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望城區雷鋒精神研究會(410200) 譚鐵安
近年來,長沙市望城區茶亭鎮九峰山村探索實行“黨建引領,‘五五’共建” 的治村模式,推進鄉村振興,村民獲得感、幸福感倍增。
1.公益事業“五自”,村莊建設換新顏“美麗宜居村莊屋場群建設,我出4萬元。”九峰山村惜字屋場建設會后的第二天,官沖組村民譚燦勇向大家表態,并拿出錢來交給屋場建設黨群理事會的負責人。而在前一天的屋場會上,譚燦勇還對屋場建設持懷疑態度。會后,全組村民給他做工作,指出屋場建設是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來辦,問題也應該自主來解決。譚燦勇愉快地接受了大家的意見。九峰山村抓住鄉村振興契機,采取項目自主、規模自議、資金自籌、用工自建、矛盾自調的辦法,讓群眾自覺參與到美麗宜居村莊建設當中來。短短2年時間,在九峰山村黨總支的謀劃和統領之下,籌資、籌料350余萬元,籌工1000余個,籌地2公頃有余,完成了惜字塔等5個屋場集群建設,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2.產業發展“五惜”,集體經濟來勢猛“花兒向我們奉獻了美麗,請您不要隨意折花?!本欧迳酱迨遣柰せê5暮诵牡貛В筒嘶ㄩ_時節,當地村民自發當起了維護花海的志愿者,主動勸導大家珍惜此景此物。九峰山村趁著鄉村游興起的熱度,深耕本地資源,通過惜字、惜時、惜緣、惜景、惜物,推行一村一品,借勢茶亭花海,發展鄉村旅游,實現一、三產業融合發展。通過九峰山土地合作運營,2021年九峰山村集體經濟收入已達到55萬元。
3.人居環境“五禁”,文明鄉風撲面來“搞美麗屋場建設,家里的廁所由旱廁改為衛生廁所,污水也得到了處理。環境變好了,大家的生活習慣也變得文明了。”心正宮組村民譚楚舒說。九峰山村通過禁放、禁燒、禁挖、禁砍、禁污,全面開展農村“五治”,“三池一地”全面普及,全村旱廁全部清零,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100%。人居環境的改善,助推了村民文明程度的提升。心正宮、美沖、田坪等文化廣場的建設,為群眾擁有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供了好去處,有力促進了鄉風文明。
4.基層治理“五包”,社會和諧樂陶陶“家屬盡孝心最好的方式就是厚養薄葬,生前對老人家好,不在乎她去世后辦了多少孝宴,放了多少鞭炮?!惫贈_組的一位老奶奶去世后,包片的村黨總支書記譚鐵剛和包戶黨員譚應明主動上門說明移風易俗的要求,她的家人都表示理解,沒有放煙花鞭炮,孝宴也控制在規定的范圍之內。九峰山村通過推行黨群理事會包村、村干部包片、黨小組長包組、村民組長包屋場、黨員包戶的方式,落實服務責任,掌握民情民意,及時發現問題苗頭,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同時,通過“好媳婦”“好婆婆”“最美庭院”等一系列評選活動,改善鄉風民俗。近5年來九峰山村未發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和重大交通事故,村級社會平安穩定,村民群眾樂享和諧。
5.文化活動“五同”,鄉情鄉戀意味濃“今天的這場演出很精彩,最有意思的還是那個《廉政文化譜新風》節目,既編得好,也演得好。”心正宮農民文化廣場上,觀看了由村黨總支書記譚鐵剛編寫,村干部譚天頂、周海航、譚望星等表演的節目后,大家意猶未盡,興奮地評論著。九峰山村鄉土文化資源豐富,鄉土文藝人才較多。村黨總支通過同編、同演、同導、同樂,激活本土文化,讓群眾一起編排劇本,同當導演,充當演員,自備道具等,講群眾的話,唱大家的戲,融洽了黨群關系,豐富了村民文化生活,實現了基層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