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秀珍 劉 楊 梁 偉
(山東省濟南市濟陽區中醫醫院 山東 濟南 251400)
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服務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特別是院感事件備受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消毒供應室的工作質量也變得非常關鍵,職能和角色也隨著發生了重大改變。消毒供應室需要對醫療器械、物品進行集中的回收,對其進行整體的滅菌、消毒、清洗和供應。對生產廠家反復提供的外來器械進行系統化的管理,按照相關規定統一滅菌、清洗。通過研究證實,集中化管理方法用于消毒供應室外來器械和植入物管理工作中,醫院會制定相對應的制度以便落實質量把控管理工作,合理處理外來器械消毒殺菌工作,做好器械的清洗工作,這樣能夠有效的降低院感事件的發生率,可以提高消毒供應室的工作效率,這樣不但能減少醫院的醫療成本,還能降低患者的經濟負擔[1]。本文將消毒供應室中的外來器械和植入物作為研究對象,觀察集中化管理方法應用于消毒供應室對外來器械和植入物中的應用效果。
1.1一般資料
選取于2020年1月份至2020年12月份消毒供應室中的986包外來器械和植入物,納入到對照組;選取于2021年1月份至2021年11月份消毒供應室中的986包外來器械和植入物,納入到觀察組。納入標準:①本次研究活動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后進行;②本次研究活動與國家衛生部門提出的外來器械管理要求相符合;③在醫院消毒供應室中工作的人員通過專業考核。排除標準:①質量不過關的器械;②過期醫療器械;③一次性手術儀器;④器械被嚴重損壞。
1.2方法
對照組,常規管理法,外來器械和植入物管理需要在專業消毒員的指導下來進行消毒包裝,之后由專業的人員送入到消毒供應室中,器械清晰及消毒效果顯著。
觀察組,(1)術前驗收:在手術前一天的下午2點時刻,為了能夠保證手術器械已經被送入到消毒供應室中,并且提供充足的生物監測時間,使器械滅菌效果得以提升。急診手術治療工作一般需要在手術之前5個小時送入到消毒供應室中,并以行卡監測結果進行提前放行,應及時告知手術室生物監測結果。外來器械應由消毒供應室中臨床經驗豐富的人員統一對其進行清點,以便能夠明確手術器械的種類、數量及功能,詳細做好記錄工作,并由專業的人員進行簽字,將結果輸送到電腦中。(2)清洗、滅菌:外來的手術器械通常是由廠家生產直接輸送到醫院,供外科手術使用,在使用上方便快捷,針對性強,但是醫療器械的成本也較高。為了能夠有效的降低醫療成本,一般都是租用和多次使用醫療器械,但是由于該類的機械在使用上過于頻繁,流動性較高,造成了器械不規范處理,就容易發生比較嚴重的院感事件。根據相關調查,外來器械的引入導致的感染風險要遠大于常規的醫療設備,因此醫院在這方面必須對器械進行嚴格的包裝、清洗和消毒。在以往的工作中,外來的器械都是由專業人員在手術室中進行常規消毒和清洗的,沒有一套系統完整的規范化流程,消毒浸泡的時間不足,殺菌不合格監管不到位等,造成了器械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3)使用管理:消毒供應室應在醫學規范科學管理的基礎上,建立一套科學系統的工作流程,對消毒的流程認真落實,對外來的器械發生的特殊問題進行規范詳細的整理和記錄。每一個環節都有專人進行負責,對沒有辦法采用常規清洗劑清洗的器械進行集中管理,采用手工清洗,保證消毒的質量。此外,制定嚴格的質量方案能夠對外來器械的殺菌情況進行追溯和跟蹤觀察。當手術包進入到手術室中之后,巡回護士需要對標識、包裝的完整性及有效日期進行核對,并簽字,覆蓋上無菌巾,以防止出現嚴重的污染、對于一些提前放行的器械包,手術室中的護士長需做好簽字及登記工作,告知巡回護士需要在不同的清洗筐中擺放不同的器械,并做好標識牌放置。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管理質量評分(醫療器械消毒滅菌效果、醫療器械包裝效果、消供應室工作效率、醫療器械清洗效果)。觀察兩組器械清洗效果(微生物檢驗合格率、清洗合格率、損失率)。觀察兩組提前放行率及濕包率。觀察兩組感染發生率。
1.4統計學處理
2.1管理質量評分對比
觀察組管理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

