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緊中國種子,才能端穩中國飯碗,才能實現糧食安全。
——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省三亞市崖州灣種子實驗室考察調研時強調,種子是我國糧食安全的關鍵,種源要做到自主可控,種業科技就要自立自強

摘星的媽媽兌現承諾啦!
——4月16日,太空出差半年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平安返回地面!王亞平擁抱女兒,并拿出準備好的疊紙星星交給她你去看我的機器,這是我很高興的東西。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著名焊接工程教育家和焊接工程專家潘際鑾,于2022年4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潘老是“中國最強焊工”,耄耋之年談及自己的焊接機器人時,依然眼中帶光
嚯,祛病了!
——前不久西安開展了新一輪核酸篩查,凡檢測完成后的市民會領到貼紙“霍去病”。按照這個邏輯,接下來會不會有辛棄疾?

(我)心中燃起了新的希望之火,對未來的美好愿景化為一股強大的動力,支撐著我的信念,助力我前進。
——近日,一封感謝信出現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法政學院院長的辦公室中。原來是該學校學生王凌涵同學用自己兼職賺來的錢匿名資助了來自青海的留守兒童馬小萍。一個大學生的善意飛過了1700千米,點燃了一個高中生的希望。信中,小萍如此表達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把課開在大海上?高校選修課的天花板又被抬高了!
——中國海洋大學研究生公共選修課《海洋科考認知實踐》在“東方紅3”海洋科考船上繼續開講。兩天一夜,同學們吃穿學習都在船上,深入體驗這艘全球最先進的靜音綠色科考實習船

去嗎?配嗎?這襤褸的披風/戰嗎?戰??!以最卑微的夢/致那黑夜中的嗚咽與怒吼/誰說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最近刷屏的《孤勇者》,歌詞中蘊涵著勇氣、熱血,以及撫慰、治愈,讓廣大學子深深共鳴

小狗文學最近,“小狗文學”在社交平臺引發熱議。有人自稱“ 小狗” 寫下愛的話語, 也有人滿懷愛憐地寫給“小狗”,一般都圍繞著小狗對人純真的、不消逝的愛這一主題進行發揮。“小狗說:我一定是今天第一個想你的。如果不是那也沒關系,我每天都想,總有一天是!”“小狗的愛是永永遠遠!”……
聽我說謝謝你“聽我說謝謝你,因為有你,溫暖了四季?!薄堵犖艺f謝謝你》是近期互聯網最熱門歌曲之一。這首歌創作于2019年教師節,初衷是通過孩子的視角,向恩師表達感謝。而最近,這首歌多次出現在了核酸檢測現場,有人以這首歌為背景音樂,在核酸檢測現場對著醫護人員跳舞表演,干擾現場秩序,引發大量網友不滿,質疑其作秀過分。因而此梗帶有調侃意味,暗諷形式主義。
不辯應萬辯“不變應萬變”的諧音,指不與人爭辯,別人說什么都不會反駁,但自己的想法也不會因為別人的話而改變。我們時刻面對著別人的評價,有的評價十分中肯,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有的評價則與實際不符,甚至充滿了嘲諷和打壓。對于這種情況,很多人用“不辯應萬辯”來破解,網友們還總結了十二字秘訣,“嗯嗯嗯、對對對、是是是、好好好”,讓對方無話可說。

107年1915年秋天, 探險船“ 堅忍” 號在南極海岸附近沉沒, 船員們被困在漂浮的海冰上。這是歷史上最跌宕起伏的事件之一,雖然探險隊的28名船員最終全部獲救,但這艘船的沉沒之地一直是個謎。直至2022年3月9日,將近107年之后,一條令人震驚的消息傳遍世界:“堅忍”號找到了!無人潛水器在威德爾海水下3000余米處,拍攝到了“堅忍”號殘骸的最新影像。

1 1 層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新園區已于今年年初開園, 新地標熊貓塔也正式向公眾開放, 建筑形態來源于竹筍。11層建筑由斜撐結構穩定支撐,面朝園區的一面像筍衣被剝開,露出觀景露臺。內部每個樓層的弧形單元,取自成都市花芙蓉的花瓣。塔尖還設計了一套機械系統,在特定時刻及重要節日,會以設定的形態打開,如同發芽的筍尖。
第一次塑料是地球上無處不在的污染物??茖W家們在珠穆朗瑪峰、馬里亞納海溝甚至人類糞便中都發現了微塑料。近日,荷蘭研究人員又發現了塑料的新容器:人類血管。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的生態毒理學家迪克·韋薩克在文章中寫道,“這是我們第一次真正能夠檢測和量化人類血液中的微塑料?!边@項研究特殊的意義在于,它證實了許多科學家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的假設,即當人類吸入或攝入微塑料時,這些顆粒不僅會潛入人體,而且還會留在那里。

6 0 0 0 條現居日本的法國藝術家艾曼鈕爾·穆勒使用6000條膠帶以及獨特的100種顏色,創作出充滿活力的沉浸式世界。她是一位神奇的色彩運用者。通常,顏色只是眾多空間設計元素中的一種,而艾曼鈕爾·穆勒卻用她對于色彩世界的奇思妙想,創造出“S h i k i ri”——用顏色分隔空間這一概念,讓空間的三維要素全部在色彩中得以完美和完整體現。凡她的作品,顏色是唯一語言,表達了所有情感。
我見過但從未謀面的人
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天都和無數人擦肩而過,而這無數匿名的人,構成了藝術家扎多克·本·大衛的裝置作品——《我見過但從未謀面的人》,其中包括數千個化學蝕刻的人物微縮模型。這些人物雕像的原型,都是他在旅行途中無意中拍下的,描繪了生活中普通市民、游客甚至寵物的平凡時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