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艷 林穎峰 許能鋒
(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
《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教職成〔2021〕4號)明確指出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的本質是教學活動,進一步強調了實習質量的重要性。醫學類高職院校畢業實習是理論知識與臨床實際工作融合提升的重要階段,是培養合格醫學人才關鍵環節,其質量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醫學生將來的業務水平、職業素養、職業道德、工作風格、思維方式乃至整個職業生涯發展。
標準是質量的前提,有了明確的標準才能確保后期執行不走樣。實習單位遴選、教學目標、教學實施等都需要有明確的標準。以實習方案為例,各專業根據人才培養方案、高等職業院校頂崗實習標準擬定實習方案,但方案中多數是定性的描述,沒有定量的標準。例如,對于學習目標僅限于定性的描述,分為掌握、熟悉、了解等。不利于帶教老師區分不同專業、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要求,無法實現精準實施教學,也不利于帶教老師科學判斷學生的專業素質和能力是否達到了實習方案界定的目標。
由于實習單位地點分散,分布在全省甚至是全國各地,學校對學生的管控鞭長莫及。由于醫學類專業的特殊性,學生需要到不同的單位開展不同階段、不同內容的實習,加上24小時和節假日的輪班,在崗時間不統一等復雜情況,給學校的實習管理增加了更大的難度。學校主要是通過遠程指導或實習巡查實現對實習生的管理,無法及時發現和解決實習中出現的問題。另外,依托實習單位教學部門和實習隊長對實習生實施監管,由于二者本職工作繁忙等客觀因素,常常也存在管理疏漏之處。
在傳統管理模式下,由于學校對學生缺乏實習過程的監管,無法對學生實習做出客觀過程性評價,僅依賴實習單位帶教老師、教研室和教學主管部門完成,其中跟學生朝夕相處的帶教老師最具發言權。但由于實習方案中評價標準不明確,加上帶教老師的個體差異,評價結果摻雜較多的主觀因素,并未達到客觀公正的效果。
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共有醫、藥、護、技、管5個醫藥衛生類專業群,包括25個專業。學校建設有校外實踐教學基地180余個,其中附屬醫院4所、教學醫院38所。學校將實習質量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作為落腳點,經過數年的探索與實踐,在現有PDCA循環理論結合實習質量管理研究基礎上,針對實習準備、實施、檢查和總結改進四個階段,從實習保障、實習內容、實習過程、實習效果四個方面構建畢業實習質量監控體系,并在此基礎上搭建了畢業實習管理信息系統。
1.構建組織與制度系統,提供實習保障
(1)組織系統:畢業實習管理實行三級管理體制,學校與實習單位相互配合、協同工作。第一級是學校與實習單位,主要負責總體規劃控制,雙方配備副職領導分管畢業實習工作。第二級是雙方職能部門,如實習實訓中心、學生工作部、科教科、護理部等,主要負責畢業實習教學和管理工作的統籌、協調、檢查、指導。第三級是二級院系、教研室,主要負責畢業實習教學的具體開展與學生管理。
(2)制度系統:根據上級文件精神和學校實際,對規章制度進行系統的梳理,增補新制度、修訂舊制度,并根據制度將相關工作流程制成簡易圖表,以便學校和實習單位的老師和學生參照執行。并會同實習單位健全實習相關管理制度,包含實習教學管理、崗位管理、安全管理、考勤管理、請假管理、住宿管理及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等管理制度。
2.構建標準系統,規范實習內容
