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單元背景下小學高段語文教學面臨新的問題,需要教師掌握大單元內涵,結合教學實際開展教學活動。文章以大單元背景為著手點,分析小學高段語文綜合性學習實踐策略,以期促進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為類似的研究提供借鑒。
【關鍵詞】大單元;高段語文;綜合性學習
作者簡介:徐嘉瑩(1993—),女,江蘇省常州市博愛小學。
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圍繞學生的學習成長規律,創新教學理念,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開展小學高段語文綜合性學習非常有必要,這一教學模式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實現學生語文成績的穩步提高。語文教師需要立足于大單元背景,加強對語文教材的分析以及研究,針對性地開展形式生動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及認知,確保學生實現學以致用和舉一反三。
一、大單元與綜合性學習
大單元,即根據教材知識內容的邏輯關系、學生的認知習慣,結合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培養要求組成的新的學習單元。每一個大單元都有其學習主題,學習主題也是大單元的核心,可以將大單元內的知識點串聯起來,避免知識碎片化而無法銜接。大單元背景下的小學高段語文綜合性教學,需要教師制訂完整的教學策略,改進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
綜合性學習是指將多種學習資源有效整合以及合理配置,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的方式。教師需要注重對不同教學環節的重難點的分析及研究,抓住課程的核心機制與育人目標,環環相扣,真正突破傳統育人模式的束縛,促進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大單元背景下的小學高段語文綜合性學習備受矚目,教師需要留給學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鼓勵學生自由發散思維、自主想象,讓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適合自己的語文學習策略和技巧。開展綜合性學習是打造品質課堂的基本條件,對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及利用有重要的影響,能夠讓學生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逐步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和價值,進而全程參與、自主探索。
二、大單元背景下小學高段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價值
(一)有助于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的綜合性學習不容忽略,這一點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了解學生對語文課程的印象,關注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及交流,選擇趣味十足的教學元素來指導學生,全面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教師基于大單元背景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有助于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實以人為本的育人理念,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變得更加主動和積極,樹立自主學習意識。
(二)有助于踐行素質教育
機械單一的應試教育影響了學生的語文學習,不利于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學生比較被動和消極。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圍繞學生開展教學活動,積極創新教學手段,調整教學思路。開展大單元背景下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有助于教師踐行這一現代化的育人理念,對學生的語文學習和社會實踐有明顯的指導作用,能夠使學生擺脫傳統育人模式的束縛[1]。
(三)有助于打造品質課堂
在新時代背景下,各種創造性的教學策略應運而生,大單元教學以及綜合性學習是時代發展的產物,這兩大教學理念有助于教師更好地打造品質課堂,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及效率,實現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及發展。教師會更加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及內心訴求,站在學生的角度,進一步改革教學模式,優化教學環節。
三、大單元背景下小學高段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現狀
(一)忽略教材整合
教材是學科教學的重要參照物,教學活動需要以教材為依據,教師需要對教材進行深入分析及研究,整合教材,明確綜合性學習的方向,給予學生恰當可行的指導和點撥,讓學生有所收獲及成長。但是部分教師對大單元的認知比較淺顯,沒有著眼于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的開展要求積極整合教材,過于注重自身的主觀經驗判斷及分析。這導致語文課堂教學偏離主干道,教學內容比較零散、碎片化,一部分育人資源被浪費,學生難以理解知識,對教師比較依賴,存在消極應對的情況,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難以提高[2]。
(二)教學目標較為模糊
教師需要圍繞教學目標開展教學實踐活動,確保教學工作的系統性和一致性。教學目標對學生的影響顯而易見,明確可行的教學目標有助于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有的教師沒有意識到教學目標設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過于注重對簡單教學原則的分析,設置的教學目標比較模糊,缺乏一定的指導作用及優勢。這導致學生無法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大膽探索、自主創新,出現了許多思想和行為上的偏差,整個小學高段語文綜合性教學不容樂觀。
(三)教學關聯性不足
為了實現高效教學和高品質教學,教師需要注重精心設計不同教學環節,面向全體學生,注重教學內容的邏輯關系,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但是有的教師沒有意識到教學關聯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機械地照本宣科,沒有選擇合適的單元主題,課程的銜接性較差。這一點違背了素質教育改革的初衷,不利于大單元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的優化及升級,教學資源的使用效率持續下降,與預期目標的差距越來越明顯。