表1 管理質量評分對比
2.2器械清洗效果對比
觀察組微生物檢驗合格率、清洗合格率高于對照組,損失率低于對照組(P<0.05)。

表2 器械清洗效果對比[n(%)]
2.3提前放行率及濕包率對比
觀察組提前放行率及濕包率低于對照組(P<0.05)。

表3 提前放行率及濕包率對比[n(%)]
2.4感染發生率對比
對照組,感染人數為25例,感染率為2.54%;觀察組,感染人數為10例,感染率為1.01%。觀察組感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現階段,人們對醫療質量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降低院內感染率成為醫院中的一項重要問題。為了防止院內感染的產生,應采用合理的措施,以完成對良好醫院形象的建立。消毒供應室作為醫院中的重要科室,是降低院內感染的重要機構,做好消毒供應室管理工作尤為重要。現階段,倡導將集中化管理方法用于消毒供應室外來器械和植入物管理,器械管理質量大大提升。
外來手術器械主要供外科手術使用,一般從器械的供應廠家直接向醫院輸送,本身具有較強的針對性,且使用快捷、方便。為了能夠將醫院中的治療成本得到節約,醫院一般不使用常規采購方式,主要是采用多次使用或租用的方式,但是該種方式會增加醫療器械設備的使用頻率,且具有較強的流動性,當器械出現不規范化處理時,將會引發嚴重的院感事件。外來器械具有手器械繁多、流動性大、涉及科室廣等特點,在未實施管理工作之前,由供應商來管理衛生及質量,但是由于業務員未能掌握相關的醫學知識及合理化的器械管理及清洗方法,從而影響器械管理及清洗效果,引發污漬出現大量的殘留,極容易滋生細菌,需要二次進行消毒、清洗及滅菌,確保患者在接受外科治療期間,手術器械質量及衛生的顯著提升。國家衛生部門提出,消毒供應室承擔外來器械統一消毒、清洗及滅菌工作,以此來保證患者的身體健康,完成對醫院感染工作的有效控制[2]。
在以往外來器械管理工作中,消毒及清洗工作由手術室中的醫務人員承擔,在處理之后再送入到消毒供應室中,盡管能夠將污漬殘留清除干凈,但是由于手術室是醫院中的感染高發場所,進出的醫護人員及患者數量較多,從而為病菌聚集及污物感染提供了渠道。醫院中的手術室承擔救治患者的重任,日常工作較為繁忙,醫務人員不能將全部的精力放在清洗及消毒手術器械上,進而發對手術器械消毒效果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消毒供應室作為手術器械消毒及清洗的重要場所,在手術室中工作的人員掌握了消毒滅菌方法,并且能夠對外來器械進行有效的清洗,使手術室中醫護人員的負擔得以明顯減少,以便能夠集中注意力對患者進行救治,臨床工作效率大大提升。消毒供應室中各項工作的實施及開展,建立在遵守醫學規范管理制度的基礎之上,會嚴格落實消毒流程,由于外來器械本身具有特殊問題,并且需要嚴格按照規范的操作流程進行清洗和消毒,并且每一項環節均有專門負責的人員,完成了對一些不能使用常規清洗劑進行清洗的器械進行集中管理,同時來完成了對其進行規范化的手工清洗,消毒質量及水平大大提升。
本文研究結果為,觀察組管理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微生物檢驗合格率、清洗合格率高于對照組,損失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提前放行率及濕包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感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將集中化管理方法用于消毒供應室對外來器械和植入物管理中具有可行性,對外器械及植入物清洗質量顯著提升,滅菌質量及包裝質量明顯提高,保證了手術器械使用的安全性,院感事件發生率大大降低。
既往研究結果顯示,邵梅在2020年提出[3],常規管理法,消毒供應室工作效率為(16.17±1.05)分,醫療器械包裝效果為(16.05±1.01)分,醫療器械消毒滅菌效果為(16.01±0.85)分,醫療器械清洗效果為(16.05±1.41)分;優化流程管理法,消毒供應室工作效率為(22.65±2.14)分,醫療器械包裝效果為(23.22±1.41)分,醫療器械消毒滅菌效果為(22.47±2.05)分,醫療器械清洗效果為(22.58±2.41)分。優化流程管理法管理質量評分高于常規管理法(P<0.05)。優化流程管理法管理質量評分高于常規管理法(P<0.05)。常規管理法,清洗合格率為96.13%,微生物檢驗合格率為96.00%,損失率為2.40%;優化流程管理法,清洗合格率為99.73%,微生物檢驗合格率為99.33%,損失率為0.27%。優化流程管理法器械清洗合格率、微生物檢驗合格率高于常規管理法,損失率低于常規管理法(P<0.05)。梁美春在2018年提出[4],常規消毒方式,提前放行率為10.00%,濕包率為16.36%;優化規范流程管理方式,提前放行率為2.65%,濕包率為1.99%;優化規范流程管理方式提前放行率和濕包率低于常規消毒方式(P<0.05)。王少霞在2018年提出[5],管理工作實施前,感染率為5.11%;管理工作實施后,感染率為1.92%;管理工作實施后感染率低于實施前(P<0.05)。通過將他人研究結果與本文研究結果進行對比,研究數據具有相似性,可知本文具有較高的臨床研究價值,可為同類型文章寫作提供研究價值。
綜上所述,將集中化管理方法用于消毒供應室對外來器械和植入物管理中,有助于提升消毒供應室器械管理效果,清洗質量高,損失明顯減輕,避免出現嚴重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