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翠,周 晶
(新疆醫科大學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7)
2017年教育部頒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以下簡稱《實施綱要》)提出構建“十大育人”體系,組織育人質量提升體系是其一,對高校思政工作質量有重要影響。其中,《實施綱要》提出要發揮高校黨委的領導核心作用、院(系)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和基層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發揮工會、共青團、學生會、學生社團等組織的聯系服務、團結凝聚師生的橋梁紐帶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各項工作和活動,促進師生全面發展[1]。本研究從高校組織育人的定位、現實困境、發展路徑進行探析,以期完善高校組織育人質量提升體系,進而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提供助力。
高校組織育人體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大育人”體系之一,其作用的發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高校思政教育的成效。新時代高校組織育人應把握時代發展要求,順應高校人才培養需要,滿足青年學生需求,應發揮育人功能、完善育人職責、創新育人形式、營造育人氛圍,最終促進高校組織育人工作有質有效。[2]
在高校人才培養體系中,組織育人是重要組成部分,其工作的開展應堅持黨的領導,按照黨和國家教育方針,結合學校的具體實際、教育教學、學生管理等工作需求,最大限度地發揮人才培養和教育的作用。具體地說,就是要在高校黨委的領導下,突出政治功能,將思政工作放在首要位置,突出思想政治引領作用,凸顯價值引導功能,在線上宣傳平臺、校園文化氛圍營造等方面做細做實,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引導學生,幫助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高校組織育人工作的推進,不僅需要高校黨委統籌領導,更需要有計劃、有步驟、有質量、有成效地推進,要求高校各級各類組織明確目標,完善職責分工。一是要明確目標,緊緊圍繞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目標,推進各級各類組織育人規范化,扎實開展各項工作,提升人才培養能力。二是完善組織育人職責。在培養目標確立后,調動各級各類組織力量,發揮黨組織、團組織、學生組織等力量,動員學校、學生、家庭等各方要素,明確各自職責,以合理的組織運行方式、規范的組織運行制度等為實踐手段,進而推進組織育人工作的開展。
高校組織育人需整合各級各類組織資源,調動各方要素,發揮各要素優勢,加強協調聯動,創新組織育人形式,最大限度地達到育人效果。組織育人效果關鍵在于組織內各要素配合是否統一,各資源配置是否合理有序,資源統籌是否協調,效用發揮是否形成合力,因此,高校各級各類組織應發揮各自優勢,互補協作,整合資源,使資源有效配置、要素協調,達到育人目標。
高校組織育人工作的本質是思政工作,最終需要依靠組織制度、理念、規定等所形成的穩定的文化氛圍來保障組織育人系統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高校組織育人工作最根本的是做好思想引領,重視思想引領工作[3],要求組織統一青年學生思想,團結凝聚人心,有一套普遍認可的共同價值體系、價值觀念,或擁有良好的文化氛圍,真正讓共同認可的價值觀浸潤心田,讓青年學生發自內心地認可所在組織,這是高校組織實現育人效果的關鍵所在。
本研究以高校中與青年學生最密切的共青團組織為例,設計調查問卷,對高校共青團組織育人情況進行調研,選取新疆南北疆地區6所高校為調查對象,采取整群隨機抽樣的方式,共發放問卷2500份,回收2500份,剔除無效樣本97份,有效問卷為2403份。研究從組織育人情況和組織育人效果兩個層面考量,分別設計問題18道和16道,對題目進行內部一致性檢驗,內部一致性系數達到0.980,說明問卷可信度極高,選擇測量方法和題目具有穩定性、真實性和可靠性,同時,對數據進行因子分析,KMO值為0.974,Bartlett球形檢驗的顯著性水平p值為0.000,顯著性水平小于0.05,可以得出該數據非常適合用因子分析的方法進行結構驗證。
以高校共青團組織為例,分析高校共青團組織育人工作情況,進而為高校組織育人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按照實際情況,將組織育人情況劃分為規范性工作和提升性工作,探析兩者對組織育人效果的影響。本研究從高校共青團組織在規范性工作和提升性工作兩方面出發探析,發現無論規范性工作還是提升性工作等因素,都是影響其組織育人效果的因素,進一步做回歸分析,發現規范性工作對組織育人效果的影響更大。就各項具體工作分析,發現高校共青團組織在落實“3214”等基礎團務工作中規范性欠佳,共青團組織作為高校組織育人系統的子系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高校組織育人工作的規范性欠佳。
