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會林
(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第五勘探隊,山東 濟南 250000)
“經濟北約”是指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最初由新西蘭、新加坡、智利和文萊四國發起,旨在促進亞太地區的貿易自由化。2008年2月隨著美國宣布加入TPP,該組織獲得快速發展,目前已經擁有12個成員國。2015年10月5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12個談判國在美國舉行部長會議達成基本自由貿易協議,對近18000種類商品降低或減免關稅,并在投資及知識產權等領域統一規范,至此規模占全球經濟比重40%的巨大經濟圈TPP應運而生。
中國作為亞太地區新興的發展中國家,與TPP成員國的貿易往來十分緊密。目前中國是否加入TPP尚未可知,但是TPP的成立無疑將會對中國的經濟發展與國際貿易產生深遠的影響。中國的進出口貿易主要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而TPP中的越南與中國類似,雖然其整體經濟水平較中國還有一定差距,但是近年來勞動密集型產業已經逐漸成長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紡織品服裝產業作為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中越兩國必然將在這一領域展開貿易競爭,而在TPP成立的背景下,中越兩國的貿易競爭將會如何變化值得關注。
紡織品服裝產業作為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是中、越等發展中國家的優勢產業。由于服裝產業在兩國的紡織品服裝產業中占比較高,能夠有效凸顯中越兩國的貿易競爭力。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2014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為2984.26億美元,占全球紡織品服裝出口額的36%,其中服裝出口額累計為2019.12億美元。然而2015年1月至7月我國服裝產業累計出口932.1億美元,同比下降6.3%,近年來首次出現同比負增長。與此同時,越南2013年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達到200.44億美元,占出口貿易總額的15%,其中服裝出口額為179.2億美元。中國服裝出口TPP總額和全球總額的幾何平均增長率分別為10.46%、12.23%,2014年同比增長率僅為1.11%、5.23%,而越南服裝出口TPP總額和全球總額的幾何平均增長率分別為16.93%、17.82%,僅從增長率數據分析,越南服裝出口增速明顯較快,但其產業規模較中國仍有一定差距。中國紡織品服裝產業出口量居于世界首位,市場份額與貿易地位尚無可撼動,但隨著中國國內勞動力價格的不斷提升,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優勢正逐漸喪失,服裝產業已經開始出現下滑。相反,越南廉價勞動力的競爭優勢日益明顯,近年來成品服裝出口量急劇上升,逐漸達到專業化程度。中、越兩國服裝貿易均以歐盟、美國、東盟、日本、韓國等地區為主要出口市場,其中TPP涵蓋了除歐盟以外的大部分貿易市場。近年來中國服裝出口TPP占總出口占比基本維持在40%左右,且存在下滑趨勢。2014年中國服裝出口總額為2019.12億美元,出口TPP各國為840.97億美元,占比41.65%,僅高于2008年的39.78%。其中對美、日兩國服裝出口額占出口TPP各國服裝貿易額的44.86%、25.83%,分別為377.22億美元和217.26億美元。越南服裝貿易市場相對集中,TPP各國作為其主要貿易伙伴,市場份額基本維持在70%左右。2013年越南服裝出口總額為179.18億美元,對TPP各國出口達119.65億美元,占比66.78%,對美、日兩國出口額分別為88.15億美元、24.33億美元,占對TPP各國出口總額的94%。TPP各國均為中、越兩國服裝貿易主要市場,尤其是美國和日本更是兩國貿易競爭的重點市場。隨著越南加入TPP,依靠廉價勞動力與關稅減免優惠,其服裝產于貿易競爭優勢將更加明顯,中越服裝產業在TPP背景下的貿易競爭將更加激烈。
