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 雅,涂文婷,王 艷
1.麗水市中醫院,浙江麗水 32300;2.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浙江溫州 325600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Adler)重視自我意識和自我價值在心理發展中的的重要意義,注重探討人的潛能、價值和發展問題[1],多應用于各個階層的教育領域中。腹膜透析是終末期腎病的重要治療手段之一,有保護殘余腎功能的優點[2]。居家腹膜透析是患者自我操作的透析方式,先天性視力障礙的患者多會被排除之外。2013年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收治1例先天性雙眼視力障礙的終末期腎病患者,遵醫囑行腹膜透析治療。基于阿德勒心理學理論,給予患者腹膜透析相關培訓,考試合格出院。患者能居家完成自我透析操作,規律隨訪,至今腹膜透析已持續8年,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無腹膜炎并發癥發生,現報告如下。
患者,女,48歲,因血肌酐進行性升高2年于2012年12月于當地醫院(具體不詳)就診,診斷腎小球腎炎,行動靜脈內瘺手術,但術后內瘺閉塞。2013年5月12日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門診查血肌酐888 μmol/L,擬慢性腎衰竭、慢性腎臟病5期、腎小球腎炎、腎性貧血、先天性雙眼視力障礙收治入院。體格檢查:體溫36℃,心率95次/min,呼吸20次/min,血壓150/88 mmHg。患者意識清楚,面色蒼白,先天性雙眼視力障礙,雙下肢輕度水腫,入科后查血肌酐678 μmol/L,尿素氮20.1 μmol/L,血白蛋白38.5 g/L,尿白蛋白+++,紅細胞計數3.18×1012/L,血紅蛋白97 g/L,尿量1 500 mL/d。眼科會診:雙眼玻璃體渾濁,雙眼視網膜黃斑部萎縮變薄,雙眼眼球震顫,視力四級(盲),最后矯正視力<0.02,最低視力光感。患者丈夫左下肢截肢殘疾,子女都在外地,家庭支持系統不能滿足其行血液透析治療,但患者強烈要求行腹膜透析治療。醫護評估后行腹膜透析導管置入術,在阿德勒心理理論的指導下,給予患者個性化培訓方案教育,理論及操作考試合格后出院,繼續居家腹膜透析治療,后期規律隨訪。至2021年3月患者規律門診隨訪,精神胃納佳,皮膚無瘙癢,低鈣腹膜透析液1.5% 2 000 mL×2,低鈣腹膜透析液2.5% 2 000 mL×2,持續不臥床腹膜透析治療。血肌酐878 μmol/L,尿素氮23.1 μmol/L,血白蛋白39.5 g/L,紅細胞計數3.11×1012/L,血紅蛋白109 g/L,尿量0 mL,腹膜透析超濾700~800 mL/d,甲狀旁腺素485 pg/mL,且血鈣、血磷在正常范圍內,尿素清除指數2.03,內生肌酐清除率89 L/WK,腹膜評估試驗0.62,為低平均轉運,雙下肢無浮腫。患者居家熟練單獨完成腹膜置換液操作,自我安全管理及自我并發癥管理均良好。
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理論中自卑-補償觀點認為,人有因為先天方面的缺陷而自卑,但個體通過自我突破和勤奮努力來對抗這種自卑感,進而彌補這種缺陷[3]。本例患者雖然先天視力四級(盲),最后矯正視力<0.02,最低視力光感,但患者性格樂觀,家庭成員相處融洽,生活自理能力評分為100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評分為32分。患者因家庭及自身血管條件限制,難以選擇血液透析治療。為此科室成立多學科延續護理專業小組,由腎內科醫生、護士長、腹膜透析專科護士、責任護士、心理咨詢師、眼科醫生組成,共同完成患者的綜合評估。患者慢性腎衰竭、慢性腎臟病5期,雖為先天性視力障礙患者,但主觀學習欲望強烈,基于阿德勒心理學理論指導及自我效能評估,相信患者能夠通過自我彌補和突破,最大化挖掘患者潛能,完成日后居家自我透析治療是可行的。
腹膜透析插管后患者首次培訓,常規用視頻、PPT講課等方式。但由于該患者視力缺損,無法用常規方式進行,多學科延續護理專業小組討論后擬定個性化培訓方案。研究指出使用協議護理的模式有利于提高培訓效果[4]。與患者協商合適的培訓時間和地點,堅持全程一對一培訓,讓患者反復聆聽視頻,培訓護士細致講解重點及難點部分,鼓勵患者如有疑問及時提出,當場講解答疑,保護患者隱私。培訓后以護問患答的方式進行理論考核且成績合格。
