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對小學語文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即“通過閱讀教學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把閱讀教學當作重中之重,讓閱讀成為小學語文課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切實落實閱讀教學的目標,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因為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了,其語文素養自然會上升。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老師一定要轉變閱讀教學觀念,創新閱讀教學的途徑,切實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一、采用“教讀法”,提升閱讀能力
小學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四個維度是“理解、運用、思維和審美”,這四個方面是統一的整體。可是在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只重視基礎知識的講授,忽略了學生語文素養的培育,學生的主體意識沒有得到激發,學生的閱讀情感體驗不豐富,閱讀思維不活躍,學生的閱讀個性得不到發展,這一切不利于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新課標背景下,采用“教讀法”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通過指導學生正確地閱讀文本,讓學生掌握更加有用的閱讀方法,獲取豐富的情感體驗,實現對文本內涵的深層次解讀,進而促進閱讀主體思維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學習《將心比心》一文時,老師可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感受文中人物的語氣,進行個性化的朗讀。如針對這一段,“我的媽媽和您的年齡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這種時候,也有人為她開門?!庇行W生在讀時充滿了誠意,有些學生滿懷希望……完全實現了心境與感受的統一,不但獲得了情感上的共鳴,更重要的是獲得了新的認識,提高了審美體驗,激發了學生的主體意識。
“教讀法”不但可以訓練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為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和良好的閱讀習慣。比如,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發現不認識的字詞查字典、標拼音;通過通讀課文,嘗試概括主要內容;對難以理解的地方做出標記,以備與他人進行交流等。
二、重視個體閱讀體驗,增強學生閱讀感悟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提高學生的閱讀感悟,這也是語文核心素養中必備的能力之一。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的自身閱讀產生深刻的體悟”。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老師不能只將知識硬性地灌輸給學生,而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讓學生在自讀中產生自悟。在具體的閱讀教學中,老師要重視對文本中的重點語句做好點撥,引導學生進行體味、理解和感悟,進而讓學生受到情感上的熏陶,達到文學美育的效果。
比如,在學習《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一文時,老師可首先在屏幕上展示文中的重點詞語,如“脊梁、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讓學生掌握其含義,然后帶領學生回到文本中,回顧與之相關的內容。其次,教師對文本內容進行概括,讓學生尋找抒情的句子——“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并運用文中的語句詮釋這句中的“奇麗景色”,學生默讀文本之后,找到對應描寫的段落,然后對這一段進行有感情的朗讀,以加深體悟。在朗讀中學生不但從內心深處感受了異國的美麗風景,同時也感受到了作者筆下文字的優美,體悟到語言之美的內蘊。在此基礎上,學生帶著情感再一次閱讀,對文本的內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培養想象力,激發創造思維
想象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活動,新課標明確提出在閱讀教學中,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進而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老師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啟迪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根據已知閱讀經驗形成自己獨特的個性化閱讀理解,進而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具體教學時,老師可結合文本內容,創設有效的學習情境,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提升學生的閱讀情感體驗,促進學生與作者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
比如,在學習《宇宙的另一邊》一文時,本單元的主題就是“大膽想象”,學生在學習本文時,對作者在文中的想象描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通過閱讀文本,不但能夠準確地描述出作者的想象之處,而且借助想象更深入地走進了文本中,發揮想象,表達了自己對宇宙另一邊的豐富想象。
總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老師一定要立足于教改的最前沿,學習先進的教學理論,創新閱讀教學的模式,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素養,發展學生的閱讀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