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年輪,銘刻著中國奇跡。嫦娥探月、北斗組網、天問探火……這是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國砥礪奮進的輝煌十年,也是中國科技事業實現歷史性跨越的非凡十年。
十年科技,十年輝煌。“中國芯”“智能造”“未來車”“數據港”“清潔能源”等硬核技術加快發展,科技創新按下快進鍵,全面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有力支撐民生福祉改善,中國正向著世界科技強國的宏偉目標大步邁進,在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中一路躍升至2022年的第11位。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推動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顯著提升,引領帶動我國科技創新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我國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涌現,科技創新的體系化能力不斷增強。
“經國序民,正其制度。”我們何以能在美西方反華勢力遏制打壓下取得一個又一個重大創新成果?“中國之制”的治理效能,功不可沒。正是因為健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把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同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有機融合,我們才能不斷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推動科技自立自強不斷取得新成效。
科學技術過去是、現在是,將來還是第一生產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加快推進科技創新、建設世界科技強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
殷殷囑托,催人奮進—
一路披荊斬棘,一路高歌猛進。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時代十年是中國科技事業發展進程中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十年。“要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科技創新的落腳點”“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趨勢,下好‘先手棋’”“要堅持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從國內考察到出席大會,從主持集體學習到作出重要指示,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部署和推動一系列重大舉措,推動科技創新事業密集發力、加速跨越,重要技術領域進入跟跑、并跑、領跑“三跑”并存階段。春華秋實,踵事增華,我國科技創新領域的并跑、領跑比例不斷擴大。一批引領性、原創性和標志性的重大科技成果如同雨后春筍般競相涌現。可以說,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這十年,是我國科技進步最大、科技實力提高最快的十年。
環顧全球,科技創新日新月異、一日千里。以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移動通信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突破應用,以基因編輯、腦科學、合成生物學、再生醫學等為代表的生命科學領域孕育新的變革,融合機器人、數字化、新材料的先進制造技術正在加速推進制造業向智能化、服務化、綠色化轉型,以清潔高效可持續為目標的能源技術加速發展將引發全球能源變革,空間和海洋技術正在拓展人類生存發展的新疆域。世紀疫情、百年變局交織激蕩。個別國家為壟斷自身科技優勢,對其他國家科技發展進行遏制打壓,把科技問題政治化、武器化,執意打造所謂“小院高墻”“平行體系”。
“大河奔流開新路,層巒竦峙爭高峰。”從某種意義而言,以人工智能、芯片為代表的關鍵核心技術對我國來說,不僅是一時一地的發展問題,更是關乎14億人可持續發展的生存問題。能否咬緊牙關、更上一層樓,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構建自主可控的產業鏈、價值鏈,事關14億人未來的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也是進入新發展階段后中國主動求變、應變的必然之舉。
國家要強大、中華民族要復興,必須以更大力氣推進科技創新,系統增強科技支撐、引領、保障能力,不斷提升我國發展獨立性、自主性、安全性。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握大勢、搶占先機,直面問題、迎難而上,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歷史長河滾滾向前,時代號角催人奮進。黨的二十大是在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實踐證明,“我們完全有基礎、有底氣、有信心、有能力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乘勢而上,大展宏圖。”砥礪新時代,奮進新征程。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定信心,攻堅克難,不斷增強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向著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