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珊珊
(日照市嵐山區人民醫院 山東 日照 276800)
母乳喂養通過母親乳進行嬰兒喂養臨床研究結果中發現,母乳中具備較多營養豐富物質,母乳喂養可實現新生兒營養攝入保障,其與混合喂養、奶粉喂養進行對比,母乳喂養能夠促進新生兒提升自身免疫力及抵抗力,使新生兒智力發育更加健康,并減輕兒童期肥胖,幫助兒童緩解過敏反應,降低成年期的發育障礙情況[1]。世界衛生組織中建議,新生兒出生后6個月內利用有效的母乳喂養方式能夠使新生兒病死率及患病率降低。新生兒出生后6個月可利用混合喂養方式,直至2歲可停止母乳喂養[2]。產婦由于對母乳喂養知識不夠了解,使其產后母乳喂養率降低。同時,產婦產后飲食如不夠合理健康會使奶量減少,營養攝入不足對于新生兒健康產生一定影響,會造成不良反應。因此,需要對于產婦產后實現全面系統的指導,確保母乳喂養具備規范性及科學性,報道如下。
在院內2020.3-2021.5期間收入的分娩產婦中選取60例,應用抽簽方式將入組患兒分為參比組、分析組,兩組均為30例。納入標準:產婦無術后并發癥,為單胎妊娠,家屬同意此次研究。排除標準:奶量較少不適合實施母乳喂養者。參比組均在22-35歲中間,平均26.92±1.27歲;分析組均在23-35歲中間,平均26.84±1.35歲,對于兩組一般資料進行統計,兩組對比無差異P>0.05,可對比。
參比組應用常規護理指導,產婦分娩后應指導其在產后一小時實施開奶、喂奶,需要叮囑產婦避免食用寒涼食物以及使用脹奶、回奶食物,指導產婦需要實現定期擠奶,并清潔乳房,提高母乳質量。產婦需要與新生兒盡早接觸,并有效實現母嬰感情培養,護理人員需要為其實施定期查訪,并對于產婦產后情況進一步觀察,糾正其不良飲食習慣及喂奶習慣,使其能夠順利喂奶。
分析組在此基礎上應用母乳喂養指導護理干預:①健康教育:護理人員需要積極與產婦全面溝通,使產婦能夠體會為人母的喜悅之情,并為其進行產后母乳喂養知識指導,向產婦發放母乳喂養,保養知識手冊正確發放,向產婦實現母乳喂養好處進行講解,提高母乳喂養率,有利于促進產婦子宮收縮,使新生兒的免疫力、身體機能提高。②情緒改善:不良情緒會對于產婦的喂養積極性產生較大影響,同時可造成乳汁質量降低,需要對于護理人員的個體情況進行溝通,提高產婦母乳喂養積極性,并指導產婦能夠維持規律作息,確保具備充足體力,漁產腹肌,新生兒今早接觸,提高產婦喜悅感。③乳頭護理:部分產婦分娩后的乳頭部位會表現出凹陷狀態,對于新生兒的吸吮質量產生一定影響,會造成母乳喂養失敗。護理人員應對于乳房實現積極按摩指導,產婦應進行少量擠出乳汁,并對于乳頭進行刺激,并能夠采取自然反應促進乳頭部位突出,可利用大拇指針對乳頭進行按壓,雙手應將乳頭向外抻拉,反復多次對乳頭進行刺激,必要時可利用吸奶器將乳頭吸出,并少量實現母乳吸出,對其進行初次母乳喂養。應指導產婦喂養前進行雙手洗凈,并采取溫水進行乳頭擦拭,對乳房進行清潔,同時應在規定時間內確保適宜的姿勢進行喂養,喂養后需要應用少量乳汁進行乳頭保護。④母乳喂養護理:新生兒出生一個小時后,應指導產婦實施喂養,應對其實現專業護理人員實現全面指導,并針對乳房實施有效護理,確保能夠盡早開奶,及時發現可發現產生的問題,并積極做好日常交接,分娩24小時內需要進行產婦母乳知識指導喂養,為產婦進行盡早按摩,確保盡早開奶。⑤乳房按摩指導:應積極指導產婦保持平臥位或坐位,充分暴露乳房,利用干毛巾對于乳房實施熱敷,并利用一塊干凈毛巾墊在乳房下一側乳房,采用四部按摩法,并應利用同樣方法進行另一側乳房按摩,全面促進乳腺疏通,使乳汁含量分泌增加。⑥飲食指導:應為產婦進行均衡飲食計劃制定,叮囑產婦盡量攝入大量的維生素、蛋白質、纖維素等營養物質,確保為新生兒提供足夠營養,避免攝入刺激含量食物,引發新生兒產生腹痛,同時,應避免攝入熱毒性食物,預防新生兒燥熱,使喂養難度增加。
