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慶華,肖杰文
(湖北民族大學體育學院 湖北 恩施 445000)
中小學義務教育階段,體育課程不僅擔負著提高學生體質和健康水平的重要使命,且是促使學生形成終身體育意識和終身體育習慣的基礎力量。因此,大力發展中小學體育教育事業尤其是提高體育課程教學質量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受經濟、社會資源等條件的限制,農村學校體育教學體系滯后于城市中小學,教學質量較城市中小學有著一定的差距。雖然,近年來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現狀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受多種因素的制約,一些地區農村中小學體育的發展狀況仍不容樂觀,存在諸多問題,阻礙農村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诖?,本研究采用文獻綜述法以及實地考察法,總結當前農村中小學體育教育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應對策略,以促進農村中小學體育教育事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經濟水平是影響農村中小學教學活動以及課外體育活動開展的重要因素。經濟水平滯后不僅導致農村中小學體育設施匱乏,且標準化程度不夠。雙億濤老師調查發現,南充市農村學校體育設施種類少、質量差、標準化不高等問題,且年久失修,存在老化和安全隱患問題[1]。王曉艷老師研究發現,西北地區農村中小學體育基礎設施較差,嚴重影響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2]。秦潔等研究發現,河南省第五次體育場地普查數據顯示,農村中小學體育場地建設資金占全省中小學資金投入的37.44%,表明農村地區的資金投入明顯不足,且主要以國家投入為主,社會力量的接入力度明顯較弱[3]。另外,陳麗青等以Z縣為例研究得出,農村中小學體育經費投入較少,導致體育設施與體育資源匱乏,影響日常教學活動的開展以及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進行[4]。綜上,農村中小學普遍存在體育設施匱乏、體育設施陳舊、體育設施標準化程度不高等問題。作者認為,除經濟因素外,體育實施陳舊、匱乏還與日常養護有關。農村學校大部分體育設施都屬于露天設施,長期的雨淋日曬會導致器械氧化、老化等,縮短使用壽命,因此體育設施需要定期的保養和修繕。此外,管理人員不正確的管理方式也是導致體育設施老化、損壞的重要原因。受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一般農村中小學未設專門的體育設施管理人員,體育設施缺乏日常的管理和維護,久而久之,體育設施容易損壞,加上修理不及時,可能導致體育設施徹底損壞。
師資力量是影響農村中小學體育教育的直接因素。受多種因素的限制,農村中小學存在師資力量薄弱、教師專業水平不高以及教師流失嚴重等問題。王為通過對江西省農村中小學體育師資狀況的研究,得出江西省農村中小學體育師資水平不高,教師的專業水平有限,與城市中小學存在較大差異[5]。楊戩等對湖北省羅田縣農村體育教學現狀的調查,得出體育教師數量不足,甚至部分學校無專業的體育教師;同時體育教師整體年齡偏大、學歷較低,專業技術水平偏低[6]。陳麗青等對54所中小學校進行調查,得出農村中小學體育師資力量薄弱,年輕的體育教師嚴重缺乏,且大多是本科和大專學歷[4]。另外,范啟芹研究得出廬江縣樂橋、石頭兩鎮15所農村學校存在專職體育教師嚴重不足的問題[7]?!按蠡鶖档霓r村中小學生群體”與“數量偏少農村體育教師”形成了供需矛盾,并成為阻礙農村中小學體育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絆腳石。分析認為,農村中小學體育師資力量薄弱是多因素共同作用形成。高壓力的就業環境下,一些畢業生迫于無奈暫時選擇到農村地區任教,但受農村教學環境、教師待遇以及地理環境等因素的制約,很多畢業生不安于現狀,以農村中小學為跳板擇機到城市工作,導致一些優秀的體育教師流失,這也是導致農村中小學教師不足的重要原因。
教學內容是影響教學質量和水平的重要因素。受專業水平、思想認識等因素的限制,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內容存在一些問題。丁榮研究得出,贛州市農村中學體育教學內容不能滿足學生和社會的發展需求,尤其是體育基礎知識重視程度不夠,導師體育教學內容缺乏基礎支撐條件[8]。李愛琴研究得出,河南省農村中學體育教學內容較為單一,且教學內容的安排缺乏科學性與合理性[9]。另外,張林認為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內容體系不完善,是制約農村學校體育改革與發展的深層次原因[10]。教學內容的合理性和科學性不足必然會導致農村體育課程教學質量的下降,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降低。因此,在農村學校體育的教學內容中,“運動健康”元素設計與體現不足是重要的問題。
