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積極汽車行業的不斷發展,我國汽車保有量連年提升,已經成為人們日常出行的必備交通工具之一,但是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難以與汽車的快速發展相匹配。我國人口數量多,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銷售市場,同時汽車檢測及維修專業的人才培養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因此,汽車的發展及人才培養對于我國汽車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在高職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課程設置滯后的問題,相關課程培養模式無法滿足企業發展與社會崗位的實際需求。針對以上問題,提出未來高職院校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及相關策略,研究結果對于提升高職院校汽車專業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及參考價值。
關鍵詞:高職院校;汽車檢測與維修;人才培養;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2收稿日期:2022-05-20
DOI:10.19999lj.cnki.1004-0226.2022.08.035
1 前言
目前,我國汽車保有量連年提升,已經成為人們日常出行的必備交通工具之一。新能源汽車采用了新型車載動力裝置,綜合車輛的動力控制和驅動方面的先進技術,在傳統汽車的基礎上新增加了現代傳感技術、信息通信技術、電氣控制技術與電池技術等,因此對高職院校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為嚴苛的要求[4]。隨著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現有汽車檢測與維修人才培養標準與培養等級遠遠滯后于企業要求與社會發展,高職院校培養出來的學生無法滿足企業的實際崗位需求,因此沒有發揮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作用與意義[5]。
高職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地位同等重要,是為社會輸入人才的重要途徑[6],高職院校教育可以為社會輸送更多專業技術性人才,在社會發展與人才建設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近年來,隨著國家對高職教育發展的重視程度逐漸增加,并實施了相應的改革策略,標志著對高職教育提出了更高、更專業的要求,因此,高職院校相應地進行人才模式的轉變與教學目標的變化[7]。
針對以上問題,本研究首先介紹了當前高職院校在培養汽車檢測與維修人才的主要意義與基本要求,在此基礎上提出目前在汽車檢測與維修人才培養與教育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研究結果為提高高職院校汽車檢測與維修教學改革與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提供了借鑒。
2 高職院校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人才教改意義
2.1理論意義
近幾年,隨著社會發展及企業生產對專業化技術人才需求量的逐漸增加,高職院校人才高質量培養及輸送任務迫在眉睫。隨著我國中專及高職院校的逐漸發展,基本教育模式與人才培養方案已經基本形成,但是在實際生產中缺乏專業技術性人才,且相關升學路徑較為單一,不符合當前社會崗位的實際需求。高職院校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人才教學改革的意義可以概括為以下三點:
a.積極引進社會組織與企業參與到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中,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促進社會發展。
b.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可以推動相關教育產業、社會企業、高職院校的密切合作,為促進更加完善的高職教育制度提供契機。
c.加強校企合作,推進高職院校改革進程,提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效率與質量,既保證了學生就業問題,又解決了專業型人才的缺口問題。
2.2 社會發展的需求
隨著世界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汽車制造及相關維修技術人才缺口巨大,迫切需要一批專業性強、懂維修、會維護的綜合性技術人才。加強高職院校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人才培養,并進行課程設計與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對于人才培養制度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隨著當今社會各行各業的快速發展與技術提升,目前社會及相關企業對技術型符合人才的需求日益提升,社會發展與經濟提升不平衡的關鍵在于人才不均衡的問題,為了提升不同行業的快速發展及人才的空缺,應該根據不同專業的發展需求實現技術型人才的培養,滿足當前社會各個行業的發展需求。
2.3 高職院校發展的需要
高職院校學生的主要培養目標是面向社會需求培養具有一定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的技術型人才。當前,大多數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中存在與社會發展脫節、教學模式陳舊、課程比較傳統,以及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及市場需求的問題,因此,相關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教學改革,對于促進高職院校自身發展與提升高職院校的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3 高職院校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人才教學改革的核心訴求
3.1 改革訴求
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及多元化發展對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專業要求如表1所示[8],在進行學生培養時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a.通過理論課程,培養學生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在實訓教育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b.為了學生更好地就業及在社會上發展,高職院校應該對學生制定一系列專業技能考核基數,并定期組織學生參加國家等級職業技能證書的考試,為學生就業提供良好的自身素質與自身條件。
3.2 制定學生個性化培養機制
