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君盛資產運營有限公司 梁筱雪
在改革開放背景下,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為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加大了市場競爭壓力。基于此,企業需要加大文化建設力度,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促進企業有序管理,提高整體工作效率,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企業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為企業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正確指導,具有良好的引導、教育和培養作用,促進企業持續發展。通過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有效挖掘企業的內在潛力,為企業文化建設奠定良好的群眾基礎[1]。同時思想政治工作是企業日常經濟活動開展的重要保障,可以強化理想信念教育,提高職工的思想道德修養,建設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由此可見,實現企業內部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的有效融合,可以發揮兩者的優勢,互相促進和推動,助理企業可持續發展。
在企業生產經營中,思想政治與文化建設之間存在緊密聯系,難以分開。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對企業的各項經濟活動進行有效規范,將其控制在相關法律政策范圍內,促進企業健康長遠發展;企業文化主要體現企業獨特的思想觀念和理念,企業發展歷程中形成的,加強化企業文化建設,可以為思政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的群眾基礎,保證其順利開展。
(1)企業文化建設拓展了思政工作空間[2]。新時期,部分企業思政工作的內容、形式、方法比較落后,缺乏新意,與新形勢發展不匹配,員工參與積極性不高。企業文化建設要結合新時期發展形勢,具有明顯的時代性和先進性,同時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對企業理念、價值觀念進行持續性修正和優化,在此背景下,實現企業思政工作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有效結合,拓展思政工作視野,豐富思政工作的文化內涵,拓展工作渠道,實現員工價值觀念的一致性,增加企業內部的凝聚力,最大限度激發員工的工作動力,共同為企業發展目標的實現而奮斗。(2)企業文化建設是思政工作的載體。在以往思政工作實施中,主要是通過組織談話、個人談心等方式開展,而企業文化建設是利用培訓學習、研討會、座談會等形式開展。基于此,可以以企業文化建設為載體,開展多樣化的思政工作,實現員工政治理論、思想道德、科技水平的全面性提升。企業文化建設要緊貼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并通過多樣化的文化活動方式,確保思政工作的有效落實,并對思政工作內容、形式進行創新,讓員工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實現思政工作在企業實際工作中的有效落實和執行。
(1)思想政治工作是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與靈魂。思政工作開展過程中,要運用教育、疏導、批評等方式,宣待黨的方針政策,對錯誤的行為和思想進行糾正,深度挖掘員工的潛力,為企業發展目標的實現提供強大的思想保證[3]。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會形成一種企業員工共同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即企業文化,是企業獨特的文化理念,為企業員工的行為提供指導,是企業的靈魂。思政工作是工作方法,突出黨性和思想性;企業文化是管理理論,突出精神管理與自我管理,兩者都屬思想意識范疇,助力企業精神和物質文明建設,只有建設優秀的企業文化,才能推動企業長遠發展,并通過思政工作為企業文化指明建設方向。(2)思政工作是文化建設的動力來源,在企業員工群體中開展有效的思政工作,可以提高員工的思想覺悟,激發其工作潛力和工作熱情,為企業良好發展奠定基礎。同時思政工作是提高員工文化素養、職業道德素養的關鍵方法,從而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推動企業文化建設。(3)思政工作為企業文化建設提供方向指引,思政工作可以幫助員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為企業正確價值觀的形成提供導向,確保企業決策的合理性與科學性。同時,通過思政工作的開展,還可以加強員工溝通交流,幫助管理者了解基層員工的具體情況,以便為其提供針對性的幫助,解決其后顧之憂,為企業文化建設確立方向。
(1)企業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結合,可以推動中國特色企業文化建設工作順利開展。通過兩者的充分融合,能夠實現文化建設創新與良性發展,并平衡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推動企業全面發展。可以把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經驗應用于企業文化建設,從而推動中國特色文化體系建設;同時通過企業文化建設,可以熏陶與感染員工,為職工思政教育效果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促進員工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并對其個人行為進行有效規范。(2)通過兩者的有效結合,可以推動職工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創新與優化,保障思政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在兩者融合背景下,可以在企業日常經營管理工作中融入職工思政教育工作,確保職工思政教育工作與企業發展理念相契合;此外還可以把企業文化建設工作的相關經驗應用于企業職工思政教育工作中,如活動形式、內容等,實現思政教育工作形式的創新,豐富思政教育內容,拓展思政活動形式。在具體實施中,需要對文化建設組織架構進行完善,設置專門的部門進行針對性管理,還要把職工思政工作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完善企業管理制度,并結合社會發展形勢,對職工新動向進行了解,以便對思政教育工作內容進行拓展和豐富,擴大思政工作覆蓋范圍,為職工正確價值觀念的形成和規范行為模式的形成起到推動作用。
