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金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魏巍
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在我國經濟與社會穩定上發揮著重要作用。面對全球化競爭的大趨勢,國有企業所面臨的有機遇也有挑戰。國企代表中國企業走出國門參與全球競爭,如何保證自身的民族優勢,在世界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這是值得研究的重點問題。所以從內部來講,國企改革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堅持黨的領導,從嚴治企,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端正企業的精神風貌,進而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1]。同時,思想政治工作對于國企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有著積極的影響,能夠輔助做好人才管理,優化人力資源配置,提高員工隊伍的綜合素質,進而實現國有企業更加穩健的發展。
在國企實際發展過程中,人力資源工作是各項管理工作的核心和基礎,其對于國企的生存和實際發展能夠起到決定性作用。思想政治工作則能夠給國企發展指明方向,引導國企明確政治站位與價值觀,幫助國企建立良好的企業文化和內部氛圍。
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指的是在同一政治目標之下,相關的階級和政治集團對于人們的思想進行影響,進而讓人們的思想和行動發生改變的一種社會行為。就我國當下來講,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圍繞的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思想體系而展開的,能夠教育人民,啟發人民的思想,進而提升人們認識世界與改變世界的能力,讓人們為了實現長遠目標而不懈奮斗的一種實踐活動。思想政治教育能夠為人們明確政治立場、觀點,規范其政治行為,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三觀”[2]。
人力資源管理是基于傳統人事管理工作的一種升級,是通過招聘、選拔、培訓和薪酬等方面的管理形式對企業組織內部與外部的人力資源進行合理的利用,以滿足當下以及未來的發展需要,進而保證組織目標的實現和成員最大化的發展的一系列活動的總概括。人力資源管理要能夠提前預測企業的人力資源需求,同時結合實際情況制定人力資源需求的計劃,招聘相關人員進行有效的組織、考核與報酬支付,按照相關的制度進行激勵,結合企業和個人的需要進行有效的開發,讓企業實現良好的績效和發展。
總的來講,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對象是人,主要的工作目的就是為了激發人的工作積極性,讓人力資源能夠實現最優的配置。所以在企業的實際人力資源工作當中,需要利用人力資源的管理手段來激發人的潛能,調動人的工作積極性,讓人的優勢和特長充分凸顯,進行合理的崗位匹配,讓人的價值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得到最大化的凸顯。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要對人的行為進行主導,那么首先就要做好人的思想工作,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關鍵。應不斷提高國企內部員工的道德水平和思想覺悟,端正員工的實際工作態度,最大化地提升員工的文化素養,只有這樣才能夠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力[3]。因為人力資源管理是能夠直接拉升企業經濟效益的一種方式和手段,思想政治教育相比較而言是間接的,二者在管理手段上和約束力方面并不相同,但是管理對象都是人,而且目的都是為了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基于共同的管理對象和管理目標,那么二者就可以進行有效融合,相互補充、相互扶助,提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實際效果,讓企業實現更好的發展。
正如上述所言,從本質上來講,國企思想政治工作與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都擁有著共同的目標與相同的實施對象。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是為了聚攏員工的心,給員工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讓員工將自身的職業發展與企業的發展目標聯系在一起,并落實到實際的工作當中,讓國企實現更好的發展。人力資源管理則是通過選拔、調用、考核、培育等幾個方面的工作來實現組織經營的目標,讓員工通過激勵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和組織效能,實現組織經營的發展。所以從本質上來講,二者具備融合的條件和基礎,簡單分析來看,二者的融合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價值:
