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威
(廣州工商學院,廣東 佛山 528138)
高校內開展的黨建工作具有兩個作用,一是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發力,從思想教育層面塑造思想意識更加堅定,對黨忠誠的大學生人才。二是圍繞學生成長成才的中心工作,利用黨史黨建教育,引導學生成為全方位發展的人才。高校黨建工作是以提升大學生綜合素養為目標,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當代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發展中的參與者,更是足以影響未來社會發展高度和意識形態穩定性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內黨建工作的開展質量十分重要,關系到高校是否能夠持續穩定為社會輸送優質大學生人才。故而,高校黨建工作必須不斷審視教育力度和教育方法,時刻保證高校黨建工作能夠確有實效。當前,我國的發展格局進入了新的階段,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人工智能技術已經投入使用,大學生所面對的學習、生活場景相較過去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革。在此基礎上,高校黨建工作團隊就必須要調整視角,重新審視影響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的一系列因素,并對應進行優化改良。
入黨動機指的是一個人入黨的內在原因與真實目的,也是入黨時的精神力量。正確的入黨動機,可以保證我黨吸收和接納的成員具有正確牢固的思想意識覺悟。而不端正的入黨動機,則會令我黨陷入風險境地。因此,我黨在開展人才招納工作時,十分注重考查入黨積極分子真實的入黨動機。在不同年代,入黨動機會隨著時代發展的特征而有所不同。抗戰時期,許多入黨積極分子的入黨動機,是為了更好地跟隨共產黨的領導,為實現戰爭勝利奉獻自己的力量。而在當代,積極的入黨動機,指的是入黨積極分子以復興中華民族為目標,信任黨、愛護黨,希望更加深入地投身于社會建設活動中。但調查當代大學生的入黨動機可發現,各別大學生的入黨動機其實并不積極,學生認可黨員的價值和意義,也就認為自己也應該入黨。但他們對我黨的工作目標、工作方向并不熟知,也未曾展開過深入調查。有一些大學生錯誤地認為入黨可以提升未來就業的通過率。這些思想的形成主要是因為社會環境中始終存在一些錯誤思想的引導,這些思想宣揚政治無用論、歷史虛無主義,抹黑我黨的建設成果,從而對我國大學生的入黨動機造成了消極的影響[1]。
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開展,不完全依托于教育教學活動,但不可否認教育教學對學生思想的影響力最大。因此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質量,也受到黨建教學力量的直接影響。目前,高校黨建教學工作明顯存在力量不足的問題。具體表現在,許多教育者在教育學生黨員時,普遍采用重視最終成績,輕視理論實用能力的問題。這些教師認為,學生黨員最重要就是要掌握足夠多的政治理論,并且認為學生入黨積極分子還不需要將黨的理論融會貫通。故而不會著重培養學生的理論實踐能力,這直接導致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成果相對淺薄,所培養的入黨積極分子或大學生黨員在綜合能力方面優勢不強。
大學生黨支部的主要職責是上接黨的指示,下對學生們的思想狀況進行調查,以此來制訂宣傳教育的計劃,并組織實施。大學生黨支部直接面向大學生開展黨建教育工作,是一支針對性極強的隊伍,應該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強大的教育協調能力和宣傳能力。學生黨支部的工作質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決定了大學生黨建工作的最終成效。但目前,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明顯存在職責結構不清晰、問責體系不完善、落實程序不全面等問題。學生黨支部在開展工作時,常常按照以往的工作經驗直接分配工作任務,很少對任務進行科學分配,導致在落實階段經常出現找不到負責人或者負責區域重疊的問題。這種不科學的落實程序會直接降低學生黨支部的工作效率,不利于高校培養積極入黨分子[2]。
