運行過程中能夠給予研究者一定的幫助。依托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豐富的資源,教師近幾年發表教科研論文30 多篇,還承擔了吳門醫藥研究的課題8 項。(2)能夠完善我院的中藥學專業建設,使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中藥學專業真正走出蘇州,在全國中藥學專業職業教育領域走在前列。(3)通過實地的參觀學習、虛擬的網絡學習,隨著參觀人數的增加,能夠擴大蘇州中藥的影響,讓全國乃至全世界了解吳門醫藥[3]。
中藥學專業多年的社會服務工作受到了行業和社會的好評,越來越多的專業學者、市民來蘇州中藥科普館參觀、學習。從2012 年至今,中藥學專業的師生為大眾提供社會服務共計55 次,服務的人數達到6 583 人次。
在中藥鑒定、生藥學、中藥識別技術、實驗室開放等課程中,幫助學生鑒別中藥原藥材和中藥飲片的性狀特征,培養學生專業的綜合能力和職業素養。如定期組織學生參觀科普館。每年9—10 月期間,舉辦新生中藥科普系列活動,并開設相關體驗科目。平時定期安排學校的學生參觀蘇州中藥科普館。如2020 年10 月,2020 級新生在中藥學教研室教師的帶領下參觀了中藥標本館,教師介紹了蘇州中藥科普館的發展歷史、吳門醫藥的歷史和地位、該館的藏品分類等,并重點介紹了館藏的人參、鹿茸、牛黃、靈芝等精品中藥。接著,學生又參觀了吳地特色藥用植物園。教師向學生介紹了藥用植物園的建園歷史和藥植園的特色,帶領學生參觀了藥植園草本區和木本區,學生饒有興趣地認識了月季、玫瑰、牡丹、小茴香等中藥原植物。另外,學生還參觀了學院的模擬藥房,教師介紹了模擬藥房的組成和用途,利用模擬藥房為學生介紹了中藥調劑和中醫坐堂等知識,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積極性。
開設中藥健康知識相關專業實踐課程,以便于更好地向參觀者提供有關中醫養生方法、中藥真偽鑒別、中藥正確使用等相關知識的專業咨詢和技術服務[4]。
4.3.1 對外開放科普館,師生開展中醫藥科普宣傳活動 蘇州中藥科普館建成后,師生經常開展對外開放的中醫藥科普宣傳活動。2019 年6 月1 日,我們舉辦中藥科普館科普開放日活動,蘇州市實驗小學組織小學生和家長前來參觀。此次小學生中藥科普教育活動由中藥科普館參觀、中藥課堂教學、體驗中藥香囊制作、藥膳品嘗4 個部分組成。教師帶領學生參觀藥用植物園,認真介紹薄荷、艾葉、魚腥草、金銀花、牡丹、芍藥等藥用植物的特征和功效。通過參觀我院藥用植物園、中藥標本館,讓大家了解中醫藥傳統文化和歷史,初步認識400 種中藥材,簡單學習中藥真偽鑒別知識。隨后的中藥教學互動體驗環節,教師指導小朋友自己動手制作中藥香囊,教師制作中藥藥膳,小朋友和家長品嘗了玫瑰曲奇、藥膳抹茶小蛋糕、姜桂山楂糕等。小朋友和家長通過課堂教學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藥,為小學生從小建立對中醫藥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奠定了良好的基礎。4.3.2 師生走進社區、中小學等,開展中醫藥教育和科普活動2016 年5 月24 日,師生志愿者團隊到江蘇省新蘇師范附屬小學,為三年級部分小學生和教師開展了中藥科普知識宣講活動,介紹了冬蟲夏草的知識,阿膠糕、荷葉減肥茶的制作方法。小學生親手制作預防流行性感冒的中藥香囊。教師結合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貴重藥材——冬蟲夏草、三七、人參,進行了真偽鑒別方法的介紹。另外,結合教師的職業特點,講授了秋梨膏的制作方法。教師走進學校為師生開展中藥科普教育活動,讓小學生和教師不出校門就能近距離地感受中藥、了解中藥。
走進學府社區,舉辦養生講座,向大家講解如何預防疾病產生,學習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注意合理膳食、飲食營養及如何制作藥膳及膏滋藥等,普及醫藥健康常識,強化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走進蘇州學府中學校,藥學院黨總支第一黨支部聯合藥學院中藥學教研室教師及蘇州學府中學校黨支部一起舉辦了黨日活動,通過開展講座和體驗活動,和中學的教師、學生分享健康知識。
中藥學教研室教師為大家舉辦中醫養生微講座,教師用風趣幽默的語言,深入淺出地進行講解,讓大家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聯系實際生活,了解中醫藥知識和慢病管理。同時,藥學院第一黨支部教師向參與活動的教師和學生講解了中藥香囊的起源、中草藥的功效等知識,同時介紹了預防感冒香囊、提神醒腦香囊、養心安神香囊、驅蚊蟲香囊的中藥配方和每一種配方的中藥功效。最后,學府中學校的教職工和學生在藥學院黨總支第一黨支部的黨員教師的帶領下,自主搭配、DIY 制作自己中意的中藥香囊。
4.3.3 開展國際交流和合作,弘揚中醫藥文化 2017 年6 月13日,教師為緬甸留學生開設中藥相關課程體驗課,讓其參觀標本館和中藥調劑室,了解中醫藥專業知識。2019 年3 月7 日,英國謝菲爾德哈萊姆大學學生參觀中藥科普館。中藥學教研室的專業教師帶領來訪的學生參觀了中藥標本館,制作了中藥香囊,品嘗了中藥藥膳,交流了中藥在中國的使用方法以及在英國的應用情況。來訪的大學生對中藥文化非常感興趣,通過參觀交流進一步了解中藥的使用方法以及功效,他們表示非常高興能夠有這樣一個機會近距離地了解中藥文化,將會在回國后嘗試在生活中使用中藥。2018 年3 月28 日,荷蘭職業教育代表團師生來考察交流學習,代表團師生對傳統中藥文化非常感興趣,主動與專業教師交流藥材的來源、功效以及標本液的制作方法等。對于使用傳統中醫藥專用工具制作中藥香囊,他們表示這是非常特別的經歷,并且非常喜歡自己親手制作的香囊。
蘇州中藥科普館將繼續立足吳門醫藥深厚的文化底蘊,依托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的優質資源不斷改進,爭取把中藥科普活動做得更好、更全面,傳承中醫藥文化,為社會提供咨詢、教育培訓和中藥服務,更好地向大眾宣傳健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