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和保
(溧陽市天目湖中等專業學校,江蘇溧陽 213300)
本試驗通過對30株草莓苗施不同濃度的銨態氮肥,觀察測量草莓的生長及主要生理指標的變化。為了解不同濃度的銨態氮對沙培草莓影響,節約草莓的生長發育、銨態氮肥的合理用量等,提供了有價值的理論與實踐指引。
試驗材料:草莓。實驗器材:離心機、刻度試管、分光光度計、分析天平以及水浴鍋等。
本次試驗地點位于溧陽市亳上草莓種植示范園區內。在本次試驗中,主要有5個處理(表1)。對于每個處理,分別栽植6盆,即6個對照組,總數為30盆。試驗中,將其中的硝態氨去除,以草莓生長所需正常的硝態氮濃度作為對照,將86 mg/L、150.5 mg/L、215 mg/L、279.5 mg/L、344mg/L五個不同的濃度梯度作處理,分別作為處理1、處理2、處理3、處理4、處理5,每個處理做3次重復。
首先將草莓苗的根系清洗干凈,測量其株高、根長、鮮重并清數葉片數,植入蛭石和沙裝滿的花盆,注意草莓嫩芽不能被蛭石掩埋,將花盆放置在溫暖的陽光處,隔1個月澆灌1次標準營養液。3個月結果之后,再次清數葉片數,剪取葉片、標記和稱量,供實驗用。最后,再次測量株高、根長、干重和鮮重。

表1 不同銨態氮濃度對草莓的5個處理
1.3.1 株高:游標卡尺測量。根長:游標卡尺測量。鮮重:電子分析天平稱重。干重:烘干后電子分析天平稱量。蛋白質含量:考馬斯亮藍法。葉綠素含量:用乙醇提取法。
1.3.2 葉綠素測定:選取若干新鮮植物葉片,將表面污物擦凈,剪碎(去掉中脈)后將其混合均勻。稱取待測剪碎的新鮮樣品共3份,每份均為0.1 g,將其分別置于試管中,并在每個試管中加入5 ml濃度為95%的乙醇溶液,將樣品完全浸泡。之后將試管置于暗處,24 h后進行比色測定。將葉綠素色素的提取液倒入比色杯內,以95%為對照調零,分別在波長665 nm、649 nm和470 nm下測定吸光度。根據公式依次計算出葉綠素a、葉綠素b和類胡蘿卜素的濃度(mg/L),葉綠素總濃度為葉綠素a、b濃度之和。求得色素的濃度后,再計算組織中單位鮮重的各色素的含量,計算公式如下:葉綠體色素的含量=(色素濃度×提取液體積)/樣品鮮重,單位mg/g。
1.3.3 蛋白質含量測定:稱取0.2 g(可視情況調整)樣品(新鮮葉片或根系)洗凈后置于預冷的研缽中,分三次加入1.6 m1(0.6 ml、0.5 ml、0.5 ml)50 mmol/L預冷的磷酸緩沖液(pH7)在冰浴上進行研磨,得到研磨后形成的勻漿,再將其轉入離心管中,在4℃、120 kg下進行離心,時間為20 min,清液即為蛋白粗提液。取100 μl酶液,加入2.9 ml考馬斯亮藍溶液,反應2 min后測OD95計算結果。蛋白質含量(mg/g)=查得的蛋白質含量(ug)×提取液總體積(ml)/(樣品鮮重g)×測定時所用提取液體積(ml)。
在分析統計數據并進行繪圖時,主要應用Excel軟件進行。對于同一個指標,在不同的條件下,其差異具有顯著性。針對單因素,分析其方差時,本文應用的軟件是STAT。
2.1.1 銨態氮濃度對草莓株高的影響。在株高方面,處理1和處理3顯著性差異并不存在。此外,處理2、處理4、處理5顯著性差異也并不存在,且處理1至處理5之間的關系從大到小分別是:處理4>處理5>處理2>處理3>處理1,處理2、處理4以及處理5都高于處理1以及處理3很多。說明施態氮肥對草莓的株高起到促進作用,但在處理4時草莓株高生長已維持在頂峰狀態。由此可以看出,隨著銨態氮濃度的提高,草莓的株高先升高后又降低。一般生產所用的草莓植株不會過高,植株過高會增加養分的消耗,所以一般采用較矮壯的草莓苗(表2)。
2.1.2 銨態氮不同濃度對草莓鮮重的影響。在植株鮮重方面,處理1與處理2顯著性差異并不存在,處理3、處理4與處理5顯著性差異并不存在。數據顯示,處理1與處理5之間的關系分別是:處理5>處理4>處理3>處理2>處理1,其中,后3個處理相較于前兩個處理而言,均高出很多。可以說明,銨態氮對草莓生物量的增加能夠起到積極作用,銨態氮濃度越高植物鮮重越重。草莓植株鮮重愈重,說明草莓生物量愈高,草莓植物營養越好,自然生長也越來越好。
2.1.3 銨態氮不同濃度對草莓干重的影響。在植株干重方面,數據顯示,處理1與處理5之間的關系分別是:處理5>處理4>處理1>處理3>處理2。綜上所述,噴施銨態氮可促進草莓的生長,且處理5即銨態氮濃度在344 mg/L時,效果最明顯。
2.1.4 銨態氮不同濃度對草莓根長的影響。在根長方面,數據顯示,處理1與處理5之間的關系分別是這樣:處理4>處理5>處理3>處理2>處理1,其中,后4個處理相較于處理1而言,都高出很多。說明銨態氮對草莓的根長有促進作用,在銨態氮濃度在處理4時,根長最長。由此了解到,隨著銨態氮濃度的提升,根長是一直升高的,呈穩定上升趨勢,濃度到達處理4時根長生長到頂峰,處理5時稍有下降。根長長的草莓苗可以吸收更多的水分及營養,因此,根長長的草莓苗對草莓生長發育更好。

