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許南
(浙江郵電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人民物質生活水平有了顯著的改善,但是精神生活水平的增長卻遠遠不及物質。在奢靡的物質生活中,許多人開始貪圖安逸,不思進取,消極頹廢,漠視奮斗拼搏的精神,這些現象在當代大學生身上表現尤為突出。大學生本應是朝氣蓬勃、奮發向上、充滿活力的群體,但是在長期安逸的生活環境中,大學生不知不覺逐漸進入舒適區,這種思想與態度嚴重制約了他們的健康成長。[1]因此,要想將新時代的大學生培養成為有用的人才,就必須重視奮斗精神的培育,這是保證其成長成才的必經之路,也是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保證與必然要求。
奮斗精神是當代青年大學生不可缺少的重要品質,新時代中國青年要勇于奮斗,靠奮斗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與自己的人生理想。中華文明能夠源遠流長,改革開放能夠取得偉大成就,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民始終堅持奮斗精神。在新時代背景下,社會主要矛盾逐漸發生變化,這就要求全國各族人民尤其是當代大學生要永不懈怠,堅持奮斗的精神狀態,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奮勇前進。青年是國家的希望與未來。時代賦予了大學生新的責任與使命,大學生是未來的主力軍,必須要具有新時代的奮斗精神與熱情。大學生奮斗精神的研究,使得相關理論得到補充,同時也是實踐的需要,意義重大。
近年來,“奮斗”的重要性被多次提出,倡導要向著人民的美好生活而奮斗,要做到永不懈怠,一往無前。從古至今“奮斗”一詞都包含著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精神內涵。不同的時代奮斗精神又有著相對不同的內涵,在新的時代,奮斗精神又被注入了新的內涵。
理想是人們在一定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基礎上對奮斗目標的不懈追求。信念是人們針對某種思想或者事物基于一定的認識基礎,身體力行并且堅定不移的一種精神狀態,理想、信念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堅定的理想信念是一個人對自己夢想堅持不懈追逐的基礎,是一個人真正努力奮斗的動力。擁有了理想信念,很多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崗位上就能做出不平凡的成績。[2]理想信念是精神上的“鈣”,要弘揚新時代的奮斗精神,就必須堅定理想信念。
科技的進步與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創新,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提升更離不開創新。在我們悠久的厚重的中華文化中就包含著創新精神,在古代早已經提出“窮則變、變則通”的思想觀念。用于創新的精神中就包含奮勇爭先、不甘落后、奮斗不止的激進精神與力量。創新是國家與民族發展源源不斷的動力,能夠促使全國人民保持斗志昂揚的精神狀態。強調創新,勇于創新,才能有效激發奮斗的動力,新時代奮斗精神的血液中早已融入創新精神。
新時代,勞動精神也成為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國家越來越重視對學生勞動價值的教育,自古以來熱愛勞動都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熱愛勞動就包含勤勞奮斗、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過,只有通過誠實的勞動才能實現美好的夢想,破解發展中的難題,鑄就生命力的一切輝煌。勞動的過程就是奮斗的過程,新時代勞動是奮斗精神的具體表現與實踐,熱愛勞動成為新時代奮斗精神的底色。
新時代奮斗精神的核心在于求真務實。空談奮斗是行不通的,必須采取實際行動。求真務實不僅是要獲取規律與知識,更重要的是真抓實干,腳踏實地。只有真抓實干才可以攻堅克難、夢想成真。這就大力要求我們在進行各項工作時都要求真務實,腳踏實地。[3]奮斗最重要的就是要務實擔當,不是馳于空想。求真務實、腳踏實地的行動對新時代的奮斗精神做出了很好詮釋,要想真正落實奮斗精神,就必須真正做到求真務實,這樣才可以砥礪奮進,努力實現奮斗目標。
