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康復相關發育性疾病如高危兒、發育遲緩、全面性發育遲緩、語言障礙、智力障礙、孤獨癥譜系障礙、發育性協調障礙等發病率逐年增高,規范診斷是早期、有效康復的關鍵。但國內對這些疾病的診斷和命名暫無統一標準,異質性大,導致專業人員之間很難進行同質化交流,患兒家長也難于理解。結合目前存在的問題,向基層醫療機構管理者及醫務人員提出以下建議:
1 加強基層醫療機構,特別是婦幼機構兒科、兒童保健科、內科醫護人員的專業化適宜技術培訓,使醫護人員能夠對兒童康復相關發育性疾病進行早期篩查和識別,并積極進行康復干預和轉介,以免延誤治療,給家庭和社會增加負擔。
2 重視兒童康復相關發育性疾病臨床表現的異質性和共患病的多樣性,如孤獨癥譜系障礙共患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情緒障礙等,智力障礙共患睡眠障礙、癲癇等,其不但需要長期康復,還需要發育行為兒科、神經科、心理科等相關學科的介入和幫助,并建立以康復團隊為主導的多學科合作模式,在國際功能分類(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ICF)框架下“以患兒為主體、以功能為目標”,進行個性化康復治療、長期動態隨訪,努力提高患兒生存質量。
3 樹立“以家庭為中心”的康復理念,在診療過程中培訓和指導家長,最大限度地利用家庭資源,促進兒童全面發展。
4 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對兒童康復發育性疾病相關知識的科學普及,使基層醫護工作者和家庭能夠更深層次地理解康復的意義和作用。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兒科基層醫務工作者是兒童身心健康的守護者,基層醫療機構積極加強對兒童康復相關發育性疾病的早期發現、早期識別、早期規范診斷,并大力開展早期康復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劉蕓.規范兒童康復相關發育性疾病命名,推進早期有效康復[J].中國全科醫學,2022,25(8):目次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