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之所以會面臨一系列挑戰,是缺少創新意識所致。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需要嚴格按照上級指示行動,但具體的行動方法,以及一些細節的技術問題,其實都需要黨建工作人員自發探索創新渠道。黨建工作要實現長久發展,就要積極優化管理工作的技術手段和方法。要創新教育手段,也要優化內審思想。不但要考慮當下的問題,還要解決未來可能會發生的問題。而這種思維,對黨建工作人員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均有較高的要求。黨建工作人員要有“提前研究”“提前行動”的意識,從學生入校到學生離校,期間的每一個工作階段的具體工作內容都要做好規劃。只有做到事無巨細,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學生黨建工作的質量。
學生黨建工作面對的是思想意識形態相對穩定,但思維相對活躍的大學生人才,大學生的最大特點就是對教育方法是否具有創新價值,是否吸引眼球有著較高的要求。對此,黨建工作人員就必須要建立創新意識,不但要調查目前最新、最受大學生歡迎的教育手段、教育技術是什么,更要研究最新的教學方法,及時有效地改良黨建教育的一系列方法。同時,黨建工作也要盡可能拓展陣地,在保障黨課教育質量的同時,也要在校園環境、網絡平臺、校內外實踐等多個領域滲透黨政知識。當今,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促進了文化全球化交流,這種格局已經無法改變,外來思想必然會持續對大學生的思想帶來影響。對此,黨建人員要積極探索大學生新的思維模式,研究更適應于新時代的黨建教育機制。
黨建工作管理是對黨建工作進行內審和內控的一系列手段。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雖然主要面向學生,但這并不意味著黨建管理工作也只需要對學生負責。管理工作更多情況下,要針對黨建工作人員的意識、手段、能力進行管理。高校方面需要設立一個量化的,方便定位職權范圍和劃分獎懲規則的管理體系,更要將落實工作、創新工作和監督工作區分開來,從而更清晰地對黨建工作所涉及的一系列工作場景進行管理。在管理辦法的創新方面,也要吸納更加專業的管理理念。例如,企業的員工管理以及業務管理辦法。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一定要走出慣有的思路,要意識到黨建工作的內容不可替代,要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路線。但黨建的教育方法和管理方法,則需要盡可能采用更加高效的管理方式。既然要創新,就不能過于限制形式,必要情況下,也可以讓大學生加入管理創新思慮的行列中[3]。
黨建行動的方向,以及落實行動的力度,受到黨建思想的直接影響。故而高校黨建工作的優化,就必須要從創新思想開始。在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視角中,舊階段和新階段的最大差異,就是互聯網技術已經倒逼教育等傳統行業發展。教育工作必須與當代的新技術融合,創新既有的教育模式,才能使教育更加貼合大學生的預期。而傳統教育行業的發展理念也要做出改良,互聯網時代的最大特征,就是信息處理和信息分析的速率都顯著加強。并且,要利用技術的積極優勢,就必須在應用前設計好一套完整的應用計劃。基于新階段帶來的新改變,建議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要對黨建發展理念加以創新。一是要建立全方位的黨建發展計劃,包括大學生入校前、入校后以及離校階段的黨建工作開展模式。二是要建立實踐為先的發展理念,不能只培養學生的黨政知識積累。三是必須積極監督黨建工作人員的意識和行為,保證黨建教育計劃能夠順利實施。四是要持續提升對學生入黨積極分子的考核,考核方式要全面,更要挖掘學生內心真正所想[4]。
