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教育不斷發展,但農村小學美術在教學中仍面臨一系列問題,農村作為教學資源相對貧乏的地區,其地域偏遠、經濟發展緩慢、師資力量相對薄弱等現狀無不影響著小學美術教育的發展;教學設施陳舊、教學方式單一、學生視野狹窄無一不影響著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那么,農村小學美術教育的出路在哪里?如何才能因地制宜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美術與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息息相關。美沒有國界限制,也沒有地域束縛,美是一個永恒的話題,美是自由的存在。所以,無論國內還是國外,無論繁華的都市還是偏遠的農村,美引領著人類前進的步伐,使人類向往并立志創造美好生活。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其審美態度和美術素養決定著民族美術發展的前途和命運。所以,學生要從小樹立遠大理想,把個人興趣與祖國發展聯系起來。學校要為學生學習美術提供社會環境和人文環境,教學中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農村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為學生學習美術提供別具特色的教學環境。農村小學要充分挖掘當地歷史文化,為小學生學習美術提供藝術基礎,創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藝術作品;要廣開思路,利用本地特色民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對學生進行熱愛家鄉藝術的教育;還可以遍訪民間藝人,引導學生傳承匠人的手藝。此外,農村的自然風光,給學生的寫生繪畫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使學生的創作靈感源源不竭。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相信農村小學一定會培養出一大批德才兼備的美術人才。因為這樣教育資源的優勢能開啟學生美的心智,能為學生學習提供生生不息的內驅力。學生學習美術的熱情也會如這鄉村的活力一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在以人為本的新教學理念下,在農村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了,孩子們在農村的廣闊天地中盡情徜徉,不斷創作。不但潛移默化地啟迪了學生的美感,而且還讓他們找到了藝術的本源。
一、新課程理念下,對美術教學內涵的認識
新課程理念下,以往對美術意義的認知也漸漸有所改變,割裂美術與其他學科關系的做法也漸漸退出教學。尤其新中考的改革,給美術教學開了綠燈,助美術教學一臂之力,使社會各界對美術教學的認可度大大提升。美術在人們的觀念中不再是可有可無的科目,美育對學生全面發展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小學美術教學逐步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嘗試趣味模式,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大膽創作,從而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美術教育能使學生的身心更愉悅,使學生的感受更積極,在農村小學中,美術教育作為基礎素質教育重要的環節,是迎合學生心理需求的教學過程。農村小學美術教學主張讓學生在愉悅中不知不覺地掌握美學知識,擁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善于將美術技法訓練和美術審美訓練的結果內化到心中,農村小學美術教師應利用當地的實際素材和地域性的文化元素,開展寓教于樂的游戲化教學,刺激學生的興趣神經,并鼓勵學生在美術學習中切實動起來。
教育部發布“雙減”政策以及新中考政策的逐步落實,義務教育階段減輕了學生課內外的作業負擔,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來學習美術,繼而提高美術素養。小學階段,學生的審美意識剛剛萌發,教師一定要把握學生學習美術的“黃金階段”,引導學生牢牢打下美術基礎,使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先入為主,在學習中逐步陶冶身心,并提升自己的藝術氣質。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學生不再是學習的客體,而是學習的主動參與者,要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創作,應順應孩子“天馬行空”的心理特點。美術教學不再單一地停留在呆板層面上,也不再是死記硬背繪畫技法,更不是考試時按部就班的試題。美術教學更多關注孩子繪畫主題的參與度,關注孩子童言無忌的想象力,關注孩子對美術的學科情感。在提高自己藝術核心素養的基礎上,拓寬視野,關注民族美術的價值感,從而在終身學習的道路上培養學生的藝術情懷。而小學美術趣味模式教學就是打開學生思想素質、人文修養、審美氣質智慧大門的一把鑰匙。
二、農村小學美術教學現存的問題
現階段,農村小學美術教學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農村師資力量薄弱
由于農村特定的地域特點,各方面教學條件都有待改善。有些美術老師并非受過專業培訓的科班出身,師資隊伍還存在教師素質參差不齊的現狀。個別教師受傳統美術教學理念的影響,一時不能更新。教學模式上的刻板、無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照本宣科的教學方法,教條化的學習方式,千篇一律的上課程序,必然不利于學生的創造性發展,也不利于學生大膽想象,從而導致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效率不高。