TPP背景下中國和越南在服裝貿易領域將成為最大的競爭對手,而美國將成為雙方的主要競爭市場。2014年中國對美國服裝出口額達377.22億美元,為中國服裝出口總額的18.68%,同時中國向TPP國家服裝出口總額的44.85%。越南為世界第四大紡織品服裝出口國,服裝占比超過85%,美國作為其最主要的出口市場占2013年越南服裝出口貿易額的49.20%,在TPP范圍內美國市場占比高達73.67%。本文以美國為目標市場對TPP背景下中越服裝產業的出口相似性進行分析,并以此反映雙方的競爭程度。出口產品相似性指數計算結果介于0-100之間,ESI越小說明兩國產品競爭性越弱,互補性越強;反之則說明兩國產品同質性較高,國際競爭也越激烈。
中國與除美國外TPP其他國家相似性指數基本維持在70左右,而中越出口服裝相似性指數常年保持在85左右,居高不下且有上升趨勢。這意味著中國和越南在對美服裝出口領域競爭十分激烈,且激烈程度明顯高于中國與TPP其他成員國在該領域的競爭。從服裝產業規模來看,中越兩國均具備深厚產業基礎,能夠實現規模經濟。中國作為“世界工廠”是全球基礎消費品,特別是服裝加工產業的生產基地;越南作為TPP體系中服裝產業最具潛力的發展中國家,其服裝加工產業已經成長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而TPP的成立又將進一步擴大其貿易市場和產業規模,提升其國際貿易競爭力。從產業競爭優勢來看,中越兩國同為發展中國家,勞動力價格優勢明顯,適合發展勞動力密集型產業。2013年中國紡織品服裝行業就業人數超過2200萬,占全國就業總人口的2.86%,而越南該比例達到了5%,充分體現了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特點。從服裝產品定位來看,中越兩國由于自身技術水平受限以及國際分工的定位,其服裝產業均以中低端產品為主,出口服裝件平均價格僅為2.7美元左右。在產品獲利較少的情況下,中越兩國只有以數量優勢獲得產業發展。從目標市場來看,中越兩國服裝貿易伙伴類同,服裝產品所面向的市場重疊,目標顧客基本一致。在TPP背景下越南服裝貿易的出口市場相較于中國更為集中,對美國等重點貿易市場的依賴性更強,其專業化程度相對更高。綜上,產業規模相近,競爭優勢類同,產業定位一致,目標市場重疊均意味著中越兩國的服裝產業貿易競爭十分激烈,而在TPP背景下,越南作為TPP成員國,其競爭優勢不言而喻,特別是美國市場的選擇將會一定程度上偏向于越南,而中國產服裝品的競爭力將相對削弱。為緩解中越服裝產業在TPP國家特別是美國市場的貿易競爭,中國服裝產業應當提升技術水平,加強產品創新,避免產業同質化,積極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嘗試進入高端設計領域,發展個性化定制服裝產業,以緩解競爭,提升服裝產業貿易競爭力。
通過貿易相似性分析,中越兩國服裝貿易存在激烈競爭,尤其是在TPP背景下,兩國未來的市場競爭將日趨激烈。因此,本文將利用貿易競爭力指數與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對中越兩國的貿易競爭力進行對比分析,以反映兩國的貿易競爭態勢。貿易競爭力指數(trade competitive index,TC)表示一國產品進出口貿易的差額占進出口貿易總額的比重。其計算公式為TC=(Ei-Ii)/(Ei+Ii)。其中,Ei是產品i的出口總額,Ii是i產品的進口總額。通常,TC≥0.8,說明該產品具有很強的競爭力;0.5≤TC<0.8,說明其具有較強的競爭力;0≤TC<0.5,說明其具有強競爭力;TC=0,說明其具有一般競爭力;-0.5≤TC<0,說其具有低競爭力;-0.8≤TC<-0.5,說明其具有較低競爭力;TC<-0.8,說明其具有很低的競力。