觀察研究護理指標:開奶時間、泌乳量充足率、母乳喂養率。

分析組開奶時間(32.35±4.22)min,參比組開奶時間(55.35±4.50)min,分析組開奶時間更短(t=20.4204,P=0.0000),分析組泌乳量充足率93.33%(28例)、母乳喂養率90.00%(27例),參比組泌乳量充足率50.00%(15例)、母乳喂養率46.67%(14例),兩組對比有差異性(X2=13.5714、13.0167,P=0.0002、0.0003)。
新生兒應用母乳喂養具備較高的營養價值,母乳中富含較多及較為豐富的維生素、蛋白質、氨基酸等,同時具備較多微量元素,能夠進一步促進其新生兒智力改善。同時,母乳中具備乳鐵蛋白,能夠使新生兒機體鐵驗素吸收量提升,使其增強造血功能,預防新生兒出現貧血[3]。母乳中的牛硫磺能夠全面促進大腦發育,核苷酸以及溶酶菌能夠積極發揮及預防疾病,有利于促進細胞發育。母乳喂養能夠使新生兒快速生長,如母乳喂養時間相對較長,其新生兒智力發育水平及身體素質均可獲得理想改善。世界衛生組織中明確表示,母乳喂養通常為新生兒出生6月后通過母乳喂養實現新生兒接觸機會提高,使其母乳經濟改善,促進母嬰感情,輕產婦不良情緒[4-5]。
針對現階段產婦的母乳喂養情況進行分析,大部分產婦對于母乳喂養的相關知識了解度較低,對于母乳喂養積極性產生負面影響,降低母乳喂養效果。為有效促進母乳喂養依從性提高,可對于產婦實現系統性母乳喂養指導,通過針對產婦母乳喂養知識進行全面講解,使產婦能夠提高依從性及了解度。本次研究發現,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問題:提高產婦喂養知識、產婦心理問題掌握度。產婦心理問題一般為無法有效適應母親角色,不能積極進行母乳喂養。在此過程中,護理人員應積極與產婦實現密切交流,為產婦對于母乳健康知識指導以及飲食知識進行講解,并為產婦實現乳房保健知識宣教,提高產婦的認知。使產婦母乳喂養依從性提升,如缺乏母乳喂養技巧,護理人員應在產婦產后1小時內實現母乳喂養指導,實現早哺乳、早接觸,產婦的生理問題一般為泌乳量不足、乳房凹陷、乳房不通等,應為產婦實施母乳喂養相關知識宣教,利用乳房按摩、熱敷等促進乳腺疏通,確保具備充足的乳量。同時,應對于產婦進一步實現飲食指導,確保乳汁質量正常,可為其提供足夠營養。為有效避免新生兒不適,應確保母乳喂養安全性,能夠為母乳喂養指導干預對于產婦實施母乳喂養知識講解,可進一步促進母乳喂養質量提高。本文研究顯示,分析組開奶時間(32.35±4.22)min短于參比組,分析組開奶時間更短(P<0.05),分析組泌乳量充足率93.33%、母乳喂養率90.00%相比參比組更高(P<0.05)。
綜上,母乳喂養指導能夠使產婦進一步提升母乳喂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