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低年級學生在學習方面沒有足夠的自我管理能力,需要教師和家長在其中發揮一定的學習引導作用,使學生在尚未定型之前養成好的學習狀態和習慣。當下中小學生因為存在已久的期末紙筆考試,形成了嚴重的應試心理,為了取得良好的考試成績,學生的所有學習行為都針對考試內容,而與真正意義上的個人健康成長漸行漸遠。
教育事業決定著社會整體發展狀況,在漫長的教育事業實踐工作過程中,很多工作隨著社會的發展變遷,暴露出一系列難以適應當下教育需求的問題。尤其是在教學考試方面,人們一味地將學生考試成績作為其唯一的評判標準。這種現象,不僅使絕大多數學生形成為了考試而讀書的學習狀態,而且教師也在這一過程中養成了“應試教育”的刻板教學模式。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學生往往看起來學富五車,掌握了很多課本知識,實際上應用能力不強,在面對一系列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時,學生往往束手無策。據此,我們不得不對小學生群體中執行已久的紙筆考試制度展開深入反思。尤其是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群體而言,他們更大的任務是掌握簡單的基礎知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個人品德。而每個學期末的紙筆考試,我們是否可以考慮將其取消,從而加強對小學生日常學習狀態的監督。為此,本文將針對取消小學低年級紙筆考試的可行性展開深入探討。
一、小學低年級考試制度存在的問題
(一)一切學習行為都指向考試結果,忽視學習過程的重要性
過分注重結果的學習行為,往往導致目的性太強而影響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在目前的小學教育體系中,絕大多數教師和學生都過分地關注學生期末考試的成績,并且將自身的教學行為和學習行為都單一地指向考試結果。在大部分小學教師的教學實施過程中,不管是教學重點規劃、授課方式還是輔助性練習資料的選擇,都總是將期末考試內容作為參考。在這樣的狀態下,學生會形成只要通過考試就萬事大吉的心態。在每一次臨近考試之際,學生都會把絕大多數的精力放在考試重點內容的獲取、學習中,從而忘記自身在學習過程中獲取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先進的社會實踐技能,才是學習的最終任務。
小學低年級學生處于掌握基本的科學文化知識、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個人綜合素養的成長階段,并不像高年級學生一樣,需要掌握大量專業知識來形成自己的工作能力。然而當下教師注重以一學期一次的綜合性考核工作測評學生的整體學習狀態和成果,并不能科學反映學生的真實狀態。很多學生即便平時不好好學習,在學期末也能夠通過臨陣磨槍取得及格的考試成績。
(二)過分注重理論考查,導致學生缺乏實踐能力的培養
小學低年級學生在傳統教育理念下,往往以期末紙筆考試作為終極的學習測評方式。這種考試方式大多是由代課教師挑選本學期課本中比較重要的知識,并且以不同形式的題目集中在具體的學科試卷上進行考試和解答。這種流傳已久的考試方式,大多以課本理論復述和按照一定知識原理進行題目解答為主,是一種單純的學科理論性知識考查。在這一考查方式下,很多學生往往能夠在臨近考試期間,將課本理論知識背誦得滾瓜爛熟,但是一旦遇到需要應用相關課本知識的情景,學生往往束手無策。這是因為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把大量的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以應對期末考試,往往忽視了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以致用。
二、取消小學低年級紙筆考試的可行性分析
(一)短期性的知識考查更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校根據學生具體的學習狀態、學習能力、學習范圍,制訂短期學習考核機制,為每個學生設置個人成長手冊,手冊內容主要以記錄學生日常學習狀況為主。傳統教育體制中的紙筆考試,往往以學期為周期,一個學期進行一次,從某種意義上講,具有整合性的學習督促意義,但是對于臨陣磨槍也可以達到同樣考核標準的學生而言,并沒有太大的教學意義。我們可以通過融合在日常學習過程中的學生成長手冊的方式,對每個學生每天的學習狀態做出相應的記錄,而且這一手冊要以電子信息的形式展示在學校公開的學生測評網站上。學生和家長都可以通過這一信息公開平臺看到相關記錄信息,從而讓家長在學生記錄中發揮強大的督促教學價值,學生自身則以公開信息反思自身近期的不足和缺陷,從而做到及時性的改正。
通過這種短期性的學生記錄考查取代以往長期性的考試測評,能夠讓學生更加關注自己日常的學習狀態。學生在看到學生手冊上不好的記錄時及時反思,從而在日積月累的糾正反思中形成自主學習狀態。
