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落實后,小學教育理念和方法體系發生了巨大變革,無論是在日常教學還是作業設計方面,都必須強調減負增效,保證針對性和科學性。此環節要求教師重新審視作業管理設計需求與作業管理要求,優化作業管理。因此,著眼于“雙減”背景,結合實際優化作業管理途徑十分必要。
一、“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管理要求
“雙減”政策的實施,對小學數學教學以及作業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環節,教師要嚴格遵照“雙減”政策要求,推動小學數學作業管理模式優化升級,讓作業在保證學生快樂學習、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以及形成良性教育循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發揮。而且,“雙減”政策還要求教師著力改善以往普遍存在的作業管理問題。為迎合“雙減”,強化管理,小學數學教師要結合現實需求和要求,在實踐中充分踐行以下工作原則。
(一)匹配性原則
所謂匹配性原則是指,教師在進行數學作業管理時,必須保證作業設計思路、作業內容以及作業管理目標符合教學需求,與教學目標相匹配。因此,教師需要以教、學、評相統一為依據進行數學作業管理。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以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為主要目標,那么在數學作業設計方面教師應該重視核心素養培養,基于有計劃且科學、合理的數學作業實現教學補充和知識鞏固。對于小學數學教師,作業管理是教學管理的一個重要分支,它必須與課堂教學管理有效銜接,與課前預習管理、課后復習管理相互配合。
(二)綜合性原則
實踐中,需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同時,在踐行綜合性原則時教師還應該著力提升作業形式的多樣性。如基于“書面+實踐”的方式打造復合型作業體系,進而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需求,通過新穎而靈活的作業形式吸引學生注意力,引導他們積極參與、主動探究。在“雙減”背景之下,應該更加注重實踐,通過合理設計實踐作業形式,引導學生在做作業時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學以致用,通過自身努力和作業輔助完成數學知識內化與融會貫通。此外,為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小學數學教師要強調作業內容設計的開放性,借助非單一解題思路的練習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深入探究。
(三)趣味性原則
“雙減”政策明確要求,教師保證作業布置的科學合理性。這一要求的提出,意味著教師必須強調作業的吸引力和有效性。對于小學生而言,趣味性元素和內容的合理融入,將會讓課堂教學效果事半功倍。由此可見,趣味性元素對小學生有極強的吸引力,將其引入作業管理也十分可行。在此情況下,教師既需要嚴格按照“雙減”政策要求控制作業時長(三年級以下無家庭書面作業,三年級到六年級家庭作業平均完成時長小于1小時),更需要充分踐行趣味性原則,以有趣、新穎、有吸引力的作業內容和形式增強作業設計的有效性。
(四)層次性原則
此時,原有的“一刀切”式作業設計形式應該被舍棄,基于層次性原則開展的分層作業設計需要進一步優化。這樣一來,作業管理能有效兼顧學生的個性化和共性化要求,作業的人才培養價值將得到充分發揮。雖然,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內容相對淺顯,且知識難度相對較低,但是不同學生的學習速度和能力依然存在差異。因此,保證作業層次性至關重要。對于教師而言,基于層次性數學作業既能夠實現教學內容的有效鞏固,也能實現數學思想方法的有效培養,作業可切實輔助數學教學質效提升,助力數學核心素養培養。
二、基于“雙減”要求的作業管理途徑
(一)基于“雙減”重塑作業觀
“雙減”背景下,教師必須重新按照教學需求和政策要求建立新的作業觀,保證小學數學作業具有適量性、針對性、多樣性、科學性、趣味性特質。為實現作業觀重塑,保證“雙減”背景下的小學數學作業管理能獲得正確指導,需加強教師培養,提升教師的設計與管理能力。從現實角度來看,教師對“雙減”政策要求的理解程度以及落實能力,將直接影響其作業觀和作業管理質效。因此,學校要強化教師培養,引導教師建立正確且符合當下要求的作業觀至關重要。對于小學數學教師而言,以減負增效和優化培養為導向的作業觀,包括多元的作業目的觀、以學生為本的作業設計觀以及多主體共贏的作業評價觀。
為有效培養教師,學校應該從多角度出發,建立健全教師培養機制。如組織專題講座、專題討論會,為小學數學教師提供深入學習“雙減”政策,有效分享、交流科學作業管理方法與模式的機會;加強專項培訓,基于定期培訓不斷更新教師的作業設計理念,保證教師所運用的作業設計思維、方法的先進性;開展優秀作業設計評比,打造特色的數學作業設計典型,將作業管理模式的創造性開發納入績效考核指標等。
