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盤州市境內飾面用灰巖礦均屬于沉積型碳酸鹽巖類礦床,其資源量超9×108m3,資源十分豐富。具有地中海灰、摩晶灰、貴州黑木紋及碧儷雅灰之殘月等多個系列石材品種,品質優。飾面用灰巖礦集中在雙鳳鎮—英武鎮一帶,礦產資源分布相對集中。近年來,飾面用灰巖礦作為一種天然裝飾裝修材料,隨著建筑、家裝等行業的快速發展,受到廣大市場的青睞,在國內外具有較大的市場需求。
關鍵詞:盤州市;飾面用灰巖;市場前景
引言
盤州市飾面用灰巖資源豐富,但其資源開發利用程度較低,飾面石材行業尚處于起步階段。截至目前,其境內已核發采礦許可證的飾面用灰巖礦礦山僅有4宗,資源未得到有效的利用。近年來,世界石材貿易年增長率約20%。未來十年,全球天然石材的年消耗量每年約增長6.75%,2030年將達65×108m2。同時,盤州市飾面用灰巖礦的開發利用在政策、地理、資源、交通、富裕勞動力方面具有很好的優勢,開發利用條件較好。因而,掌握盤州市境內飾面用灰巖礦的基本特征,了解市場發展需求,對盤州市境內飾面用灰巖礦的發展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1.區域地質背景
盤州市區域上橫跨楊子地塊威寧隆起區(威寧穹盆構造變形區)及興義隆起區(興義穹盆構造變形區),區內的發耳穹盆區、雞場坪斷褶帶及盤縣斷褶帶等奠定了區內構造的基本輪廓。盤州市古生界地層屬于揚子地塊黔南分區威寧—興義小區,地層發育較齊全。區內自泥盆系中統罐子窯組(D2g)至第四系(Q)均有出露。其中泥盆系、石炭系、二疊系及三疊系碳酸鹽巖是盤州境內飾面用灰巖礦的主要產出層位。
2.地質特征
2.1地層
區內自泥盆系中統罐子窯組至第四系均有出露。其中以石炭系、二疊系及三疊系發育最全,出露面積最廣,局部河流階地和斜坡、洼地有第四系沖積、殘坡積、崩積等松散堆積物分布。
泥盆系:分布于區內保基鄉北東部格所河一帶,出露巖性分別為罐子窯組鈣質泥巖夾硅質巖、火烘組泥灰巖、桑郎組硅質灰巖、代化組條帶狀灰巖及宰格組白云巖。根據巖性組合,大致以盤州—樂民為界分為東西二個相區,東區稱罐子窯相區(A),為淺海及濱海沉積,巖性為碳酸巖與碎屑巖互層,西區稱炎方相區(B),為濱淺海相沉積,巖性以白云巖為主。
石炭系:四格、保基、馬場、板橋、水塘、石橋等地均有出露,除石炭系下統巖關組與大塘組沉積環境較復雜,巖性不同之外,其余各統沉積環境穩定,巖性單一,均屬淺海相沉積。出露地層巖性分別關組燧石團塊灰巖、大塘組白云質灰巖、擺佐組白云巖、黃龍組白云質灰巖及馬平組灰巖。
二疊系:分布于老廠—馬依—大山—響水,樂民—石橋—水塘—板橋一線,羊場、淤泥、松河、灑基、柏果、盤江、斷江、紅果、火鋪、平關等地均有出露。中統下部為濱海相砂頁巖,上部為淺海相碳酸鹽巖,頂部時有輝綠巖順層侵入。二疊系上統下部為峨嵋山組玄武巖,上部為海陸交互相沉積環境。出露地層巖性分別梁山組泥巖及石英砂巖、棲霞組及茅口組灰巖、峨嵋山組玄武巖、龍潭組泥巖。
三疊系:分布廣,發育全。主要出露于盤州中南部及東部,沉積環境主要為濱海及淺海相,巖相變化不大。出露地層巖性分別飛仙關組砂巖、永寧鎮組灰巖、關嶺組泥巖、法郎組灰巖及二橋組長石石英砂巖。
