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慧敏
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探討
胡慧敏
(鎮江市江南學校,江蘇鎮江212008)
應試教育的英語閱讀教學旨在教會學生閱讀方法、幫助學生在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而以核心素養為主的素質教育下的閱讀教學卻在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需要教師突破傳統的教學觀念,以生為本創新閱讀教學策略。
核心素養;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
初中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階段,英語閱讀的難度也較小學有很大的提升。在這個時期,很多學生會因為跟不上英語教學進度而放棄學習,因此初中英語教師的責任是很重大的,這對學生是否能在高中有一個好的英語基礎有很大的影響。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需要教師打破傳統的教學理念,將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學習能力滲透在閱讀教學當中,讓學生通過英語閱讀學習,整體英語素養得到充分地提升。
在初中英語考試中,教師發現有很多學生因為時間原因答不完試卷,做題的效率很低,其中大多數的時間是花在閱讀上的。要想提高閱讀效率,在做題時能夠一目十行,學生就必須要堅持不懈地閱讀。初中閱讀主要是閱讀理解和完型填空,堅持每天做一篇。學生做題的目的不是看做對了多少、做錯了多少,而是在做完之后翻看答案的翻譯,看是否與之前做題時的理解一致。在找到與自己的理解不一致的句子時,學生要觀察為什么會有偏差?是在語法方面翻譯有誤?還是單詞翻譯有誤?
在單詞方面,有些單詞是一詞多義,有些語法涉及一些句式,有可能會翻譯有誤。例如around這個單詞的意思大多數時候會翻譯為“大約”,例如,See you around7:30.這里around可以翻譯為“大約”,這句話的意思是“大約七點三十見”。而around的另一層意思也是很常見的,翻譯為“圍繞”,在The earth moves around the sun.這句話中around就翻譯為“圍繞”,這句話的意思是“地球繞著太陽轉”。再如,apply有兩個很常用的意思,一個意思為“申請”,另一個意思為“應用”。Mr.Yang wants to apply for the job.(楊先生想申請這項工作)apply譯為“申請”。再如,Our teacher applies the teaching methods to this class.(老師將這種教學方法應用到這節課中)。這里apply的意思就是“應用”。在英語當中,這樣的單詞還有很多,如accident, area, arm等等。
在語法方面,如果不理解一種語法也會造成翻譯有誤的情況。It's two years since I smoked.如果不了解語法知識,大部分學生會翻譯成“我吸煙已經有兩年了”,但是,在“it's+時間段+since”從句中,若表示時間的since從句的謂語動詞是持續性動詞,時間段從動作結束后算起。所以這句話的正確翻譯為“我戒煙兩年了”,這與之前的翻譯是完全相反的情況。再者,All of us are not for the plan.錯誤的翻譯是“我們大家都不贊成這個計劃”,正確翻譯為“并非大家都贊成這個計劃”。“all both everything…”用于否定句表示部分否定,不表示全部否定。這里兩個例子經常會出現在英語中,倘若翻譯有誤,就會有完全相反的結果,這充分說明了英語語法的重要性。
讀得越多,看得越多,接觸到的知識也就越多,做題的速度也就越快。學生長此以往堅持閱讀,不僅能夠提高自身的英語語感,還能學習很多語法知識、豐富自己的詞匯量、掌握很多西方寫作的技巧,對于提高語言能力、發展英語思維、增強學習能力都十分有效。
對于我國學生而言,單詞是十分抽象的存在,有些學生會向教師反映:“24個字母隨意組合,它認識我,我不認識它。”由此可見,學生對背單詞是十分沒有興趣的。即使是這樣,學生也不能放棄學習單詞。因為單詞是英語學習的基礎,只有認真背誦單詞,掌握大量的詞匯,學生才會有能力讀懂文章,才會有能力進行英語寫作。
字母組成單詞,單詞組成句子,句子組成片段,片段組成文章。最基本最重要的就是單詞,單詞的背誦量足以影響學生對一篇文章的閱讀效果,閱讀效果的好與否,直接影響著英語水平的提高。如果學生每天在閱讀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卻沒有提高其閱讀水平終究是徒勞的,沒有長進的訓練,是浪費時間的,所以方法非常重要。如果在保證閱讀量的前提下,沒有閱讀效果,學生就需要從其他方面找到問題所在。單詞是組成一個句子、一篇文章的主要因素,所以單詞在閱讀中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一篇文章中不認識的單詞一個接著一個,那么學生對這篇文章是讀不懂的。當然,在一篇文章中,難免會有一些不認識的單詞,這個都不會影響閱讀效果,猜詞也是英語閱讀的一部分。可以根據一些單詞的構詞法、詞根等猜測這個單詞,也可以根據上下文的意思猜測這個單詞。