從實際來講,國企的思想政治工作脫胎于黨的思想政治建設工作,先進性與純潔性是其明顯特征。思想政治工作是基于黨在長期發展和實踐過程中總結與積累的智慧與經驗的結晶。所以國企開展思想政治工作能夠影響廣大職工干部的思想意識,而且在實際的工作方式、方法上都有比較成熟的理論體系與實踐方法。現代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主要是來源于西方,西方管理學理論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對于人在實際勞動生產過程中的定位也各有不同。古典管理理論階段,更加注重組織對于人的支配和控制,人在企業中的角色是生產工具。在行為科學理論的階段,提出了績效評價、激勵等理論,為的是提升人的態度和生產效率,這一階段更加關注人的社會屬性;進入到現代管理理論階段,出現了很多新的學派和理論,研究對象變成組織,對組織效能的提升、內部協作機制以及決策機制等多個維度進行管理[4]。
從當下來看,人力資源管理不管是在理論方面還是實踐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還存在很多問題。比如說冷硬的管理制度不利于員工積極性的培養,西方管理理念在國企當中水土不服,二者沖突容易造成人文關懷缺失,對員工的職業思想造成損害。而且當下員工的實際需求從生理以及物質需求逐步轉變為精神上的自我實現需求,這就要求人力資源工作必須對員工的思想進行有效管理,所以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作為輔助,二者相互融合,發揮各自長處,給國有企業的發展做好精神和思想保障,促進國企更好的發展,參與全球化的競爭。
在國企內部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其核心就是要對員工的思想意識進行持續性的影響。在日常的管理和工作當中,思想政治工作能夠幫助國企對員工的思想進行正確的引導,利用思想政治學習、媒體宣傳和輿論引導、樹立典型等等方式方法,讓員工在精神上和思想上認同,進而外化在實際行為上,讓思想和行為都能實現規范化和標準化。人力資源利用組織行為學、管理學等理論對實際工作進行指導,通過各類型的管理工具,比如平衡計分卡、心理測評、公司規章制度等等來對員工的行為進行引導,鼓勵員工朝著期望的方向發展,進而讓其行為更加規范和標準。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與人力資源管理可以進行有機融合,形成相應的管理體系,讓員工在實際工作中實現知行合一,讓國企組織效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雖然對于國企而言,思想政治工作與人力資源管理進行有效融合,能夠幫助其實現更好的發展,而且這兩者的融合也已經引起國企高層的關注,但是從實際實施的情況來看,二者的融合現狀并不理想,還存在一定的問題,總結而言主要有以下三點:
縱觀我國國企內部部門設置,大多數思想政治工作歸于黨建工作部門、群團工作部門等等,由黨建工作部門的干部來負責思想政治工作。而人力資源部門則只負責員工的招聘、培訓、薪酬以及相關的績效考核,管理員工的職業發展。甚至還有很多企業將思想政治工作歸于黨委管理,人力資源部門歸于行政管理,二者在實際工作中沒有交匯點,所以融合起來難度較大[5]。
就實際工作內容來講,思想政治工作與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內容上存在很大的差異。如上所述,思想政治工作來源于黨建工作,在以往的工作當中往往被用來做黨員的思想教育,引領黨員的思想發展。而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則脫胎于西方管理思想,其目的就是幫助企業實現利益的最大化,通過績效獎勵、薪酬調整和崗位的晉升,刺激員工為企業做好服務,創造出更多的價值。所以二者在實際工作內容上就存在本質的差異,如果沒有找準融合點,那么二者就很難進行融合,更難發揮出最大價值,也就形成了大多數企業內部各自發展的現狀。
近些年來,我國不少國有企業已經意識到思想政治工作與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進行融合的意義與作用,因此在實際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也在積極促進兩者的融合,但是問題就是缺少精通這兩項工作的復合型專業人才,讓工作的規劃與實際執行結果、目標之間存在很大的偏差。很多思想政治工作人員不懂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相關內容和思路,所以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很難進行融入。而國企思想政治工作同樣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對于工作人員有很高的要求,一般企業內部的人力專員或者是行政人員缺乏相應的理論基礎和實際經驗。況且,專業水平較高的人力資源管理人員需要經過理論學習、實操鍛煉、項目執行等等多年的鍛煉和培養,所以不愿意轉型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導致復合型人才的缺失,這需要國有企業建立培育機制和激勵政策,打造具備復合工作能力的專業人才隊伍,做好兩者的有效融合。
要做好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與人力資源管理的融合,那么需要從基本融合路徑與具體融合措施兩個方面入手,雙管齊下抓好國企思想政治與人力資源管理的融合工作,讓二者充分發揮作用,助推國企更好的發展。
1.堅持人本原則