(二)農村教學資源不充足
農村的美術教學資源還遠遠不夠,學校的經費往往入不敷出,所以在美術設備花銷上嚴重不足。受客觀條件的影響,農村美術教育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良性發展,進而使教學效率無法提升,限制了具有美術天賦學生的藝術之路。
(三)農村小學美術課時不足
農村教師還存在“重學科教育、輕術科教育”的落后思想,這種偏頗的看法對美術教學發展是極大的阻礙。美術被認為是無足輕重的科目,所以在課時安排上也被區別對待,課時數寥寥無幾,還存在美術課無端被占用,常常神秘消失的情況,這些都使學生學習美術的機會大大減少。農村當地由于很多教學資源相對匱乏,有可能會影響美術教育教學的發展,美術教師在繪畫教學或其他美術教學過程中需要一些基本的美術材料,但由于受客觀條件的影響,很多農村家長對美術教育并不重視,給學生提供的美術學習材料也不太充足,有的學生甚至連圖畫本都沒有,或者只是拿著一盒水彩筆、一本巴掌大的圖畫本,就開始學畫畫,這樣將會影響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也使得美術作品的效果不能呈現出最好的一面。
(四)課外活動少
農村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缺少豐富的寫生機會,課內教學實施的力度都呈現不足的狀況,更別提課外活動。其實,課外活動是學生提高美術素養的重要手段。學生運用課上所學,在生活中學以致用,用自己的繪畫裝點生活、布置班級、參加繪畫比賽,這些豐富多彩的形式都會鞏固學生的美術基礎。而且在活動中學生能不斷創新,體驗創作的快樂和成就感,為進一步探索新的美術知識積累了寶貴的經驗。而現階段,農村小學美術教育把學生束縛在課堂上,限制了學生的想象空間。美術有時需要寫生或者到外面采風,但是除了參加繪畫作品時農村學生對美術學習較為重視,平時教師雖然利用一定的鄉土材料,設法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但是仍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由于課外活動少,學生對美術學習的理解是在課堂上簡單地畫畫,卻不知道實地寫生更能激發自己的學習興趣,如果能畫出一幅美妙的風景畫或者高興地選擇某一處風景及景物開始創作,學生有可能更專注也更能領悟繪畫過程中的光影以及與大自然之間的關系。
三、農村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策略探究
(一)用故事教學培養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
小學生的思維仍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智特點來激發學習興趣。在故事的引導下,使學生主動參與到繪畫中,在聽故事的同時認識世界、認識社會,積累豐富的創作體驗。例如,在美術課“鳥語花香”的教學中,教師以描述性語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引導學生想象自己擁有一種超能力,能聽懂大自然里任何生物的語言。如小鳥的歌聲、小花的朗誦、小草的自言自語等。接下來讓學生續編這個童話故事,主題思想是鼓勵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想象花草世界里的喜怒哀樂。然后把故事講給大家聽,大家共同評價。這時學生的熱情已經被點燃,迫不及待地把故事畫下來。大家的思路各異,創作也各有特色。課堂上的體驗式學習,促使學生更喜歡美術課。
(二)運用表演的形式激發學生創作的興趣
將表演與美術教學融為一體,給學生耳目一新的視聽感受。學生在表演中產生共情,更能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在創作時自然也能走心。角色扮演用直觀性的體驗,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使學生樂此不疲。比如,在“陶泥的世界”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給陶泥的世界賦予情感。為了達到陶泥塑造人物逼真的效果,教師引導學生可以自己捏喜歡的動畫片里的人物,如“黑貓警長”“大耳朵圖圖”“奧特曼”等。先讓學生表演這些人物的特點,包括神態、語言、動作等,還可以運用準備好的頭飾和簡單的服裝進行輔助。學生表演時全情投入,抓住了人物特點,在進行塑造時自然水到渠成,這就增強了課堂的生動性和趣味性。
(三)組織課外活動,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
美術課外教學活動是美術教學的有效補充。根據農村獨有的地域特點,發揮其地理優勢,定期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寫生。學生回到優美的環境中,一筆一畫都栩栩如生。還可以走訪民間藝人,學習農村的地方特色藝術形式,拓寬學生對美術的認識。此外,對一些民俗等非物質遺產也要多多了解,并為傳承民族藝術而努力。這些都能給學生提供學以致用的機會,從而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
總之,農村的教育正在穩步發展,農村小學美術教學模式也在日漸創新。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是美術教育的內趨手段。只有以多種形式從內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是符合教學規律的做法。學生在學習中大膽想象,不斷創新,從而成為具有高尚審美志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