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思潮泛濫之后,經過貌似新潮的文學浪潮,文學道場又回到了追求理性純真、追求主流的新文學時代。過去被忽視、被批評的優秀文學作品,自然而然地出現在文學的桌面上,被重新吸收和認知,比如:柳青的《創業史》。《創業史》展示了中國龐大的社會歷史與現實生活,體現了現實主義的精神與創作方式,分析柳青在《創業史》中敘事視角的思想深度,可以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了解柳青的文化人格特點。
柳青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頗具影響力的陜西作家,在國內享有盛譽。“柳青現象”“柳青道路”“柳青精神”,這些都是在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現在七十余年的學術討論中形成的,對柳青的整體研究甚至可以描繪出現代文論的演變軌跡。縱觀學界,有不少人從一開始就關注柳青的文學創作,特別是《創業史》出版以后,他們適時地注意到了這個“愚人”的獨特之處和他的歷史價值。柳青的人生之路與創作之路日漸凸顯,《創業史》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價值也逐漸顯現,許多有關柳青與《創業史》的著作也隨之涌現。人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中國當代這位樸實的文學家的個性光輝。本文旨在通過分析小說的敘事視角,解讀柳青的文化人格。
一、《創業史》小說敘事視角的思想深度
(一)正確引導讀者的意識形態
在談到《創業史》的主題時,柳青認為作品中沒有其他副主題,只有“農民怎樣拋棄私有制,接受公有制”這一主題。可以說,《創業史》一書的主題在于對莊稼人進行教育和改造。首先,柳青在《創業史》中將梁生寶這個形象塑造成合作化運動的楷模。從梁生寶的故事中,讀者可以看到莊稼人要具備什么素質,才能具有堅持和發展互助合作的責任感與主動性。其次,柳青以小說的方式對我國的合作化政策進行了生動的闡釋。《創業史》第一部中,在即將進入正文時,作者在題敘的最后一段中寫道:“于是梁三老漢草棚院里的矛盾和統一,與下堡鄉第五村(即蛤蟆灘)的矛盾和統一,在社會主義革命的頭幾年里糾纏在一起,就構成了這部‘生活故事’的內容。”
《創業史》通過幾代人的創業歷程,揭示了幾千年來個體農民創業的悲劇性。20年后,梁生寶成了新時代的首批企業家,他誠心誠意地領導著互助小組的成員,幫助他們解決了幾代人都不能創業致富的難題。這種敘述角度,是作家理解社會生活的發展的新的角度。
《創業史》以議論為敘事手段,反復強調中國共產黨的偉大領袖地位,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準則。柳青寫道:“黨是偉大無比的力量!它現在有效地掌握了中國歷史的發展!它的政策影響著每一個中國人的生活——它使饑餓者食飽,使奢侈者簡樸,使勞動者光榮,使懶鬼變勤,使強霸者服軟,使弱者膽振,使社會安定,使黃堡鎮的集日繁華……”
《創業史》在意識形態層面對生產方式、分配方式、國家政策等進行了敘述,這是柳青以作品的形式對當代讀者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為國家政策營造正確輿論導向,并由此引發當時農村發展合作化的積極性。
(二)農民需接受長期教育