第四系:主要發育于大型洼地、構造盆地及大型坡立谷之中,為一套坡殘積亞黏土及沖積砂、礫石等。
2.2構造
區內北東部的普安山字型構造、中南部的北東向華夏系構造帶以及西南部黔西南蓮花狀構造三大構造體系奠定了本區構造的基本輪廓。
普安山字型構造:出露于盤州市北東部,主要由普安縣罐子窯—馬鞍山—張家屯—雞場坪一線的弧形緊密褶皺構造帶組成。主要褶皺有:罐子窯—張家屯倒轉向斜、李家寨—核桃寨倒轉背斜、魚塘—舊營倒轉向斜。主要斷裂有:李家寨—馬鞍山壓性斷裂、白塊—核桃寨壓性斷裂、雞場坪斷裂等。
北東向構造帶:分布于盤州中南部的大海—水塘、馬場—歸順和東南部的黃家橋—甘河一帶。由一系列北東向的褶皺及斷裂組成,稱為華夏系構造帶,主要有珠東背斜、黑牛塘背斜、博上向斜、紅巖洞—蓮花山壓性斷裂帶、博上—甘河壓性斷裂帶等。
蓮花狀構造:境內僅展布黔西南蓮花狀構造西北部回旋面的一部分,為一向西南彎曲的環狀弧形構造帶。主要包括亦資孔向斜、狗場營背斜、猴場屯背斜以及梭石坎斷裂、古木斷裂、樂民斷裂南端等。

3.飾面用灰巖礦基本特征
3.1礦床特征
盤州市境內飾面用灰巖礦礦山主要呈條帶狀集中在雙鳳—英武一帶,南北兩端呈星點狀分布。區內飾面用灰巖礦均屬于沉積型碳酸鹽巖類礦床,主要賦存于泥盆系代化組(D3d)、石炭系黃龍組(C2h)及馬平組(C2m)、二疊系棲霞組(P2q)及茅口組(P2m)、三疊系的關嶺組(T2g)等碳酸鹽巖之中。礦體呈層狀產出,其產狀與地層產狀一致,∠19°~41°。走向長1.4km~7.4km,最大延寬超500m,厚70m~800m。境內估算飾面用灰巖礦資源量總計90480.09×104m3。
3.2礦石特征
境內石材主要分為地中海灰、摩晶灰、貴州黑木紋及碧儷雅灰之殘月等4個系列石材品種。地中海灰系列巖石主要為生物碎屑灰巖,底色以灰色、淺灰、灰白色為主,顏色較為穩定,局部見星點狀、團塊狀淺灰色巖屑斑紋,形面、顏色較為穩定,紋路清晰,圖解荒料率為56.76%~64.00%;摩晶灰系列,巖性主要為致密塊狀構造灰巖、白云巖,白云巖呈淺紅、紅褐色,不等晶結構,層紋—條紋—條帶致密塊狀構造,灰巖呈淺灰、灰色微—粒晶結構,致密塊狀構造,底色以淺灰色、淺灰白色為主,顏色較為穩定,形面見淺灰色、灰白色星點狀、團塊狀、浸染狀斑紋,局部發育微裂隙為方解石細脈充填,細脈呈無色透明或乳白色,圖解荒料率為58.46%;貴州黑木紋系列,巖性主要為泥質條帶狀及竹葉狀灰巖,按巖性分主要為泥質條帶石灰巖類石材,礦石底色以灰、深灰色為主,花紋以灰黃色為主,花紋呈條帶狀分布于礦石中,少量呈竹葉狀分布于礦石中,花紋顏色較為穩定,紋路清晰,圖解荒料率為65.56%;碧儷雅灰之殘月系列,礦石主要為泥晶石灰巖及生物碎屑灰巖,底色以淺灰色、灰色主,局部見星點狀、團塊狀淺灰白色巖屑斑紋及見灰白色月牙狀生物碎屑,形面、顏色較為穩定,紋路清晰,圖解荒料率為46.55%。
3.3開采技術條件
盤州市境內地形以中山、丘陵為主,地形相對高差較大。水系屬珠江水系,無較大地表水體,地下水的補給以大氣降水為主,地下水主要順管道及裂隙由南向北遷移。地下水類型主要有賦存于第四系(Q)松散巖類孔隙水及賦存于泥盆系—三疊系灰巖、白云巖等中的碳酸鹽巖巖溶水。區內礦床開采方式為露天臺階式,可自然排水。地下水補給主要是接受大氣降水補給,地下水補給、徑流、排泄受地形地貌及巖溶發育的控制。礦床以碳酸鹽巖類裂隙溶洞水為主,水文地質條件簡單的碳酸巖鹽類巖溶充水礦床。