(1)明確實習單位遴選標準和要求。參照福建省衛生廳、教育廳《關于加強普通高等醫學院校臨床教學基地管理的通知》文件精神,結合學院專業實際情況,規范了臨床及非臨床教學基地遴選與評估,加強了基地的建設和管理。對新增單位開展實地考察,針對其基本條件、教學管理及教學實施等方面實行量化評估。嚴格新增單位準入的同時,及時淘汰不規范、不達標的單位,逐步形成了分布合理、管理嚴格、教學質量高的實習單位結構。
(2)規范實習單位師資遴選和培訓。制定帶教教師的遴選標準,并注重師資的培訓和激勵。選拔職業道德高尚、臨床經驗豐富、熱愛教學工作并通過考核的工作人員作為帶教老師。學校定期組織師資培訓,包括高校教師資格培訓等專項培訓。同時,為具備條件的兼職教師予以職稱聘任,對于表現突出的兼職教師給予推優表彰。
(3)明確畢業實習教學及管理的標準和規范。一是制定實習方案。與行業專家、實習單位聯合編制人才培養方案、實習計劃與大綱,明確輪轉崗位要求、實習目標、實習任務、實習標準以及必要的實習準備、保障措施等。二是制定臨床教學規范,明確臨床理論授課、教學查房、實習講座、教學病例討論等教學活動規范和標準。三是制定考核辦法。明確考核時間、方式、內容、標準、具體要求、成績評定辦法。
3.構建監管系統,嚴控實習過程
校院(企)雙方共同落實教學計劃、過程管理及質量監控,確保畢業實習教學的合格化、同質化。
(1)實習單位方面,嚴格落實教學活動。教學管理部門負責統一安排教學工作。各專業教研室按照實習大綱制定教學計劃、組織教學、定期檢查教學工作,落實教研室業務講座、教學查房或教學病例討論、修改病歷,指導臨床技能操作、學生考核等臨床教學各環節工作。各臨床科室選任素質優良、德才兼備的工作人員建立臨床師資隊伍,負責教學任務的具體落實。
(2)學校方面,嚴格實施教學和管理過程監管。首先,嚴格落實三級監管,即學校領導巡查、職能部門抽查、二級院系檢查。通過與實習單位領導、職能部門、帶教老師及實習生的深入交流,詳細了解實習單位教學實施和管理情況、學生實習和生活情況,及時指導和協調學生實習過程中遇到的業務、生活等各方面困難。增進與合作單位的了解和聯系,針對人才培養、學生實習、基地建設、校院雙方共建共享等方面開展交流,為進一步改進實習管理效能、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及校院(企)多方面合作等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其次,定期召開各類會議、開展各方定期聯絡工作。學校、實習單位與學生建立實時的聯絡和反饋機制,通過信函、網絡、電話等通訊方式,采用書面匯報、實習隊會議、班會等形式,及時互換信息。學校和實習單位能夠第一時間獲取學生學習和生活動態,及時指導學生,為學生解決困難、處理異常情況等。
(3)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實時監管實習過程和質量。2018年,我校開始研發校外實踐教學管理系統,2019年即投入使用。系統穩定運行兩年后,學校又對其業務和統計功能做進一步優化、更新,建成畢業實習教學管理系統。系統涵蓋了基地管理、崗位管理、實習計劃與大綱管理、實習過程跟蹤管理、實習考評、實習成績管理等功能模塊。幫助醫教工作者在實習過程中全面監管學生實習狀態及進度,更準確地把握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案。系統立足于提高畢業實習教學質量,各項功能與實習質量監控系統高度匹配、深度融合,實現學校與各基地同步安排、同步教學、同步管理,為協同教學提供堅實保障,提升畢業實習教學同質化程度。
4.構建評價系統,科學評判實習效果
(1)對學生考核評價。一是形成完備的畢業實習質量評價指標。各專業根據制定包含思想品質、醫療作風、工作態度、業務水平、組織紀律等方面的評價指標體系,以便準確全面地反映學生真實學習水平。二是創新畢業實習評價方式。建立以校內與校外評價相結合、過程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全面、客觀、系統地對學生進行考核和評價。
