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經典是中醫藥發展的活的源泉,要想學習真中醫,就應該從中醫藥的經典中吸取智慧。為了使廣大中醫藥愛好者和學習中醫藥的大中專學生研學中醫經典,中原農民出版社特別請中醫藥專家、中和醫派掌門人楊建宇教授團隊編輯了《典籍里的中醫叢書》和之前出版的《中國最美經方叢書》系列,以及《傷寒雜病論》系列,這是中醫藥臨床基礎經典系列叢書,是走向名醫/明醫的捷徑,是廣大學習中醫藥的必讀參閱之著。
《典籍里的中醫叢書》是受中央電視廣播總臺《典籍里的中國》欄目的啟發而來,之前推出的《中國最美經方叢書》和中醫臨床經典《傷寒雜病論》系列,大家紛紛點贊認可,銷量冠首,并且還獲得中國民族醫藥學會一等著作獎,乘勢而為,迎風而上,繼而推出《神農本草經》《黃帝內經·素問》《黃帝內經·靈樞》《難經》《溫病條辨》《脈經》這些中醫經典系列,命名謂《典籍里的中醫叢書》。
什么是"典籍里的中醫"呢?這主要針對目前中醫藥學科發展的現實囧境而言。簡而言之,典籍里的中醫,就是指我國古典醫籍里體現最明顯的原汁原味的中醫。首先是應該最接近中醫藥學科自身的特色中醫思維及基本指導理念,其次,能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的理法方藥診療手段的優勢,最好是不摻雜其他醫學理論。這才是我們要的典籍里的中醫,也就是我們所追求的真中醫!
現實中的中醫,名目繁多,五花八門,令人目不暇接。如:中醫藥現代化、中西醫結合、實驗研究、理論研究、創新研究、轉化研究……然而,在具體的實際工作中,在遵循中醫藥自身固有的發展規律方面卻顯得十分不夠,具有中醫藥獨特的“以人為本”“天人相應”“辨證論治”……的傳統經典思維方法及理論指導卻屢屢被忘在腦后,具有中醫藥簡便驗廉特色的理論方藥之治療手段在中醫藥醫療養生服務中卻少有發揮優勢的空間,而在諸多管理方面也屢屢出現“和尚”來主持 “道觀”,這些個別現象,對中醫藥行業發展十分不利,對中醫藥學科發展有“異化”誤導之嫌,長此以往,遺害無窮!真正的中醫人,真正的關注、支持、愛護中醫的人,不可不知!不可無為!而《典籍里的中醫叢書》就是行動!
《典籍里的中醫叢書》是中醫藥人“傳承精華 守正創新”的學習參閱,是當代研學原汁原味真中醫的良佳選擇。本系列叢書(包括之前的《傷寒雜病論》)有以下特色:①精選善本,力求復現原文,呈現中醫典籍美篇。② 堅持繁體豎排,更具有傳統文化底蘊,超顯中醫文獻典籍的書卷之馨。③中醫文化中國典籍,源遠流長萬千年,版本多甚,文字有異,對書中異體字、通假字徑直統一,減少研閱阻礙。④重在原文,少選釋注,僅加句讀,給發煌古義,尋覓先賢之旨留下更大的理性思緒空間,利于學術探研。這樣,才能使我們更多中醫藥人更加從心中敬重中醫經典,更加方便讀書研習中醫經典,更加有益于拓展臨床應用中醫經典,繼而真正達到溫習中醫經典,傳承中醫經典,弘揚中醫經典,成就更多名醫、真中醫,造福更多百姓!使典籍里的中醫走向新的輝煌,走向世界,服務全球健康產業,再度成為人類共享醫學,為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之幸福健康貢獻力量!
中醫藥迎來了有史以來最佳發展新時代!黨中央國務院把中醫藥提升為國家戰略文化,《中醫藥法》實施促進中醫藥蓬勃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視察中醫藥機構,為中醫藥發展做了重要指示。在2021年5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南陽醫圣祠考察,再次為中醫藥點贊,再次肯定中醫藥抗疫巨大成就,再次給中醫藥發展指明航向。這不但是南陽醫圣祠之榮光!也是中醫藥人的驕傲!也是全球中醫藥人的自豪!還是中醫藥發展史上的絢麗華章!更是以醫圣祠典藏的醫籍為代表的中醫典籍再現輝煌的號角!
我們堅信,在新時代新征程中,沐浴著春風和陽光的《典籍里的中醫叢書》,一定會走向讀者心中,一定會迎來新的輝煌!
(李 楊 范竹雯 鄭紹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