四、大單元背景下小學高段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策略
(一)做好教材內容整合,注重把握教材整體性
語文學科知識點零散,對學生的學習能力要求較高,這就造成學生理解語文知識存在一定難度,學生的學習熱情減退。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也是教學活動開展的對象。教學內容能否被學生理解并內化為自己的經驗,與教師能否把握教材整體性存在關聯。把握單元教學整體性的關鍵在于充分了解和掌握教材內容,同時能對教材中的關鍵內容進行靈活調用,合理把控。只有教師深入了解、深層把握教材內容,在開展單元教學時,才能根據教學需要以及學生現有知識結構,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增加和刪減,構建條理清晰、邏輯明確的知識框架,讓學生感覺越學越簡單[3]。這需要教師具備更多能力,如課標解讀能力、知識綜合掌握能力等。自主整合、刪減教學內容,有助于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全局觀,實現核心素養培養與語文教學目標[4]。
(二)有效結合教學目標,注重單元教學關聯性
語文教材知識點繁多,各個知識點相互聯系,教師需要理清這些關系,選擇合適的切入點,做好單元教學設計工作。教師在備課以及進行教學安排時,要明確單元的教學目標,以單元目標為根據,統一規劃教學活動。一個單元中包括閱讀內容、語法內容和寫作內容等,教師一定要搞清各內容之間的聯系,做好各內容之間的銜接工作,避免讓學生感到突兀或者不適應,進而影響到后續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師除了要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各知識點間的聯系,同時在教學教材最后一章節的單元測評時,還要思考各單元內容之間的關聯性,教師要注重以下兩個方面:(1)注重單元教學目標與教學測評內容的關聯;(2)注重各單元測評內容在設置上的關聯。比如詞匯和語法兩者間的聯系,寫作和詞匯的聯系,等等。
(三)選擇合適的教學主題,提高課堂教學的關聯性
單元整體教學模式下,教師要明確單元主題,圍繞主題設計各節課的教學內容,保證教學不偏離單元主題,從而順利完成教學目標。這里以傳統文化的教學為例進行分析,部編版語文教材中的傳統文化知識可分成三方面,即家國情懷、社會關愛及人格修養。首先,語文教材中關于家國情懷的內容比重較大,可分為憂國憂民(如《示兒》《出塞》)、保家衛國(如《涼州詞》《從軍行》)、自強不息(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其次,社會關愛表現為對他人的理解、對社會的關心、對自然的尊重(如《書湖陰先生壁》)以及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如《憫農》)。最后,人格修養直接體現為個人的思想覺悟與道德情操,在教材中體現為奮發向上(如《古人談讀書》)、誠實守信的品質[5]。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確定教學主題,根據教學主題選擇合適的文章開展教學,這樣能夠有效提高教學的關聯性。
(四)創新課堂教學方法,增加語文課堂的趣味性
小學生不僅年齡小,而且正處于人生的起步階段,思想和行為模式都不成熟,而且對人生和社會的認知極其有限。因此,如果學生在小學高段語文學習中沒有足夠的動力作為支撐,很容易被自身惰性所同化,導致學習態度懶散,動機不足,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表現得興致缺缺,這對高段語文教學效果的提升不利。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適當聯系學生實際生活開展語文綜合性教學,使學生以更加積極、主動的狀態參與到語文教學活動中。例如,德育側重優秀傳統文化的應用,在開展德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舉例子、話經典及評優劣等方式,將晦澀難懂的傳統文化生動形象地呈現給學生。這樣能讓學生直觀了解傳統文化,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形成理性認知,逐步形成良好品德,發揮優秀傳統文化的育人功能。又如,在教學古詩詞時,學生對古詩詞的內涵、結構和歷史背景等的認識有限。這種情況下,教師單純依靠文字描述來幫助學生理解古詩詞的內涵的作用有限。因此教師可以創設情境,采用故事演繹的方法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理解能力。教師可以將古詩詞的內容編寫成劇本,組織學生進行排練表演,同時按照劇本內容親自動手制作道具,通過對具體場景的演繹,加深學生的理解。此外,在角色扮演前,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介紹與詩詞相關的歷史背景和典故,以此作為知識補充。比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己亥雜詩》時,會發現學生存在許多困惑,無法深入理解詩的深刻內涵,教師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將其與板書相結合,播放朗誦視頻,讓學生模仿視頻有感情地朗讀,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大部分學生躍躍欲試,能夠在模仿的過程中將個人的主觀情緒融入其中[6]。
結語
總之,基于大單元背景開展小學高段語文綜合性學習時,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制訂合適的教學方案,整合教材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增強高段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趣味性,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落實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實現打造高效語文課堂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田果.小學語文高段綜合性學習評價的實踐探究[J].陜西教育(教學版),2020(Z2):5-7,2.
[2]郭娟.農村小學高段語文綜合性學習行動研究[D].贛州:贛南師范大學,2019.
[3]李小文,何麗英.小學高段語文綜合性學習有效策略的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8(09):4.
[4]白海燕.小學高段語文綜合性學習中教師角色轉換的分析[J].課外語文,2017(13):35.
[5]孫玉花.對小學高段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策略的幾點思考[J].語文天地,2015(30):73.
[6]許嵐嵐.構建小學語文高段綜合性學習生本課堂的教學模式[J].課程教育研究,2015(14):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