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大腸桿菌引起的仔豬黃白痢是養豬業常見的一種發病率高、死亡率高的腸道傳染病,處于哺乳期的仔豬最常見。因此,為了促使養豬業朝著健康可持續方向發展以及能夠確保養殖戶的養殖效益,降低仔豬患病的風險,減少仔豬的傷亡,本文綜述了關于微生態制劑在治療仔豬黃白痢的研究進展,以期為廣大養殖戶提供參考。
關鍵詞:微生態制劑;仔豬養殖;黃??;白痢
我國作為傳統的養豬業發展大國,近年來,隨著養豬業規模不斷發展壯大,養殖技術的日趨成熟,仔豬的傷亡率明顯降低、生長發育速度也顯著提高,創造了較高的經濟效益,但廣大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仍會不可避免的面臨豬只的疾病問題,尤其是仔豬的黃白痢等仔豬腸道傳染病。在國家頒布“限抗”“禁抗”政策之前,使用抗生素能夠有效防治此病,但是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導致致病菌出現了嚴重的耐藥性。因此,急需找到一種綠色、環保、高效的新藥物來替代疾病治療中使用的抗生素。
微生態制劑是一種可以通過促進畜禽胃腸道有益菌群的平衡來保證胃腸道的健康、增強畜禽免疫力的一種新型替抗產品。其通過排斥病原微生物、與病原微生物爭奪氧氣、提高畜禽機體的免疫力、產生有益的酶類等發揮作用,從而胃腸道的有害微生物的活性受到抑制、而腸道正常菌群的生長繁殖被促進,以此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并且可采用規模化生產工藝,價格、效果等均有保障。因此,近幾年被廣泛用于畜禽養殖領域,并取得了較好的實踐效果。
1 仔豬黃白痢簡介
1.1 仔豬黃痢
常見于7日齡以內的仔豬,而1~3日齡的仔豬更容易被感染此病,患病仔豬的糞便呈黃色的糊狀稀糞,在糞中可觀察到乳狀小片,隨著病情的發展,導致仔豬脫水、食欲廢退、精神萎靡、四肢無力、糞便粘連不凈導致肛門周圍的皮膚呈鮮紅色,最終嚴重時導致死亡。
1.2 仔豬白痢
一般7~30日齡的仔豬易發生仔豬白痢,發病速度較快,且一只發病容易導致全群感染,但是比黃痢的死亡率要低。排出的糞便為灰白色、糊狀帶有腥臭味的稀糞,患病豬全身被毛粗糙無光澤,由于腹瀉導致仔豬消瘦、精神萎靡,走路拱背[1]。
1.3 發病原因
1)環境較差。剛出生的仔豬對環境的適應性較差,若所處的環境較差,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存在;吮吸母乳時乳頭被污染也會導致病原菌進入仔豬消化道而發病。
2)應激。主要是環境應激,若溫度突然降低、濕度突然增大都易導致仔豬發病,另外若仔豬生長的環境比較嘈雜、噪聲較大也容易使仔豬處于應激狀態,免疫力降低而導致患病。
3)母豬飼養管理不當。若母豬患病后,乳汁會因代謝紊亂而導致變性,仔豬吮吸之后引起仔豬的消化不良誘發黃白痢;另外若突然用能量較高的飼料飼喂母豬,會導致母豬產生過度濃稠、乳脂含量較高的乳汁,仔豬吮吸之后不易消化而導致發病;還會因母豬飼料中脂肪含量過高、飼料原料發霉變質等導致仔豬發生黃白痢。
2 微生態制劑的應用
微生態制劑是一種活菌制劑,畜禽食用之后,對胃腸道中有益菌的繁殖起到促進作用,而對有害菌起到抑制殺滅的作用,使得腸道菌群處于動態平衡,也具有增強畜禽自身抵抗力的功能,從而達到預防治療疾病的目的,目前可以分為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素3個類型。與抗生素類藥物相比,具有無毒無害、不產生耐藥性、對環境友好、糞便中無殘留等優點,故隨著“禁抗”政策的頒布,微生態制劑越來越多的應用在畜禽預防與治療疾病中,并且具有很大的發展前景。
