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 淼
(渤海大學經濟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0)
財務管理工作是企業運行過程中的工作模塊之一,該項工作的最終成效對于企業自身的市場競爭力能夠產生很大作用。在以往的財務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其主要的工作職責為編制企業運營過程中所產生的財務報表以及資金類賬目,并對企業經營過程中產生的經濟活動進行監督與核算。為整個企業的經營決策提供強而有力的數據支持。而在新會計準則發布以后,財務會計的工作內容在原有基礎上還增加了風險把控、企業運營成本管理、預算管理等相關內容,全面提升了財務管理工作的職能,同時也將財務會計在企業中所扮演的角色重新定義。
2006年,我國財政部門正式頒布了新會計準則,該項規程的頒布意味著我國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所開展的財務管理工作需要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歷程,不僅體現了迎合市場行業實際需求,也對現代經濟背景下企業的財務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新會計準則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由于該規程的出臺時間相對比較晚,因此該規程的很多內容在不斷完善與優化的過程中,都會向著國際財務報告中的標準與要求的方向上發展。
(2)在新會計準則頒布以后,企業在經營中將會轉變傳統的財務管理思想,將企業內產生的負債與盈利之間的主次關系進行重新調整與分析,將以往的經濟效益至上的企業經營模式逐漸轉化為企業所擁有的資產負債為主的管理模式。
(3)該規程的推出,大幅度助推了企業在核算運行中產生的資產損失與成本計算上的改革與創新,使該準則能夠更妥善合理地運用在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中。該規程的應用,將會大幅度提升企業財務管理機制的工作效率與工作質量,使相關工作人員能夠全面認識到該項工作的重要性。
現階段,大部分企業中的財務管理體系,在運行過程中都會將工作重點放在企業內部資金流動上,并且會根據企業資金的流動情況,逆向思考企業在投融資活動中以及日常經營活動中所形成的資金流動情況,最終根據相關財務數據信息進行財務分析,從而幫助企業在運行和管理的過程中對經營進行合理的決策,同時優化調整未來發展戰略。
首先,管理會計的職能是在日常經營管理過程中實現的,管理會計的工作重點是對企業的經營活動相關數據信息進行動態分析與整合,并結合企業的運營狀態,運用所有財務數據進行分析與結算,并根據最終的財務報告,來揭示企業的經營決策存在的問題。通過財務分析的管理方式所得出的相關結論會更加具有科學性與針對性,并且還具有良好的實效性。通過財務管理方式進行財務分析的措施,可以幫助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總結過去,發展當下,預測未來。
其次,財務會計的職能是根據公司日常經營活動進行會計核算處理。負責編制會計憑證、賬簿、匯總財務報表等財務檔案的管理工作。按照會計準則相關規定,遵守各項開支標準,合理使用會計賬目,加強資金的管理,同時做好結算的工作。確保公司的成本得以有效的控制,公司的利潤得以準確的體現。能夠及時地為公司負責人提供真實和可靠的核算報表和財務信息。由以上分析能夠得知,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兩者工作內容是承上啟下的關系,相互緊密聯系,但工作職能上卻存在很大的差別,因此將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進行完全轉化的難度很大。
(1)重點層面。財務會計在日常運行過程中,其主要的工作內容更加注重于企業與外界的利害關系。工作主體往往是以整個企業為主,為企業領導決策層提供相關的財務報表以及其他的數據信息,進而全面提升企業運行中所產生的經濟數據的信息流動效率。在財務會計履行中反映這些數據,進行匯報、分析與總結財務狀況屬于報賬型會計。通過財務會計提供的財務信息,企業相關的利益方或者不同的利益主體能夠更加直觀清晰的理解與掌握企業現階段的盈利情況以及運營情況,進而有效規避企業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財務或經濟方面上的流通阻力。而管理會計在應用過程中,主要是以企業內部各個部門之間的責任單位為主體。在日常工作過程中,管理會計能夠幫助企業內部的各個部門或者工作人員,并且以人為中心的行為管理,同時為企業提供有效的財務信息。使其能夠在日常經濟活動中,根據管理會計給出的相關數據結果,為活動制定一些應急預案,能夠幫助企業對經營方案進行不斷優化與完善,為企業未來經濟發展進行預測、決策和規劃。
