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布藝術,指的是將零散的小布片通過拼接、縫制、添綴,制成所需要藝術品的一門工藝技術,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拼布和藝術拼布。拼布原來是作為補足人們日常生活用品的需要才出現的,但是由于現在經濟水平提高,藝術文化快速發展,拼布也開始成為聯系世界各地藝術創作者的一個特殊平臺,是他們用來表達對自身、家庭、民族、理念等文化觀念的重要載體。這類藝術活動表面上看起來很簡單,實際上包含了大量的美學、色彩學、構成學、建筑設計、視覺傳達、圖案設計、工藝美術等的理論知識和技法,展現出較強的實用性與審美性。
提到拼布藝術,人們的第一反應是藝術品,這導致拼布藝術在繼承與發揚的過程中有較大的局限性。隨著工業化時代的來臨,現代的科學技術與手工技術不斷融合與創新,精細程度、內容豐富度上都有很大進步。純手工制品創作時間成本很大,從事這個領域的人又很少,而且拼布藝術對創作者的工藝技術和審美性都有較高的要求,愿意學習的青年學生較少。在新時代,繼承和發揚傳統拼布藝術需要和其他領域相結合,服飾、紡織等都是可以融合的范疇,因而要將拼布藝術貫穿在日常生活中,讓人們更多地了解拼布藝術,更多地欣賞拼布藝術的魅力,探尋其他的發展可能。
一、拼布藝術設計在二維設計中的應用
拼布藝術作品不僅表現在工具、手段和方法的多樣性上,也可以通過從平面到立體、從立體到平面的轉換路徑進行思考、創造。我們應該善于開拓思維,擴大創作的可能性。
一個好的拼布作品,需要同時具備兩個方面的優勢:一是構思,有想法、原創性;二是表現形式和手段,有吸引力。盡管二者完美融合是艱難的,但在作品創作的過程中必須一直有這樣的意識和要求。
(一)平面
在二維設計中,在紙上或著畫面上等其他媒介產生的形態都是創作的途徑。拼布作品不是將布料簡單按照圖稿形式一塊塊拼接出來,而是在繪制的過程中考慮到預期達到的理想效果,和拼布作品最終能否達到畫面上的效果。同時,要拓展在拼布藝術創作中可能的表現區域,增強表現力、表現效果。點、線、面都是在人類視覺形象中最基礎的元素,點、線、面的表現形式也和相應的材料肌理、圖案面積、骨骼結構等分不開,通過組和與排列,拼布作品中能夠產生出許許多多的形狀與圖案。
(二)圖形與肌理
拼布作品的圖形與肌理的關系是共存的。圖像自身的形象,由點、線、面之間的圖像關聯直接顯示出來,而圖像的肌理效果是由布料、織物或其他纖維材料對圖像的直接反映。在有的圖像中,這兩個因素又是并存的,二者兼有,有著緊密的聯系。這種圖像既具有很好的材質、肌理效果,也有很好的圖案形態特點。在這種情況下,拼布作品就會產生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與視覺效果。這兩種形式語言互相充分發揮了影響,是一種最好的藝術結合。
(三)構圖
構圖的畫面是拼布作品創作畫面組織與構成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建立在對形體的認識和審美的基礎上的,既有感性的表現,也有理性的分析。每個人對形態、肌理、體積、空間、色彩等方面都有不同的感受、認識和表達。
(四)骨骼
拼布作品需要圖形畫面的骨骼為支撐,圖形的骨骼一般被理解為畫面元素組合的骨架,是畫面構成的基本秩序與規律法則。在平面構成中有重復、漸變、特異、聚散等不同的組織規律與表達的形態語言,這些規律是多種的,形式也是多樣的,既各自獨立,又相互作用。在實際拼布作品的畫面中,有只以某一個骨骼的方式呈現的,也有以兩個或多個骨骼的方式同時使用的,這取決于作品的實際需求。設計者應把這些規律、法則融入意識里,理解之間的關系,在有需要時,這些規律就會潛移默化地體現在設計中。
