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闡述海南自貿港畜牧業發展現狀,分析了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以期為海南自貿港畜牧業發展提供理論基礎。
關鍵詞:海南自貿港;畜牧業:發展;對策
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年,又迎來自貿港建設,畜牧業發展速度加快,逐步進入改善生產結構和提高經濟效益的階段。2020年全省牛羊出欄量分別達到23.3萬頭和89. 35萬頭,同比增長11.7%和2.5%;家禽養殖規模持續擴大,全雀家禽出欄1.86億只,同比增長1%;全省畜禽肉蛋奶總產量62. 58萬t,畜牧業總產值達到359. 58億元,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19. 75%,成為拉動全省農業經濟增長的主要要素。國家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支持,給畜牧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廣大消費者的生活水平提升和經濟收入的增加,拉動了對畜產品質量和數量的需求,給畜牧養殖業提供更多的發展空間。但是由于各種原因,海南自貿港畜牧業的發展還存在一系列問題,嚴重制約著畜牧業的健康發展和養殖效益的增加。
1 海南自貿港畜牧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1養豬產能過剩,畜禽養殖效益下滑
海南自貿港畜牧業近三年新建養豬項目出欄500萬頭,加上原來部分養殖場的規模,預計完全達產后的生豬出欄量有800萬頭,而需求量大約為700萬頭。根據省統計部門和行業網站公布數據,雖然2021年海南省生豬出欄382.4萬頭,生豬存欄310.5萬頭,全年生豬出欄量增長45. 8%,生豬存欄、能繁殖母豬存欄比上年末分別增長24. 9%、14.1%。但羅生山、海墾、新希望、牧原、樂東康牧等大企業,新建的豬業尚未滿產,預計2022年都可投產,出欄量會過剩100余萬頭。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餐飲業嚴重萎縮,畜禽產品整年價格較低;2021年,受全球糧食漲價影響,飼料價格持續增長,推高了養殖成本,同時也受新冠疫情斷續發生的影響,需求市場疲軟,畜禽產品1-10月份價格低迷,該年度虧損嚴重。未來3年,由于國內飼料用糧仍會依賴進口,飼料價格可能持續增高,養殖成本也會繼續增加;由于自貿港的建設,海南人口會有所增加,對消費有一定拉動,加上新冠疫情逐步得到控制,餐飲業也在逐漸恢復,有一定利好,所以整體來看,畜禽養殖業發展趨勢穩定。
1.2 生產組織化程度低,利潤分配不均
畜禽養殖業與畜產品加工和銷售之間發生脫節,無法形成良好的鏈條式或產業化發展模式,整個畜牧養殖業的銷售只能依靠經銷商,大部分利潤被中間環節所壓榨,養殖企業只能獲取微薄的利潤,還得承擔飼養成本增加、疫病損失等方面的風險,尤其在市場行情較差的情況下,經銷商會刻意壓低收購畜產品的價格,致使養殖企業處于虧損的狀態。在肉牛、生豬、蛋雞等養殖產業鏈條中,存在著利潤分配極不合理的情況,作為主要的養殖環節,獲取的利潤往往最少,這樣就會大大影響養殖企業的積極性,不利于畜牧養殖業良性發展。
1.3 畜禽養殖規模小技術水平低
海南省大量的畜禽養殖還是分散養殖狀態,這種養殖方式使農村居民生產和生活環境惡化,不利于畜牧業長久發展。同時,飼養管理技術交流平臺較少,養殖散戶無法及時了解新型養殖知識和疫病流行情況,一些科學的飼養管理技術也很難在散養戶中進行有效推廣,尤其是生物安全工作更難完善,容易導致疫病發生及擴散,給當地養殖業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
目前畜禽在生長過程中產生大量的糞便、尿液和墊料等廢棄物質,若不能進行無害化處理,將對當地的自然環境造成嚴重污染[1]。要想對這些廢棄物質進行無害化處理,不僅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也需要技術支持,但目前資金和技術都較難到位,這也極大影響污染減排治理。
1.4 畜產品安全監管不完善
雖然飼料企業基本杜絕使用違法添加劑,但有些養殖戶不會正確使用獸藥,在畜禽發生疫病后往往大劑量或長時間使用藥物來防治,不僅增加了用藥成本,而且還容易形成藥物殘留,致使畜產品安全存在隱患。有的養豬戶為了追求高額利潤,故意使用一些不當的促生長劑來促進畜禽生長發育,這樣生產出來的畜產品也會存在安全隱患。
目前我國在畜牧業監管中,相關標準并不是十分完善,導致監管工作無序,監管質量大打折扣,相關部門監管力度不強也使畜牧業發展中一些亂象頻發,不利于畜牧業的良性發展[2]。
1.5 畜禽品種問題
在畜禽養殖業發展過程中存在急于求成的現象,尤其是在引進優良品種上有一定的盲目性,致使引進品種無法充分表現其優勢。同時對地方品種保護不力,例如:雷瓊牛、興隆水牛、五腳豬、定安四季鵝等地方優良畜禽品種面臨瀕危,無法完善繁育體系,從而提高畜禽品種資源。
1.6 獸醫人員缺乏
隨著機構的改革,有編制的政府人員大幅度縮減,基層鄉鎮人員的編制數量減少加上基層條件簡陋,一些大專院校的學生都不愿意到基層參加工作,從而導致獸醫人員不足,現有獸醫人員老齡化加重,難以接受信息化技術,無法形成信息服務體系,致使科技推廣服務體系不健全,進而影響畜牧業發展。
2 海南自貿港畜牧業發展存在問題的對策