在決勝全面小康,“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交匯點,社會主義發展事業要繼續推進,就要鼓勵新時代的青年要學會吃苦、勇于吃苦、敢于吃苦,要繼承與發揚五四精神,站在人民的立場上,堅定理想信念,練就一身過硬的本領,要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的姿態,擔當時代的大任,不斷地探索奮斗,更好地投身于強國偉業,不辜負黨和國家的信任與期待。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我們的中國夢,是中國人民堅持不懈、努力奮斗的動力。在新的時代,個人夢想與集體夢想是一體的,是不可分割的,當代大學生要將個人夢想與中國夢結合起來,用自己的一生而努力奮斗。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未來,只有通過不懈的奮斗,才能鑿山開路、遇河搭橋,克服一切困難,實現偉大的中國夢。[4]美好的歷史與未來是通過奮斗與實干創造與成就的。只有不懈奮斗,才能將偉大的夢想變為現實。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是通過我們勤勞的民族在不懈的奮斗中創造的,通過一代又一代人民的奮斗,我們完成了一個又一個不可能完成的歷史使命。奮斗精神也是一種重要的民族精神,中華民族就是靠著我們一代代不懈的努力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才逐步走向富裕與強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就包含著奮斗精神,使得中華文化永久地散發出璀璨光芒,對其繼承與發展是我們的責任與使命。
大學生要成長為可靠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就需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需要經過不斷地實踐與磨礪,在不懈的奮斗中成長,與時代共同前行。要想全面發展,就要通過不懈的奮斗,通過艱苦的勞動,在勞動中鍛煉技能,提升奮斗品質、強健體魄、強化勞動意識。因此,新時代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就必須培育其奮斗精神。
現代高職院校逐漸認識到奮斗精神的重要性,并對奮斗精神培育的關注度逐漸提高,在教育實踐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由于學校對學生的個人訴求、理想抱負以及發展特點的理解與認知存在一定的不足,這就導致對學生的培養存在明顯的短板。[5]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的發展呈現個性化、多樣化以及多元化的特征,自身的價值體系與目標體系也隨著社會發展的趨勢與態勢而重新塑造。譬如當代青年學生的行為與精神融入社會后,逐漸衍生出一些消極思想。但是在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總是一味地從理論層面強調理性教育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卻對大學生的個體訴求以及思想特征沒有深入了解,缺乏對其精神關照與物質關懷。此外,培育手段比較落后陳舊,目前高職院校奮斗精神培育活動的開展過程墨守陳規,缺乏創新,難以結合學生的特點進行。
在這個新的時代,科技飛速發展,網絡信息技術快速普及,我國的社會矛盾逐漸轉變,精神層面的矛盾日益突出。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與普及將當下社會面臨的問題快速地以網絡形式呈現出來,譬如青年人為了逃避“996”“007”的生活,而逐漸出現“躺平文化”,進而逐漸形成年輕人的生活理念與行為規范。[6]這種“躺平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青年的“抱怨心態”。這對缺乏社會經驗與價值觀不夠成熟的大學生會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使其喪失斗志與奮斗意識,進而失去人生理想與抱負。針對奮斗精神的培育,對于網絡文化的關注與重視,現代高職院校是比較缺乏的,忽視了不良網絡文化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對不良思想文化的疏導過于疏忽,使得大學生奮斗精神培育的“成效”與質量受到嚴重影響。除此之外,網絡中也存在大量的“功利主義”“利己主義”“奢靡主義”等不良文化與思潮,對青年的思想價值觀造成嚴重的不利影響,奮斗精神的培育質量也大打折扣,且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對網絡環境與文化缺乏必要的監管與重視,導致當代大學生奮斗精神難以穩固形成。
新時代教育者需要根據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制定大學生精神培育的目標,從大學生對奮斗思想的認識、情感體驗、意志品格以及行為習慣等方面入手,做到知、情、意、行的統一,將大學生培養成為真正的新時代的創造者與奮斗者。
深刻的認知是深厚情感產生的重要基礎,在新時代,進行大學生奮斗精神教育,使大學生對新時代奮斗精神的實質與內涵產生正確認知,明白奮斗精神教育的功能作用與實際意義,樹立正確的奮斗價值觀,確保正確的道路與方向。一方面,必須對正確的奮斗觀有一定的認知。首先從理論上對新時代奮斗精神的內涵有正確的認識,對愛國奮斗、艱苦奮斗、頑強奮斗、接力奮斗等重要奮斗思想進行深入學習;對奮斗的意義要有正確的了解,應摒棄盲從的奮斗、偏執的奮斗,摒棄風頭主義、機會主義,應實事求是、積極向上,與時代相聯系,不懈進取、奮發努力。另一方面,在新時代,大學生奮斗要有正確的目標、方向與道路,除此之外,大學生還必須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有一定的政治遠見,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確保自己的奮斗不會偏離正確的目標與方向,確保自己的奮斗有價值、有意義。
