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陽,李亞各
(航空工業西安航空計算技術研究所,陜西 西安 710065)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著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不斷提升我國的科技實力,努力實現“產、學、研”深度融合。一系列的科學論述不僅鼓舞了廣大航空科研人員,也為我國航空企業發展指明了方向。當前,我國經濟水平處于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航空產品的需求已經逐漸由軍事向經濟、民生方向發展,航空企業的市場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對航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提出了嚴峻的考驗。與其他普通企業不同,航空企業的生產管理不僅需要考慮成本和效益,還必須顧及質量、效率、安全等方面的科研技術管理,因此對管理的要求更加嚴格,必須進行相應的進度優化,加強對航空科研生產的有序控制,才能實現航空企業的優化發展。
航空企業的科研生產活動有著海量的信息和階段性資料,不僅與科研的結果有著直接的關聯,也有助于科研團隊在以后的科研活動中加以借鑒和利用,從而減少重復科研所帶來的時間、金錢等額外支出。然而,我國航空企業在科研檔案管理方面缺乏統一的規范,各企業、各科研團隊往往按照各自的需求和理解進行檔案管理,有的企業甚至忽視科研檔案的管理,只追求航空技術科學研究的最終成果,導致科研檔案嚴重缺乏,難以發揮信息收集、共享、運用的價值功能。此外,許多航空企業由于市場競爭的壓力,在科研檔案特別是科研資料管理時不愿意進行必要的分享,存在信息孤島現象,導致科研生產管理無法實現價值最大化,從而對科研生產管理進度造成負面影響。
受績效考核的影響,特別是申請科研項目的數量和質量與科研團隊及人員的工資待遇等有著緊密的聯系,航空企業科研生產管理人員更多地注意科研項目的申報和完成結果,對科研生產過程的關注不夠,科研生產管理進度缺乏統一的規劃和管理,造成一些項目出現延期或者敷衍的情況。有的企業在科研項目經費預算計算時沒有進行深入評估,特別是部分科研團隊和科研人員沒有系統地進行經費測算,導致科研項目申報的經費難以滿足實際研究需要,進而影響了科研生產管理活動,造成科研生產管理進度失控等問題;尤其是在不同的科研生產部門、環節之間,很容易出現各自為政的情況,導致生產活動出現時緊時松、忙閑不均等現象[1]。
航空科技屬于科學技術前沿,航空企業科研生產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面對許多未知的事物和情形,導致時常出現不確定性的情況。這些不確定性不僅造成科研生產管理難以嚴謹細致,而且會對經費預算、進度控制、生產均衡等都造成無法預估的影響,進而對航空企業的整體科研生產管理造成負面影響。對此,航空企業除了必須深刻認識到不確定性在科研領域的客觀存在,提前做好相應的防范預案,還要探索通過定量的方式,對不確定的問題進行精準管理,從而更好地優化科研生產管理進度,使整個科研活動處于可控狀態。
當今世界正處于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新時代,科學技術與信息技術、數據技術的聯系愈發緊密,“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必然會對航空技術的發展帶來新的變化。所以,航空企業在科研生產管理中應積極融入信息化技術,這不僅可以提升企業的整體競爭力,還能夠助力企業構建更加完善的數據信息資源庫,使進度管理由傳統模式向現代信息化模式轉變,推動管理進度優化。從具體的生產管理操作層面來看,信息化建設需要以信息平臺為主體,著力實現航空產品生產管理的項目集中管理與信息匯集,使企業能夠更加全面、精準地進行生產活動監管與規劃,提升管理的精細化水平,使人、財、物等資源得到有機結合和有效利用[2]。
對于航空企業科研生產管理進度的信息化管理,應體現在管理體系的構建與制度的建立上,結合具體的生產實踐建立并健全科研生產管理機制,使不同航空產品型號的項目生產都在明確的機制管轄范圍內對資源進行合理調配,從而助力企業同時進行多項目生產和管理,為企業的規?;拖到y化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傳統的企業集成化管理過程中,企業主要依賴專門的部門和人員進行生產項目的全流程監管,這種監管模式雖然能夠有效應對單一型號的科研產品,但是已經不符合當前航空企業市場的客觀需求。隨著航天事業的不斷繁榮發展,對各種項目類型的科研生產需求也不斷提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航空企業必須探索開展多元化的生產運營模式,通過同時生產不同型號、不同用途的航空產品及時滿足航空市場的需求,從而為企業獲取更多的利潤和市場份額。此外,要加強科研檔案的日常管理,特別是要采取信息化手段進行科研生產數據的收集、匯總和分析,更大范圍地處理科研生產管理過程中的數據信息,使科研生產管理進度能夠更加清晰地展現在管理人員面前,從而為提出具體的優化策略和解決方案提供信息參考。加強航空企業科研生產管理信息化,還需要對科研生產的管理流程進行優化,將科研生產的每一個環節、每一項步驟都納入流程監管平臺當中,結合科研生產管理的實際情況進行智能監控和定向監管,使進度控制實現智能化和自動化,更加穩固地推進科研生產管理活動。在生產管理中高效進行信息化建設不僅能實現信息數據的有效保存和提取應用,還能有效提升生產效率,規避生產問題與風險。
