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作為農業大國,畜禽養殖是農業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畜禽業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的發展,隨之而產生的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已經成為畜牧從業者亟待解決的重要任務。本文對目前我國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決畜禽養殖污染的思路與對策,以期為廣大養殖戶提供參考,更好地解決養殖過程中產生的污染。
關鍵詞: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現狀:解決思路
畜禽養殖業的快速發展,為人民提供了肉、蛋、奶等富含營養的動物性食品,促進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在畜禽養殖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分泌物、糞便、味道刺鼻的氣體等,這些均會對環境、土壤、水資源等造成一定的污染,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甚至危及生命健康。因此,在發展畜禽養殖業的同時,如何做好畜禽養殖污染的防治工作值得大家思考,并為相關防治工作的實施獻言獻策。
1 畜禽養殖污染的現狀
1.1畜禽糞污特點
1)種類多樣。畜禽種類不同,其排泄物的類型不同。如:家禽的糞和尿一起排泄,形成糞尿混合物;羊的糞可以通過漏縫地板分離,形成比較干燥的固體。在畜禽養殖中,除了糞尿污染外,還包括一些污水的排放。故若未及時進行處理,暴露在自然環境中,將會對大氣、土壤和水源造成嚴重的污染。
2)污染危害大。畜禽養殖中不僅會產生固體污染還會產生氣體污染。產生的氣體包括氨氣、硫化氫等,濃度過大不僅會對畜禽造成刺激,而且會危害人類的呼吸道,對人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還會導致溫室效應等。另外,畜禽養殖產生的污染中含有大量的細菌和病原微生物,可能會引起畜禽,甚至人類的某些疾病和傳染病。若不經處理就排放至自然環境中,則會導致水體的污染和富營養化,直接對人類的水資源造成嚴重的影響。
3)形成原因多。畜禽養殖中產生的污染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畜禽的種類、年齡階段、采食飼料的種類、對飼料營養成分消化吸收的能力、季節因素等[1]。
1.2 污染的種類
1)排泄物污染。排泄物的污染是畜禽養殖中最主要的污染來源,包括產生的糞尿、有害氣體等。首先,會對大氣造成污染,畜禽糞便中產生的硫化氫、甲烷、氨氣、硫醇、有機酸等有毒有害氣體,會導致大氣污染,臭氧層破環,產生溫室效應。然后是對水質造成污染,主要是通過土壤污染水質,糞便中含有的大量氮磷鉀、硫、病原菌等污染物會消耗水體中的氧氣,導致水體發臭變質,進而形成富營養化。最后是對農田造成污染,若排泄的糞便不經處理直接還田或者負荷還田,糞便中攜帶的大量的病原微生物會對農田中固有的生態環境造成破環,甚至打破原有的生態平衡。
2)養殖過程中廢物的污染。主要指的是污水(洗刷用具、消毒、生活、沖洗等產生的污水)、病死的畜禽、蛋雞孵化后的蛋殼等。若這些廢物處理不當或者不進行處理,則會導致蚊蠅的滋生、細菌病菌等的繁殖,可能會導致畜禽患病,嚴重時可能會造成某些傳染病的流行。
3)使用藥物殘留的污染。首先是飼料中的一些抗生素被畜禽采食之后會殘留在肉、蛋、奶等動物性食品中;其次,一些疫苗接種之后會在畜禽體內存在較長的時間,休藥期未達到規定的時間即進行出售;最后,在飼料或者飲水中添加一些違禁藥品,或者使用發霉變質的飼料飼喂畜禽[2]。
1.3 存在的主要問題
國家歷來高度重視畜禽養殖過程中污染防治問題,并且為了加快生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國家出臺了《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等一系列法律政策,但是由于畜禽養殖從業者的專業素養參差不齊,故在具體落實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尚未解決。
1)一些養殖戶的環保意識淡薄。在畜禽養殖過程中,一些養殖戶和農民只關注自身的養殖效益,缺乏環境保護的意識,認為治理畜禽養殖過程中產生的污染是國家、政府相關部門的責任,若有相關部門進行管理更好,無人管理也無所謂。有些養殖戶只追求養殖的效益,在養殖場建設以及糞污處理等污染問題上缺乏主動處理污染的規劃,指望地方政府和基層畜牧工作者來解決,在相關部門的檢查中弄虛作假,應付了事。
2)畜禽養殖場的設計規劃趨于完善。雖然畜禽養殖業朝著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但是在全國各地仍然存在較大部分的散養戶,這樣就導致未制定統一的養殖規劃,有些散養戶直接在接近居民區、接近飲用水源的附近進行養殖,而又缺乏綜合治理污染的相關設施設備,對一些廢棄物隨意排放,直接影響到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污染了居民飲水,并且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和破壞。
3)產生的污染利用困難。在某些地區存在一些養殖規模逐漸擴大的畜禽場,產生的污染也隨之增多,但是卻沒有配套的污染處理設備,導致隨意排放、收集困難;即使有配套的設備,一些污染物經過處理之后可以有效減少對環境的污染,但是缺乏利用途徑,不能有效轉化為經濟效益,并且由于昂貴的設備維護成本,使得一些養殖場為了減少投入就將設備進行閑置,不能充分發揮作用[3]。