當前,教育信息化技術手段已經發展得較為成熟,智慧校園、網絡教育平臺等技術成果已經投入使用。高校黨建工作部門,可以根據黨建工作同時在課堂、校內環境以及校外實踐等多個渠道發展的特征,建構一套功能全面的線上黨建互動教育平臺,也可以直接購買網絡教學資源,再填入高校黨建工作的資料內容,具體要根據高校黨建部門可輸出的成本進行調整。完成對線上教育平臺的建設后,黨建工作可以分為線上和線下兩個方向開展。在線上教育工作中,教師需要將黨史和政治觀制作成新穎的圖文模式或動畫模式,吸引學生主動學習黨建知識。教師可將黨史文化中一些重要人物的形象,繪制成動畫形象,由這些歷史人物“親自”為學生講述黨史,還可將人物作為標桿,呼吁學生形成良好的作風。線下教育工作中,要注重黨性鍛煉和修養提升。工作人員可在校內建構以誠實守信、艱苦奮斗為主題的辯論賽,組織學生們自由參與。學生可以利用線上平臺自發組成小組,黨建人員利用平臺的交互功能進行指導。這種創新的教育手段,可以最大化提升學生黨建學習的積極性,也能夠通過形式上的吸引,讓更多的學生深刻意識到我黨建設和發展的根本目標,幫助學生歸正入黨動機,深刻認識我黨的價值意蘊。
黨建人員的思想和能力,也會影響到學生黨建工作的質量。黨建人員的作風,更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黨員的思想意識形態。對此,建議高校黨支部要重塑對黨建人員的思想以及工作質量的要求。一是高校負責黨建工作的人員,必須樹立堅定的終身學習意識,工作期間要認真負責,脫離工作環境后也要定時進修;二是工作人員的技能結構要進行升級。黨建工作人員不但要積極學習時事政治,掌握政治敏銳度,和講解黨史、黨政的能力,也要不斷提升教育能力和心理學操作能力;三是工作人員要學習互聯網以及計算機的操作,要建立對大學生思想變動的敏銳嗅覺;四是工作人員要強化自身的交流溝通能力;五是工作人員要建立堅定的“寧缺毋濫”的精英教育意識。在挑選入黨積極分子時,要嚴格控制人才質量,嚴格做到“要質量、不要數量”。在對學生黨員進行考核時,也要做到實事求是,不能摻雜私人感情[5]。
建議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塑造“目標導向”管理辦法。目標管理是企業比較常見的管理辦法,是通過對目標的設置和分解,以及定性定量的檢查、獎懲來實現員工的自我管理,達成企業的經營目的。其優勢在于具有隱藏的激勵功能,且具有人本的特征,呼吁員工加入管理規則的設定中,刺激員工生成主動維護企業發展的積極心態。高校黨建工作可以依照上級指示,設定不同階段的黨建工作目標。再將目標細分為不同的責任板塊,細化出每個板塊在不同時段內應完成的任務,將黨建工作的具體內容定性、定量。隨后,要根據任務做好職責劃分,保證每一份工作都有專人負責。也要設立好不同工作內容的工作標準,以及對應的獎懲方式。在具體的管理過程中,需要有校方領導或黨組織高級成員,對黨建工作任務的施行成果進行調查,調查過程務必做到公正公開。
為了充分保障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廉潔清明、公正有效,建議在完善管理模式的基礎上,建設一套黨建監督機制,加大對學生黨建工作人員的監管。首先,要基于廉政作風維護的目標,對工作人員的思想意識和作風進行定期調查,要將腐敗等行為扼殺在搖籃中。其次,要在黨建團隊內部定期開展倡廉教育,并適時用反面教材提醒工作人員要堅守本心。最后,要建立一套具有針對性的懲罰體制,發現黨建部門出現以私情管理學生黨員等類似問題時,要立刻進行懲罰處理,以此來落實高校學生黨建廉政、公正的基調[6]。
綜上所述,在我國多年發展歷史中,社會民眾思想穩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大學生作為社會未來的中堅力量,穩定大學生的思想意識覺悟更加重要。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的最大難點,就是如何讓大學生建立主動維護黨的精神,以及建立堅定的學習黨的知識的主觀能動性。在黨建新階段中,建議高校黨建工作團隊,要拿起教育現代化的技術武器,用技術武裝黨建知識,使黨建知識可以更加高效、完善地輸送到學生層面,從而以此強化我黨的領導力度,實現高校環境內真實有效、科學高效的思想建黨。更要積極改造黨建工作管理模式和監督辦法,要做好日常性、經常性工作,利用精細化、定量化、具體化的教育手段,切實提升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整體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