隨著航空產業市場競爭特別是國際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我國航空企業科研生產活動必須擺脫過去單一式生產項目和模式,通過多項目均衡發展的方式有效應對日益復雜的市場變化。對此,在航空企業科研生產管理過程中,必須加強對各個項目、各個環節的均衡管理,確保每一個生產環節都能夠在計劃范圍內完成任務,并且每一個生產部門都能夠基本保持滿負荷運轉,避免生產資源浪費;特別是在關鍵性航空產品生產時,必須充分計劃并且均衡推進生產管理活動,避免突擊作業或者趕工作業造成產品精細度降低等質量問題[3]。
在具體的均衡化生產過程中,必須妥善處理好以下3個問題:一是要均衡調配基礎科研生產項目與關鍵科研生產項目之間、不同航空產品型號之間、預制生產與型號研發之間的關系,對不同型號、不同項目、不同需求的生產活動進行統籌調配、有序管理。既要重視關注主要型號、關鍵零部件的科研生產,也要兼顧次要型號、普通零部件的科研生產,從而為航空企業的生產流水線穩定運行奠定良好的基礎。二是要平衡科研生產與技術研發之間的關系,不能盲目追求短期的經濟效益,要從航空市場的長遠發展著手,合理、均衡地調配生產資源與科研資源,使企業既能夠及時、快速地生產高利潤、需求大的航空產品,以獲取更多的經營利潤,也能夠適時對現有產品進行升級更新,或者研發出更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先進產品,從而保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三是要平衡重點生產管理項目與難點生產管理項目之間的關系,妥善處理航空企業科研生產方面的人力資源,使人才流動和使用更加優化,從而達到人盡其才、合理利用的目的,保障人才質量,并且有效促進新晉人才的培養與鍛煉,避免企業人才出現青黃不接的問題。通過推進航空企業均衡化管理,可以保障科研生產管理進度的有序運轉,使管理活動更加優化,生產管理進度始終處于可控范圍。有效處理這3個問題,有助于航空企業實現整體生產活動的均衡化管理,使生產管理進度能夠保持在良好的可控范圍內,保證企業生產質量、效率和成果的均衡化發展。
航空企業科研生產管理涉及當今世界的頂尖科技,無論是科技研發還是產品生產都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如隨機信息、模糊信息、灰色信息等,從而對生產管理進度的優化及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對于航空產品而言,任何不確定的信息都有可能帶來產品質量的異變,造成產品在科研生產管理過程中出現瑕疵或者其他問題,進而對整個科研生產造成安全風險[4]。實踐中,一些航空企業科研或者生產項目涉及尚未攻克的技術難關,或者需要運用尚未成熟的科研生產技術,使得生產活動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導致生產管理進度難以控制,甚至存在失控的危險。對此,航空企業有必要對不確定性問題進行定量化處理,使信息收集和運用更加精準有效,從而為科研規劃和評估奠定更加穩固的基礎,同時為進度優化提供更多準確的參考信息。
在具體的科研生產管理中,航空企業可以借鑒數學和信息學的相關理論和實踐,對科研生產管理活動中的不確定性難題進行針對性處理。比如,針對隨機信息,引入概率學和統計學的相關技術,將某一天、某一個環節的隨機變量放到全年、全流程的整體視角下進行概率統計,通過研究發現這些隨機變量潛在的客觀規律,從而優化管理進度。針對模糊信息,采取模糊數學法,充分考慮航空生產管理活動中的浮動數據,并確定相應的閥值,在生產管理進度控制時不再明確具體的數據,而是以一個浮動的區間進行規劃和管理,從而將具體而模糊的問題轉化為寬泛而準確的問題。針對灰色信息,借鑒黑箱理論,對于科研生產項目中未知的現象或者情況,利用已知的信息進行系統信息收集和處理,必要時對灰色信息進行預測、規劃、決策、評估和風險防控,最大限度地降低損失,同時解決黑箱問題,從而實現對科研生產管理進度的有效控制。總之,在航空企業科研生產管理進度優化及控制中,沒有固定不變的措施和途徑,必須對具有風險的不確定因素進行針對性處理,才能夠真正對生產管理進度加以控制,避免科研生產出現難以控制的風險或者難以彌補的損失。
在科研生產管理工作中,評估體系發揮著積極作用,通過應用評估體系可以了解科研生產管理進度,明確科研生產管理中的不足,從而制訂科研生產管理優化方案。在科研生產管理工作中,可以采用“過程+結果”的評估方式,該評估方式可以使科研生產管理工作從完成任務向提高任務質量的方向轉變,在這過程中,生產管理進度得以優化,生產管理質量有所提高。在完善科研生產管理評估體系的過程中,可以從需求牽引、創新導向及追求實效3個方面入手。一是以需求作為牽引。在完善科研生產管理評估體系時,要明確企業的發展情況,包括內外環境的發展需求、市場需求,在此基礎之上,針對科研生產管理進行全面、系統地評估,有助于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使企業管理逐漸邁向現代化、科學化。二是以創新作為導向。對科研生產管理評估體系進行優化,可以完善科研生產管理的相關配套設施,將生產管理與評估有效結合,優化了生產管理進度。三是在評估中推動生產管理建設,加快生產管理進度。科研生產管理評估體系旨對生產管理進度、生產管理質量進行分析,明確生產管理中的不足,并進行適當優化,從而促進企業全面發展[5]。
航空企業科研生產管理普遍存在流程復雜、資金龐大、管理嚴格等特點,面臨生產進度管理困難、科研過程控制乏力等問題,對我國航空事業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對于航空企業來說,要關注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更要立足于國家發展的大局,將企業自身的科研生產管理納入國家科研發展的整體布局當中,更加科學、合理地進行生產管理進度優化與控制,使航空科研生產更加符合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需求和國家的期待,為我國航空事業的繁榮昌盛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