(二)增強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弱化單純的理論掌握,培養真正有用的新時代人才
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予以一定的重視,積極帶領學生把課本知識以實踐活動的成果展現出來,而不是僅僅停留于理論記憶的層面。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注重將課后的作業設計由原本的理論練習轉換為學生和家長共同合作下的實踐體驗。不論是小學生平時的語文課程還是數學課程,都可以實踐應用的方式得到訓練。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以實踐教學的方式,通過各種實操性活動進行課堂導入,采取教師和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共同探索的形式,推動整體課程的教學進度。教師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將課堂交給學生引導、掌控,而教師則以旁觀者、輔助者的身份給予學生一些理論補充和糾正、實踐證明和探索方面的幫助。引導學生以自己的知識儲備和手邊的輔導工具進行相關課程內容的講解。在這個講解過程中,學生為了出色地完成自己的講解任務,可以最大限度調動自己主動學習、主動搜集資料、提前組織講解邏輯等積極性。雖然很多學生由于自身學習能力的限制,可能無法按照教師理想的狀態來完成內容講解,但是其本身的實踐能力卻在越挫越勇的授課過程中得到了鍛煉。而這種完全由學生自己掌握、構建的課堂實踐能力,則是任何一種理論知識的反復記憶所無法取代的。
在增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同時,教師要弱化紙筆考試在整體學生評價領域所占的比重,不再一味地通過期末終極性測評來片面地給學生定性。教師要更多地將自己的教學目光放置在學生平時的表現中。教師要關注學生具體的知識應用能力,在學生實踐方面做出跟進式的評價,讓學生在及時的教師評價中意識到實踐能力的重要性。
(三)以挑戰晉級的方式取代傳統紙筆考試模式,用游戲氛圍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的紙筆考試隨著教育環境、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標等內容的不斷發展,展現出了諸多弊端,但是我們也不能因此就將考試這一環節全部否定。合理的考試制度始終是推動學生完成知識鞏固和新知識積累的重要因素,我們要充分結合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發現不合理的部分并且予以改進和創新。
用游戲中挑戰晉級的方式代替傳統的紙筆考試方式,學校通過現代技術手段為學生打造一種特色的角色升級系統。在這套系統里,學生像玩游戲一樣完成課本知識的長效性學習和短期性考核,每次學生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其游戲晉級系統中的對應角色就可以完成一個級別的晉升。而傳統的紙筆考試,在這種全新的學生考核系統面前,則顯得沒有存在的必要。小學低年級學生群體尚且處于貪玩的狀態中,游戲的學習考核模式中充滿晉級帶來的挑戰性,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挑戰欲望。
教師還可以用周末的集體線上匯報方式,取代傳統的紙筆考試。教師通過線上會議軟件,給予學生會議主持人的身份,以一個禮拜為周期,鼓勵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匯報學習內容。在每一次周末匯報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匯報主持人的身份能夠收獲一定成就感,在自己講解完精心準備的匯報內容后,也能為學生帶來示范和鼓勵。
綜上所述,傳統教育模式中的紙筆考試形式雖然在一定意義上具有其合理性和教學督促意義,但是在新時代的全新教育教學要求下,這種考試制度對小學生而言已經不是最具積極帶動意義的教育考核模式。我們需要根據現實的教育教學工作,找出傳統教育體制中不合理的部分,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社會發展視角為其找出科學高效的教育考核方案。
參考文獻:
[1]舒新城.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中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416-432.
[2]楊學為.中國考試制度史資料匯編[M].合肥:黃山書社,1992.
[3]陸震.中外學校教育考試制度探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