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潤生 周燕微
顧潤生:“明德學堂:陽光兒童‘力行’新勞動實踐”項目的內涵是什么?
周燕微:明德,是我校傳承百年的校訓,也是學生發展的核心目標。明德學堂,是培養兒童勞動素養的勞動時空、實踐載體、育人平臺,我們希望引領兒童在真實的勞動場域中探究、實踐、互動,吸引兒童“參與”直至深深“卷入”。“力行”強調身心參與,手腦并用,躬行實踐,知行合一。“新勞動實踐”指在新時代背景下,引導兒童能堅守和傳承,能有思考、有德性地勞動。兒童在勞動實踐中,增長勞動知識和技能,涵養積極的勞動態度和勞動精神,促進其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對自然的認識、認同和尊重,指向“勞動在場”“教育在場”。“陽光兒童”是學校的育人目標,突出培養“心中有愛、眼中有光、手中有活、腳下有勁、靈魂有趣”的幸福勞動者。
總之,“明德學堂:陽光兒童‘力行’新勞動實踐”項目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新時代中小學勞動教育理論為指導,以兒童的身心陽光發展為基礎和價值立場,以“明德學堂”這一育人平臺為載體,以“力行”為實踐的方式和橋梁,通過“新勞動實踐”培育“陽光兒童”。
顧潤生:“明德學堂:陽光兒童‘力行’新勞動實踐”項目的實施路徑有哪些?
周燕微:“明德學堂”是兒童品格提升的主陣地,“陽光兒童”是活動主體,“新勞動實踐”是行動方式,項目主要通過物型空間建設、系列課程實踐、系統評價引領三條主線推進。“智履學園”“躬耕田園”“行知樂園”既是物型空間建設目標,更是項目實施的重要載體。“智履學園”指向以自理、家務、班務為主的日常勞動實踐,注重“手腦并用”,培養“生活小主人”;“躬耕田園”指向以田園耕作為主的生產勞動實踐,注重“出力流汗”,培養“時代新農人”;“行知樂園”指向以志愿服務、職業體驗為主的服務性勞動實踐,注重“知行合一”,培育“未來建設者”。學校以生活的全景式參與、項目的境脈式推進為邏輯方式進行課程實踐,在過程性、激勵性的評價引領下,實現人與自我、人與他人、人與自然和社會的自在表達,提升兒童“至善、敏毅、擔當”的核心品格。
顧潤生:“明德學堂:陽光兒童‘力行’新勞動實踐”項目有哪些創新之處?
周燕微:“力行”不是在教室里“講勞動”、在黑板上“畫勞動”、在展示會上“秀勞動”,而是實實在在地“做勞動”,讓兒童在動手實踐、出力流汗中接受鍛煉、磨煉意志,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充分發揮勞動的育人功能。項目具體有三個方面的創新實踐。
一是載體創新。新勞動實踐不是單一地組織一個又一個的勞動主題實踐活動,也不是通過勞技課一節一節“教勞動”,而是打破課程邊界,以“做學創一體”“家校社聯合”為原則,整體架構、融通實施。在項目實施中,我們創新設計手腦并用、知行合一的“智履學園”“躬耕田園”“行知樂園”三大實踐載體及行動方案,將教育的勞動性和勞動的教育性結合,努力實現“勞動在場”“教育在場”,使得勞動教育“有形有魂”。
二是機制創新。融入新型的學習方式是落實新時代勞動教育的重要一環。項目以生活的全景式參與、項目的境脈式推進為運行機制,兩翼平衡,雙向推進,為兒童構建立體化全景式勞動場域和序列化成長脈絡,引導兒童全身心體驗,縱深推進品格養成。學校組織開展項目化、主題式的學習,讓兒童在具有一定挑戰的、真實的、綜合性任務中經歷完整的勞動過程,調動兒童參與的積極性,促使兒童將學科中學到的知識、技能在任務完成中綜合運用,并在過程中培養團結合作的意識和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身體力行、堅持到底的意志品質。
三是育人模式的突破。勞動教育是“立德樹人”的重要路徑。項目以勞動教育為支點,“基于勞動”又“超越勞動”,讓兒童由課堂走向“田野”、走向更廣闊的世界,發揮新時代勞動教育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等綜合育人價值,兒童的成長方式更加多元。
顧潤生:“明德學堂:陽光兒童‘力行’新勞動實踐”項目實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周燕微:我們圍繞項目建設目標,不斷深化項目實施,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是“在場化”的物型空間逐步形成。結合項目進程,建設并不斷豐富校內勞動實踐體驗場館,拓展與勞動相關聯的校外實踐基地、場館、院校等資源,形成可視化的兒童品格習養空間。
二是“向兒童”的“力行”課程有序推進。在勞動實踐過程中,我們堅持“更小一點、更活一點、更近一點、更實一點”的工作原則,拓展整理課程、自理課程、自治課程等實踐課程,滲透“勤儉、奮斗、創新、奉獻”的勞動思想,引領兒童由勞動技能到勞動習慣、勞動思維、勞動情感的步步深入,在體驗中獲得品格的提升,進而實現“至善”“敏毅”“擔當”等品格的自我習養。
三是“定制式”的“明德”體認具身抵達。逐步展開并走向深入的新勞動實踐,不僅改變了兒童,也轉變了教師的育人理念。理念的轉變、文化的浸潤,帶來教師行動的自覺、理性和深刻,激勵大家在“有勞動有教育”“有數量更有價值”的新勞動實踐中不斷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