增強大學生對奮斗精神價值的認同感,需要有一定積極的情感體驗。在當前的政治理論當中,“幸福”與“奮斗”經常相互聯系,幸福要靠奮斗來實現,一個精神富足的人、懂得幸福與享受幸福的人一定是一位勇敢的奮斗者。要使大學生樹立起奮斗幸福觀,才能增強大學生的奮斗情感體驗,使其明白兩者的內在聯系與相互統一性,讓其認識到奮斗的過程就是體驗幸福感的過程,同時通過自己的奮斗,還能為國家與人民創造更大的幸福感。
對奮斗精神具備一定的認知與情感體驗后,要把其轉化為長期穩定的行為習慣,還需要擁有強大的精神動力以及堅定的意志力,對奮斗品質要有鍥而不舍的追求精神。當代大學生不屈不撓的奮斗品質主要表現為攻堅克難與創新創業的意志。第一,具備攻堅克難的意志是滿足個人發展的需要。實行個人夢想、集體夢想、國家夢想從根本上來說是統一的,在這個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矛盾、問題與挑戰,但是我們不能退縮,要繼續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要保持激進昂揚的姿態,勇敢面對一切困難與挑戰。第二,擁有創新創業的精神是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創新創業精神是大學生必須擁有的重要品質,這是其成長、成才、成功,以及服務社會的重要保證。要培養創新創業的品質,就需要提升自己的知識與技能,不斷地積極進取,推陳出新,練就一身扎實過硬的創新創業本領。
奮斗實踐不是一個偶然個別的行為,而應是一種長期穩定的精神狀態與實踐,當代大學生新時代奮斗精神培育的終極目標就是多次反復實踐后形成穩定的行為習慣。新時代大學生奮斗精神的培育不是形式主義,不能僅喊口號,而是要腳踏實地、求真務實、篤實力行,同時還要做到永久奮斗、行穩致遠。
在篤實力行的過程中,不能好高騖遠、眼高手低,要把奮斗精神切實落實到每個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僅靠夢想并不能使中國夢輕松地實現,主要還是要依靠自強不息、腳踏實地的艱苦奮斗,青年大學生若要承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責任與使命,必須有敢于擔當、踏實苦干的奮斗精神與實干精神。
首先,要樹立明確的目標與方向。要深入分析與了解當代大學生思想與行為特征,深刻把握學生個體需求、了解其理想信念與抱負,依據學生發展的需求,注重奮斗精神培育的針對性,引導學生朝著正確的目標不斷奮斗前進。其次,將社會主義理想信念融入其中。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的融入,是大學生實現個人理想與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保證。最后,要提高奮斗精神培育的頻率。高職院校要定期展開奮斗精神培育活動,同時還要創新培育方式,在專業、通識教育以及實習活動中融入奮斗精神培育內容,將奮斗精神培育貫穿于高校教育的始終,提高培育效率。
當前網絡環境中充斥著大量消極思想,對當代大學生產生非常嚴重的不利影響。首先,高職院校應就網絡文化對新時代青年大學生思想行為的具體影響做詳細的調查與分析,同時在奮斗精神培育的過程中對其思想進行疏通與引導。譬如,針對“躺平文化”,教師應深刻分析其出現的根源與本質,指出其對當代大學生進步與發展造成的嚴重危害,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其次,要充分利用好網絡媒體平臺的優勢與積極作用,進行奮斗精神的宣傳教育活動。例如學校可以邀請一些正能量的網絡紅人進行輿論引導與價值教育。
奮斗精神的培育不是空話,要有具體的內容,這是非常關鍵的。新時代,奮斗精神的內容有著新的擴充與發展。首先,可以在其中嵌入“接力奮斗”,顧名思義,接力奮斗就是一代又一代的人圍繞著特定的目標進行奮斗。這種奮斗精神類似一種愚公移山的精神,能夠鼓勵大學生承前啟后、不懈努力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其次是“共同奮斗”,祖國的繁榮昌盛不是依靠某個個體的奮斗就可以實現的,而是要依靠全體人民的共同奮斗,主要包括人民群眾一塊奮斗,海外華僑協同奮斗,黨和國家共同奮斗等。最后是頑強奮斗,頑強奮斗就是不畏艱險、腳踏實地、刻苦實干,以堅韌不拔的毅力積極主動地迎接挑戰的精神。通過豐富的培育內容,奮斗精神培育的成效可以更好地提升。
黨帶領人民群眾攻堅克難,取得一次又一次的革命勝利,其核心動力就在于“奮斗精神”,對于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健康發展來說,這是重要的內在驅動力。能夠奮斗、勇于奮斗的大學生才能適應當下以及未來中國的發展要求,奮斗精神是當代優秀大學生不可缺少的重要品質。應在教育的全過程中貫穿奮斗精神的培育,將其徹底落到實處,為國家培養一批能吃苦、肯擔當、勇于奮斗的新時代優秀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