作者認為,“體育與健康”課程應充分體現體育教育或體育運動的健康促進作用。中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科學的體育運動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且有利于學生良好人格的塑造。因此,中小學體育教學應重點圍繞“健康”進行,打造能真正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體育課程。但受專業知識的限制,大多數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的運動健康知識儲備不足,不能滿足日常教學的需求。主要體現在:(1)運動健康的理論知識儲備不足,無法將相關知識融入體育課程內容的設計中,導致體育課程內容的健康元素設計不足。體育課程內容的設計不僅關乎體育課程的質量和水平,且影響學生體育價值觀以及基本體育理念的形成。(2)實踐運動過程中,無法精準科學的把控學生生理機能的變化,尤其是不能科學地使用簡單的生理機能監控指標控制運動過程中的風險。
鄉村振興是推動農村發展的重要舉措,其中體育事業在鄉村振興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鄉村振興過程中,農村學校體育教學肩負著促進學生身體全面發展和塑造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重要使命,應重點支持農村中小學體育設施的發展與建設,為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提供更加完備的體育設施,促進農村學校體育的發展,而農村中小學教育事業的發展也是鄉村振興成果的重要標志。隨著社會對體育運動健康促進作用的不斷重視,學校體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因此,中小學體育教育的發展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還能提高學生的升學率。在鄉村振興過程中,政府應將支持中學體育教育作為重要的內容,并在政策、資源等方面給予具體的支持,尤其是幫助中小學完善和建設體育設施。另外,在鄉村振興過程中,相關部門也可以利用當地高校的體育師資力量助力農村中小學體育的發展,利用高校體育的師資力量對農村中小學教師進行培訓,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創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地區特色體育課程是現代體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地區特色體育課程不僅豐富了體育課程的內容和種類,且是傳承地區體育文化的重要方式。因此,應充分利用地區的體育資源構建特色農村中小學體育課程。鄉土體育資源是農村中小學體育課程的重要補充,不僅能豐富體育課程內容,且能激發學生對體育課程的興趣。因此,應充分利用地方體育資源構建特色體育課程,豐富農村學校體育的內涵,尤其是民族地區。以湖北恩施州為例,恩施州作為湖北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州,有著豐富的體育文化資源,其中不乏國家級的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如利川肉連響、來鳳擺手舞等。目前,經過改編的肉連響、擺手操已成為恩施及相關縣市部分中小學特色的體育課程以及課間體育活動。此舉不僅打造了學校的特色體育課程,且構建了肉連響、擺手操的校園傳承模式。因此,作者認為未來應重點推動肉連響、擺手操等優秀的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農村中小學,構建農村中小學特色的體育課程。在這個過程中,政府應在傳承人與中小學之間搭建平臺,讓傳承人走進中小學推廣優秀的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積極利用傳承人的人物形象、傳承故事向學生輸入正能量的思想認識,為推廣民族體育文化奠定思想認識基礎。
“體質健康”是中小學體育課程的核心元素,因此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是中小學體育課程的重要使命。在體育課程內容的設計上應更加關注學生的“健康水平”,充分體現體育課程的健康元素。相比于城市中小學,農村中小學體育課程的健康元素體現不足,甚至難以尋覓運動健康的因素。作者認為,農村中小學體育課程的設計應從兩個方面體現健康元素:其一,重視體育課程實施過程中對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打造有效的運動健康課程;其二,在運動過程中,重視學生身心健康的變化,減少運動損傷以及發生不良運動事件。圍繞以上兩點,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要加強運動生理學、體育保健學、健康教育學、運動損傷等課程知識的學習,提高知識儲備能力,為體育課程“健康元素”的設計與融入奠定理論基礎。對于這一舉措,地方院校的體育學科應為當地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提供更多的進修和培訓計劃,并建立長期可持續的發展機制和工作模式。此外,在掌握基礎理論的基礎上,應多在實踐中以應用。如此才能做好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而更好地駕馭“體育與健康”課程,讓該課程真正成為提高學生體質健康的“幫手”。
綜上所述,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存在教學設施陳舊、匱乏、標準化程度不高、體育教師師資力量薄弱且教師流失嚴重、教學內容不能適應學生和社會的發展需求等主要問題,建議采用充分發揮鄉村振興戰略在發展農村中小學體育教育事業中的作用,充分利用地方體育資源構建特色的農村學校體育課程,打造以“運動健康”為主體的農村學校體育課程等措施,以提升農村學校體育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