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歆愷
如何盡快實現角色轉換,順利度過小升初“斷乳期”,不論是對新生還是對初中班主任來說,都十分關鍵。班主任作為班級德育工作的直接“引領者”,應積極向學生和家長傳授“通關”攻略,而這一份“通關”攻略可以從四個著力點出發。
跟新生的第一次見面對班主任來說特別重要。根據心理學的首因效應,如果新班主任和新班級能給新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就能第一時間贏得學生的信任并初步凝聚班級的合力,為新生適應初中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應特別說明的是,創造良好的第一印象,可以不露痕跡地滲入即將打造的班級文化。新生們被編到某個班是毫無思想準備的,但在新生進校前,班主任對班級的文化建設卻應有相當充分的思想準備。因此,只有班主任在提前備班過程中致力于班級文化研究,思考在第一次見面時如何滲透班級文化,才能更好地在開學第一天形成首因效應。
在新生入學前,班主任提前把新生的席卡制作好并擺放在相應的座位上,有助于提升新生入學報到的效率。不僅如此,新生入學后找到寫有自己名字的席卡,并順利就座,整個過程有條不紊,會讓新生產生對新班主任的初步認同。
給新生準備的“見面禮”,可以是一張帶有校園文化標識并寫有班主任祝福的小書簽,也可以是班主任寫給新生和家長的一封信,甚至可以是往屆學長的現場分享。
這些“見面禮”可以從不同的維度向新生傳播新學校的校園文化、新班主任的帶班特色和班級文化,這有助于新生更全面地了解新環境。而寫給家長的信給予家長新生入學指導,在讓家長感受到班主任的負責態度和豐富經驗外,還可以向尚未謀面的家長傳遞班主任的帶班理念,這樣能夠以最快速度贏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
在這個環節,所有新生都是記者,都可以向班主任提問。這樣可以拉近班級新生和班主任的距離,有助于增進新生對班主任的了解。
拍攝入學第一張集體照,這是最容易產生班級凝聚力的做法。班主任可以在初二和初三開學第一天以及畢業之時都在同樣的地點拍攝相同姿勢的照片,不僅可以形成對比,還可以看到每個學生在初中三年的成長印記。
通過播放往屆學生在初中所有活動照片構成的PPT,可以第一時間喚起新生對新班級和新校園的憧憬和無限期待,更直觀地引領新生沉浸在新校園和新班級的文化海洋之中。
給新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之后,班主任還需要指導新生熟悉并適應新學校、新班級,進而通過入學教育等活動讓班級初步具備凝聚力,使新生在心理上開啟中學大門。
讓每一位新生上臺自我介紹是入學初班主任的常規做法。但是一般的自我介紹模式是報姓名、談畢業學校、分享自己特長或獲獎情況。這樣的介紹往往會因容量大、人數多而影響同學間真正熟悉彼此。
事實上,班主任可以讓學生回家向父母了解后介紹自己姓名的由來。一方面,這種方式能體現姓名的特點和含義,有助于加強記憶;另一方面,學生在向父母了解的過程中,能充分感受到父母在姓名中對自己的愛和寄予的希望,這也是一種感恩教育。
新生入學后,班主任應帶領全班學生參觀校園的每一個角落,熟悉各學科教師的辦公室,還要熟悉教務處、德育處等學生接觸概率較大的部門辦公室,這些都有助于新生熟悉并適應新校園。需要說明的是,校園內的醫務室和心理咨詢室對學生入學后的安全來說特別重要,班主任要帶領學生參觀并牢記這兩個地方,避免將來班級出現突發事件時學生手足無措,不知求助地點。
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是心理學的技術。在新生入學初,使用團輔技術可以通過組建團隊、小游戲等方式使班級新生迅速融入班級,形成凝聚力,也可以幫助班主任在活動中第一時間發現在性格心理上弱勢的學生,以便后續更好地關注并幫助這些孩子。
如清華大學心理學系樊富珉教授曾推薦一個團輔小游戲:讓新組建的團隊成員在提前準備的小番茄中找出兩個一模一樣的小番茄。結果自然是找不到的。班主任可以借此告訴學生:世界上找不到兩個一模一樣的小番茄,就像班級所有同學的性格是不一樣的,在將來的相處中,同學們要彼此包容、彼此謙讓、彼此諒解。這樣的活動可以幫助新生更好地適應新的人際交往環境。
學校在新生入學時一般會開展新生入學教育活動。活動的內容一般是校規校紀的學習,有的班主任會延伸到班規的確立。這肯定是有必要的。但在這個環節,班主任還可以做得更多一些。新生入學后,班主任還應指導學生學會主動交往、主動學習、主動幫助同學和老師,使新生更容易被新環境悅納。
