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艷榮
(蒙陰縣人民醫院 山東 臨沂 276200)
母乳為新生兒生長發育的最佳營養品,主要特點為易消化、溫度適宜、干凈衛生、營養均衡等特點,對新生兒生長發育具有促進效果。母乳中含有較為豐富的牛磺酸、乳鐵蛋白、溶菌酶等,能夠改善新生兒免疫力[1],有利于新生兒大腦發育。此外研究發現[2-4],相較于人工喂養,母乳喂養的優勢較多,不僅能夠促進新生兒生長發育,還可促進子宮收縮、改善乳腺微循環、減低產后出血風險,且對預防乳腺疾病具有顯著效果。實際研究發現[5-7],女性在分娩期間受麻醉、侵入性操作、產后飲食、情緒變化、活動減少等相關因素的影響,產后恢復時間較長,多有不同程度母乳喂養困難情況。產褥期的注意事項較多,情況特殊,期間產婦存在乳房脹痛、乳汁分泌減少等情況,可進一步影響母乳喂養,故加強產后康復護理刻不容緩。本研究納選醫院的70例產婦為主體,旨在了解產后康復護理干預對乳房分泌情況、乳房腫脹疼痛程度、嬰兒喂養情況等指標的影響,詳細內容如下。
1.1一般資料
研究時段為2021年3月-2022年3月,將該時段內本院產科的70例產婦作為探究主體,隨機對產婦可進行分組,其中35例作為對比組,剩余35例作為實驗組。對比組中年齡是20~38歲,平均(29.04±3.82)歲;BMI為25-37kg/m2,平均(31.03±1.82)kg/m2;產后時間為1-6d,平均(3.58±1.72)d。實驗組中年齡是21~37歲,平均(29.07±3.48)歲;BMI為26-35kg/m2,平均(31.09±1.75)kg/m2;產后時間為1-6d,平均(3.52±1.42)d。經SPSS23.0軟件比較以上基線特征,未發現差異(P>0.05)
1.2方法
對比組產婦實施常規產后護理,主要內容為創建舒適、溫馨的病房環境,予以產婦康復指導、醫療服務、育兒保健指導等。依據產婦身體狀況指導合理飲食,加強圍生兒、產婦生命體征監測,評估營養狀況,根據自然分娩、剖宮產分娩加強飲食指導,產后3-6d可進食魚湯、雞湯等,可促進乳汁分泌。對于乳房腫脹疼痛的產婦,可指導通過按摩、熱敷進行改善,干預期間注意實施心理干預,促進母乳喂養信心提升。
實驗組產婦接受產后康復護理,主要內容實施:(1)建立產后康復護理小組。選擇助產護士、管床護士、專科護士、營養師、住院醫師、副主任醫師組建產后康復護理小組。全部成員上崗前均接受系統性培訓,副主任醫師負責全部培訓事宜及小組管理,為產婦提供有效的產后康復護理干預。(2)心理護理[8]。較多產婦在產后難以快速適應身體、角色變化影響,受相關生理、心理因素變化影響,產婦發生抑郁癥的可能性較高,且產婦缺少新生兒護理技巧,心理健康水平較差,持續不良情緒狀態可影響乳汁分泌。產后密切關注心理情緒變化,主動詢問產婦有無不適感,予以充足的關心、尊重,同時指導家屬關愛產婦,進一步提高安全感、幸福感,可促進不良情緒緩解,有利于乳汁的分泌。(3)飲食護理。營養師分別在分娩前后評估產婦的營養狀態,產后待胃腸功能恢復后指導少食多餐,自然分娩產婦早期可進食少量米粥,產后3-5d可進食鯽魚湯、雞湯、牛肉湯,后逐漸恢復普食,能夠促進乳汁分泌。對于剖宮產分娩,合理飲食的同時還需了解切口恢復情況,避免飲食不當影響切口恢復。鼓勵產婦進食新鮮蔬果,但是需避免進食西瓜、梨等寒涼性水果。(4)乳房熱敷。加強健康宣教,告知母乳喂養優勢以及乳房熱敷的作用。將純棉、柔軟的新毛巾浸入熱水后對產婦乳房相關穴位進行熱敷,間隔15min更換熱毛巾1次,每日熱敷3-5次,能夠緩解乳房脹痛問題,促進乳汁分泌。(5)穴位按摩。產后3d可予以產婦乳房按摩,以掌根輕柔胸部,兩拇指置于膻中穴后推至乳頭,護理人員一手托住產婦乳房,另外一手的小指、食指、無名指對乳房進行按摩,兩側乳房交替實施,同時也可按摩乳根、膺窗、合谷,力度以脹、酸、麻為宜,每日按摩2次。
1.3觀察指標[9]
(1)產婦乳房分泌情況。比較各組產婦首次泌乳時間與不同時間段泌乳量、泌乳素水平,評估時間分別是T1(產后24h)、T2(產后48h)、T3(產后72h)。(2)乳房腫脹疼痛程度。運用數字式疼痛評分法分析各組產婦產后乳房腫脹疼痛程度,總分值是10分,其中重度評分范圍是7-10分,中度為4-6分,輕度為1-3分。(3)嬰兒喂養情況。比較各組嬰兒喂養方式,涉及人工喂養、混合喂養、母乳喂養。(4)并發癥情況。比較各組產婦乳腺炎、積乳癥、乳頭皸裂、乳房脹痛的發生率。
1.4統計學處理