3.4資源潛力分析
盤州市區內泥盆系—三疊系碳酸鹽巖地層發育較齊全,境內碳酸鹽巖地層分布約占總面積的62%,分布十分廣泛。出露面積較廣。境內飾面用灰巖礦礦床均為沉積型碳酸鹽巖類礦床,賦存于泥盆系至三疊系的碳酸鹽巖中。境內大面積碳酸鹽巖地層均未進行有效的資源勘查,整體勘查程度較低,顯示盤州市境內飾面石材用灰巖的巨大資源潛力。
3.5開發利用現狀及條件
盤州市飾面石材行業尚處于起步階段,開發利用程度處于全省下游水平,發展任務艱巨。集中體現為飾面石材資源地質勘查滯后;擁有礦山數量過少,開發利用區域分布小;產業發展緩慢、產業鏈不完善,石材生產線服務業發展滯后;市場占有率較低,品牌建設滯后;行業自律滯后,行業管理和經驗不足;生態和環境保護任務較重;采礦許可證辦理滯后;社會經濟效益不佳等特點。同時,盤州市飾面用灰巖礦的開發利用在政策、地理、資源、交通、富裕勞動力等方面具有較好條件,開發利用前景廣闊。
4.市場前景分析
4.1國內市場分析
作為天然裝飾裝修材料,石材受到全世界消費者歡迎。近年來,隨著各國大規模經濟刺激措施效果逐步顯現,在經濟復蘇的帶動下,全球石材需求將會繼續保持平穩增長態勢,促進石材貿易相應提高,推動世界石材資源、銷售市場一體化趨勢不斷加強。隨著我國全方位快速發展,世界石材生產、貿易的中心已從傳統的歐洲地區轉移到中國。中國由于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推進新型城鎮化、石材進入家裝市場趨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及發展低碳經濟帶來新機遇等影響,全國石材需求量激增。預計在“十四五”期間,全國石材需求量應該超20×108m3。然而目前由于福建、廣東、山東萊州等石材加工基地和集散中心大量礦山進行停產整改,企業開工率嚴重不足,導致國內石材供給量大量下降。“十四五”期間中國石材在國際石材市場上所占的份額將日益增大,石材出口將繼續保持平穩增長,出口產品結構進一步改善,深加工及高附加值產品的比重也將進一步提高。目前國內石材需求量大幅增加,市場價格增幅明顯,市場消費增加,形成了明顯的供不應求的市場供給現象。
4.2省內市場分析
貴州石材產業已成為全省的特色優勢產業,規模增速快、市場份額大、產品口碑好,行業地位和影響力不斷提升,已成為國內石材產業的重要產區之一。根據需求預測,在“十四五”期間,貴州省內石材產量將達2×108m3。飾面用灰巖作為石材產業重要組成部分,其具有資源儲量大、分布廣、品種多、品質優等優點,近年來貴州省飾面用灰巖產業基礎也初步形成。然而由于產業起步晚、規模小、龍頭企業少、技術力量薄弱、產品精深加工不足、資源利用率不高等,行業亟需加強引導和規范。當前,貴州省飾面用灰巖產業經濟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市場機遇,省內城鎮化建設及基礎設施建設對石材的需求仍然很大。此外,省內交通運輸條件的明顯改善,受益于較好的區位優勢,讓貴州的飾面用灰巖通過鐵路、水路運輸至重慶、四川,甚至出海都變為可能,這必將會擴大消費市場。飾面用灰巖材料在省內市場的普及度不高,但國際市場的需求量仍然較大,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及新型城鎮化的深入推進,也必將為貴州省飾面用灰巖石材提供更廣闊的市場。