作為農業大國,農民的先進性和覺悟水平直接影響著生產力的發展。特別是在1950年初期,老一輩的農民面臨著沉重而艱難的轉型。梁三,作為老一輩的農民,他有勤勞善良和自私狹隘雙重性格。小說中多次提到“莊稼人”,他們的形象在《創業史》第一部第九章中有著集中展示:“他們是幾年前被地主和舊中國的國家機器,榨干了骨髓的人們,人民政權只能給他們土地、耕畜貸款和農業貸款,號召他們組織起來生產,不能用某種魔術,使他們在驟然之間變富起來。這一點,不需要解釋,他們自己能理解。”
十八畝稻田一夜之間變了姓,他發自內心地感謝共產黨。可是,發財之夢卻如惡魔般纏繞著他,他非常不愿意互相幫助,認為通過自己的土地可以致富。梁三對互助合作缺乏熱情,沒有任何惡意地進行心理抗拒。柳青抓住了他的心理活動過程,細致地在書中描繪了糧食增產、兒子圓夢、梁三信服等過程。一代農民思想的轉變,是社會主義農業改革取得成功的標志,梁三加入合作社,象征著農民教育的長期性、困難性以及作者積極的預期性。柳青以梁三的心理震顫為敘述契機,證實了《創業史》是中國農民教育史、心理變遷史。
(三)中國農村人的自尊心
苦難中不忘初心,饑寒中錚錚鐵骨的中國農民的個性,根植于柳青的內心深處,并且用筆描述出來。柳青將這種中國農民的自尊心融入《創業史》之中。例如,寶娃向主人展示桃園,并將賣桃子的錢如數奉還,小孩的自尊使主人大吃一驚。高增福遺傳了他父親寧可去乞討也不愿為財主討生活的精神,柳青發自內心地欽佩他,把他比作湯河兩岸的楊樹、刺槐。梁三靠著自己的力量,靠著農民的尊嚴,走上了人生的正確道路。繼子生寶的光輝生涯讓他重新找回了做人的尊嚴。有一次,有人認出是社長梁生寶的父親,老人感動得熱淚盈眶。柳青不遺余力地贊美梁生寶為自己的事業所表現出的崇高,高增福的自尊心,梁三老人的自私與改變,在互相幫助和合作中揚眉吐氣的人格。柳青將勞動人民的尊嚴意識提升到國家精神層面,并在作品中體現出來。
(四)勞動者的心靈之美
當一個新的社會體系來臨時,那種高尚的內在的精神之美就會自然而然地展現出來。柳青就是抱著這樣的心態,用小說的敘述視角,將農民的道德美和精神美展現給讀者。梁生寶與徐改霞關于未來的不同選擇,一定程度上展現了社會主義建設在農村和城市的內在張力。柳青在回答女兒劉可風關于徐改霞未來的疑問時說:“打破了英雄配美人的傳統表現方法,在我的書里英雄和美人沒有結合,因為他們有不可調和的矛盾。你認為什么樣的婚姻是美滿的?為共同的事業奮斗。”
書中描繪了徐改霞、梁生寶在職業生涯中所表現出的道德之美。此外,還有生寶娘在苦難中表現出的頑強的精神之美,秀蘭深愛英雄丈夫、愛國的情懷。小說中包含著精神美、道德美、情感美的人生情感,體現了民族凝聚力的可貴。
二、從《創業史》思考柳青的文化人格
(一)歌頌人生與抒情
與同時代的陜西作家相比,柳青要比其他人更早地表現出對人生的深刻體悟。在他傾注全部精力去描繪合作化的時候,他的情緒投注就自然而然地采用了一種直截了當的方式。在《創業史》的題敘里,作者寫到1929年陜西遭遇的“一場大荒”,難掩心中的悲傷,寫下了一句:“農民們!那時候的災難,就像是百草遇上了黑色的冰霜,根本沒有任何反抗之力。”梁生寶一心撲在互助會上,以至于和徐改霞的關系無法發展,柳青對此感到遺憾,甚至惋惜、嘆息、憐憫。梁生寶買了糧食,心中惦記著互助小組,想著省吃儉用,只求把事情辦好。
梁生寶,你嫌車站、城鎮住旅館花錢,可以在路邊的什么村里隨便哪個莊稼院避一避雨嘛!何必故意逞能呢?不!梁生寶不是那號逞能的愣小伙子。他心中燃燒著熊熊熱火,不是戀愛的熱火,而是理想的火……為了理想,他們忘記吃飯,沒有瞌睡,對女性的溫存淡漠,失掉吃苦的感覺,和娘老子鬧翻,甚至生命本身,也不是那么值得吝惜的了。