作為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中國服裝產業貿易競爭力指數多年保持在0.99左右,具有很強的國際競爭力,加之長期占據該領域世界貿易額第一位,具有絕對的市場占有率優勢和強大的產業實力。越南的貿易競爭力指數雖然不及中國,但十年間基本保持上漲趨勢,近三年貿易競爭力指數達到0.8以上,意味著其出口服裝產業已經具備較強的市場競爭力,且發展勢頭迅猛?;赥PP的便利條件與本國廉價勞動力優勢,其在TPP背景下相較于中國雖不占據服裝出口數量的主體地位,卻有可能在市場爭奪與產品定位上展現強大的競爭力。
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反映了一國總出口中某類產品所占份額相對于該類產品在世界貿易總額中所占比例。中越兩國服裝產業RCA指數近三年穩定在8以上,十年來中國RCA最低為2008年7.3031,越南RCA最低為2006年7.6433,遠高于2.5的標準線,即兩國服裝產業貿易比較優勢明顯。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之后越南服裝產業RCA指數開始反超中國,且呈現出較快的上升勢頭。由于中國國內勞動力價格的上升以及產業環境的變化,服裝等勞動力密集型產業開始逐漸向越南等勞動力價格優勢更加明顯的發展中國家轉移,而越南也正是以此為契機,大力發展國內紡織服裝產業,并逐漸成為貿易競爭優勢產業。同時,越南服裝產業的RCA指數波動幅度較中國較小,也意味著近年來越南服裝貿易產業比較優勢相對穩定。
綜合以上兩個指標可以看出,中國在服裝產業貿易領域的競爭優勢十分明顯,長期保持大額度順差,國際產業地位相對穩固;越南的服裝產業近年來發展迅猛,國內勞動力價格優勢明顯,貿易競爭力逐年穩步提升。TPP背景下,中國的服裝貿易競爭優勢將進一步削弱,而越南將以勞動力價格優勢與TPP關稅等優惠條件獲得進一步的貿易發展。無論如何,未來中國服裝貿易產業在亞太地區將面臨越南的嚴峻挑戰。
中國的服裝產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方式相對粗放,國際競爭中產品同質化嚴重,主要還是依靠龐大的數量和低廉的價格來獲取國際貿易市場份額,很容易被具有類似要素稟賦的其他發展中國家所取代,而越南則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隨著TPP的成立,各成員國間的貿易限制將被大幅取消,相互合作也將進一步深入。對中國而言,TPP背景下的中國服裝貿易產業將面臨諸多嚴峻挑戰,突出表現在中越服裝貿易競爭力的變化上。下面從TPP所約定的關稅減免優惠政策、苛刻的原產地規則和綠色貿易壁壘等角度入手,結合TPP“全覆蓋、高標準”的顯著特點,分析其對中越服裝貿易競爭力的潛在影響,并對中國服裝產業所面臨的TPP環境提出應對策略。
TPP被稱為亞太地區的“小型WTO”,其核心條款之一就是成員國之間大規模減免關稅。TPP各成員國中,美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是主要的服裝進口國,而中國和越南分別為美國的第一和第二大服裝進口來源國。隨著TPP逐漸步入正軌,其所約定的關稅減免優惠政策也將全面實行,屆時受域內貿易轉移效應的影響,享受關稅優惠政策的越南服裝將以更加低廉的價格進入美日等市場,而中國服裝產品受關稅因素影響,在價格競爭力上將明顯弱于越南。同時,中國的服裝產業集中于低端產品,大多價格廉價、同質化現象嚴重,價格優勢一旦喪失將極有可能被越南服裝產品所代替。因此,在TPP背景下,越南將依托優惠貿易條件在服裝產業領域獲得迅猛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對中國服裝出口造成沖擊,并且未來形勢不容樂觀。面對越南所具有的關稅減免優勢,中國服裝產業可以考慮從以下兩方面著手應對:一是不斷提高出口服裝產品質量,逐步改變低價競爭的貿易方式,以品質優勢競爭基礎市場,并不斷開拓中高端消費市場;二是加強中美、中日經濟合作,通過談判、合資等方式為中國服裝產品出口爭取更多優惠政策,努力縮小中越服裝貿易產業在TPP背景下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政策差異。
