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新新,李響
1.貴州博思瑞工程咨詢有限公司;2.北京市順義區南彩鎮人民政府
隨著《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的最新頒布,在建設項目的環保文件等級上進行了調整,涉及編制報告書的相關行業的項目由多變少,而登記表行業的數量卻在增多。在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也促進了對于質量要求的標準,在固定資產類的投資項目大量減少,這就使得建設項目的環評市值在規模上變小了。國家相繼頒布了許多關于加強規劃環評以及與項目環評方面的政策聯動,在空間管制的內容上、問題的管控上以及在環境的準入條件上分別規定了指導性的內容,強調務必有效落實“三線一單”的作用,加強對建設項目的指導作用以及約束性作用,高質量開展區域規劃環評操作,在各類管理清單都具備區域可行性環評,還有對于準入項目方面的環評報告開展的降級處理方式,這些都對建設項目的環評地位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大大削弱了它的地位。
隨著國家在環保方面的改革,在政策上明確規定環保行政部門不再開展對建設項目竣工環境的保護驗收工作內容,而在生態環境部分行業頌布的以《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技術指南》中則明確,企業可以在具備驗收能力的情況下自行開展環境保護驗收的工作或者可以讓具有資質實力的第三方來開展對于建設項目的保護驗收工作。在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工作內容上,因為其專業要求比較高,一般的建設單位不具備自行驗收的條件而無法完成對自身的保護驗收工作,所以對于建設項目在竣工后的環保驗收工作多數都是委托給有資質的第三方來開展對建設項目竣工后的環保驗收方面的工作,第三方嚴格按照行業驗收標準來開展環保驗收工作,最終出具環保驗收的監測報告抑或是驗收調查報告。在這種市場需求下,關于建設項目竣工后的環保驗收方面的服務市場便得到初步的顯現。
2016年《控制污染物排放許可證》實施方案》明確指出,把排污許可證作為固定污染源環境管理的核心部分,來開展對建設項目竣工后的環保驗收考核的重要內容,到2020年底,排污許可證的核發要囊括所有的固定污染源的建設項目,并且把固體廢物以及環境噪音也要納入排污許可管理的內容中,實現檔案化的排污許可證管理,一旦相關企業排污超標便可追溯企業的責任,這樣的規范便于對建設項目環保環境驗收的結果的追溯。在2017年,環保部發布了關于22個行業的《排污許可證的申請與核發的技術規范》,通過該規范,各行業都對自己在環保方面的工作進行自我監測,有了細化的標準規定,并且在監測結果的管理上以及污染防治設施的運行方面,清晰地記錄了相關信息,并且及時把相關信息進行公開,接受相關部門的檢查與考核。相關行業都需要頒發排污許可證,并且隨著排污許可證專項執法工作的全面開展與推進,越來越多的建設單位在防治污染環保方面的主題意識逐漸加強。這樣的情況也導致排污許可證的咨詢服務需求大量增加,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必須要加強對環境咨詢服務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隨著環境驗收監測市場的逐步完善與放開,國家部門也把公益性的監測領域以及監督性的監測領域穩步開放。社會環境的相關監測機構在保證公平公正的原則下開展環境監測業務,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站以及污染源自動監測設施的日常運行以及維護方面的工作等內容需求巨大,這也導致了第三方的監測業務量大幅上漲,強化了市場對于環境咨詢實用型人才的需求。