2.1 優化飼養模式和飼養結構,促進畜牧業集約發展
隨著自貿港居民對肉類安全、品質的需求逐漸提高,優質豬肉還是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生態高效的養豬模式要加速大力發展,生豬市場改革的重心任務是穩生產、優化結構。豬肉是廣大市民主要的動物蛋白來源,海南生豬產業的提質增效發展,對海南肉籃子的建設,為海南自貿港建設提供好的物價環境,為老百姓提供健康安全的肉類產品,提高海南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指數,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海南自貿港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充分利用當地資源,來優化畜禽養殖和科學規劃,促使畜牧業向規模化、集約化和標準化發展。首先利用現有的龍頭企業,讓他們起到帶頭作用,廣大農戶可以成為龍頭企業的協力戶,采取統一的飼養管理方式和防控疫病措施,可以有效防控疫病和提高養殖效益。另外養殖企業與加工廠、銷售機構建立互惠互利的聯結機制,最終形成產、供、銷統一的產業鏈。借助自貿港“零關稅”“低稅率”的原產地政策,積極發展進口畜產品加工業和本地畜產品深加工,拓展畜產品國際貿易。
2.2 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強化動物疫病防治體系
做好飼料、畜禽養殖和動物疫病的防控監管工作,畜產品在流通過程中也需要加強管理,減少食品安全問題的出現。建立縣鎮村三級防疫體系和對畜產品的檢疫監測體系,杜絕存在問題的畜產品流向市場。加大對飼料企業安全管理力度,嚴禁在飼料中隨意添加抗生素或違禁藥物,嚴把飼料關,保證飼料質量合格[3]。在運輸和保管過程中,也需要嚴格管理,避免飼料受到潮濕而發生霉變,減少霉菌毒素對畜禽機體產生的毒害作用,進而維持畜禽和人們身體健康。
2.3 樹立綠色產業理念,促進畜牧業可持續發展
畜禽養殖過程中需要采用先進設備,為畜禽生產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能夠有效增強畜禽體質和抗病能力,減少使用藥物的數量,降低藥物殘留的風險。隨著畜禽養殖規模化發展,產生的糞便、尿液等廢棄物質越來越多,養殖場必須按照要求對病死畜禽、糞便等進行無害化處理,避免病情發生擴散或蔓延,對于養殖企業產生的廢水也必須經過消毒處理,減少對自然環境產生污染[4]。
將種植業與養殖業有機結合起來,可以將畜禽糞便充分腐熟后作為種植農作物的良好肥料,解決廢棄物質對環境產生的危害,同時畜禽可以充分利用農作物的秸稈作為飼草,節省大量的飼草資源,這樣可以將所有的資源合理配置和循環利用,實現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共贏。
2.4 培育優勢特色畜牧業
海南畜禽資源豐富,為了促進畜牧業的健康發展,需要充分利用當地畜禽良種資源,建立優質種豬、種禽等育種場和擴繁場,有效保護地方優良畜禽品種,還有利于樹立當地品牌,打造一批安全、特色產品。例如:文昌傳味公司成功構建并推廣了“傳昧文昌雞”一體化生產,集種苗培育、規模養殖、產品研發、食品加工、餐飲服務、自主營銷于一體,采用“公司+農戶+基地+市場”模式運營,其發展模式值得借鑒推廣。
2.5 建立品種繁育及推廣體系
為了提高畜禽生產性能,在充分利用當地畜禽優良品種的基礎上,還需要從外地引進良種,不斷繁育和推廣,從而充分挖掘畜禽生產潛力,實現提高畜禽生產的目的[6]。與當地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建立合作,利用他們研究的新成果不斷提高養殖技術水平,同時加快技術推廣,有利于提高畜禽產品質量和養殖效益。
3 小結
總之,畜牧業在海南農業經濟發展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海南建省后畜牧業經歷快速發展過程,但自貿港的建設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制約著畜牧業的發展,管理人員需要結合其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采取上述有效對策,才能推動自貿港畜牧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斌,我國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0,31(22):67-69
[2]邱明,生態畜牧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湖北畜牧獸醫,2020,41(2):37-38
[3]盧洪彬,吳丙銀,現代畜牧業發展存在問題及對策[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21(4):194-195
[4]周小娟,陳興平,唐丹,等淺析陜西省漢中市生豬產業鏈發展存在的問題及思考[J]中國豬業,2021,16(3):32-35
[5]李明全,生豬規模養殖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豬業,2021,16(5):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