(二)有效增強數學作業的趣味性
結合實踐不難發現,提起作業大部分小學生都會有抵觸的情緒,造成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傳統的作業管理形式“無趣”。由于缺乏趣味性的理念和方法,致使小學數學作業表現出內容、形式單一,只重量而不重質,作業吸引力不強等問題。這種無趣的作業被小學生視為“負擔”,自然難以吸引學生。為避免這種情況,小學數學教師必須高度重視作業無趣的問題,從根本上提升數學作業的趣味性,讓作業成為極具吸引力和實效性的教學輔助工具。
一方面,小學數學教師應該保證作業設計以學生為中心,在作業布置環節必須合理融入趣味性元素。對于小學生而言,興趣始終是學習與實踐的最重要的推手。在作業管理環節,只有激發學生興趣才能集中他們的注意力,保證他們在做作業的過程中展現出較強的自制力。為此,教師需要強調興趣引導,重視作業內容與學生興趣的匹配度,進而在保證作業趣味性的前提下,增強作業的有效性。實踐中,小學數學教師可將學生耳熟能詳的趣味性元素融入作業。如動物、游戲、動畫角色等,將這些元素融入練習題題干,或基于趣味性元素設計習題。以位置方向教學為例,教師可將動畫片《瘋狂動物城》中的動物群像圖片引入作業內容,基于該圖片完成設計習題。比如,兔子面朝南站立,它向右轉50°后面朝哪個方向?狐貍與兔子面對面站立,狐貍在兔子的正南方,則兔子在狐貍的什么方向?
另一方面,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強調生活化元素在作業當中的合理應用。對于小學生而言,家庭和學校是他們最熟悉的場景,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數學知識往往更能夠獲得他們的喜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這也是小學生在解決生活化數學習題方面極具熱情和優勢的重要原因。對于小學生而言,基于生活化元素可實現數學知識的轉化和遷移,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成直觀、常見的生活問題;此類元素的融入能提升他們的理解力,那么學以致用和融會貫通也就變得十分容易。實踐中,教師應該強化這種特質,讓作業與生活化元素巧妙相融,基于生活場景發揮作業的實效性。
(三)提升數學作業形式的豐富性
作業形式單一同樣是影響作業實效性發揮的重要原因,教師需要著力解決這一問題。在“雙減”背景下,不斷豐富作業形式、提升作業靈活性,是小學數學教師需要重視的工作內容。此時,應根據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成長狀態選用適宜的作業形式,基于寓教于樂和實踐指導切實提升作業的有效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游戲教學法十分常用,學生對此類教學方法的認可度高,且游戲元素的融入展現出極高的實用價值。以乘法口訣為例,學生在課堂中完成了乘法口訣的學習,在課下需要通過有效的作業對其進行鞏固。為此,教師可設計接龍游戲,要求學生按照“學生+學生”或“學生+家長”的組合形式,通過口訣互對接龍來完成作業,進而在游戲過程中熟記口訣,實現寓教于樂。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將口訣接龍游戲與“蘿卜蹲”游戲融合,增強接龍的隨機性,考驗學生的反應速度與知識掌握水平。當然,實際作業環節,教師還可以布置收集式、口述式、情境式、體驗式作業,基于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在做作業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的魅力,提升數學知識水平,增強數學核心素養。
(四)作業設計要尊重個體差異性
對于小學數學教師而言,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應該體現在強化作業分層設計方面。此時,教師應該設計不同類型、不同難度、不同形式和數量的數學作業,從而保證所有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發展水平的作業。如以設計難度為基礎實現作業分層,基于同一知識點設計差異化習題,以基礎題、拓展題和拔高題滿足不同學生的差異化需求。在此環節,基于分層可為學生提供自主選擇機會,使他們能夠按照自己的學習情況自主選擇和完成作業,這樣既可以兼顧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實現共性問題指導;又能夠避免學生受到不適宜的作業影響而降低學習積極性。在作業分層管理方面,教師也應該實現作業數量和形式分層。此時,需要針對學生的學習能力、興趣習慣以及學生的年齡,有效進行分層管理。
綜上所述,對于小學數學教師而言,設計、布置與批改作業都是不可或缺的工作內容,但在“雙減”背景之下,該項工作的目的、要求、方法以及模式需要做出調整。此時,小學數學教師的作業管理必須踐行匹配性、綜合性、趣味性和層次性原則,在充分尊重學生個體差異與響應“雙減”號召、滿足核心素養培養需求的基礎上進行科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