4.3盤州市場前景分析
盤州市飾面用灰巖石材具有資源豐富、集中、品種多及品質優等優點:目前盤州市境內已探獲飾面用灰巖礦資源量總計9×108m3,資源量十分豐富,并且賦礦地層層位分布廣,找礦潛力大;飾面石材主要集中在英武鎮、雙鳳鎮等地,資源集中,便于實現資源的整合開發利用;賦存的貴州黑木紋及碧儷雅灰之殘月系列尤為美觀,市場表現良好,得到了國內外的廣泛認可;境內飾面用灰巖具有硬度中等、易切鋸、磨平、拋光等特點,品質優,礦石加工技術性能好;飾面用灰巖礦礦床以碳酸鹽巖類裂隙溶洞水為主,水文地質條件簡單的碳酸巖鹽類巖溶充水礦床,開采技術條件簡單;飾面石材市場需求量大,目前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飾面石材具有很好的消費市場,而且其價值較高,經濟效益較好。
綜合來看,盤州市境內飾面用灰巖優勢明顯,恰逢國家“一帶一路”、港珠澳大灣區建設、海南島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等發展契機,為盤州市飾面石材產品走向國內外市場帶來了巨大的機遇。現階段盤州市飾面石材開發利用程度低,礦山開發遠遠滿足不了境內飾面石材的需求量,境內飾面石材資源開發利用嚴重不足,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因而盤州市飾面用灰巖礦的開發具有很好的市場前景。
5.結論
5.1盤州市境內飾面用灰巖礦均屬于沉積型碳酸鹽巖類礦床,主要賦存于泥盆系至三疊系碳酸鹽巖之中。礦體穩定,規模大,資源量規模超9×108m3。
5.2盤州市境內飾面用灰巖礦資源量較集中、石材品種多、品質優,貴州黑木紋及碧儷雅灰之殘月系列尤為美觀。
5.3盤州市境內飾面用灰巖礦床開采技術條件簡單,資源潛力巨大,具備很好的開發利用條件,但目前開發利用不足。
5.4目前國內外飾面用灰巖礦市場需求量大,盤州市作為貴州省重要的飾面用灰巖基地,其市場開發利用前景較好。
參考文獻:
[1]孫俊,廖聲武,等;貴州省盤州市高位隱蔽性地質災害隱患專業排查報告. [R]. 2018. 15-24.
[2]鮑大忠,黎富當,楊華,等;六盤水市飾面石材整體勘查報告[R]. 2017. 50-72.
[3]吳大文,盧波,董均奎,等;盤州市飾面石材開發利用可行性研究報告[R]. 2021. 8-18.
[4]冉文瑞,宋生瓊,冉啟洋,等;貴州飾面石材資源現狀與開發利用建議[J].西部探礦工程. 2019(12): 97-100.
[5]陳明華,蔣良兵,張中福,李朝晉,等;貴州省優質飾面石材的成礦環境及開發利用前景淺析[J].石材, 2016(3): 27-31.
[6]冉文瑞,王智勇,曾昭霞,等;貴州石材資源及開發利用[J].礦產勘查. 2020: 11(4). 71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