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思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的成長就是開疆辟土的征戰,在不同的戰場上不斷地搏殺。
有時敵人是競爭對手,但更多的時候敵人就是自己。我們成長的每一階段都需要經歷幾次“大戰”。現在回想起來,我所經歷的最為驚心動魄的無聲戰役莫過于高考。每天不遺余力地學習,恐怕稍有不慎便落后于人,進而敗下陣來。白天需加班加點,晚上更是要努力備戰。
我因從小愛舞,所以從高二便開始一邊挑燈夜讀,一邊揮汗習舞。雖也常常在意志與體力的較量中敗下陣來,意圖退避三舍,放棄整個戰役,但很慶幸終得“軍師”媽媽的提攜扶持。每日晚7點放學后,苦練舞藝倆小時,盡管滿身疲憊,揮汗如雨,返家后仍強打精神繼續精進學業,直至凌晨。次日早上6點準時起床奔赴學校,開啟新一天的征程。
3個月周而復始,無休無止。無數次疲憊到了極點,躺在練功房的地上一動不動,任由汗水混著淚水靜靜流淌。片刻過后,胡亂抹一把臉上的汗與淚,便強忍疲憊再度爬起。
那時,媽媽始終伴我左右。冬日的東北,夜晚出行時寒冷至極。大汗淋漓的我排練過后,無暇消汗便急于返家繼續復習。媽媽為我穿衣戴帽,行至門口,更是解下自己的圍巾圍在我的脖子上。推開門,狂風卷著雪花襲來,刮得人臉上生疼。媽媽沒有片刻遲疑,解開外套將我整個人環抱進懷,用她的體溫給我溫暖。一直到踏進家門,我竟然自始至終都未覺絲毫寒冷,而媽媽的手卻因環抱著我,長時間暴露在寒風中,早已被凍僵。
無論是那無數個風雪交加的夜晚,寒風中的逆向前行,還是那條荊棘遍布的逐夢之途,茫然不知前路的默默探尋,我都不覺孤單,因為有媽媽一直給我溫暖的力量。
那時的我,就像一個打不死的小強,憑著那股心氣,在看似毫無盡頭且黑暗無比的迷宮中穿行,不知前路是否一片光明。如若此時的我遇到彼時的我,一定告訴她正是你當時的堅毅執著,才激發了無限可能,讓我看到了自己未曾見識的模樣:身著校服、發絲凌亂、眼圈黑黑,卻難掩雙眼中閃爍的光芒。現在我知道,那種光芒的名字叫作信念。
果不其然,無數次的眼皮打架,無數次的深夜苦讀,無數次的心力交瘁,無數次的淚汗交織,終于讓我在舞蹈藝術特長生的戰役中有所斬獲。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和中國傳媒大學同時向我拋來了橄欖枝。
如此境遇,本應心下釋然,但更大的考驗也接踵而至。對“北大”,我早就心生向往,然而填報志愿是一個單選題,這意味著如果選擇“北大”就必須放棄其余選項,且一旦沖鋒失利,結果將一落千丈。如果報考“人大”或中國傳媒大學,則勝算略高。
在當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關鍵時刻,用“生死攸關”來形容這個選擇,絲毫不為過。
我尚可做到“兩耳不聞窗外事”,但父母所要承受的是在分析利害關系和成敗概率之后的艱難抉擇。百般糾結,仍難下定論。于是,在填報志愿的前一天,爸爸媽媽與我進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長談。言談之中爸媽小心翼翼,既想探聽我的真實想法,又恐稍有不慎,亂我軍心、泄我士氣。
備考的關鍵時刻分秒必爭,最終媽媽直奔主題:“思思,你想好了嗎?哪所學校你最喜歡?”說來也怪,我這個選擇恐懼癥患者竟然在那一刻不假思索地回答:“北京大學!”
當然,倘若媽媽彼時換一種問法,比如:“哪所學校你最有把握?”也許我的答案會大相徑庭。這就是父母愛子女的拳拳之心,你若心儀,縱然驚險無比,我必與你并肩、拼盡全力。
填報志愿時就像是一場宣誓,全班同學個個面露嚴肅緊張之色,執筆多時,卻久久無法落下。環顧左右,我的同桌也是我最好的閨密早已寫下了志愿——“北大”。她的成績在年級里一直是數一數二的,最后她不僅成功考入“北大”,而且還是當年省里的文科狀元。有這樣的閨密,我很驕傲!
反觀彼時的我,緊咬嘴唇,手心冒汗,心中無數次地重復“事在人為,人定勝天”這樣的話。奮力一搏,哪怕失之交臂也無怨無悔;畏首畏尾,恐日后悔不當初。于是,我鄭重地在第一志愿那一欄寫下了“北京大學”四個字。
當時的選擇在高考的戰場上無異于“背水一戰”。斬斷退路,披荊斬棘,沒有岔路可以選擇,更沒有退路可以回頭。或許人的一生,總要有那么幾回把自己逼上“絕路”,才會在絕處逢生、絕地反擊之時,發現原來自己竟如此堅不可摧。
曾經倦怠時,老師會慷慨激昂地說:“同學們,咬牙打完了這一仗,前方就將一片坦途!”如今想來,那不過是一時的鼓舞士氣。最終進入的大學不過是漫長人生道路中的一個站點。
請相信時光的善良和魔力,并真誠地張開雙臂去擁抱它、親吻它。因為只有它可以幫你把一切的辛苦洗刷,讓一切的煩惱消逝。就如同傾盆大雨洗刷過后的天空,最終它為你留下的必將是一片無比純凈的湛藍,間或有如彩虹般絢麗閃亮的記憶。
小林//摘自《有點意思》,中信出版社,本刊有刪節,遠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