地方各級黨委與政府要負責起本地區的在生態環境方面以及資源保護方面主要責任。因此地方各級黨委與政府要高度重視在生態環境以及資源保護方面的建設工作的開展,務必保證本地區的生態環境以及資源保護的可持續綠色發展的要求。所以地方政府在“三線一單”政策以及在本地環保多樣性的發展設計與制定時,需要專業的環境咨詢服務實用型人才的參與,給出科學性的、可操作性的、綠色的行業實施方案。因此,地方政府在環保改革的條件下,對于環境咨詢服務實用型人才的需求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也促進了環境咨詢服務行業的發展,形成了針對環境咨詢服務的大市場。
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的實施,排污企業的身份發生了改變,成了環保稅的納稅人。但是在環保稅的核定上,需要第三方的環保機構核定應交稅的污染物,然后稅務機關才能開始具體的稅收工作。而對于應交稅的污染物的認定情況,必須得由第三方具有相關資質的專業環保機構在公平公正的基礎上進行核定。所以這必然會促進第三方環保稅收以及核算內容的咨詢服務專業機構的誕生,繼而形成相關的咨詢服務市場。
隨著企業在整體環境方面的綜合服務需求的不斷增加,催生了環保類管家服務,即“環保管家”第三方的環境咨詢機構通過對相關企業或者工業園內的前期摸排排污情況、中期污染物的綜合治理情況進行了解為生產設備的選取提供參考意見,還可以在后期治理污染物的設備的選擇上進行全程的環境咨詢內容的服務。它的出現,可以適時且科學地解決相關企業在環保方面的問題。環境咨詢機構順應市場的發展需要,環保服務得到了高度的認同,這也有效促進了環境咨詢服務市場的可持續綠色發展。
根據市場的發展與需求,必須要重視培養環境咨詢服務實用型人才,構建實用型人才的專業應用能力的訓練與培養,完善相關的課程體系。在課程體系的設置上,要在傳授基礎理論知識、強化手段提高專業能力、實踐操作踐行理論知識三方面來全面提升學生在環境咨詢服務上的應用能力。首先傳授基礎理論知識。可以在大學的課程設置上,適當壓縮其他基礎性學科的課程時間與學分占比,而增大學生在專業知識以及實際操作技能上的課程占比,使得學生可以把更多的時間用在專業性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上。通過科學合理的課程設置,可以把學生的知識結構進行優化處理;其次是通過強化手段提升學生的專業操作能力,在基礎課程的內容上,加強專業化的課程內容設置,比如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生態學、污染控制工程等專業課程和可操作性課程內容,讓學生全面而準確地把握住環境環保方面的專業知識。同時也可以以選修的方式設置環保竣工驗收、環境稅咨詢服務等專業課程,讓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興趣與特點來選擇專業發展的方向;最后,通過實踐的方式來踐行理論知識的應用,確保專業化的理論知識能夠被運用到現實問題中,用理論知識來解決現實中實際的問題,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在校內的實踐課時應適當延長,通過各種形式來模擬可能會遇到的環境咨詢服務中的問題,同時學校可以打造實際訓練與實踐的教學基地,讓學生切實接觸到關于污染相關的環境處理問題,并且對于監測設備以及防治設備了如指掌,具有實際操作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校外,可與具有環境咨詢服務資質的相關企業建立合作關系,讓學生參與到實際環境咨詢服務當中去,以實習的方式進行環境咨詢服務方面的工作,發現問題并且及時解決問題,切實提高學生對環境咨詢問題的解決能力。
總之,通過以上的在環境咨詢服務的課程設置,可以使學生無論是在理論知識上還是在實踐操作能力上,都得到全方位的提高與應用。因此科學化的科學設置能夠為環境咨詢服務實用型人才的培養提供扎實的理論基礎與實踐操作能力,所以必須要高度重視環境咨詢服務實用弄人才的培養,科學合理地設置環境咨詢服務的課程體系。
