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 王晨倩
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領域的發展戰略也在不斷地調整,使之與時代、社會的發展更加匹配,從而以高質量的教育來推動時代的進步與社會的發展。協同創新理念是雙創時代背景下的一種教育發展戰略,其目的是圍繞以學生為主體這一基本原則,突出教學的創新性、啟發性。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是以具體的崗位實踐、工作體驗為主的一種教育模式,能夠很好地突出“在做中學,在學中教”的教育理念,從而加深學生對理論和實踐的深層次理解,有利于促進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吸收、轉化與應用。大量的實踐證明,校企合作對于國際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是可行且有效的,不僅與當前學生的學習現狀和學習習慣相匹配,同時也與社會經濟改革的大趨勢相符合,是高等院校向高質量技術型院校轉型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協同創新,全方面育人的必由之路。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綜合專業水平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保證學生在畢業時能夠掌握足夠的專業技能,從而更好地應對社會的變化與崗位的需求。顯然,這就需要在人才培養模式上進行不斷的探索與改革。隨著社會發展速度的加快,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各行各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態勢。國際商務專業是一項實用性、實踐性都極強的專業,由于需要與不同國度、不同地區的商務人士打交道,就一些產品問題、交易問題、支付問題等進行多輪的溝通。不僅極為考驗人才的專業技能,包括一些商務談判技巧、合作促進能力等,需要持續的溝通,除了對商務專業人才的專業技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之外,還極為考驗商務人才的綜合能力,比如:語言能力,能夠利用共通的語言來進行精準的表達;溝通能力,能夠就商務合作中的一些問題進行及時的反饋與解答;反應能力,能夠根據客戶的訴求來調整談判或是合作策略;靈活應變能力,結合不同客戶的要求來進行得體的應對;情商與智商,要給客戶滿意的服務體驗,文化素養。商務合作往往是長久的,客戶也有可能會成為朋友,所以,具備相應的文化,了解對方的地方風俗也有利于促進商務合作的達成。
由此可見,國際商務專業具有極強的綜合性與復雜性。要培育高素質的商務專業人才,一方面要結合當前的市場形勢,以及行業發展對高素質國際商務人才的需求,并與教學的目標與要求相結合,充分分析學生的思維行為特征,從而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改革,讓國際商務教學的理念與模式與社會發展相適應。高校作為輸送人才的重要陣地,要積極聯合企業的力量,深化校企合作,為學生搭建更多的實踐平臺,以企業具體的崗位為導向,加強對學生的國際商務技能的培育,實踐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認知,熟練國際商務的具體操作,從而實現全面的提升。
另一方面,通過校企合作,讓學生體驗真實崗位,了解崗位的實際要求,讓學生對國際商務的理論有更多驗證的機會與途徑,同時在實踐過程中探索并總結出更適合自己學習與提升的方法,通過親身的參與,體驗更深,獲得感更強,能更好地加深專業技能的轉化與應用。除此之外,通過校企合作的深入推進,確保校方與企業的整體利益,共同促進國際商務管理人才的高質量、高素質培養,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構建高校與企業的互惠互利、協同進步的發展平臺。確保校企合作整體體系的系統化、規范化,促進校內教師團隊與社會企業負責人的合作交流,推動地方高校與企業共向發展,為畢業學生的發展和才能展示提供廣闊的施展平臺和發展空間。
通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將協同創新的理念落到實處,首先需要結合專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來明確合作育人的方向與路徑。就當前國際商務專業發展的形勢來看,亟需培養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來緩解人才短缺的局面。校企業合作進行人才培養具有良好的實踐優勢與渠道優勢,但在校企合作開展之前,首先要對育人的方向和目標有一個精準的定位,需要結合市場的人才需求作為定位的依據來。企業從用人角度出發,需要更多應用型、創新型人才,校方從育人角度出發,利用有效的引導模式來夯實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在明確了人才培養的目標之后,再對國際商務人才培養的內容進行細化,企業為校企業合作提供社會實踐環境支持,高校則為理論教學的展開提供資源服務。校企雙方就合作育人的目標、方向、內容、形式構建協同體系,明確高素質商務人才的培養路徑,引導學生以高水準的技能水平和牢固知識體系構建為目標努力,以高度的實踐性讓國際商務專業與當前國際形勢和產業結合,從而推動教學質量的提升。
協同創新理念下,要利用校企合作的渠道作用充分發揮出國際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的有效性,助力學生在實際的崗位中能夠更好地發揮作用。首先,要從課程建設入手,基于當前的社會發展形勢,國際商務專業教學已經成為多數高校專業中的熱門專業,而教學質量的差異性,主要體現在課程設計與課程實施上。其次,要革新教學理念,將國際商務教學與行業的發展趨勢和應用背景結合。在完善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加強課程體系的建設與開發,使教學更好地突出時效性,從當前國際貿易形勢、全球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以及從商務管理專業人才需求的角度為出發,培養具有良好的創新能力、理論基礎扎實、實踐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在專業課的設計上,應從三個模塊著手,一是語言學習,通過設置《綜合外語》《商務管理會話》等針對地方國際商務產業合作對象的語言類、管理類選修課程,切實提升學生語言的組織與應用能力。二是國際關系,通過開設《國際商務前沿專題》《世界經濟》等前沿性課程以及《國際經濟法》《國際私法》《知識產權法》《自貿區法律法規》等法律類課程,來幫助學生理順國際關系中的要素與要點。三是商務管理,主要開展《紹興自貿區國際商務環境》《紹興經貿合作》等課程,來夯實學生的商務管理能力。通過模塊化、專題式的專業課程體系,在每個模板下設立合理的必修專業課程和選修課程,如學生傳統文化涵養的提升、課外知識技能的拓展。除此之外,還要利用實踐教學來促進學生專業知識在社會實踐中的運用,比如開設《ERP沙盤模擬實訓》等實訓選修課程。以更豐富的教學資源來形成對專業教材的補充,使國際商務教學與市場的實際情況更匹配,更能突出課程的指導性、針對性作用,為后續教學活動的實施創造條件。
