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幸
在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醫療事業正飛速發展中,醫院自身競爭力不斷提升,通過堅持以病人為中心,以疾病為主線的理念來對醫院進行規劃和發展,建筑設計的新理念正融合到實踐當中,并更注重高效和人性化。但是,醫療醫院的建設上存在著實踐和思想上的矛盾,醫療建筑規劃需要加強自身的建設力度,同時還要充分滿足患者的精神和肉體需求,建設以人為本的服務模式,發展現代化的經營理念,漸漸與國際化醫院建設方向接軌。
醫院在社會上的功能十分巨大,其內容和設施就決定了醫院是一座復雜的建筑,并且隨著時代的變化不斷前進,在面對醫院建筑的設計時,需要對醫院有一個全方位的認識,比如新冠肺炎疫情后的醫療建筑規劃設計,滿足平時醫院功能及院感要求的同時,還需要考慮新冠肺炎疫情情況下應急分級防控策略,做到“平疫結合”;其次還要考慮到醫院的歷史問題,考慮到醫療的科研力量、專業人才等。對于大部分的醫院來說,存在著隨意建造、缺乏總體規劃的設計、布局凌亂、無序等問題,為了讓整個醫院的醫療設計有統一的規劃,就需要合理、分批地安排其設施建設,為傳統醫院注入新的思想和活力。
由于缺乏遠見性,大部分的醫療沒有未來的規劃,很容易形成建筑短視、設計發生缺陷等問題,這不滿足可持續性發展的要求,很容易發生短期的問題。因此策劃者應能夠有長遠的思維模式,通過方案設計,結合實際情況,使用長久的醫療建筑系統,進而展現與國際接軌的跡象,進而能夠看到新的改變。
醫療技術和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使得患者的平均住院日顯著縮短, 病房周轉率大大提升,由此而引發的醫技、行政、后勤等各類配套保障功能改變,特別是各類檢查治療功能、各類藥品保障功能,在規劃建設之初就要按照這些新的需求,進行系統的考慮、周密的論證、嚴格的計算,形成切實可行的規劃設計方案。
經歷“非典”和“新冠”我們認知將更加全面。“資源規劃”“蓄能建設管理”“應急體系提升”三位一體, 全面控制,建設“平時”+“應急”結合的醫療設施。通過平時分級、戰時轉換,實現平戰結合的全區域應急方案。平疫結合主要體現在醫技功能設計、流線組織設計 (包括外部流線、內部流線、醫患流線、潔污物品 流線、送餐流線、探視流線等)、病房空間平時、疫時的轉換醫技垂直交通的轉換。
為了給住院病人創造一個安靜的康復環境,除了合理的醫院總體布局外,還需要有效地使用建筑材料和結構手段來防止噪聲干擾。目前,住院病房的建筑正在追求立面效果,外墻上有許多玻璃窗。光線太強會對臥床不起的患者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就需要在努力獲得好的陽光的同時防止室內眩光。患者來自多彩的生活環境,唯一的多色病房環境才能使得患者消除一個“白色”病房造成的不熟悉、緊張和其他不良心理。
患者及家屬心理負擔嚴重,易發生焦慮。復雜的交通路線和迷惑式的醫療建筑給患者及其家人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影響了患者的康復。明確的治療路線還可以消除醫務人員不必要的往返。
盡管我國的建設和外國醫院的建設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近幾年來政府對醫療建設的重視使得醫療行業的建設突飛猛進,大醫院的建設得到了十分顯著的效果。但是其中小型醫院由于理念的差異較大,很多時候在規劃上缺乏意識,很容易使得中小型醫院利用率比較低,和大型醫院之間的差距逐漸加大。