英語的構詞法有轉化法、合成法、縮略法、綴合法、變音法。在英語課堂上,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為學生講解這五種構詞法的概念,同時列舉典型的案例,幫助學生了解在什么情況下運用哪種構詞法理解單詞。完成教學后,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水平設計練習題,幫助學生鞏固知識,讓學生在做閱讀理解的時候能夠運用得得心應手。
如果遇上完全沒有見過的單詞,學生根據單詞在文章中所處的位置,進行上下文聯系,可以分析出單詞的意思。首先學生可以找出它的同義詞或者反義詞,要著重看是否有一些關鍵詞,因為在一些陌生詞后會加以解釋。其次,學生可根據語法判斷出它的詞性或者根據構詞法判斷詞性,比如,以ment為結尾的詞是名詞,以al結尾的詞是形容詞,以ly結尾的詞是副詞。根據語法判斷主語、謂語、賓語,分析出詞性,進而得出詞的大意。學生還可以用詞匯復現進行猜詞,就是這個詞在文章中出現過好幾次,把這個詞在文中出現的句子進行整合,分析出單詞的大致意思。在閱讀中,學生遇到不認識的單詞時可先進行猜詞并標出來,在課下的時候進行背誦。一篇文章中出現的陌生詞匯有很多,所以將日積月累的詞攢起來會有很多,詞匯量必然會提高不少。
同時,學生在每天的學習中也應該增加一些詞匯量,一天背50個單詞。根據記憶法,這些單詞要重復記憶,第一天背過之后,第二天、第三天乃至第七天也要復習。如果在第七天的時候,這些單詞已被完全記住,學生就不必再記這些單詞了。詞匯量是閱讀的一個重要門檻,所以詞匯量的增加會大大降低閱讀的難度。
讀書使人學會思考,使人能夠平靜下來享受心靈深處的愉悅。外國有許多中學生閱讀的名著,有許多令人值得稱頌的詩人、作家,他們揭露社會的黑暗,歌頌人性的光輝,敢于用筆寫出社會的現實,揭露階級的矛盾。學生可以從外國的名著中了解到歷史。適合中學生看的外國名著有《伊索寓言》《魯濱遜漂流記》《大衛科波菲爾》《傲慢與偏見》《平安小豬》等等。學生在閱讀外國名著時,要盡可能地讀英文版,遇到不認識的詞匯、語法,及時地查字典或通過網絡解決。這樣長期堅持不僅能夠擴大閱讀量,開闊自己的視野,還能掌握很多閱讀技巧,學習很多西方的文化。
眾所周知,每個國家都有許多特色的方言,寫外文名著的作者也許在寫作時會有當地的“口語”,也叫“俚語”,這種日常交際語與學生在書本上學習到的是不一樣的。學生在閱讀外文名著時可能會受“俚語”的困擾,不過沒關系,看得越多,了解到的知識就越多。常見的“俚語”或稱“口語”有:beats me意思是“我不知道”,beat a dead horse這是“白費口舌”的意思,it's a hit意思是“這件事很受歡迎”。“俚語”在外國人口中是經常提到的,顛覆了學生們用漢語翻譯英語的認知,俚語積累是長期的,對于英語閱讀有重要的作用。
國與國之間的社會制度不同、文化習俗不同,自然思想觀念也不同。有些學生在閱讀時總是套用我國的文化背景理解文中的人物,所以總會產生匪夷所思之感,覺得人物的思想觀念奇怪、所作所為開放,這其實是閱讀的很大弊端。在閱讀外國名著之前,學生一定要先了解它的文化背景,這樣更有助于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感,也更有助于學生感受文章的思想意義。例如,在看《大衛科波菲爾》之前,學生首先需要了解作者狄更斯的生活背景以及生活經歷,通過對背景的學習,了解作者筆下的人物大衛時自然會帶一些作者的影子。這樣學生在看到一些情節的時候自然也會從作者的角度出發進行思考,而不是單純地從我國的現實出發對人物的經歷產生質疑。《大衛科波菲爾》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是一本著名的文學作品。通過閱讀這本小說,有助于學生了解英國十九世紀四五十年代的社會現實,同時對于學生學習作者積極的人生態度、道德理想有重要的意義。
了解文化背景,在英語閱讀中占據相當大的作用。文化背景的缺乏,會制造一些閱讀的障礙,學生不了解當地的文化,很難理解閱讀內容。比如中國的春節,就是大年初一,吃餃子是中國的習俗,而西方國家的春節就是圣誕節,西方國家不吃餃子,他們做火雞、吃糖果,圣誕老人是圣誕節的象征;在見面寒暄上,我國習慣以“吃了嗎?”“最近怎么樣呀”等作為開頭語,而西方習慣以談論天氣作為開頭等等。因為文化差異的不同,生活方式和理念也有較大差異,然而這就是閱讀的意義。
閱讀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對英語學科的學習興趣,增長知識。很多中學生對魔幻小說感興趣,他們時常會深入到JK·羅琳的《哈利·波特》系列的閱讀中無法自拔,跟著哈利·波特一起推理、一起冒險。還有一些女同學喜歡童話故事,教師可以推薦她們看《伊索寓言》《格林童話》的外文版,讓學生在享受童話帶來的驚喜世界的同時,提升自身的英文閱讀水平。