表2 銨態氮對草莓生長指標的影響
2.2.1 對草莓葉綠素含量的影響。處理3、處理4以及處理5顯著性差異并不存在,但處理1與處理3顯著性差異存在(表3)。數據顯示,葉綠素在含量方面的處理關系為:處理2>處理4>處理3>處理5>處理1。對于葉綠素含量來說,處理2的葉綠素具有較高的含量。但是對于不同的處理,葉綠素含量的差異并不顯著。并且處理2,向其兩側逐漸下降,可以說明,銨態氮在影響葉綠素含量方面具有增強作用,且當濃度在150.5 mg/L時,效果最佳。總體而言,銨態氮影響草莓葉綠素的程度較小。

表3 銨態氮對草莓葉綠素含量的影響
2.2.2 對草莓蛋白質含量的影響。分析可知,對于處理3,其與處理1和處理2,并沒有顯著的差異。然而處理4和處理3之間,差異性非常顯著。數據表明,在應用不同濃度的銨態氮對草莓進行處理以后,其蛋白質含量先增加后降低,依次是處理4>處理2>處理1>處理3>處理5。對于蛋白質含量來說,它既是細胞的結構組成物,又是生物反應酶催化劑,同時可以增加植株葉面積,促進光合作用。在處理4之后,蛋白質指標最高。由此說明,銨態氮促進了蛋白質含量的提升,且當濃度是279.5 mg/L時,所取得的促進效果最好(表4)。

表4 銨態氮對草莓蛋白質含量的影響
根據本文的試驗,銨態氮濃度為150.5~279.5 mg/L時,草莓植株的生長指標都有所提高。這一研究結果與Thompson和Guttridge通過一系列的實驗對草莓的成花原理得出的結論一致。試驗結果顯示,噴施濃度為150.5~279.5 mg/L銨態氮時,對草莓的生長發育促進作用最為明顯,這一結果與周華月研究通過不同濃度的銨態氮對豐香草莓各種機理的改變得出的結論一致。
經過上述分析可知,葉綠素的含量會出現先增加后降低的情況。且經過處理2之后,含量最高。說明在銨態氮濃度是150.5 mg/L時,可以顯著提升草莓的葉綠素含量。各組處理之間,其含量差異不大,說明銨態氮很小程度上影響草莓的葉綠素含量。蛋白質的含量也會出現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在處理2之后,其含量達到最高。由此說明,銨態氮有助于促進草莓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增加。當其濃度是150.5 mg/L時,促進草莓蛋白質含量提升的作用最為顯著。
綜上,運用適量的銨態氮濃度可以對草莓的主要生理指標起到較好的促進作用。對可溶性蛋白質、葉綠素影響不大。銨態氮濃度在150.5 mg/L~279.5 mg/L時,植物生長和主要生理指標影響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