根據醫療衛生的需要和衛生資源的配置,中國的醫院被設置為不同的級別,其規模從小到大被劃分為不同的級別。國家的政策也依賴于大型下屬、農村醫院和農村基層醫療機構。對于醫院建設來說,如果規模預測是荒謬的,規模是盲目的,那么組織就會擴大,人員就會超員,效率就會降低,病人的負擔就會增加,醫院的業務必然會萎縮。因此,醫院的規模應根據未來10 至20 年全國醫療服務的預算,根據疾病的發展趨勢和人口發展的變化,根據我國的國家狀況確定其地位。3 級醫療和醫療服務系統任務和服務范圍,根據其專業知識、技術專業知識和地理位置,配備資源實用程序。有必要考慮經濟基礎、人口增長、服務半徑等因素,在初步研究中,制定一個合理的發展措施,避免實際規模的擴大。
無論是新建還是改革,都需要明確自己的目標,想清楚醫院需要改變的地方,如何改造、達到什么效果等。大部分的醫院都會期望大于投入,很多醫院因為其資金不足而導致許多目標不能實現,進而停止了進程。
醫療建筑設計需要打造符合醫院自身的建筑,就需要對醫院的現狀做出深刻的調查,醫院的建設時間較長,而且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要如何保持整個醫院建設的運作過程,如果有一個區域的人發生問題,那整個環節就會出問題,所以要監視整個醫院的所有建設進程,對全程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調整,盡可能地保持一個科學合理地進度流程。
在現代化進程下,醫院的建設要在本地化加個性化的前提下進行建設,將創新的元素加入設計當中,使得醫院能夠更加具有自身的風格。
充分論證使用需求,精心編制設計任務書,新的學科中心如心臟中心、腫瘤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婦幼中心、月子中心、康復中心、 內鏡中心、介入治療中心、激光治療中心、放療中心、健康管理中心、 健康體檢中心、醫學美容中心等,門診單元也由傳統的專科模式變成了診療中心模式,多學科聯合+相關醫技+治療+檢驗,要在治療流程、 感染控制、建筑空間、設備承重、凈化標準、防護措施、環境保護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論證和專業的設計,確保建成后安全高效運營。
醫養結合模式催生了醫院與各類養老機構和社區的有機聯系,無論是機構養老還是家庭養老,最終都要有醫院作為依托,隨著社會老齡化的到來,養老市場會越來越大,對醫院的依賴也會越來越強,醫院如何建立一個有效的服務和保障通道,這在醫院建設時就必須考慮的,足夠的老年專科診療空間,便捷的對接服務功能設施,都應該緊密結合老年患者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布局和設置,形成一個完整的診療服務鏈。
現代醫院是一個整體概念,它是在新時代、“健康中國2030”、后疫情、新基建的時代背景下,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礎醫療體系,具有創新、協調、綠色、智能、開放、共享的醫院。它涵蓋了場地、建筑、建筑設備與醫療裝備,軟硬件支持系統等內容。
“人性化”的需求讓醫院需要從多個方面去考慮,因為醫院并不是簡單的治病,而是需要給患者們營造一個安全穩定的環境,這樣能夠給患者營造一個安靜的氛圍,緩解他們焦慮的心情,進而促進他們的康復。過去的醫院由于只注重建筑的外觀,忽視了患者的心情,這是一種不合理的想法,患者和醫護人員的日常工作也需要一個良好的環境,所以現代的醫院需要突出“以人為本”的現代化建筑設計理念,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在醫院的設計過程中,人性化設計必須執行設計的各個方面。例如傳統的醫院門診醫療流程布局是患者到門診大廳掛號,到專科門診區就診,到醫技區檢查檢驗,到專科門診區診斷開處方,到大廳取藥。但是,隨著醫院信息化、物聯網、智慧物流、無現金支付和人工智能等科技在醫院中推廣應用,醫院將朝著智慧化發展,門診醫療工藝流程設計可以按照智慧醫院服務流程模式進行規劃布局。隨著門診精準預約和無現金支付,將不再需要規劃設計掛號收費大廳,隨著智能化發藥機、物流系統的使用,門診藥房集中發藥窗口也將會逐漸退出歷史舞臺;隨著5G、物聯網等信息傳輸和遠程操控科技的快速發展,可以逐漸把醫技檢查治療設備分散配置到各個專科診療區;從而實現門診一站式高效診療服務布局的新模式。