(2)制度層面。新會計準則從頒布至今已經十余年。但由于企業在以往的發展過程中一直運用的是財務會計管理模式,在經歷多年的發展與優化以后,已經逐漸形成了一個系統的、固化的財務管理模式。因此在新會計準則頒布以后,企業即使執行的這一會計準則,也會在企業內部出現各自為政的現象。這種發展狀況為企業內部財務的跨級與轉型造成了非常大的阻礙。因此,企業在日常管理與運行中,應當對企業內部的財務會計工作與管理會計工作的工作制度進行及時創新與完善,最終使財務會計工作能夠逐漸向著管理會計的工作理念與結構上轉變。
當前,我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大部分企業內部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著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相互分離、各自為政的現象。在當前社會發展背景下,雖然企業在運行中,現有的這種分離管理模式也能夠勉強符合企業對財務管理工作的實際需要;但就企業的未來發展來說,對于企業在市場上取得長足發展會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在此背景下,要想全面保障企業在行業市場中的所占份額以及市場競爭力,企業應積極轉變現有的財務管理工作模式,將傳統的財務管理工作向著新會計準則中的管理會計上發展。將企業內部的財務管理工作進行及時轉型的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能夠大幅度增強企業自身的會計職能,助推企業內部財務會計工作的進一步優化與完善,為企業經營過程中所做的不同管理或運營決策提供強而有力的參考價值。
其二,企業內部管理層或者決策層在對經營活動進行復核與決定的過程中,能夠全面提升決策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其三,對內部的財務會計工作進行有效轉型能夠大幅度提升企業運營過程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能夠全面提升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如打破企業過去傳統的財務會計計算模式,助推企業向著更高層次與規模上發展。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的核心目標是追求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因此,為加快這一目標的實現,企業內部相關決策人員應給予財務轉型工作高度支持,根據企業自身的發展規模以及實際經營發展狀態促進企業財務會計的快速轉型與升級。
為全面促進企業內部會計的轉型與發展,企業內部在進行財務會計轉向管理會計的過程中,應秉承以下幾點重要原則。
(1)必須結合企業實際運行情況進行轉型。在進行財務轉型的過程中,企業不能直接照搬市場上其他企業的轉型模式,需要結合企業當前的運行狀態以及發展規模,針對性地開展與落實財務的轉型工作。并且,不同類型或不同規模的企業在進行財務轉型過程中,由于企業自身的財務工作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因此最終的轉型效果也會出現一定差異。在企業進行財務轉型的初期,企業應結合當前財務部門的實際工作狀態以及工作機制,為財務部門制定一個科學合理、具有高度可行性的財務管理方案,以有效保障財務轉型工作的順利落實。
(2)應全面完善相關保障體系。在企業進行財務轉型的過程中,企業內部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是保障財務管理工作順利轉型的重要因素之一。企業應在轉型過程中,做好對相關工作人員的培訓工作,使相關工作人員能夠全面理解與掌握管理會計的工作思想與崗位職責,使其能夠在轉型過程中,將以往的財務管理工作與全新的管理會計工作進行重組分析,進而實現在最短的時間內快速適應管理會計的工作需求。
(3)充分發揮企業領導層的管理職能。在全新時代背景下。企業以往所應用的財務會計已經無法全面迎合當前市場對企業單位的實際要求。企業內部相關管理人員應給予財務管理轉型工作高度重視,并將相關細節落實到企業日常的不同部門或者經營細節中,為企業內部的財務部門提供更高的管理權限與管理職能。
企業要想全面實現會計管理工作的轉型,首先應當對企業當前所執行的管理機制進行重新審視與分析,保障企業內部管理會計工作的有效開展。在此過程中,企業應積極建設一個財務共享的管理日志,將企業日常運行過程中形成的財務核算工作以一個全新的形式進行落實與完善,并根據企業實際經營情況,將財務工作的流程進行適當精簡,有效降低財務人員自身的工作量。并且,企業應在對以往業務流程進行重新梳理與分析,將業務開展過程中存在的核心風險點進行有效控制以及制定明確的布控方案,將方案的具體執行人與連帶責任人落實到每個人身上,進而在企業內部全面實現業務與財務之間的有機融合,為企業內部的財務慣性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與此同時,部門內部做好相應的財務共享機制,能夠大幅度提升部門之間的財務信息交流,最大限度降低財務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所涉及的不同部門之間的信息交流有阻礙的現象,并有效規避由于該原因所造成的決策失誤現象。