二、拼布藝術設計中的色彩應用
在拼布作品與設計色彩二者聯系的實際應用方面,要清楚地認識到,畫面的設計所要達到的目標并非真實地描繪事物的色彩,設計自身的特點也決定了設計的色彩更多的是創意和構成。設計色彩的形式語言主要包括寫生色彩體系和抽象色彩兩個組成部分,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在創作中要把二者有意識地融合在一起,始終重視色彩訓練和設計的關系問題,重視對主體的色彩體驗和強化,使感受更鮮明地借助色彩設計表達出來。
了解色彩在拼布作品設計中與形態、肌理、體積、空間、節奏、韻律和情感等相關的多種關系,積累色彩在拼布作品應用方面的基礎知識,并通過練習培養在作品設計中所需要的與色彩運用相關的能力,可以創作出好的拼布藝術作品。
第一,色彩的整體觀察。觀察色彩最主要的方法是對拼布作品圖稿的整體觀察,通過對比,把色彩關系找出來。所有事物的色彩總是相互影響、聯系、依存的,形成一個共同的存在。
第二,色彩的比較。比較色彩能容易地做出準確的色彩判斷。拼布作品的藝術性在于一種顏色的性質和它附近的顏色,通過臨近色的性質,轉換為作者自身的色彩感覺。色彩的精微感也是經過色彩的比較加以形成的。
第三,色彩的搭配。色彩搭配對拼布作品的整體效果有直接影響,色彩的效果關鍵是搭配關系,不同的色彩搭配會產生不同的結果。要善于發掘布料、織物或其他纖維材料自身的色彩特性,尋找最佳的表現可能。
第四,色彩的組合。好的拼布作品對畫面的明暗、亮度、純度要求極高,也就是要求作品畫面中色彩的關系。色彩的魅力是受顏色的關系影響的,單一的顏色無法驗證。好的顏色組合是色彩關系中的明暗、亮度、純度等的平衡處理,都是在利用關系與關系之間的對比,在統一中尋找變化。色彩組成有兩個基本構成:同類色的變化,豐富的變化都保持在比較單一的色調中,從色相譜上看,所使用的顏色色相間隔非常近,強調的是和諧;顏色的強烈變化和對比,色相的間隔很大,也可能是應用補色,但是并不破壞整體的效果,這也是一種新的審美審視角度。
三、拼布藝術設計的圖形裁切、拼縫
把一個幾何圖形按一定要求分為若干個圖形,稱為圖形的分割;按特定的要求將若干個圖形拼接成一個圖形,稱為圖形的拼接。通常,我們會把一個或多個圖形先切割,然后拼接成一個特定的圖形。以上兩種操作是有方法和技巧的,這種訓練可以培養創作思維,提高觀察能力。
第一,裁切。裁切其他形狀的第一步是裁切布條,布條可以橫向裁切,與布邊成直角,或是直向裁切,與布邊平行。兩種裁切方式根據作品需求而定,在裁切前需要將作品的設計稿完成,并且計算出需要裁切布料的具體尺寸和裁切方式,方便后期工作順利進行,也會使布料盡可能不浪費。第二,機器拼縫。機器拼縫是拼接布片的一種快捷、精準又安全的方法,可以在合理時間內完成作品制作。前提是制作者掌握機器拼縫的基本技巧,學會處理各種縫份,從而拼接各種形狀。
四、拼布藝術設計的解構與重構
(一)民間百衲衣的拼縫
舊時家中有新生兒降生,家人會拜友求鄰討取碎布,拼縫成的衣服叫“百衲衣”,這個行為叫作“借福”。小孩要平安健康,須借大家的福氣,是一種吉祥的象征,小孩“吃千家飯,穿百家衣”才能祛病化災。百衲衣的制作需要很多小布塊,布塊形狀可以是三角形、正方形等幾何圖形組合。今后需要從材料、造型、色彩、題材等角度進行創新,進行藝術化改良,制作滿足現代人的審美需求的百衲衣。
(二)三角形拼布
三角形是比較容易縫制的圖形,能組合成各種形狀和尺寸。三角形是構成拼圖素材的基礎,包括二分之一三角形、四分之一三角形和飛燕式。它們也可以被大量用在繡帶和包邊上。