作者出面干預,以他的坦誠和熱烈的語氣,把新生活、新人物的精神面貌表現出來。柳青用歡快、熱烈的語調,把共產主義新生活展現給大家,同時也表現出和梁生寶、徐改霞性格特征相符的頌揚語氣。
(二)愚行實為的文人性情
作家的工作就是創作。如果把人的智力分為:再現型、發現型、創造型三類,作家自然是創造型的,并且是帶有感情的創造。這里的“情緒創造”包括作者是否愿意為創作投入感情、創作中感情如何影響對象的情緒兩方面,《創業史》著重論述了創作中的情緒。柳青愿意選擇文學,換句話說,他愿意做這樣的創作。他所說的“文藝是蠢人的事業”“六十年一篇章”等,都是對此思想的表述。正如古人所說,“書山有路,苦練之道,學海無涯。”在柳青看來,“苦作”就是創作思維之苦;“愚行”是對人生的體察、參與;“實為”指的是忠實、真誠、熱情地關注生活的境界。柳青在寫《創業史》第二部的時候,借梁生寶之口說了這樣一段話:
所有的莊稼人,對歷史來說,都推進社會進步。不過當他們僅僅通過在田野里誠實地勞動,在莊稼院里細心地經營耕畜和家禽,在市集上公平地出售農產品……來盡歷史義務的時候,社會前進得太緩慢了!……只有當他們的子孫和工人階級有了聯系以后,社會生活的變化才進入了歷史的暴風雨時代。
如果把它總結成一句話,那就是在人生中努力,在人生中摸索,這就是文人的風范。幾乎所有認識柳青的人都知道他在創作上的艱辛,在人生中的“愚蠢”,這是一般人所無法企及的。為了讓自己書中的形象更接近現實生活,為了《創業史》中的一個小角色李翠娥,他曾三度找到與她有關的原型交談;為了一份地主壓榨農民的地契,他甚至不惜千里迢迢地去查閱原始文件。由此可以看出,作家的性情并非在于其藝術才華,而是在于其人生的情感。
(三)敏銳穩定的心理品質
敏銳穩定的心理品質是柳青的創作主體心理特質,具有這樣的心理特質的作家,往往會在自己所選擇的人生領域中,思索深邃、洞察幽微。柳青不能接受故步自封的現有觀念,而習慣用自己的觀點來看待人生、思考生活。生活的秘密、社會的隱情以及世人的微小情感波動,都逃不過他的眼睛。此外,針對目前自己所處的情境,柳青能夠迅速地作出決定,并且具有強烈的情感色彩。比如,他選擇在陜北米脂實踐延安文藝座談會的精神,后舉家搬遷至長安的皇甫村。雖然長安距離西安不遠,但生活條件惡劣,交通不便,柳青不但自己撐了下來,而且感悟出更深層、更高尚的精神追求,在一次討論會上他說:“因為自己在精神上有追求、有寄托,所以才能克制住一切邪念:享受、虛榮、發表欲、愛情要求、地位觀念……這些讓我在鄉下穩住了。”
柳青在米脂縣和長安的皇甫村前后居住了17年。他用“柳青式”的敏銳觀察生活,獲得深刻的生命體悟。他很少依靠現有的觀念來觀察生活,而是考慮所處情境,用前瞻性的眼光看待人和事物。他把走馬觀花的體驗,當作“趕場”和“打現成”來看待,不予認可。當文化領域的權威人士對他創作的作品不以為意時,柳青則表現出一種內在的穩重心態,同時也會迅速作出明智的回應。
三、結語
柳青將寫作重點放在當時的歷史環境和農民的思想與情緒的變化上,同時還將農業合作化運動放到歷史長河中去,凸顯了作用和意義。此外,柳青還自覺地擔負起對土地變革的思考、集體主義的張揚、英雄的贊頌等文學任務。《創業史》無疑是一本史詩性的著作。《創業史》在敘事角度、敘事語調等方面都表現出作者的獨特敘事能力,從中,讀者可以看到柳青作為文人、共產黨員、丈夫、父親等不同角色的文化人格。
(蘭州職業技術學院)
基金項目:2022年蘭州職業技術學院院內基金項目(2022XYXD-19)。
作者簡介:蘇俊生(1983—),男,甘肅蘭州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為漢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