2.1產后泌乳情況分析
表1數據顯示,實驗組首次泌乳時間顯著早于對比組,T1、T2、T3時刻的泌乳量均大于對比組,泌乳素水平高于對比組,差異存在價值,P<0.05

表1 泌乳情況分析量表
2.2產后乳房腫脹疼痛情況分析
表2數據顯示,實驗組乳房輕度腫脹疼痛率顯著較對比組高,中度、重度乳房輕度腫脹疼痛率顯著較對比組低,差異具有統計學價值(P<0.05)。

表2 產后乳房腫脹疼痛情況分析量表[n/(%)]
2.3嬰兒喂養情況分析
實驗組人工喂養率為2.86%,混合喂養率為8.57%,母乳喂養率為88.57%,實驗組人工喂養率、混合喂養率均較對比組低,母乳喂養率較對比組高,P<0.05,見表3。

表3 嬰兒喂養情況分析量表[n/(%)]
2.4并發癥情況分析
實驗組產后有1例積乳癥,1例乳房脹痛,1例乳頭皸裂,發生率是8.57%,對比組有1例積乳癥,1例乳腺炎,3例乳房脹痛,5例乳頭皸裂,發生率是28.57%,實驗組發生率顯著較對比組低,差異具有價值(X2=4.628,P=0.031)。
乳腺主要由乳竇、乳葉、乳腺、乳導管等組成,妊娠后乳腺腺泡在激素水平影響下可不斷增大并分泌乳汁,新生兒分娩后產婦孕激素水平快速降低,而泌乳素、雌激素水平快速升高,通過新生兒吸吮乳頭后可促使乳汁分泌。對出生6個月內的嬰幼兒而言,母乳是其生長發育的重要營養物質,是一種安全、理想、天然、營養豐富的食物,對新生兒生長發育具有重要促進意義。臨床實際研究數據顯示[10],產婦在分娩后受心理狀態、精神壓力、環境刺激、營養供應等因素的影響,產后母乳喂養率并不高。此外,若產后乳汁分泌不暢,乳汁積聚在腺泡內會促使腺泡不斷增大,可壓迫乳腺周圍上皮細胞、毛細血管,進而造成乳房脹痛疼痛,對乳汁分泌存在嚴重影響,還可影響產后康復。
臨床研究數據發現[11],影響產婦產后恢復及乳汁分泌的因素較多,例如:飲食、心理等,為促進母乳,產后需加強康復護理干預,通過有效手段促進乳汁分泌,同時提高產婦生活質量。通過組建護理小組并培訓,可為產婦提供更加專業、系統的護理服務措施。通過實施心理護理干預,能夠幫助產婦正確認識產后康復干預對生理、心理因素恢復的重要性,還可幫助產婦重新定位生理角色,可預防焦慮、抑郁等情緒,對乳汁分泌存在有利影響。合理的飲食干預不僅保證產婦營養物質的合理攝入,還可促進乳汁分泌及產后恢復,有利于新生兒的生長發育。乳房熱敷、按摩均為產后乳房護理的有效措施,通過正確的熱敷、抓梳、按摩、擠壓、拿捏等按摩,有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可提高乳房血運和周邊淋巴
回流,對乳汁的分泌、排出具有促進效果,可減輕乳房腫脹疼痛程度。
綜上所述,對產婦實施產后康復護理的效果較為明顯,主要體現在提高泌乳素水平、促進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養率、改善乳房腫脹疼痛、降低并發癥率方面,應用價值更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