除了關稅減免,TPP為促進各成員國間的貿易往來而采取了十分嚴格的原產地規則,具體到服裝領域則為嚴格的“從紗認定”原產地規則,即某一成員國所生產的服裝產品從棉紗紡織開始都必須采用本國原料加工制造或采用其他成員國進口,直至加工制造完成,才能夠享受TPP的關稅減免及其他優惠政策。由于其本國資源與工業條件限制,越南服裝產業所采用的棉紗及化纖原料甚至半成品服裝大部分來自于從中國進口,價格相對低廉,而嚴格的原產地規則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將導致越南的棉紗及化纖原料采購轉向TPP各成員國,從而大量減少中國對越南及其他TPP成員國的紡織品原材料出口。此外,由于中國被排除在TPP之外,苛刻的原產地規則也將導致中國成品服裝在向TPP成員國市場出口過程中受到歧視,而越南服裝的競爭優勢將更加明顯。針對TPP的原產地規則,中國應當一方面積極鞏固TPP體系外貿易市場,如歐盟、非洲、拉美等原有市場并積極開拓新市場,以減少TPP規則的沖擊;另一方面應當加強與越南的經濟合作,增強雙方在服裝領域的緊密聯系,擴大中國紡織原料出口的同時減少TPP原產地規則對越南服裝出口貿易的影響,緩解TPP背景下中國與越南服裝產業的競爭壓力。
TPP規則的高標準也是其顯著特征之一,具體表現為環保、勞工、原產地和政府采購等方面的諸多高標準條款。中國服裝產業目前仍處于粗放發展階段,數量龐大卻不占據質量優勢,面對TPP的全面高標準短時間內難以適應。越南作為發展中國家,其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在TPP體系中處于從屬依附地位。在優惠政策和外界扶持的條件下,作為新興產業的服裝產業迅速獲得資本、技術等要素的流入,從而促進了產業的飛速發展,而出口市場相對集中于亞太地區,使得越南更容易接受高標準條款而加入TPP。越南加入TPP后紡織品服裝出口年平均增長率達到20%以上。當然,TPP的高標準對于越南而言有利有弊,但是嚴格的高標準將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越南服裝產業的優化與升級,從而提升其國際競爭力,有利于服裝產業的長遠發展。面對TPP諸多高標準貿易壁壘,中越兩國服裝產業貿易競爭力在未來將會產生一定差距,甚至可能在以美國為代表的TPP體系下不斷拉大。貿易壁壘在國際貿易中逐漸常態化,中國服裝產業需要不斷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以高品質獲得世界市場的認可,這不僅是某一產業的應對策略,更是“中國制造”未來的前進方向。
TPP背景下,中國服裝產業的貿易競爭力將受到嚴重影響,尤其是在面對越南等新興產業國家的挑戰,而這也將直接影響中國民營經濟的平穩發展。面對日益激烈的國際貿易競爭,中國應當逐漸適應其規則,積極開展國際貿易合作,大力推進“一帶一路”、“亞投行”和“中韓自貿區”等項目建設,強化中國的貿易主導權,提升中國的國際貿易競爭力,進可參與與TPP等組織實現合作共贏,退可應對其帶來的貿易競爭與經濟影響。
本文以TPP的成立為背景,利用近十年中越兩國服裝貿易數據介紹了兩國服裝產業與TPP各國的貿易情況,并選擇美國為TPP的代表性市場,利用ESI指數對中越兩國服裝產業的貿易相似性進行了分析,認為產業規模相近,競爭優勢類同,產業定位一致,目標市場重疊將導致兩國在TPP背景下競爭激烈。在此基礎上,本文利用貿易競爭力指數(TC)與顯性比較優勢指數(RCA)對中越兩國服裝產業的國際競爭力進行了對比分析并得出結論:中越兩國在服裝貿易領域都具備較強的國際競爭力,但在TPP背景下越南的服裝產業發展迅猛,在一定程度上相比中國更具競爭優勢與發展潛力,已經對中國服裝產業構成了重大威脅。最后,本文從關稅優惠政策、原產地規則、貿易規則壁壘等方面分析了TPP規則對中越服裝貿易競爭力的影響,闡明了越南服裝產業在TPP背景下的競爭優勢,并提出中國服裝產業內部應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提升自身競爭力,外部應積極開展多邊自由貿易合作,拓寬國際市場,實現中國服裝產業國際競爭力的穩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