班主任可以對新生進行問卷調查以了解情況。問卷內容要有利于新生不忘過去、憧憬未來。很多新生入學初會下意識地把新老師、新同學與小學老師、同學進行對比,有些新生甚至會陷入過去而始終無法適應新環境。
班主任設計調查問卷可以有三個方向:一是問問新生小學時遇到的最好的老師及其優點,談談自己最期待遇到的老師形象;二是問問新生希望新班級是怎樣的集體,為達到這個目標,有沒有好的建議;三是問問新生是否愿意擔任班干部,有何特長和愛好,可以在哪些方面為集體出力。
這三個方向不僅能引導學生回顧小學美好的師生關系,同時在對新班級的憧憬中主動打開心理之門。
小學和初中在學習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初中比起小學,學生在校時間延長,學習強度增大;小學階段教學內容少,教學節奏慢,同一知識點重復多遍操練;初中階段教學內容明顯增多,教學節奏明顯加快,知識再現率少。針對這些變化,教師在新生入學之時,對他們進行具體而有效的學習方法指導非常有必要,要在指導中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學生制訂學習計劃,首先要確立明確的目標,然后參照“生物鐘原則”加以細化和實施。班主任可以因勢利導,提醒學生在高潮時增加任務量,提高效率;在低潮時則聯結正常的任務量,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班主任在新生制訂好計劃后要檢查其是否科學合理,然后對每一個學生進行跟蹤觀察,檢驗學生計劃實施的有效性,以便后期進行科學調整。
班主任對學生目標實施的效果要及時進行評價,幫助學生及時調整計劃或保持動力。例如,初中階段計劃中預習和復習工作非常重要,班主任可以定期舉辦預復習方面的班級競賽,鼓勵新生盡快做好并能長期保持完成計劃中的相關環節。
當目標管理達到預定的期限后,家長、教師、學生三方一起考核目標完成情況,總結目標管理過程的得失。每個月的目標達成后,應商量討論下一個月的目標,重新制訂新計劃,開始新循環。如果目標沒有完成,也應該分析原因所在,重新制定合適的新目標。在小升初過渡的關鍵期,引導學生運用“目標管理法”進行自我管理,能激起和發展他們的自主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堅持等良好品性,為其今后的自主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班主任應在入學初創造良好的班級輿論環境,贏得家長的支持,締結家校同盟關系,一起指導學生適應中學生活,從而更有效地保證每一個新生盡快融入新校園。
在新生入學后,班級有很多工作要開展,如搬發新書、領取勞動工具、打掃班級衛生等。班主任要善于在這些工作中發現為班級服務、主動奉獻的典型案例,不僅要表揚鼓勵這些行為,及時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怎么幫助他人,營造團結友愛的班集體,更需要經常把這些美好的瞬間發到家長群,贏得家長對新班級的認同。
新生入學之初,班主任及時召開一次家長會很有必要。第一次家長會是建立家校互信關系的好機會。
在新生家長會上,班主任可以分享自己往屆帶班精彩瞬間的影像,介紹新班級任課教師的優勢和特點,宣傳學校的教育理念、自己的教育觀念,還要宣講學校的規章制度,特別是手機問題等敏感話題。這些介紹可以幫助家長最直觀地了解學校和教師,以便他們今后配合學校對孩子進行教育,幫助孩子盡快實現小升初的過渡。班主任在家長會上還需要根據開學一兩天對班級的觀察情況對家長進行小升初適應指導,讓家長對孩子如何度過小初銜接期有具體的抓手。
班主任更需要在家長會上表達自己對每一個學生的愛,讓家長自覺地站在班主任同盟軍的位置。
班主任在家長會上可以向家長推薦家庭教育讀本;可以推薦線上線下的家長教育課程、微信公眾號等家庭教育信息;可以組建交流家庭教育的微信群;有能力的班主任還可以告知家長,自己將定期開設家庭教育課堂或沙龍。通過以上方式,班主任可以引導家長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自我修煉中來,提升家長家庭教育專業能力。
總之,小升初銜接過程中,初中班主任要有新招和妙招,利用首因效應滲透班級文化,引導新生主動適應新環境,在增強學生自主能力的基礎上開展科學有效的學習指導,締結家校同盟關系,用真心、愛心幫助新生順利走進初中生活,快速融入集體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