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結合工程項目實際,按支護結構水平位移為主要控制指標,將“雙排Ⅳ型拉森鋼板樁+雙管高壓旋噴樁止水+兩道鋼管支撐”的支護形式,用于深厚軟土地區基坑的坑中坑設計與應用進行計算分析,以達到保護周圍其他結構安全目的。
關鍵詞:基坑;安全重要性等級;雙排拉森鋼板樁;水平位移;內力;驗算
引言
拉森鋼板樁是一種帶鎖口的特制型鋼,通過施工機械設備振動打入土體中,依靠鎖口相互連接咬合形成連續的、用于擋土和擋水作用的鋼板樁墻。由于具有施工速度快、強度高、可循環利用等特點,在軟土地區基坑支護中應用較廣。
1.工程概況
本工程位于廣州市南沙區,是當年該區的重點工程項目,建筑物最高為地上39層,建筑高度約160m,采用鋼框架—鋼筋混凝土核心筒結構,樁基礎采用灌注樁基礎。地下基坑為兩層,基坑長度為590m,寬度為450m,開挖深度9.10m~9.60m。由于基坑周邊多為空地,用地紅線內管線全部拆除,用地紅線以外管線埋深較淺且距離較遠,對基坑支護不構成影響,基坑安全等級為二級。原基坑設計采用:上部小放坡+1排灌注樁+2~3道預應力錨索+坑內格柵式水泥攪拌樁加固支護,基坑外側設置1排三軸水泥攪拌樁截水帷幕。基坑施工后期,由于建筑結構設計調整,在靠近基坑一側10.0m的位置增設一個高速電梯,電梯井開挖深度為6.0m(自負2層基坑底算起),基坑的長度、寬度均為30.0m,本文是針對新增開挖深度為6.0m的軟土中的坑中坑進行支護設計。
2.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
2.1工程地質


2.1.5燕山三期花崗巖(γ52(3))基巖:主要由全風化花崗巖帶、強風化花崗巖帶、中風化花崗巖帶、微風化花崗巖帶等組成,埋藏深、厚度大。
2.2水文地質
本場地地下水可分為:上層滯水、松散巖類孔隙水和深部塊狀巖類裂隙水。地下水水量較豐富,具有承壓性。
2.2.1上層滯水:主要賦存在人工填土層中,含水量不穩定,其動態受季節性控制,主要接受大氣降水及生活用水的滲透補給;
2.2.2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水:主要分布在沖積層砂層中,為潛水和微承壓水,主要補給來源是大氣降雨及鄰近河涌、魚塘下滲及側向補給;
2.2.3塊狀巖類裂隙水:主要賦存于基巖風化裂隙中,分布在深部強風化、中風化巖石中。
3支護設計
3.1支護設計的選型
本基坑設計是基坑施工后期建筑結構設計調整而增加的坑中坑,原基坑設計計算深度未考慮增加的坑中坑的開挖深度,增加的基坑支護結構的選型受下列因素影響:
3.1.1現增加的坑中坑離原基坑的最小距離為10.0m,基坑開挖深度在軟弱淤泥層中,現基坑的變形對原基坑影響較大;
3.1.2根據建筑結構設計的樁基礎樁位布置圖顯示,現增加的坑中坑離基礎樁的最小距離為1.30m,增加的基坑變形對施工后的基礎樁影響較大,新設計支護結構的位置也受到制約;
3.1.3基坑底部淤泥層以下為深厚砂層,存在承壓地下水,基坑底部存在坑內承壓水突涌和坑內土隆起的風險;
3.1.4坑中坑施工工期緊,要求在開挖到負二層平面后開始施工,對整個工程進度影響較大。
通過方案比選、綜合分析,確定采用“鋼板樁+高壓旋噴樁止水+內支撐”的支護形式。
3.2支護設計計算
本基坑采用理正深基坑(7.0PB4版)設計軟件,按彈性法計算。
3.2.1基坑安全重要性等級為二級,基坑側壁的重要性系數γ0=1.0;
3.2.2基坑頂面2.0m內禁止堆載,2.0m之外周邊超載按10kPa計算;地下水位按基坑頂面考慮;計算深度按開挖至底板墊層底計算;
3.2.3根據巖土工程勘察報告及相關規范,基坑各巖土層設計參數取值見表1:

