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該大型抽水蓄能電站位于皖南山區,建設工程周邊為巖質邊坡。采用赤平投影方法對巖質邊坡的穩定性進行分析,可以定性評價邊坡可能失穩滑移的方向。借助赤平投影圖進行邊坡穩定性的分析,進而對其發展趨勢進行預測。
關鍵詞:赤平投影;圖解模板;巖質邊坡;穩定性分析
1.工程概況
該大型抽水蓄能電站位于皖南山區,其樞紐工程主要由上水庫、下水庫、輸水發電系統、地下廠房及開關站等工程組成。
2.邊坡穩定性分析
2.1上水庫
兩岸為山包,其中左岸山頂高程為593.20m,右岸山頂高程為596.80m,地形坡度約20°~ 45°,左壩肩邊坡巖性為全風化閃長巖脈,右壩肩邊坡巖性為二長片麻巖,產狀N 10°~ 20°E,NW∠16°~ 21°。覆蓋層主要分布于高程460m~ 500m以下山坡。壩址無大的斷裂、軟弱結構面通過,節理(裂隙)較發育,主要有以下幾組:
①N10°~ 35°E,NW/SE∠70°~ 85°,平行平直發育,延伸較長,間距30cm~50cm;
②N 60°~70°E,NW∠70°~75°,平行平直發育,延伸較長,間距20cm~40cm;
③N 30°~45°E,NW∠45°~55°,平行平直發育,延伸較長,間距20cm~40cm;
④N 40°~50°W,SW∠60°,延伸長,平行發育間距40cm~60cm;
⑤N 20°W,NE∠60°,延伸長,平行發育間距40cm~ 80cm;

根據圖1可知,兩壩肩邊坡穩定性為較穩定。壩肩邊坡開挖,最大切坡高度15m,開挖邊坡穩定性受巖體結構及風化程度控制,總體穩定性較差—不穩定,可能引發和遭受崩塌地質災害。
趾板沿線受溝谷切割,地形起伏較大,第四系覆蓋層厚2.00m~4.58m,下伏基巖為二長片麻巖,局部為閃長巖脈侵入。趾板邊坡開挖后形成的邊坡最大高度約15m,開挖邊坡穩定性受巖體結構及風化程度控制,總體穩定性較差—不穩定,可能引發和遭受崩塌地質災害。
2.2下水庫
溝谷狹窄,兩岸地形基本對稱,呈“V”形,左壩肩地形坡度約30°,右壩肩地形坡度約35°。左壩肩邊坡巖性為二長片麻巖,產狀N 30°~45°E,SE∠26°~45°,右壩肩邊坡巖性為二長片麻巖,產狀N 35°~40°E,SE∠40°。壩肩覆蓋層相對較厚,厚度1.0m~2.5m。
左岸主要有3組:
①N 20°~30°E,NW∠70°~75°,平行發育,面平直,延伸較遠,間距20cm~40cm;
②N 70°~80°E,NW∠75°~80°,平行發育,斷續延伸,間距25cm~55cm;
③N10°~15°E,NW∠70°~75°,面較平直,延伸較遠,間距30cm~50cm;
上述裂隙以①、②組最為發育。

根據圖2可知,左壩肩邊坡穩定性為不穩定。壩肩邊坡開挖,最大切坡高度15m,開挖邊坡穩定性受巖體結構及風化程度控制,總體穩定性較差—不穩定,可能引發和遭受崩塌地質災害。
2.3輸水發電系統
設計底板高程145m,高程148m以下為土質邊坡,第四系覆蓋層厚度約3m~5m,基巖為二長片麻巖,產狀N 50°~65°E,SE∠35°~45°。斷層F1位于進/出水口南東側,距前池約50m~100m,受該斷層影響,邊坡節理面多有擦痕。公路邊坡揭露擠壓破碎帶f3,產狀N 80°E,SE∠80°,擠壓帶寬約0.1m,充填碎裂巖,帶內巖體呈強風化狀,后期張開寬約8cm~10cm,上、下盤影響帶寬約0.3m~0.5m,帶內巖體破碎。節理(裂隙)較發育,主要有以下幾組:
①N 30°E,NW∠65°,面較平直,延伸長,沿面鐵錳質渲染;
②N15°E,NW∠78°,面平直,延伸長,沿面鐵錳質渲染,局部卸荷張開寬2cm~8cm;
③N 72°W,SW∠75°,面不平,延伸較短,斷續平行發育一組,間距0.1cm~0.5m;
④N 60°W,NE∠80°,面較平直,形成陡壁面,沿面鐵錳質渲染;
⑤SN,近⊥,面較平直,沿面鐵錳質渲染。
以①、②、④組為主,③、⑤次之。

根據圖3可知,下水庫進/出水口段邊坡穩定性為較穩定。下水庫進/出水口邊坡開挖,最大切坡高度46.9m,開挖邊坡穩定性受巖體結構及風化程度控制,總體穩定性較差—不穩定,可能引發和遭受崩塌地質災害。
2.4地下廠房及開關站
開關站設計高程188m,長170m,寬40m。開關站處為一巖質邊坡,地形坡度35°~ 40°,基巖為二長片麻巖,產狀 N 50°~ 65°E,SE∠35°~ 45°。開關站場區無較大斷層發育,節理(裂隙)較發育,主要有以下幾組:
①N 25°~40°E,SE∠80°~ 85°,面平直,延伸長,發育間距0.2m~0.4m;
②N 10°W,SW∠65°,延伸長,平行發育間距0.4m~ 0.6m;
③N80°W,SW∠85°,面平直,延伸長,間距0.6m~1m;
④N 5°E,NW∠65°面較平,延伸短,發育間距0.2m~ 0.6m;
其中以①、②組最發育,③、④組節理隨機發育,且一般短小,成組性差。

根據圖4可知,開關站邊坡穩定性為不穩定。開關站邊坡開挖,最大切坡高度40m,開挖邊坡穩定性受巖體結構及風化程度控制,總體穩定性較差—不穩定,可能引發和遭受崩塌地質災害。
開關站主要建設一棟GIS室,基礎型式為條形基礎,開挖深度為2.5m,巖性為全強風化二長片麻巖。根據安徽省的經驗,引發基坑崩塌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小。
3.發展趨勢進行預測
綜上所述,上水庫壩體、庫區可能引發和遭受崩塌地質災害。在暴雨或重力作用下,可能遭受(沖溝形成的)泥石流地質災害;下水庫壩體、庫區、溢洪道可能引發和遭受崩塌地質災害;輸水發電系統上水庫進/出水口、下水庫進/出水口可能引發和遭受崩塌地質災害;開關站可能引發和遭受崩塌地質災害。
4.結語
利用節理裂隙和巖層產狀數據,采用赤平投影方法對巖質邊坡的穩定性進行分析,可以定性評價邊坡的穩定狀態。借助赤平投影圖進行邊坡的穩定性分析,使問題變得更加直觀,從而使分析更具有效性、實用性和便捷性。
參考文獻:
[1]曹建平.赤平投影在某工程巖質邊坡穩定分析中的應用[J].西北水電; 2013年第4期.第13-16頁、49頁.
[2]楊毅.赤平投影法在某邊坡穩定性分析中的應用[J].四川建材; 2016年10月,第42卷第10期,第170-171頁.
[3]劉佑榮,唐輝明,等;巖體力學[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 2010.
[4]吳紹強.極射赤平投影法在巖質邊坡穩定性分析中的應用[J].西部探礦工程;2009年,第21卷第10期,第117-12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