1.二分之一三角形組合
將裁切好的布條裁切成正方形,然后沿正方形的一條對角線進行二次裁切,便可以裁切出兩個二分之一三角形(等邊直角三角形)。這些基本的拼圖單元可以和正方形、長方形、其他多角形組合,并創造出許多拼圖組合。它們可以由許多方式獲得,包括三明治式和斜條式縫制。單獨使用時變體就有許多,如簡單的有風車圖案,重新組合的有“碎盤”“谷倉”等圖案。
2.四分之一三角形組合
沿著已經裁切好的正方形布塊的兩條對角線裁切,便可以裁切出四個四分之一三角形。四分之一三角形的組合由四個三角形組成,搭配好顏色能夠在一個拼圖中創造有趣的次生模式。也可以和二分之一三角形、正方形和長方形組成圖案,如“俄亥俄星”“銀河”等圖案。
(三)圖案拼布
圖案通常是日常生活中常出現的,如花草、動物、房屋和汽車等具象圖案,數字、字母也可用于拼布圖案。圖案拼布的制作需要制作者掌握一系列的拼布技法,之后才能用單獨的布塊或布塊組來制作幾何狀、曲線狀、不規則或復雜的圖案。作品的制作需制作者摒除單一的思維、拓展具象思維,并同時用多種技法創造出內容豐富的作品。
五、拼布藝術作品與其他材料、形式的結合
(一)拼布藝術作品與其他材料的結合
在創作拼布作品過程中,材料、色彩以及作品本身內容的選擇是很自由的,因此創作的作品在風格上也有很多種發展和可能性,可以讓人們直觀感受到視覺差異帶來的效果。人們也可以重新認識拼布的基本材料和表現手法,包含布料在內的,如棉布、蠶絲、麻布、絲綢、呢絨、化學纖維、混紡等常規布料,或者其他纖維藝術中用的常規材料,如毛線、麻繩、羊毛氈等,雖然這些材料可以從門店里買到,但是在藝術創作中,材料的范疇遠超于此,應該說一切能夠用于創作的東西都可以作為拼布材料,此時已經完完全全能夠自行制作或找到需要的材料。無論是報紙、鐵絲、樹枝,還是老舊電器的一些零部件,或包裝袋、塑料瓶等,都可以作為材料,使圖稿運用在不同肌理、材質的材料上,再加上運用不同的藝術表現手法,大大地拓展創作視野,也能夠極大地豐富繪畫藝術語言,使作品更加富有創意。
(二)拼布藝術作品與其他形式的結合
從對審美的需求、對圖案構成的方法和工藝技法上,使用軟件的創作形式與用手的表現手法相比,在多個角度出發理性一點,甚至缺少用手那種不確定性帶來的驚喜。而從另一方面來說,軟件也能在創作中易于復制,從而能夠不斷嘗試,并且記錄保存每個階段,方便后期隨時查看、核對、復盤等。創作一幅拼布作品,需要手縫或機縫耗時多,比如完成畫面背景的一個單元都很耗費時間的,為了節約時間成本,可以將完成的一組進行拍照,通過軟件重組,從而判斷是否能夠達到預期效果,并能及時調整畫面和創作的方法。同時,用手的表現手法與軟件有機的結合,可以激發更高層次的創意思維,使作品更加多樣化、立體化,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結語
在日常設計需求中,沒有絕對的工具、方法、形式,工作方法也不是一成不變,一切都源自自身的把控。但是在當代的社會背景下,現代拼布藝術的發展可以嘗試突破固有的創作思路和工藝技法,融入了現今的設計思維和創作手段,在表現形式上可以是從平面到立體的轉變,在內容上是可以從具象到抽象轉變,通過對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的融合,使作品的層次更加豐富。改良和不斷創新的拼布藝術作品,不但延續了中國傳統民間工藝,而且適應了當今中國大眾的審美要求。
(河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