空間的合理布局能夠給大家營造一個合理安心的氛圍,尤其是心理上有疾病的患者,通過空間的布局能夠給予他們心靈上的慰藉,還能通過工作人員給予他們一定的支持和幫助,滿足他們受到尊重、歸屬的需求。
醫院的室內空間設計應該充分結合患者的需求,不管是醫院外部,還是醫院大廳,每一個環節的室內空間細微設計都需要做好,盡可能地滿足不同的空間需求,比如環節的色彩、空間布置、選定的材料、聲音等,不斷地進行整合。
醫院建筑的布局應該符合其合理性和完善性,不能只看當下的問題,需要從長遠的角度出發,實現醫院建筑的可持續發展,不要見縫插針盲目建設,要為將來的發展作考慮,預備一定的空間和余地,避免可能造成的資源浪費。整體布局以及各項工程的設計需要滿足醫院的需要,現代醫院建筑的分區需要涇渭分明,將每個部分盡可能地聯系起來,進而構成一個整體,通過合理的流程設計來縮短其流程,保證醫療的質量和安全。
所謂韌性,主要是指在突然遭受外部作用時,事務抵御外部作用的能力以及受到損害后回復原有功能的能力。而對于醫院的韌性發展,便是醫院在發展中應對學科變化、極端天氣變化、自然災害以及氣候變化時,建筑自身功能轉換的靈活程度、結構抗性以及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迅速恢復醫療職能的能力。
醫院的建設應運用更多智慧化手段,比如計算機、通信、網絡、信息化、數字化、自動化控制、大數據、AI、物流網等先進技術,從而提供溫馨、舒適的就醫和工作環境,降低能耗,更加綠色、節能、環保,同時方便就診,提高醫療服務的響應速度及服務水平,提升臨床工作效率,提高醫療質量,最終實現醫院的安全、可靠、高效、穩定運營。
現代的醫療體系應該給大家營造一個活潑輕松的氛圍,讓整個醫院充滿著生機,并且塑造綠色的環境來滿足患者的需求。
醫院建筑關系到未來幾十年乃至數百家醫院的發展。因此,我們需要有一個適當的先進意識。我們不僅要考慮現實,還要考慮長遠利益。例如,公共走廊墻壁、會診室和醫院病房不應使用乳膠漆處理,而應貼在特定高度的墻磚上。另一個例子是員工私家車的快速增長。對于新建的醫院,我們必須考慮足夠的停車位。原則上,停車位的床位比例為1:1。此外,醫院應正確對待現狀和發展的關系。隨著社會經濟實力的發展,幾年后,現有的建筑可能無法滿足醫療保健的需要。因此,必須為整個計劃的未來發展提供足夠的空間。
新的醫院規劃和建筑設計必須符合衛生要求。醫院職能必須充分發揮作用,幫助預防醫院內的交叉感染。內部功能區劃要科學化、人性化,實現清潔污染區劃和清潔污染轉化。回廊樓、急診樓、醫療樓、病房樓、后勤樓可以有機連接,緊密連接功能區。這不僅有助于普通患者的診斷和治療,也有助于重癥患者的順利搶救。治療結束后,可以在醫院內設置花果店、超市、自助銀行、茶室和露天花園,幫助患者減輕緊張和焦慮,因為康復、休閑和體育鍛煉設備可以設置在戶外,方便、放松、溫暖。
醫院的總體設計是一項十分復雜的過程,需要及時圍繞以人為本及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理念,幫助病人恢復健康,提供人性化的醫療環境,同時提升自身的質量和競爭力,促進醫療建筑設計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