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數學建模思想得到了老師的認可與重視。因此,老師應該加強學生建模思想的培養。數學建模是一種高效的數學學習方法,其主要將數學理論知識與實際內容相結合,將復雜的數學知識簡單化、直觀化。本文將對數學建模思想在實際應用當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并不斷尋找措施解決這些問題,加強學生建模思想的培養。眾所周知,數學的發展主要依賴的思想有三種,即抽象、推理和模型。由于數學的發展與生活密切相關,因此相關教育學家就從現實生活當中總結出數學概念并進行運算與推理,進而推動數學發展。
一、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融入數學建模思想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數學素養指的是學生在接受數學教育時所掌握的數學知識以及自身所鍛煉的能力。在進行數學建模時,首先,需要從現實生活的情境當中抽象出數學問題。這一過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進而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其次,則是利用數學符號建立表示數學問題的數量關系和變化規律。在數學建模思想培養的過程當中,學生還需要進行觀察、思考、概括等數學實踐活動,進而不斷掌握相應的數學技能和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二)有利于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新課改明確提出為了不斷培養符合時代潮流的人才,在數學教學當中,首先,老師就應該注重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不斷加強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其次,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數學教學方式單一,教學內容枯燥乏味,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越來越低。但是通過相關調查可以知道,數學建模具有多樣性,并且其是以一定的理論知識為基礎進行建造的。為此,老師就應該將數學建模思想與數學教學相融合,并結合數學內容制訂多種數學模型,進而不斷增強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二、數學建模思想在數學教學應用當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目標不夠明確
首先,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活動的核心,是衡量教學任務完成情況的標準。因此,教學目標是否明確將會影響教學效果,進而影響老師的績效評比。在數學教學當中,大部分老師在制訂教學目標時都未將數學建模思想納入其中。其次,由于數學教學目標設計得不明確,學生也就不清楚教學的重點,進而也不會應用數學建模思想。
(二)數學建模教學缺乏針對性
首先,在數學教學當中,大部分老師都以知識的講解為主、練習為輔,在這一過程當中,老師比較傾向系統地向學生講解相關的知識,進而鍛煉學生的學習思維,培養學生的學習技能。但是由于在整體教學當中對知識缺乏針對性,學生則處于被動的學習地位,其積極性也難以調動。其次,受其影響學生的建模思想和建模能力也未能得到針對性的培養。
三、如何將數學建模思想應用到數學課堂教學當中
(一)要明確數學建模思想的具體教學目標
目前,我國的小學教育主要分為低年級和高年級這兩個階段。低年級階段的教學目標比較重視在課堂教學當中循序漸進地引入數學建模思想,并通過相應的習題訓練培養學生的建模理念。在這一過程當中,老師就需要向學生講授建模思想和建模思想應用的常規方法,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理解建模思想。比如,學生在學習“周長”這一內容時,老師就應該根據大綱要求以及教材當中的知識來確定數學建模目標——不同圖形周長的求法。在學習周長時會應用到一些公式,通過老師的講解學生會掌握這些公式的用法及含義,然后在進行習題訓練時就可以根據問題來進行拆分,進而利用數學建模思想來構建數學模型。
(二)老師應構建實踐平臺,不斷培養學生的建模能力
在進行教學時,老師不僅要利用課堂時間培養學生的建模思想,鍛煉學生的建模能力,還應該注重實踐學習平臺的建設,為學生建模思想的應用提供良好的平臺。如在學習“認識鐘表”這一內容時,由于學生剛剛開始接觸到鐘表這一內容,所以理解起來還有一些難度。這時老師就可以利用建模思想來帶領學生制作鐘表模型。學生通過制作模型,外加老師的講解,就會理解鐘表上數字代表的時間,進而明白時針和分針指向不同數字時所代表的含義。此外,為了不斷鍛煉學生的數學建模思想的應用,老師應該結合教材內容為學生創造更多應用數學建模思想的機會,并不斷培養學生的建模能力,促使學生將復雜的數學知識簡單化,進而幫助學生解決這些數學問題,增強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
總而言之,在數學教學當中,首先,老師應該分析數學建模思想的作用,并科學、合理地將建模思想應用到實際的問題當中,幫助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本質,促使其不斷發現數學這門學科的奧秘。其次,老師也應該注重數學建模思想與生活情境的結合,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不斷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