閱讀不只是可以看書,看電影、看外國的電視、綜藝也可以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同時還可以訓練一下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看電影、看電視劇的時候應該看英文字幕,如果是看中文字幕的話,對學生英語閱讀能力提升的作用會減弱。西方有很多有教育意義的影片,如《幸福來敲門》《海上鋼琴師》《阿甘正傳》《心靈捕手》等等,教師可以利用課堂時間為學生播放有意思的片段,練習學生的聽力以及閱讀速度,然后讓學生在課下將剩余影片看完,并對影片寫一篇英文觀后感。
總而言之,作為一名中學生,要想大幅度地提高英語閱讀水平,僅僅依靠課內學習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大量地閱讀課外優秀書籍,看很多有意義的英文電影作品。這樣既會豐富自己的英語學習視野,同時也能使自己的文化意識得到增強。
英語文章一般來說是有規律的,尤其是議論文和說明文。議論文和說明文是總分結構,議論文是通過多個論據證明論點,說明文是闡述事物的原理、起因和后果。但相似的是,這兩種體裁的文章都是為了讓讀者接受一個觀點。
文章的結構有花開兩朵型、現象解釋型、層層遞進型、問題解決方案型、一枝獨秀型。“花開兩朵型”名字起得很好聽,也很形象,就是作者將文章的兩個核心觀點放在不同的段落分開闡述。如何知道文章是“花開兩朵型”呢?這就需要學生在文章中找到兩個核心概念的定義,然后加以區別和練習。“現象解釋型”就是給出一個現象相當于提出一個問題進行解釋和分析原因。作者有可能會提出很多現象和原因,因此學生在閱讀時要注意作者更加認同哪一種觀點。“層層遞進型”就是文章從簡單到復雜、抽象到具體,會出現一些關鍵詞,如,first, second等表示遞進的詞語。“一枝獨秀型”,就是文章圍繞一個概念中心思想進行展開分析并解釋說明,最后對文章進行總結。“解決方案型”就是作者先提出一個問題,然后根據這個問題給出相應的幾個答案,但是作者最后最認可的那個答案是文章的主題。了解文章的結構,對于做閱讀理解題是非常有幫助的。
在做閱讀理解時還有一些小技巧需要學生掌握,這對于學生做閱讀理解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幾乎每一篇閱讀的問題都是在文中或明顯或隱藏著出現的,問題的先后是對應文章段落的,第一道題應該是首段或者是第二段,第二道題要按著文章依次往下看,第三道題、第四道題的答案越來越靠后,這是命題的規律,學生需要注意。當然,不排除有的閱讀理解有意外情況,學生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切忌鉆牛角尖。在做閱讀理解時,每篇文章的首段和末段是非常重要的,一般作者會將文章的主題放到這兩段來寫,首段相對于尾段出現主題的可能性會更大一點,因此學生要仔細閱讀。
要想答題迅速且正確率高,學生在做閱讀時應該養成一種好習慣,先看問題,帶著問題閱讀作答。還有,在閱讀的時候手應該隨著眼睛動,專注一些,邊閱讀文章邊畫一些關鍵字和詞,做題的時候要畫出答案,做出標記,對應著題目的編號,這樣在檢查的時候會有條理。
在做閱讀理解時,有的學生很愛鉆牛角尖,比如當他遇到一個單詞不知道什么意思,導致整個句子無法通順理解的時候,就會選擇查字典。或者是,第二道題答不出來的時候,絕對不會做第三道題。這不僅影響做題的速度,同樣正確率也不一定高。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做閱讀理解時要有時間觀念,一篇閱讀理解不應該超過八分鐘,不要在一道題或者一個單詞上面死摳,一個單詞是無法影響整篇閱讀理解的。假如閱讀理解時間不夠,那么,后面的作文也會受到相應的影響。學生在練習的時候應該設置閱讀的時長,提高閱讀的速度和做題的速度,把握閱讀的技巧,閱讀的速度一定會提升。
以上是筆者結合多年的英語教學經驗總結的一些做閱讀理解的方法,倘若學生在日常閱讀學習中加以應用,閱讀能力以及答題正確率一定會有大的提升。
無論處在教育的任何時期,閱讀都是英語學習的重點,提高閱讀頻次、背誦單詞、大量地閱讀、掌握閱讀的方法,既有助于學生語感的增強、語言能力的提升,還有助于學生形成英語思維,增長見識,提高學習能力。這對于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發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名英語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閱讀情況,并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閱讀的幫助下提升英語整體素養。
[1] 耿文.提升初中生英語閱讀素養的實踐探索[J].新課程,2021(50):19.
G622
A
1002-7661(2022)28-00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