3.2.4根據上述參數,設計過程分別選取“單排鋼板樁+高壓旋噴樁止水+兩道鋼管支撐”和“雙排鋼板樁+高壓旋噴樁止水+兩道鋼管支撐”的支護形式進行試計算,軟件計算結果見表2~表5:

3.2.5計算結果分析
從計算結果分析,“單排鋼板樁+高壓旋噴樁止水+兩道鋼管支撐”和“雙排鋼板樁+高壓旋噴樁止水+兩道鋼管支撐”的支護形式的各項驗算結果均能滿足設計及規范要求,但兩者最大水平位移相差較大,考慮到新增的坑中坑開挖深度范圍為軟弱淤泥層,新增的基坑水平位移控制要求高,最后確定采用:“雙排鋼板樁+雙管高壓旋噴樁止水+兩道鋼管支撐”的支護形式。
3.2.6支護結構的設計

(1)鋼板樁:采用Ⅳ型拉森鋼板樁,分為前后兩排,排距為0.80m,長度為15.00m,樁頂標高為基坑頂面下-1.0m,采用振動法擊入,施工時要求接口合攏,樁頂設置1.0m×0.50m的壓頂梁連接;
(2)高壓旋噴樁:高壓旋噴樁布在兩排鋼板樁中間,采用雙管高壓旋噴施工工藝,施工氣壓為0.70MPa,漿液壓力不低于20.0MPa,注漿流量80L/min~120L/min,提升速度為0.12m/min~0.25m/min,旋轉速度為20.0r/min;成樁樁徑不小于0.80m,樁長約為20.0m,且進入砂質粘性土深度不小于3.0m,樁身強度不低于0.50MPa;采用42.5R的普通硅酸鹽水泥,水泥摻入比不低于25%,每延米水泥用量不低于250kg;
(3)鋼管支撐:支撐鋼管規格為?426mm×10mm,支撐在兩根規格為HW250mm×250mm型鋼連接而成且固定在鋼板樁的腰梁上,設計兩道支撐,橫向間距為@3.0m,分別支承在基坑頂面以下的-1.30m和-3.80m的位置;
(4)鋼管立柱:立柱布置于鋼管支撐中間位置,采用鉆孔灌注樁,成孔直徑為0.50m,樁長約為26.0m,進入全風化巖深度不小于1.50m,內安裝規格為?426mm×10mm的鋼管,孔內灌注M30水泥漿。
(5)支護結構設計立面圖如圖1:

4.基坑施工效果
本基坑施工是在原基坑開挖到負二層并對現場平整后進行,施工按設計要求順序進行,開挖后基坑沒有出現滲水、坑底隆起、管涌等異常情況,支護效果很好。第三方變形監測數據的最大的變形量為18.98mm,小于設計計算值。新增基坑施工對原深基坑、基礎樁影響很少,施工順利完成,滿足工程進度要求。
5.結論
5.1以支護結構變形為主要控制指標進行的設計,是支護結構的首要功能要求;
5.2“雙排鋼板樁+旋噴樁+連續頂梁”的支護設計,按雙排樁作為鋼架結構整體考慮,提高鋼板樁成樁后的整體剛度,減少受力后的水平位移,對距離較近的結構保護作用效果較好;
5.3雙排鋼板樁中的高壓旋噴樁深度超過鋼板樁底部,解決基坑承壓水滲透穩定問題,加固后土體強度增加,也增加了基坑支護結構安全儲備系數;
5.4雙排鋼板樁作為支護結構,雙排之間排距不大,樁位布置靈活,可解決支護結構平面位置不足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肖淑君,彭衛平,溫忠義,等;深厚軟土地區淺基坑設計計算方法研究.
[2]汪洪峰.深基坑鋼板樁圍堰設計及應用.
[3]劉國彬,王衛東,等;基坑工程手冊(第二版).
[4]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 JGJ1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