(2)對實習單位考核評價。學校通過基地考察評估、三級實習巡查、學生書面匯報反饋、實習隊長座談會等方式深入了解各實習單位實習教學開展及學生管理情況。質量控制辦公室、實習實訓中心、學生工作部及二級院系共同對實習單位進行綜合評價,量化打分。要求對不合格的單位及時整改,并給予相應培訓指導,直至淘汰。
PDCA循環的含義是將質量管理分為四個階段,即Plan(計劃)、Do(執行)、Check(檢查)和Act(處理)。四個過程周而復始地進行,一個循環結束,解決一些問題,未解決的問題進入下一個循環,階梯式上升。畢業實習分為準備、實施、考核和反饋四個階段,與PDCA循環理念高度契合。
PDCA循環是全面質量管理所應遵循的科學程序,在畢業實習質量管理的研究中,較多學者論證了PDCA循環的適用性和可行性,并從項目具體操作的層面上進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討,具有非常好的借鑒價值。因此,運用PDCA循環過程控制方法,設計和構建畢業實習質量監控體系的運行機制,為畢業實習質量控制提供了科學的基礎。
1.計劃與組織階段
該階段主要運用組織系統、制度系統、實習標準系統,為畢業實習做好充足準備的工作。首先,制定實習大綱和實習計劃。學校與行業專家共同組成專業指導委員會,共同商討制定專業實習方案。其次,實習崗位分配和輪轉安排。在充分考慮各基地基本條件、生活保障、師資隊伍、穩定合作等條件外,結合實習單位考察評估結果、實習反饋、招聘就業及學生等因素,科學分配各基地實習學生數量,并按照實習大綱和實習計劃,共同落實輪轉安排。再次,以實習基地為單位設立實習隊,在學生自薦的基礎上組織選拔大隊長,由大隊長協助學校和實習單位共同做好實習隊的管理工作,起到學生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良好效果。最后,對學生崗前進行專門培訓部署。結合畢業實習特殊要求和學習目標,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素養、院感、急救等方面理論知識的加強和鞏固;通過操作技能的集中訓練、開放實訓、考核通關等方式,加強學生技能水平的鞏固和提升,做到人人過關、項項合格;通過動員大會、個別談心等形式做好學生的動員部署和思想準備,為全新的學習階段做好充分的準備。
2.實施與管理階段
該階段主要運用標準系統、監管系統,讓學校、實習基地、教師、學生各司其職,協同配合完成實習任務。一方面,學校和實習單位雙方根據實習方案、輪轉安排和教學規范,有序開展教學活動、教學管理和生活管理。另一方面,實習生根據實習計劃與大綱,將在校所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綜合地運用到臨床實踐中,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輔助完成臨床實際工作,并按時完成病例書寫、教學查房、技能訓練、實習日記、參加學術活動等任務清單內既定的項目。
3.監控與檢查階段
該階段主要運用監管系統、標準系統、評價系統,對實習各環節進行全程監督檢查,查找出現的各種問題并分析原因。學校、實習單位、教師、學生四位一體,根據教學計劃的要求,通過實習檢查及考核評價的方式,認真檢查、評估執行情況,將執行結果與預定目標對比,對未實現目標的項目進行原因分析,查找薄弱環節和漏洞,為后期的整改提供客觀依據。
4.總結與改進階段
該階段主要通過應用監控與檢查階段的結果,尋找解決問題的路徑和方法,及時反饋結果,為實習形成閉環管理把好最后一關。對正確的予以肯定,并從實踐中總結經驗、鞏固成效,進一步完善提升系統;對不足的予以修正,從失敗和不足中總結教訓,并對質量監控體系各元素進行優化,完善畢業實習下一循環的各環節。見圖1。

圖1 畢業實習質量監控體系運行圖
綜上所述,在建立畢業實習教學管理與質量監控體系的實踐中,基本原則是引入全面質量管理理念,在組織系統、制度系統、標準系統、監管系統與評價系統組成的質量監控體系保障下,實現畢業實習的全員參與、全程管理、全面控制。同時,對監控體系進行不斷完善,從而實現畢業實習教學質量不斷提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