(1)對象相同。研究對象都是人,思政工作是提高人的思想認識,培養其正確的價值觀,通過共產主義思考培養社會主義“四有”人才;企業文化主要是研究員工的共同價值,側重塑造人的靈魂,激發人員的內在動力,強化自我激勵,并實施人性化管理。由此可見,思政工作與企業文化都是引導人、塑造人、培養人[4]。(2)方向相同。我們的企業文化是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的企業文化,與思政工作在政治方向上相同,既有思政工作的優勢,而且可以確保文化建設方向的正確性,激發職工的積極性。(3)目標相同。思政工作主要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等思政教育,對員工進行激勵,挖掘其內在潛力,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企業文化建設主要是通過軟管理,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實現生產目標。由此可見,思政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的目標相同,都是致力于發展企業的生產力,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為經濟建設做貢獻。(4)方法相通。兩者的具體方法較為相近,思政工作的部分方法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同樣適用。如通過多樣化的文娛活動,可以形成融洽的人際關系,構建企業良好的內部環境;樹立典型、榜樣,能夠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環境,提高員工是思想覺悟。由此可見,企業文化建設與思政工作之間具有很多共通性,為兩者的有效結合提供了極大的可能性。
在現代企業管理中,需要對企業管理思想進行創新,堅持以思想為先導,突出人在管理活動中的主體性,深度挖掘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推動企業整體管理水平的提升[5]。在實際管理工作實施中,要實現思政工作與文化建設的有效結合,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激勵人。思想具有重要的先導作用,可以推動經濟活動的高效實施。所以,需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高團隊競爭力,并注重思想建設,統一思想,培養人的集體意識,提高其思想道德素養,挖掘其內在工作潛力,提高其工作效率,促進企業的持續發展,增加企業經濟效益。因此,在企業思政工作以及文化建設中,都要加強對人的重視,以人為根本,培育企業精神,感染和熏陶員工,樹立遠大的理想,有效激勵和鼓舞員工,并可行的管理制度,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構建人企合一的人文環境,實現員工與企業的共同發展和成長。
思政工作可以為企業文化建設提供方向指導,以便強化企業文化精神層面的建設,同時對企業精神以及價值觀進行良好的引領;思政工作是企業文化建設的動力來源,以便強化企業文化行為層面的構建,從而對員工行為進行有效約束,提高其綜合素養;思政工作可以為企業文化建設創造良好的環境,從而強化企業文化物質層面的構建[6]。實現思政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的有效結合,確保企業穩定的發展局面,為企業改革升級提供動力,實現企業與員工的協調發展和成長,增強企業凝聚力,增強員工的責任感和自豪感,挖掘員工的創造潛力,激發其工作積極性,營造和諧融洽的企業氛圍。在企業形成良好的風尚,,培養更多高素質員工,使其愛崗敬業,業務過硬。
在企業日常經營管理中,需要結合具體情況,制定可行的企業思政工作制度,同時需要完善企業文化建設制度,從而推動企業文化建設。所以,要對企業文化體系進行全面整合,并鼓勵企業員工積極參與,形成全方位、可行的企業文化制度,為企業員工的行為提供規范。同時要制定完善的企業思政工作制度,確保企業決策的科學性與合理性,有效規避企業風險,為企業文化制度的科學實施提供保障[7]。
實現企業思政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的有效結合,需要充分發揮企業領導的作用。只有企業領導者做出正確、科學的發展決策,才能保障企業文化的高質量建設,同時確保企業員工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所以,在企業文化建設與思政工作結合中,企業領導要認識到該項工作的重要性,并樹立全局觀念,統籌全局,與時俱進,確保企業決策的科學性、先進性與可行性,領導企業和員工共同成長和進步[8]。領導者還要具備個人魅力,如知識專長、領導藝術、優良作風等,從而對企業員工進行感染和熏陶,為其樹立榜樣,激發其工作積極性。
(1)部分企業在經營發展中,越來越不重視思政工作,認為其實際用處不大,而過于重視經濟增長,導致企業內部凝聚力不足,員工積極性不高,不利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9]。因此,需要通過企業文化建設,強化企業領導、員工等對思政工作的重視,并結合時代發展形勢,對思政工作方式方法進行創新與優化,體現其時代性和實效性,真正在實際管理工作中落實思政工作。(2)培育個性化的企業精神,企業精神是在企業生產經營實踐中總結形成的共性認識,是企業獨特的精神內涵。實現思政工作與文化建設的有效結合,需要結合企業自身發展需求,培育獨特的企業精神,對員工進行熏陶和感染,全面調動其工作積極性,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實現其市場競爭能力的提升。(3)通過企業文化建設推動思政工作發展。要以企業文化為載體,實現思政工作的有效開展。在思政工作中,需要培育良好的團隊精神,增強員工的團隊意識,提高其職業道德素養。同時,要立足企業的實際需求,開展人性化的說服教育,以便對員工行為進行有效約束和規范,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要促進企業文化建設與思政工作有效結合,增強員工的榮譽感和歸屬感,為企業長遠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4)企業文化建設,要結合企業的動態變化情況,如不同階段、周邊環境、內部資源要素等的變化,以便對文化建設路徑進行創新與優化,突出其時代性和適應性。同時要鼓勵員工積極參與到企業精神文化建設活動中,確保企業文化建設與員工實際情況的契合性。以企業文化創新發展為依托,推動思政工作的高質量發展,實現思政工作內容和方法的創新與優化,為企業可持續發展創建良好的精神文化環境[10]。(5)對網絡技術進行優化應用,信息時代,計算機互聯網技術在各行各業得到廣泛應用和推廣,發揮互聯網的應用優勢,如傳遞速度較快,時效性較強,在企業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充分運用互聯網對思政工作模式進行創新與優化,建設思政工作網站,為企業與員工之間搭建良好的交流平臺,滿足員工的文化生活需求。同時可以利用網絡加大企業宣傳力度,促進企業思政工作,如開辟網上政工論壇、網上政工建議征集等,及時了解員工的真實思想動態,推動思政工作效果的全面提升。(6)加強企業內部溝通,及時了解企業員工的基本情況,為其解決后顧之憂,增強歸屬感和自豪感,使其對企業文化更加認同。并對員工進行有效激勵,為其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構建和諧的企業內部關系,為企業文化建設、思政工作的開展提供良好的群眾基礎。
綜上所述,企業文化建設與思政工作存在緊密聯系,而且存在很多共通性,為兩者的有效結合提供了可能性。實現兩者的充分結合,可以提高員工思想覺悟,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培育個性化的企業文化,最大限度挖掘員工的內在潛力,推動企業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