筆者發現高校共青團組織建設中,規范性工作是影響組織育人效果的重要因素,對規范性工作的具體內容進一步分析。依照李克特量表設計問卷,對高校共青團組織育人情況中規范性工作按照完成程度賦予1-5分,做描述性統計分析,在調研到“團支部在‘推優入黨’工作中有參與感”等問題上得分較低,低于均值,這說明基礎團務工作落實不夠扎實、“推優入黨”工作參與性有所缺失,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在落實各項基本工作時具體目標不明確,例如對于“推優入黨”的意義[4],需要青年學生參與等問題上思想意識還不夠深刻,影響到育人目標的實現,各要素目標達成效果不明顯,直接影響了組織育人的效果。
高校組織育人工作需要整合各級各類組織,統籌資源,更好地促進高校思政工作開展。在上述分析中,以高校共青團組織建設為例,在規范性工作開展基礎上,還需開展更多的提升性工作,以更好地適應學生需求,提升育人效果。在調研中,在“我校/院常年是否有品牌化的活動/項目”“團組織會主動了解學生訴求”等問題上得分較低,這反映出在針對青年學生精準化、個性化的需求方面沒有合理規劃,沒有精準配置好資源,在處理普遍性和個性化問題、在整體資源配置和精準資源配置上有所差異,未充分調動各方資源要素,影響了組織育人效果。
高校組織育人工作就是要筑牢思想根基,通過思想政治引領凝聚人心,形成共同的價值觀,最終實現組織育人效果。以高校共青團組織為例,組織育人工作的關鍵是學生對團組織的歸屬感與認同感,內化的思想價值觀念入腦入心。在調研中,在“對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的了解”“是否知道‘三會兩制一課’制度”等問題上,發現青年學生對領會黨和國家的重要會議精神、理解共青團基礎團務內容的等方面不夠深入,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高校共青團組織的思想引領工作還有待加強,思想文化浸潤的效果還有待提升,這是直接影響高校組織育人效果的關鍵。
高校組織育人工作應保證規范性工作的有效開展,滿足學生成長需求,順應時代發展。一是高校組織育人要順應時代發展需求,主動掌握和了解新時代青年學生的思想動態,把握其思想特征和成長需求,做好頂層設計,及時調整組織育人理念,優化組織育人機制,建立符合學生發展需求,順應時代發展的規范體制,對育人目標、內容、方式等方面及時做出調整,以適應新形勢下組織育人的新要求。二是在育人理念引導下,在保質保量地做好規范性工作的同時,結合學生的具體需求,有突破、有思考地開展創新性工作,采用青年學生喜歡、接受的方式開展工作,在理想信念、道德培養、行為引導等方面增進組織育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高校組織育人工作要突出政治功能的首要地位。一是提升組織能力為重點,在高校黨組織的領導下,保障學校黨委領導地位和作用在基層組織中的延伸,統籌協調教育教學、學生管理等工作,充分發揮各組織的能動性,最終實現組織育人合力的發揮。二是堅持黨建帶團建制度機制,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帶動各級各類基層組織將思想價值引領能力的提升作為工作重點,面對在信息時代成長起來的青年一代,應充分了解青年需求,做好青年朋友的知心人、熱心人、引路人,保障高校組織育人工作在黨的領導下,政治站位高,方向把得準,作用發揮好,增強組織育人效果。
高校組織育人在堅持黨組織的領導下,要統籌聯動各級各類組織育人資源,有效配置,進而實現育人目標。在高校黨委的統籌下,優化育人資源配置,定目標、定職責、定標準、定任務,調動一切積極力量和要素,實現立體化、多平臺、全方位地育人,例如高校共青團組織發揮引領青年、組織青年、服務青年的優勢[5],針對青年學生不同需求,采取多樣化精準幫扶,精準資源配備,為組織育人工作提供政策、經費、師資、場地等方面保障,把組織育人工作融入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全過程。
高校組織育人工作應緊跟時代需求,既要做好思想引領工作,又要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一是以線上思想價值引領為抓手,抓住高校組織育人的關鍵。當下,應充分認識互聯網帶給學生的影響,抓住網上青年工作這個關鍵,與青年學生站在一起,用青年喜歡的傳播方式和話語體系做好思想引領工作。以高校共青團組織為例,高校團委要建立新媒體平臺,在不斷探索中逐步形成了新媒體傳播矩陣,創作出優秀的、引領主流價值觀的傳播內容,真正做到站在理想信念的高地上,用學生喜歡的方式傳播黨的聲音。二是拓展組織育人實踐方式,在實踐中達到育人效果。通過組織頂層設計、精心規劃,開拓符合青年學生發展需求的實踐活動,繁榮校園文化,形成一批具有紅色基因、格調高雅的文化實踐活動,在實踐中鞏固理論知識,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6],提升學生品德修養,實現組織育人目標。
綜上所述,高校組織育人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一環,應把握時代發展脈搏,按照高校思政工作的整體布局,以科學理論為指導,不斷完善方式方法,規范組織育人工作、提升組織育人能力、整合組織育人資源、創新組織育人方式,最大限度地發揮組織育人作用,肩負起培養時代新人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