另外,企業內部的相關決策人員還應當不斷優化與更新自己的經營理念,全面認識到管理會計的落實對于其他未來發展所產生的實際意義,進而全面提升對該項工作的重視程度,并在日常管理過程中,積極了解與掌握管理會計的工作理念以及相應理論知識,通過不同渠道能夠全面提升自身對管理會計的重視程度。
在企業經營與運行過程中,在保障企業財務工作符合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的基礎上,企業財務會計還需要在日常工作過程中具備以下幾種職能,分別為管理、監督、核算財務、經營,并將這些滲透到企業的日常經營與管理過程中。例如,企業內部的財務相關人員在進行財務核算的過程中,應全面提升該項工作的精確性與系統性,因此,在進行財務轉型的過程中,企業可針對這一層面對管理會計的職能進行重新定義與分析,并將傳統的財務會計工作與管理會計工作進行全面轉型,最終形成一個經過管理會計分析以后的財務綜合數據報表,進而總結出相應的財務結論,為企業的經營決策提供可靠和準確的財務信息依據,通過以上這種轉型方式,能夠將管理會計的職能與能效全面發揮出來,使其能夠不斷總結與優化自身的管理經驗,全面提升財務管理工作的水平。
在對企業內部的財務管理工作進行轉型的過程中,企業內部的相關管理人員應充分意識到財務工作的轉型不只局限于摒棄以往的財務工作理念,而是需要通過企業自身的發展規模、運營狀態,探索出企業在應用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不同優勢,進而全面提升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工作能效。因此,管理會計在實施過程中,要在對企業經營過程中所形成的財務數據進行分析與探討以外,還應注重企業經營過程中所出現的資金流動情況,幫助企業建構一條科學合理的資金流動鏈,通過對企業內形成的管理會計信息,全面提升企業的經濟收益。
在企業管理會計實施過程中,在該項工作內融合了許多先進的科學信息技術,如數據采集、信息傳輸與分析、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等,全面提升了管理會計的工作效率與工作質量。通過在企業內部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能夠實現對企業運行過程中所形成的半結構化或非結構化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與分析,進而將財務工作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在此過程中,企業在建構信息化的財務管理平臺的過程中,首先應當在傳統所應用的財務平臺的基礎上進行完善與優化,通過對以往的信息平臺進行升級,并融入先進的技術,以此全面實現對財務數據的操作與分析,最終使整個財務管理系統具有數據的整理功能、采集功能與分析功能。與此同時,企業會計信息化平臺的建設,能夠徹底轉變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工作的工作模式與工作流程,大幅度增強了財務管理工作的實效性與系統性。將科學信息技術應用在企業內部的財務轉型過程中,對財務轉型工作能起到更深更廣的影響。在深度方面,這一信息化平臺在應用過程中,需要多個處理與分析功能,相關工作人員能夠通過不同的數據分析功能,深入挖掘不同經營數據之間的關系,及時找到影響企業經濟效益的因素。在廣度方向,這一信息化平臺能夠全面提升財務管理部門對于整個企業管理工作的輻射面積,最大限度發揮出信息化財務管理平臺的實際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在企業發展與運營過程中,在新會計準則背景下,企業內部在開展財務轉型的過程中,不僅要全面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的實際需求,也是幫助企業與行業市場及時接軌的重要途徑。在此過程中,企業應深刻理解與貫徹新會計準則中對管理會計的實際需求,并以此作為基礎,結合企業自身的發展規模與發展情況,積極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早日實現企業內部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的快速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