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理論的“創造性自我”觀點認為,人天生有主觀能動性、內在創造性,能夠自主選擇和創造生活的需求,遵循主體性原則[5]。長期居家透析,對于視力障礙的患者,自我完整腹膜透析操作是難點。雙聯系統連接是整個換液操作的關鍵步驟之一,雙眼視力障礙患者無法準確對接兩個接頭,為了避免連接系統接頭的污染,護理小組與患者共同討論后,探討出特殊的手指定位連接法,即指導患者左手拇指和食指持腹膜透析管外短管,右手拇指和食指持雙聯系統接頭,連接前讓雙手中指互相對接,再連接兩個接口。用同樣的方法在灌入結束后進行碘伏帽的覆蓋。方案制定完成后讓患者反復在模擬雙聯系統上練習,以達到每次能準確對接的目的。起初的操作培訓讓患者家屬全程參與,幫助患者共同完成。一對一指導七步洗手法,指導患者緩慢觸摸腹膜透析液外包裝的完整性,擠壓并觸摸內袋有無滲漏。患者根據腹膜透析液流經管道時溫度的變化,默念“1-2-3-4-5”,判斷排氣是否到位。反復觸摸雙聯系統練習手感。引流結束時患者有肛門部虹吸感。雙手觸摸能感受到引流結束后導管溫度的變化,再結合時間提示以把握引流結束時間。患者住院15 d后能在家屬協助下正規操作,但熟練程度仍有待提高。專業小組共同評估合格后出院。患者在家屬的協助下繼續進行練習。
2.4.1操作再培訓
阿德勒將個體追求優越目標的方式稱為“生活風格”。這是作為一個統一整體的自我在社會生活中尋求表現的獨特方式[6]。患者根據首次培訓要求在家屬監督下練習,發現錯誤及時糾正。門診首次隨訪時,腹膜透析專職護士對患者進行換液操作考核。患者能利用觸摸法檢查腹膜透析液包裝,確保其無包裝破損及漏液,能夠自我檢查拉環及折栓,根據手指對接法,能準確對接雙聯系統,在灌入結束后進行碘伏帽的正確覆蓋。連續操作10次準確率達100%,不會污染雙聯系統的無菌區域。患者利用時間報時器,配合自身感覺,能準確掌握引流和灌入時間。借助語音體重秤、語音稱量器能完成體質量和腹膜透析液稱重。利用標簽黏貼在腹膜透析記錄本上,再觸摸標簽,定位記錄。患者能完成在腹膜透析記錄本上記錄每日體質量、血壓及引流量。家屬將不同濃度的透析液分開固定位置擺放,患者可自行直接取用,患者知曉先進先出規律。但在腹透液透明澄清度的檢查上,必須依賴家屬的幫忙。經再培訓、再練習后,患者居家自我換液操作熟練。
2.4.2自我安全管理
患者是僅有光感的極低視力患者,約翰霍普金斯跌倒風險評估量表評分為14分,患者須在透析室單獨完成腹膜透析操作,存在安全隱患。居家透析初始,醫護人員及家屬協同患者共同參與腹膜透析房間的設計布局,根據患者生活習慣安排物品的放置。腹膜透析間周圍環境無嘈雜,日常活動均穿防滑鞋,洗手池使用長柄式水龍頭,使用烘干式干手法。腹膜透析液懸掛使用鈍頭掛鉤固定在墻上,高度根據患者身高確定,避免使用可移動的輸液桿,以免造成碰撞滑倒。使用懸掛式消毒燈管,減少地面物品放置。房間里放置的加溫箱、桌子、椅子讓患者充分觸摸熟悉,位置固定不隨意移動。藍夾子、碘伏帽放在隨手可取的位置,碘伏帽使用完畢家屬及時幫忙添加。家屬定期檢查加溫箱功能,避免漏電。患者居家腹膜透析8年余未發生跌倒及其他安全不良事件。
2.4.3并發癥管理
腹膜炎是腹膜透析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是導致腹膜透析失敗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7]。腹膜炎的發生與患者的依從性、操作的規范性和家庭環境衛生有直接關系[8]。指導患者及家屬每日清潔腹膜透析房間,每日通風,桌椅每日濕式打掃,每日紫外線燈管消毒房間,根據有效期及時更換燈管。操作時嚴格洗手戴口罩,洗手后直接用烘干機烘干雙手。在患者未熟練掌握好手指定位法連接雙聯系統之前,操作必須在家屬監督下進行,避免雙聯系統接頭的污染。根據專業護理小組制訂的隨訪方案,患者每次門診隨訪都進行換液操作考核以及腹膜炎問卷調查,每3個月進行自我管理能力量表的評分,每年實地家訪一次。積極預防腸道疾病,避免內源性感染。飲食上避免生冷刺激食物,避免隔夜或不潔食物,從而保護殘腎功能,提高腹膜透析的治療效果。指導患者自我飲食管理控制水分攝入,通過觸摸結合自我感覺判斷水腫程度。患者每日出口處護理能自行完成,家屬定期檢查。在門診隨訪中患者出口處均干燥清潔。該患者在8年的腹膜透析過程中無腹膜炎發生。
在腹膜透析治療中,雙眼視力障礙患者能自我完成腹膜透析操作者罕見。在阿德勒心理學理論的指導下,充分調動患者主觀能動性,通過設計特殊的手指定位連接法,制定個性化的培訓及隨訪方式,培養患者居家腹膜透析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可以實現的。阿德勒心理學理論有著積極向上的引導力量,能最大化地激發患者潛能,運用于培養有生理缺陷的腹膜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中,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