在關于環境咨詢服務的學習過程中,高等院校的教師水平是影響環境咨詢服務水平的主要因素。以目前我國的教育情況來看,環境咨詢服務主要側重于對學術型人才的培養,而學術型人才的培養主要建立在環境咨詢服務的理論文化基礎上,主要負責理論研究方面的工作內容,而缺乏在環境咨詢服務專業應用能力方面的實踐操作能力。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在重點培養環境咨詢服務實用型人才的教學工作中會感到力不從心。所以,在環境咨詢服務的教學教師隊伍中,要引進“雙師雙能型”的教師,使教師團隊無論是在理論知識上,還是在實踐技能水平上,都有突出的能力。只能這樣,“雙師雙能型”的環境咨詢服務教師,才能帶領出環境咨詢服務的實用型人才。同時,在高等院校的教學中,高等院校可以把環境咨詢服務行業的高技能人才聘請到院校擔任專職或者兼職教師,以增加學生對于環境咨詢服務的具體問題的理解力與解決能力,完成對環境咨詢服務實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也可以把高等院校的學術型教師選派到合作的環境咨詢服務企業,對企業的員工進行專業的環境咨詢服務的理論知識培訓,也可以讓教師在環境咨詢服務企業中掛職,開展環境咨詢服務的工作,以彌補理論知識充足而實踐操作能力不足的缺點。
總之,在目前的階段,我國的環境咨詢服務行業處于剛起步的階段,社會上對于環境咨詢服務實用型人才的需求非常大,巨大的環境咨詢服務實用型人才缺口需要專業的環境咨詢服務教師團隊來有效培養相關的實用型人才,以促進環境咨詢服務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目前,大多數的環境咨詢服務人才主要分布在環境影響評價以及環境監測的范圍內,但是在環保竣工驗收專業方面、以排污許可證制度為核心的企業污染管理專業方面、環保稅服務的專業上以及“環保管家”的全程服務過程中的環境咨詢服務實用型人才缺口依舊非常大,而且這些行業在發展經驗上依舊欠缺。所以,在環境咨詢服務專業的發展中,必須要對環境咨詢服務的專業教師隊伍進行教學改革,從制度上對學術型教師改革,調整教學目標,改變考核內容,增強激勵手段,切實加強學術型教師的實踐操作能力,從根本上為環境咨詢服務實用型人才的培養奠定基礎,以促進環境咨詢服務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高等院校要與校外有資質的環境咨詢服務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可以通過對環境咨詢服務人才的對接活動、專門項目合作開發等對接活動來有效把環境咨詢服務的教學理論知識進行實踐與補充,共同構建一種產教融合的環境咨詢服務實用型人才培養的機制。首先在環境咨詢服務人才的對接上。高等院校可以選派環境咨詢服務教師到企業對員工開展環境咨詢服務專業的相關知識的培訓,強化環境咨詢服務教師對人員的培養過程,同時也提高了在實踐中的操作能力;高等院校派遣環境咨詢服務專業的學生到環境咨詢服務企業進行實習鍛煉,依據企業需求定向培養環境咨詢服務實用型人才,使得學生的學習具有明確的針對性;而環境咨詢服務企業通過與高等院校的合作,保證了企業自身員工的專業水平的提升,同時也保證了專業人才的供應,進而保證了企業對于環境咨詢服務行業的高速發展。其次是在專門項目的合作開發上,通過高等院校的環境咨詢服務專業教師的參與,可以全面提升教師環境咨詢服務專業上的專業能力,同時環境咨詢服務企業也能有效創新關于環境咨詢服務的相關專業項目,提升環境咨詢服務的業務能力及科研能力。最后,通過高等院校的環境咨詢服務教師與環境咨詢服務企業的共同合作,共同完善有效環境咨詢服務專業的教材內容修訂,使教材更符合時代發展的內容,更貼合市場發展的規律,進而培養出環境咨詢服務實用型人才的目的,促進環境咨詢服務行業的可持續高速發展。
綜合上述,在環保改革的大背景下,高等院校要注重環境咨詢服務專業的發展,構建重視培養實用型人才專業應用能力的課程體系。同時強化“雙師雙能型”的環境咨詢服務的高標準的教師隊伍,更好地完善師資資源。高等院校構建產教融合的環境咨詢服務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機制,能為環境咨詢服務提供可持續發展的專業實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