2.1 與抗生素比較
抗生素最早主要用于抗菌消炎,具有作用效果明顯、廣譜抗菌性、使用較少劑量即可發揮效果等特點,確實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隨著近年來,在畜禽疾病預防和治療中無節制地濫用抗生素,導致畜禽出現了耐藥性,并且通過食物鏈傳遞給人類.對人類健康造成了隱患。
田青等[2]通過比較四環素與乳菌寶在仔豬上的應用,發現使用乳菌寶的仔豬的健康狀況良好、糞便正常、皮毛顏色紅亮有光澤,而使用四環素的仔豬的皮毛顏色一般、偶有仔豬患有黃白痢,而且腹瀉率也比使用四環素的仔豬的腹瀉率降低了18.1%,說明乳菌寶作為一種微生態制劑,對仔豬黃白痢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仔豬的成活率也有一定的提高;另外,試驗結果中使用乳菌寶除了可以降低仔豬的腹瀉率,也能夠顯著提高仔豬的體重,每頭仔豬獲得的經濟效益增加了2.4元,說明使用微生態制劑能夠有效促進仔豬的生長發育,降低養殖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張敏[a]分別用中草藥復合微生態制劑、環丙沙星注射液對200頭患有黃痢的發病仔豬進行了治療,發現中草藥復合微生態制劑、環丙沙星注射液對治療仔豬黃痢的有效率分別為97%、79%,平均治療天數均為6d,說明中草藥復合微生態制劑對仔豬黃痢的治療效果更好;并且在生長性能方面也有較好的促進效果,使用中草藥復合微生態制劑、環丙沙星注射液組的仔豬的料肉比分別為1.6、1.9,且中草藥復合微生態制劑組的平均體重也高出11.9%,這些均說明中草藥復合微生態制劑不僅對治療仔豬黃痢有較好的效果,而且能夠促進仔豬的生長發育,節約飼料成本,提高養殖效益。謝全喜等[4]分別研究了基礎日糧中添加復合微生態制劑、抗生素、復合微生態制劑+抗生素對仔豬生長發育性能、預防腹瀉效果、仔豬自身免疫性能以及腸道菌群的影響,發現添加肽菌素復合微生態制劑組的仔豬的日增重顯著高于其他組,而F/G顯著降低;三個處理組的仔豬的腹瀉率分別為5. 85%、5.69%、5.59%,沒有顯著差別;顯著提高了肝臟、脾臟指數,血清免疫球蛋白A、G的含量;顯著提高了盲結腸中有益菌乳酸桿菌的數量。雖然復合微生態制劑與抗生素對仔豬腹瀉率的作用沒有顯著差別,但是隨著“禁抗”政策的頒布與實施,抗生素在畜禽疾病中的應用必將會被微生態制劑所取代,這是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也是必然的發展趨勢。
2.2 不同劑量的微生態制劑比較
微生態制劑的使用效果不僅與微生態制劑的種類有關,還與其劑量有關。若使用的劑量太小,可能達不到預防或者治療疾病的目的,如果使用的劑量過大,可能會涉及成本投入問題。因此,在選擇了合適的微生態制劑之后,也要考慮使用劑量問題,這樣有利于逐漸標準化、規范化,也有利于降低經濟成本獲得最佳使用效果。