實現良好的校企合作效果,并提升學生國際商務能力,最重要的因素在于實踐。基于當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不足,高職院校要積極地發揮渠道優勢與資源優勢,除了通過校內實訓基地進行實踐教學外,還要聯合校外企業,協同育人。學生的培育離不開大型企業的大力支持,因為大型企業的場景和氛圍才是真正的市場環境,而專業理論要落到實處才能幫助學生充分地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并且真切地了解到行業的具體要求。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能不斷地促進學生思考、探索、反省、創新。因此,爭取廣泛的校企合作渠道,大力建設企業育人環境,能更好地保障校企合作落到實處。具體可通過三個途徑來實現,一是高校要積極爭取地方企業的支持,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二是要借助政府的協調調配功能,提高企業參與的積極性;三是要大力吸引社會力量的投入,為國際商務實踐教學提供保障。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本質上是理論知識的拓展與深化,是通過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來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最有效的育人途徑。而協同創新理念的提出,是結合當前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加強對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是教育深化改革的終極目標,也是推動社會發展、民族復興的重要舉措。高校結合時代的大趨勢、大變化來構建高質量的教育體系,同時發揮出高校的渠道優勢、資源優勢,將教學資源與社會資源進行整合與加工,為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奠定堅實的資源基礎。教學資源的應用可以為企業崗位人才的培養提供理論基礎,社會資源的運用可以更好地拓寬實訓教學的渠道,通過發揮資源整合與共享的優勢,實現人才資源的共享,進而推進校企合作的深入,無論對高校還是企業來說,都是實現共贏的最佳選擇。
國際商務應用型人才培育的關鍵是實踐,以實踐來檢驗理論、以實踐來鞏固理論,在實踐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與創造。強化實踐教學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是落實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但是從當前市場國際商務專業的教學實際來看,學校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運用,就是以真實的崗位來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一種十分有效的教學模式。盡管一直以來,校企合作都是高校實踐教學的重要途徑之一,但是從實際的校企合作效果來看,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原因是多方面的,與校企合作的路徑、方法以及企業的積極性有很大關系。需要針對具體的困難與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再具體解決。企業參與校企合作意愿不強的另一個原因是回報比不高,很多實習生都只是把在企業實習的經歷當作一個跳板,導致企業前期投入的設備、精力得不到應有的回報。因此,教育主管部門就要充分發揮出職能作用,就校企雙方合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針解決,同時要建立起良好的校企合作機制,明確雙方的職責、權限,為校企合作的深入開展奠定基礎。比如,要提高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必須從效益的最大化方向著手。一是要將企業的文化、理念、管理辦法融入課堂教學中,使得學生深入地了解企業的經營運作流程,讓其更好地適應企業的崗位。此外還要找準企業的需求點,以定向培養的方式,為企業定點輸送人才,校方與企業間建立了長久的合作關系,定向招納人才。一方面企業能夠深度參與課程設計、人才培育的目標定位,為學生提供更好的職業規劃,真正實現校企的合作共贏。
綜上所述,在新的時代發展背景下,我國的技術水平,生產能力都得到了顯著提升,再加上獨特的產業優勢、資源優勢以及在先進的信息技術與互聯網的助力下,國際商務活動正處于蓬勃的發展時期,不僅為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更多機會,同時也催生了大量的國際商務專業人才的需求。結合當前的發展環境、發展特征,為了促進專業商務人才質量的提升,要充分重視校企合作,協同育人,在創新型、應用型人才培養上的積極作用。針對當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進行深入的研究,具體原因具體分析,具體問題具體解決。不斷拓寬校企的合作路徑,提升協同創新的能力,促進校企合作的深度開展,不斷提升人才的創新能力。要高度重視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可行性與必要性,結合現狀,解決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不足,充分發揮政府的職能優勢,號召行業企業、來積極參與到學校的育人過程中,從而,不斷提高教學管理能力,在國際商務專業校企合作方面不斷探索和完善人才培養的模式,建設科學合理的合作制度、教育理念,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進步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