高職院校面對多元化的學生應該因材施教,根據學生性格、興趣及目標就業制定專門的人才培養方案與能力標準,以此指導學生能力評價、教學過程的實施、教學材料的開發、培養方案的制定,以及師資隊伍的建設,明確學生的培養目標,實現多元化的教學模式,高職院校開發更加高效、彈性、適用性廣的教學模式與方法(圖1)[9]。
4 高職院校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4.1 科研經費不足
高職教育是培養技術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但是相關地方政府與教育部門目前意識不到技術型人才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對職業教育工作與學校發展改革沒有足夠的重視,工作力度與資金投入較少,經費來源結構不合理,支出結構不科學,國家投入政策未落實等。財政資金的短缺,極大地限制了高職院校的發展,尤其限制了高職院校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實訓教育的發展。
4.2 學生缺乏創新能力與探索精神
學生在實際發展與學習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與困難,如果缺乏積極探索與創新精神,會限制學生能力的提升。學生僅僅學習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理論知識是不夠的,需要在實訓課程中進行不斷的摸索才能培養獨立思考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激發其創新精神。
5 高職院校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人才培養發展策略
5.1 完善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
教師是人才培養及課程設計的主體,是推進教育發展、提高教育質量、提升學校品質的主要推動力。未來應該加強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師能力素質,不斷優化教師培訓工作,為保障高職院校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教學改革的發展提供基礎條件。
5.2 加強校企合作
加強實訓基地建設與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基礎條件與發展需求。高職院校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及教學模式的改革以社會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為實際出發點,加強校企合作,積極吸引企業參與到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課程及模式的設定中,提高人才培養的專業性,實現學校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雙贏。5.3 加強專業課程的設置
隨著新能源汽車如電動汽車及油電混合汽車的發展,汽車結構越來越復雜,未來應該加強汽車構造、電子控制技術、電器系統檢修技術等課程的培訓,并編寫相應課程的實訓教材。為了保障相關教學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相關高職院校應該成立課程監督小組,對學生學習的課程進行監督與管理,保證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學生可以真正學習到相關知識與課程,提升高職院校的整體教學水平。
5.4 構建線上混合教學模式創新
在線下教育的同時開展線上教學模式,優化教學模式,通過相關APP,如騰訊課堂、騰訊會議、釘釘及相關直播等開展在線教學,優質的線上教學資源如雨課堂、e會學及中國大學MOOC等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來源,拓寬學生學習視野。在進行線上混合教學時,教師應該加強學生的課堂自控能力,有一些學生只是打開了手機或者電腦進行上課,然而實際上并未進行學習,教師在網上課堂應該積極引導學生進行互動,活躍線上課堂的教學氛圍。
6 結語
加強高職院校相關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優化,對于提升高職院校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基于目前高職院校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在課程設置及人才培養模式中存在的問題,提出高職院校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人才培養的核心訴求與發展需求,提出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人才培養及教學模式改革的優化方案與發展策略,對于提升高職院校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的教學效果具有重要意義,研究結果可為高職院校其他專業的課程設計與發展提供參考與借鑒。
參考文獻:
[1]張晨東,吳旺山.基于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建設的思考與建議[J].汽車與新動力,2021,4(6):68-71.
[2]余天慶.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建設的思考[J].農機使用與維修,2022(2):161-163
[3]李小偉,王青云,黃永剛.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幾點思考[J].時代汽車,2021(9):41-42. [4]余宏軍.基于“1+X”證書制度的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教學模式研究[J].農機使用與維修,2021(1):95-96.
[5]鄧彥波.職業院校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實施“1+X”證書制度培養模式研究[J].農機使用與維修,2021(11):147-148.
[6]徐亞龍.高職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項目化教學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2,21(9):214-215.
[7]楊洪坤.高職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探索與實踐[J].汽車維修技師,2022(5):123-124.
[8]郭金元.1+x證書制度下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教學的改革與探索[J].內燃機與配件,2021(18):233-234.
[9]陳劍.中職“理實一體化”專業教師的培養-以新能源汽車維修專業教師為例[J].農機使用與維修,2021(12):151-152.
作者簡介:
皇甫海峰,男,1970年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安全管理、車輛工程、汽車駕駛員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