唐明紅等[5]研究了使用不同劑量的微生態制劑處理妊娠期的母豬,發現使用2009微生態制劑添加到基礎日糧中,可以使得母豬的窩產仔數、窩產活仔數、窩產合格仔數均顯著高于飼喂基礎日糧的母豬;窩產仔豬的總重量、仔豬平均出生重均極顯著高于添加1009微生態制劑的日糧組和基礎日糧組,說明適當劑量的微生態制劑能夠顯著改善母豬的繁殖性能,提高新生仔豬的質量,減少發生疾病的可能性。母豬基礎日糧中添加100g或者2009的微生態制劑使得仔豬黃白痢的發生率比對照組分別降低了75. 57%、90. 26%,可能是由于母豬采食微生態制劑之后,增加了母豬腸道的有益菌數量,減少了有害菌數量,使得母豬糞便中有益菌的數量被提高,從而降低了母豬糞便可能對仔豬造成的傷害,故降低了仔豬黃白痢的發病率。謝大識等[6]研究了不同劑量的復合微生態制劑(主要成分為枯草芽孢桿菌、地衣芽孢桿菌、屎腸球菌、丁酸梭菌)對仔豬腹瀉率、免疫功能的影響,通過在基礎日糧中分別添加不同劑量(200、400、800mg/kg)的復合微生態制劑均能使仔豬的平均日增重、采食量顯著提高,顯著提高盲腸、糞便中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數,顯著提高免疫功能指標的含量(1gG、1gA、IL-2、IL-4、IFN-Y);顯著降低了仔豬的料重比,降低了飼料成本;顯著降低了仔豬的腹瀉率,而盲腸和糞便中致病菌大腸桿菌的數量顯著降低。說明復合微生態制劑的使用達到一定的劑量,則均可以有效促進仔豬的生長發育,增強仔豬的免疫力,降低仔豬腹瀉的發生率,但是綜合考慮預防效果和經濟成本,以400mg/kg的添加劑量為最佳。張滔滔[7]研究了不同劑量(0.5%、1%、1.5%、2%)的酸湯微生態制劑和添加0.1%的復合益生菌對斷奶仔豬腹瀉率的影響,發現添加2%的酸湯微生態制劑組和0.1%的復合益生菌組的仔豬腹瀉率基本一致,表明這兩種微生態制劑均能夠有效降低仔豬腹瀉的發生率,但是酸湯微生態制劑使用較大的劑量才能得到與復合益生菌一樣的效果,故在實際生產中還是要考慮劑量問題以保證最佳的使用效果。
3 展望
隨著相關“禁抗”“減抗”政策的頒布實施[8],以及人們對食品質量安全越來越高的要求,生產綠色、無殘留、健康的畜禽產品勢在必行,而與其配套的綠色無公害的微生態制劑的研發方式與種類越來越多,科學研究不斷深入與細化,使得微生態制劑將會逐漸取代抗生素應用在仔豬黃白痢的治療方面。另外微生態制劑不僅可以預防和治療仔豬黃白痢,還在促進仔豬生長發育、提高仔豬生產性能、減少飼料浪費、提高養殖效益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因此微生態制劑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 李志強,仔豬黃白痢的診斷及防治措施[J]福建畜牧獸醫,2022,44(1):65-66
[2] 田青,付榮,微生態制劑對仔豬應用的效果[J]畜禽業,2009(5):23-24
[3] 張敏,中草藥微生態制劑對仔豬黃痢的臨床效果觀察[J]湖南畜牧獸醫,2018(1):21-22
[4]謝全喜,亓秀曄,陳振,等復合微生態制劑對斷奶仔豬生長性能、腹瀉率、免疫性能和腸道菌群的影響[J]動物營養學報,2017,29(3):850-858
[5] 唐明紅,凌華云,王啟軍微生態制劑對繁殖母豬生產性能和初生仔豬黃白痢發生率的影響[J]飼料工業2014,35(17):114-117
[6]謝大識,李繼仁,羅平華,復合微生態制劑對斷奶仔豬生長性能與腹瀉率、盲腸與糞便微生物、免疫功能的影響[J]家畜生態學報,2020,41(11):48-52
[7] 張滔滔,酸湯微生態制劑對斷奶仔豬應激及腸道微生物的影響[D]貴州大學2020
[8]鄧麗,劉保國,航柏林抗生素替代品二甲酸鉀在養豬業中的應用[J]中國豬業,2021,16(2):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