要在企業當中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和人力資源管理的融合,那么國企必須始終貫徹人本原則,以人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和人力資源管理的根本,從這一點出發關注職工的發展,進而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與人力資源管理都是更關注人的本身,尊重不同員工的差異性與個性,進而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做好人力資源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
2.滿足職工的需求
在兩者進行融合的過程中,還應當對職工的合理需求進行滿足,進而在企業內部實行人性化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人力資源管理。國有企業的管理制度的制定需要對職工的工作需求以及職業發展有充分的重視,在精神上、物質上以及個人發展上滿足職工的實際需求,讓職工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都能得到充分的調動[6]。另外,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入也能夠讓職工的抵觸情緒有所降低,進而提升職工的績效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讓國有企業得到更好的發展。
3.尊重職工的意見
思想政治工作說到底是影響職工的思想、校正職工的行為,所以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更加民主,尊重和信任職工,讓其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在實際的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充分了解職工的意見和建議。另外還要對職工的權益進行保護,讓職工感受到國企對自身權利和意見的尊重,提升職工的使命感以及工作積極性。
4.完善激勵機制
為了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夠更好地開展,輔助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更好地進行,企業可以采用各種激勵方式來調動員工參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性。在實踐過程中對于工作積極的人員進行鼓勵,完善激勵機制,讓思想政治工作能夠真正給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提供支持。
1.人才招聘階段的融合
對于當下國企而言,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與人力資源工作的融合,那么首先就要嚴把人才引進質量。除了對于人才學歷以及專業對口程度進行要求以外,企業還可以優先引進黨員積極分子,提升入職門檻。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可以采用梯度式的人才引進標準,不同梯度的面試針對不同崗位。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面試標準的設立過程中,應當將思想政治基礎水平作為獨立面試標準,而不能混雜在其他的考核項目當中。國企雖然不提倡以黨員身份作為硬性應聘標準,但是國企人力資源管理需要高標準、高素質的人才,所以應當將黨員身份作為一個參考標準,優選相關人才。
2.入職培訓階段的融合
在完成人才選拔和聘用之后,對于新入職的員工也需要進行培訓,強化人力資源管理工作與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對于不同的崗位有針對性地制定相關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訓計劃。國企和私企不同,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特殊崗位的升職考核當中應當融入思想政治方面的考核。建立嚴格的考核制度,讓職工能夠更加深入地學習思想政治相關知識,同時結合國有企業對于不同崗位的不同需求,最大限度地避免職工出現思想問題和意識僵化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結合實際進行創新,避免職工將其當成工作的枷鎖[7]。所以國企應當制定相關培訓計劃,張弛有度,多種手段并用,以保證思想政治工作與人力資源工作的有效融合。
3.人才培養階段的融合
人才培養階段是國企思想政治工作開展的重要階段,國企可以將線上打卡和線下思政教育考核機制建立兩手抓。在思想政治工作考核機制之下,國企自上而下的嚴格貫徹和實施,領導干部起到帶頭作用避免員工懈怠和不滿,保證人力資源管理能夠有效開展。另外,需要積極利用信息技術平臺和手段,比如學習強國、微信公眾號、微博等等建立學習組,讓職工能夠通過線上學習打卡,同時還可以進行線上交流,推進思想政治工作與人力資源管理的融合,讓國企能夠順利改革實現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隨著國際環境變化,國有企業要想爭奪全球市場,那么就需要面臨強大的競爭壓力與業績壓力。同時面臨國內經濟新常態發展的轉變,國有企業的改革也需要進一步深化,面對內外部的變化和壓力,國企需要有效提升組織效能才能夠進一步獲得發展。所以將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地融入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當中,讓黨的先進思想和發展經驗給企業的發展提供參考和幫助,提升國有企業人才隊伍素質,增強國企的核心競爭力,進而讓國企更好地參與全球化的競爭,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