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圣國
(江蘇省泰州市第三高級中學 225323)
基金項目:本文為泰州市教育規劃2020年度立項課題《基于數據分析的高中數學個性化拓展訓練研究》(課題編號:tzghyb2020-023)研究成果之一.
數學是高中學生學習的重要科目之一,高中數學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理清當前的教學思路,要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尊重學生的發展規律,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模式,要通過數據分析來制定有效的高中數學訓練,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當中,增進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及時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為學生的學習建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原本枯燥乏味的高中數學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起來,使抽象的數學概念更加形象化具體化,便于學生的理解和吸收.
之所以要通過數據分析來建立高效的高中數學訓練課堂,是希望可以清楚地認清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出現的錯誤以及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并針對該教學內容進行細致化的講解,幫助學生擺脫學習困難.數據分析在高中數學訓練課堂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可以幫助教師理清教學思路,能讓教師清楚地了解到學生的學習情況.數學這門學科與其他學科最大的不同點在于數學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和邏輯性,所以學生學習起來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如果教師不能及時糾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很容易會誤導學生,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而將數據分析引入到高中數學訓練課堂當中,可以讓教師客觀地去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為每一個學生制定更加適合其自身發展規律的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學生的做題精準度,避免學生之間產生兩極分化,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增進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的熱愛上數學這門學科,讓學生可以享受學習的過程,并且還可以將被動的教學形式轉化為主動地學習形式,將單向的教學模式轉化為雙向的溝通形式.
考試作為總結學生學習情況的方式之一,教師可以結合學生試卷答題情況來展開高中數學訓練課堂,通過對比學生的試卷去分析當前學生在學習當中的不足,很多學生會在同一個地方出現錯誤,這就證明這一個知識點相對較難,或者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這一知識點的講解.教師要對該知識內容進行更為細致化的講解,讓學生明白該知識點的使用方式,從而讓學生在日后面對同樣問題時不再出現錯誤.并且教師還可以通過觀看學生的試卷來了解學生近期的學習情況,試卷分數可以直觀地反映一個學生基礎知識是否扎實,對于基礎知識不夠扎實的學生,教師則要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在講解新的知識點的同時要讓學生去回憶舊的知識內容,從而將新舊知識點連接起來.例如高中數學教師在講解三角函數這一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講解完任意角和弧度制的時候,讓學生去思考任意角的三角函數,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內容,主動的預習下一節課的知識,這就會讓學生可以緊跟教師的腳步,在完成基本的學習習題后可以適當的提高學生的習題量,讓學生在考試的過程中建立起清晰的答題思路,最終達到其應有的教學目的.
高中數學教師在講解完一個單元或者是一個重要的知識點后,可以在課堂上定期地開展綜合測評.通過學生的答題情況來總結該單元的教學情況,從而來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比如高中數學教師在講解平面向量這一單元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去做典型的習題,然后再讓學生對自己經常出現錯誤的地方進行整理和歸納,將錯誤的地方整理到錯題本上,并收集學生的錯題本.通過觀察學生的錯題本來明確當前學生對于平面向量學習中存在的誤區,由此可見,在課堂上定期展開綜合測評,可以提高學生的做題精準度,可以讓學生真正的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讓學生學會將零散的知識片段串聯起來,將新舊知識點連接起來,讓學生在腦海里形成清晰的知識邏輯框架體系,為學生日后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總結能力和自我歸納能力,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錯題整理習慣.
每一位高中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其接受能力有所不同,所以教師在展開數據分析的高中數學訓練課堂時,要考慮到學生的發展規律,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自主預習情況來展開高中數學課堂.自主預習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教師在開展自主預習的時候,要為學生設定一個預習方向,很多高中數學教師雖然要求學生進行自主預習,但是沒有設置預習方向,這會使學生的思維變得混亂,學生沒有一個大致的學習方向,從而提不起學習興趣,例如高中數學教師在講解總體分布的估計這一節課的時候,可以讓學生結合總體特征數的估計這一節課的內容,展開自主化預習,讓學生初步的了解總體分布的估計的概念以及性質.教師在正式上課時,根據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來評估學生的自主預習情況,對于學生預習好的地方,教師可以不用細致化的講解,而對于學生預習后沒有真正掌握該概念的地方,教師則要進行細致化的講解.通過這種教學形式,利用有限的時間去講解更多的知識內容,可以大大地提高高中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會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因此老師在開展數據分析的數學訓練時,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具體方法如下:
第一,合理分組,明確問題.首先,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第一步就是合理分組,班級中學生的數學成績參差不齊,所以老師在分組的時候需要考慮好組內成員的搭配問題,防止出現都是“學優生”一組,或者都是“學困生”一組;也不要出現男生一組或者女生一組的現象,在分組的時候需要保持每組男女比例和總體水平差不多,而且每個小組中都包括不同層次的學生,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小組合作的學習中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其次,老師需要安排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的討論內容,讓學生確定自己的學習方向,這樣才能讓學生高效學習,讓學生有目的的展開數學訓練,收獲學習的快樂.最后,老師在學生完成小組討論后,可以出一些和本節課相關的知識點,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搶答,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學生會不斷回想本節課所學習的知識,不但能夠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能夠進一步鞏固學生的數學知識.
第二,引導學生學習.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老師需要把課堂還給學生,但是老師也需要從中適當的進行引導.在開展小組學習的時候,老師需要鼓勵“學困生”發表自己的觀點,讓“學優生”帶動課堂的學習氛圍,可以讓學生之間互相幫助,并在合作中形成良性的競爭.學生有時候解決一道數學題只需要一句提醒或者是一句點撥,因此老師需要在學生討論陷入瓶頸時及時給予指點,讓學生可以感覺到茅塞頓開,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梳理數學思路,最終解出答案.這樣一來,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讓學生可以攻克一個又一個數學難題.在小組討論中,老師需要留給學生足夠的討論時間,讓學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觀點,并通過小組內不同成員不同想法的碰撞,最終得出一個答案.通過這種方法,還能夠培養學生“求同存異”的觀念,讓學生可以學習其他人身上的優點,不斷改善自己的缺點.在課堂結束的前5分鐘,老師讓學生分析并總結在小組學習中自己的表現,有哪些優點和不足,以及在后續的學習中可以怎樣改進,還可以讓學生說一說其他人對自己的幫助.通過總結能夠讓學生知道合作的好處,也可以讓學生感受學習競爭.
第三,控制小組合作學習時間.老師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需要控制好時間,通過科學的方法引導學生討論,而不是讓學生毫無目的的學習,那樣只會浪費課堂教學時間,并對教學質量造成影響.所以老師需要合理規劃自己的教學時間和學生合作的時間,讓二者的關系達到平衡,不能把課堂上的時間完全交給老師,也不能完全交給合作學習,只有找到平衡點,才能提高學習效率.此外,在進行合作學習時,老師需要做好輔助工作,引導學生通過正確的方法進行學習.在數據分析理念下,讓學生知道如何討論問題以及解決問題.
高中數學教師要通過精準的數據分析來及時地了解學生在學習當中遇到的問題,結合學生的預習情況,或者是學生的綜合考試成績來評定學生,進而制定更為符合學生發展規律的教學計劃和教學模式,使高中數學課堂變得更具有效率,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符合學生的發展規律,迎合新課程教學理念的需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生的做題精準度,為學生的學習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