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統籌打造、四川省文化館專業指導、巴中市文化館與巴中市巴州區文廣旅局共同創演的四川揚琴《蜀道》,創意獨特、構思精巧、演繹精湛,用具有象征意義的手法熱情謳歌祖國的偉大變化,深情禮贊“治蜀興川”所取得的偉大成就。
一、古今對比,蜀道之變是道路自信的實踐驗證
古蜀道歷史悠久,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蜀道”一詞最早出現于《史記·項羽本紀》:“巴、蜀道險,秦之遷人皆居蜀。”詩仙李白《蜀道難》一詩,將山高谷深、道路崎嶇、貫穿秦巴山脈的蜀道描繪得淋漓盡致。曲藝作品四川揚琴《蜀道》,以李白與巴女一場跨越時空的古今對話,呈現了古蜀道歷時千載的滄桑巨變。從“詩仙”李白口中的“百步九折縈巖巒,畏途巉巖不可攀”到巴女口中的“高速公路通云天,高鐵汽笛聲聲歡”,從“蜀道難”到“蜀道暢”,從“蜀道窮”到“蜀道富”,天塹化坦途,滄海變桑田的背后,是巴蜀大地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生動實踐。
在“治蜀興川”的道路上,四川始終不曾停下腳步。1970年7月1日,凝聚了30萬鐵道兵心血的成昆鐵路建成通車。2018年12月31日,雅康高速公路全線建成通車,結束了甘孜州不通高速的歷史。再看“川藏第一橋”瀘定大渡河大橋,1400米不見一個橋墩,向世界展現了中國力量。還有首條北向出川的西成高鐵線路,首條南向出川的成貴高鐵線路,更有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的建成投用,東西暢達、南北貫通、陸海互濟的“四向八廊”海陸空全域開放的立體交通體系即將成型,巴蜀與世界的距離不斷拉近,蜀道從此不再難。
二、時空跨越,蜀道之變是道路自信的四川答卷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交通問題一直影響著四川發展。《蜀道》創作團隊通過時空跨越,讓觀眾看到了“開放包容、崇德尚實”的四川精神。在揚琴的“坐地傳情”中,我們看到了四川人民在堅定道路自信方面交出的四川答卷。
奮勇開拓,吃苦耐勞,敢為人先。據史料記載,巴蜀地區在北宋時期誕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有中國最早的官辦地方學校文翁石室。川人中有“五四運動”的文壇先行者郭沫若、巴金,有令敵人聞風喪膽的川軍將士,有開國元帥朱德、劉伯承、聶榮臻和陳毅,更有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四川人民在繼承古蜀先民開放包容胸襟的同時,歷經數代耕耘,將成都平原變成沃野千里,不斷哺育和滋養著一代又一代巴蜀兒女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建設事業。
脫貧攻堅,凝心聚力,精準施策。八年攻堅,從川西北的雪域高原到涼山彝區的深山峽谷,從川東北的革命老區到烏蒙山區的崇山峻嶺,貧困地區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逐年上升。
抗震救災,同舟共濟,共克時艱。巴蜀大地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質構造,災難頻發,地震災害、高溫酷暑、新冠疫情接踵而至。災難發生伊始,黨中央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總是第一時間采取應對措施,以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為底線,妥善做好各項保障工作。廣大黨員干部沖鋒在前,形成一個個震不垮、敢擔當、勇作為的戰斗堡壘。廣大四川人民群眾發揚四川人積極樂觀、敢打敢拼的精神,積極響應政府號召,生死較量不畏懼,千難萬險不退縮,抗震救災,共克時艱,取得了一次又一次勝利。
鄉村振興,興微繼絕,共同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把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以產業振興推動鄉村振興,改善鄉村面貌,提升鄉村文明,重建鄉村倫理,重構鄉村秩序,推動鄉村治理現代化,全面推動鄉村振興。
在中國道路上堅定前行了七十余載的巴蜀大地,早已不是人們眼中的“巴山楚水凄涼地”。
三、文化隱喻,蜀道之變是道路自信的生動解讀
揚琴《蜀道》創作團隊運用來源于《詩經》中的“比”“興”手法,蜀道既是實指巴蜀地區的道路交通,也是代指巴蜀地區的發展之路、振興之路,是巴蜀大地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的生動解讀,具有更深層次的文化隱喻。
“蜀道”是見證巴蜀大地發展的歷史之路。通過時空對話,唱出了蜀道深厚的歷史淵源,唱出了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新中國七十多年發展史和改革開放四十多年奮斗史。李白的唱詞中,“蜀道難”就是“世道難”,新時代不再有李白口中舊社會那些“守觀攔路的”“磨牙吮血的”“殺人如麻的”,不再“行路難”。“蜀道”承載著巴蜀人民的奮斗與夢想,講述著巴蜀大地從站起來、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奮斗故事,反映著巴蜀地區的歷史之變、經濟之變、社會之變。
“蜀道”是遵循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之路。巴女說:“現在已不是從前。”我們選擇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道路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遵循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符合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和人類文明進步趨勢,是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為什么蜀道如此寬?”“為什么世道變清安?”“為什么人心會變暖?”四川揚琴《蜀道》的滄海桑田正是對我們深入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性和真理性,自覺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生動解讀。我們要旗幟鮮明地抵制和批判視西方道路為“普世道路”的認識誤區,堅定道路自信,不斷為美好生活而奮斗。
“背二哥的腳步聲已被風吹散,深深淺淺的嘆息消失在從前。”我們必將堅定道路自信,在新時代繼續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繼續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奮力譜寫四川發展新篇章,以實際行動慶祝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