4)相關部門的管理工作不協調。各地政府、農業農村局、環保局、國土局、水利局等均對畜禽養殖場具有監督監管責任,承擔著養殖場的興建、養殖生產活動、畜禽污染的排放與治理等各個環節的指導監督。由于部門眾多,若某些部門的溝通不暢、沒有形成較為統一的意見,則會嚴重影響對養殖場監管工作的進行,導致監管工作效果較差,給個別養殖場戶不按照規定排放污染物制造可乘之機,加大污染防治的難度[4]。
2 解決思路與對策
2.1 嚴格執行與落實相關政策
通過加大定期宣傳、培訓的力度,增強廣大養殖場戶的責任意識,落實污染防治的主體責任,將國家、政府部門的相關政策落實到每個養殖場中,并由相關部門對污染防治工作進行嚴格監督,如實記錄養殖場的畜禽種類、污染排放量、處理利用方式、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情況等,通過實際情況進行獎懲機制。地方的政府、農業管理部門、環保監管部門等達成統一意見,實行整體聯合行動,落實污染監管制度。
2.2 優化場址選擇與布局,強化準入機制
養殖場的建設要經過政府的統一審批,并在政府統籌規劃的養殖區域進行建場[5]。這樣有利于因地制宜,根據各地區的實際情況科學的劃定養殖監管區、限養區和禁養區,嚴禁在禁養區和限養區內新建、擴建、改建場區等危害周圍環境的活動。同時,要嚴格審核每個養殖場的資質條件,必須具備與其飼養規模相適應的配套的污染處理設施設備,且具有處理畜禽污染的足夠的儲存場所,達到環保要求;對于一些散養戶或者老場要檢查其污染處理設備的改善情況,直到達到要求之后再開展養殖工作。
2.3 加快轉型升級,完善污染處理機制
基層工作人員應該引導廣大養殖戶向“生態養殖、環保養殖”方向發展,建議并協助養殖戶對養殖場進行標準化、環保化改造,配備專業的配套化的污染處理設備,并指導養殖戶使用先進的處理技術,如固液分離技術、沉降池、干糞區、沼氣發酵池等,加快養殖場從源頭減少污染的排放、中間進行無害化處理以及最終實現資源化利用的建設步伐。另外,要全面提高廣大養殖戶的綜合素質,可以通過引入高素質專業人才,使其用專業、科學的技術手段完善對畜禽養殖污染的防治工作。
2.4 加大資金投入
充分整合社會各界資金投入到畜禽養殖污染的防治工作中。以企業的經濟投入為主體,政府的獎懲制度為輔助力量,建立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的相關機構或者部門,并安排專門人員、專項資金對污染防治工作進行嚴格的監管,以污染排放合格為評價標準,實現政府對養殖戶的補助,充分發揮補助資金的作用。這樣可以有效調動廣大養殖戶的積極性,有效減少畜禽養殖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推動畜禽養殖業朝著綠色、可持續方向發展。
2.5 建立考核機制,履行主體責任
根據本地區畜禽養殖的實際情況,明確考核標準,并由養殖場的負責人簽訂污染防治責任書,各部門負責人簽訂監督監管責任書,切實履行環境保護的相關主體責任,實行責任到人制度,發現相關問題及時改進并上報,相關部門責令整改,嚴格考核整改效果,可有效促進污染防治工作的落實,并取得一定成效[6]。
2.6 加強示范引導,樹立標桿企業
各地區做好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的總結表彰工作,并組織廣大養殖戶向污染防治的相關標桿企業參觀學習,樹立良好的榜樣企業,積極學習推廣先進污染處理技術,深度推進污染防治工作。另外,也可以根據每個養殖場的實際情況,建立“一場一污染防治工作規劃”,明確每個養殖場的工作重點、任務目標,為畜禽養殖污染的防治工作奠定良好的工作基礎,然后通過相關的扶持體系,從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提供支持,確保污染防治工作的順利推進[7]。
3 展望
畜禽養殖業是我國農業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居民正常生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動物性食品來源,故養殖業必定會迅速發展,但是養殖過程中造成的污染問題也不容忽視。因此,從國家、社會、養殖戶等各個層面必須提高對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視,推廣污染的無害化利用手段,嚴格落實相關監督監管制度,提升各養殖場污染的防治水平,有效遏制畜禽養殖的污染問題,推進養殖業朝著綠色、可持續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蔣菊香,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及養殖污染防治探究[J]農家參謀2022(7):99-101
[2]王永川,禽畜養殖污染與防治對策[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21(20):130-131
[3]趙學嬌,對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的分析與思考[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20(9):33-34
[4]楊松,畜禽養殖污染現狀及整治對策[J]云南農業,2022(6):14-16
[5]蘇成文,張志遠,劉福慶,等濰坊市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研究與實踐[J]中國豬業,2020,15(5):86-90
[6]楊曉偉,李榮丹,祁敏,畜禽養殖污染問題與防治方法的研究[J]中國畜牧業,2022(4):50-51
[7]劉鴿,淺析規模化豬場糞污清理方式與綜合利用[J]中國豬業,2021,16(5):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