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瑤
(長沙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守正創新做好基層宣傳思想工作的戰略之舉。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憑借其政治引領、思想引領、文化引領、實踐引領等多種效能,致力于滿足農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不斷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鄉村要振興,產業必興旺。新時代文明實踐為鄉村產業振興提供動力支持。
第一,通過宣講黨中央的大政方針以及惠民利民政策,尤其是黨中央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相關政策,讓廣大人民群眾充分了解到脫貧攻堅、農村改革、民生保障、衛生健康等相關政策與自身利益的密切聯系,引導群眾將個人幸福與國家、民族幸福聯系起來,從而充分調動人民群眾振興鄉村的積極性。同時,在理論宣傳過程中充分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實踐平臺,如企業的工廠、文化產業園、科技園、產業基地等,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面對面的理論傳播與技術分享,并且依靠政府的影響力,加大理論宣傳的效果、吸引更多人氣,促成企業與農戶的合作,帶動鄉村產業振興,既充分利用了農村的閑置土地,又切實增加了當地農民的收入。
第二,以融媒體矩陣為依托,能夠有效增強文明實踐的互動性和及時性,通過將新時代文明實踐專題模塊嵌入各地的融媒體中心新聞客戶端,并對新時代文明實踐的相關活動內容進行二次創作和編輯,運用新媒體的移動直播技術,將新時代文明實踐融入線上直播,打造“網絡黨課”“直播帶貨”“網上旅游”等活動載體,吸引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帶動當地農產品、特色產品銷售。
第三,充分發揮本地革命紀念館、烈士陵園、名人故居等革命傳統教育基地作用,發揮紅色經典文學、音樂、影視等基礎載體作用,結合新媒體傳播手段,讓紅色基因煥發時代魅力。加強對紅色文化場館的保護力度,做好修建、完善、開放工作。扶持紅色文化旅游開發,推動紅色旅游與民俗游、生態游等相結合,打造一批紅色旅游精品景區和精品線路。
第四,新時代文明實踐以志愿服務為依托,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持。將志愿服務與鄉村產業發展相結合,廣泛動員專業技術人員、返鄉創業人員、高校知識分子等參與文明實踐的志愿活動,通過開展相關農業知識培訓,為鄉村產業振興提供智力支持、技術支持和管理方案,培養更多本土人才,從而提升鄉村基層群眾的生產技術水平。同時可以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平臺為鄉村產業募集資金,動員企業通過直接贊助、項目孵化、基金投放等多種形式,積極參加文明實踐活動,亦可通過民政部門注冊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專項基金會,向社會募集資金,推動鄉村產業項目化經濟援助,促進鄉村產業振興。
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支撐,鄉村要振興,人才是關鍵。
第一,新時代文明實踐促進鄉村人才專業技能發展,積極鼓勵具有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人才通過參與文明實踐志愿活動,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和特長,為群眾提供專業技能培訓、智力幫扶,助力新一批鄉村人才的成長。同時,充分挖掘當地的人力資源,如鄉村的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等技術高超、經驗豐富、資源較多的“四老”人群,組織其成為專業的文明實踐志愿者,并聯系農林、畜牧、金融等多部門專家、技術人員幫助指導群眾脫貧致富,進一步促進本土人才的培養。
第二,進一步整合傳統媒體、新媒體以及公共服務領域陣地資源,構建一體化調度的陣地服務網絡,實現“兩個中心”陣地互通、用戶互通、信息互通,增強用戶體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應用好縣級融媒體中心新聞傳播陣地,對外宣傳發布文明實踐各類活動信息;用好視頻直播陣地,開展在線文明實踐宣教、培訓等活動;用好便民服務陣地,為群眾提供全方位的生活信息和便民服務。
第三,充分發揮各個文明實踐平臺的作用,利用企業的工廠、文化產業園、科技園、產業基地等為群眾進行各種實地培訓,將技能培訓切實送到群眾家門口,開展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等技能培訓,提升農民生產效能。
第四,新時代文明實踐為鄉村人才振興提供充足后備力量,可以吸引大批返鄉人員,包括大學生、創業人員、外出務工人員等,鼓勵返鄉人才為家鄉發展出謀劃策、貢獻力量,進而激活城鄉資源、促進農民就業。可以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作為平臺,邀請文藝名人、體育明星、時代楷模等公眾人物積極參與活動,樹立榜樣作用,引導、號召更多志士仁人投入文明實踐的志愿活動中。同時要積極主動地對接大型企事業單位、高校、科研機構、相關政府部門等,以增加鄉村人才的后備力量。建立專業人才庫,充分利用好高校、黨校、社會科學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在教育、健康、科普、理論宣講和技術講解方面讓其成為鄉村人才培養的中堅力量,要將打造鄉土文化能人隊伍作為文化傳承的重點工作來抓。通過營造能夠使鄉土文化能人脫穎而出的政策環境、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建設、扶持鄉土文化產業、舉辦鄉土文化人才培訓、推動鄉土文化人才就業等措施,帶動和培養鄉土文化人才,充分挖掘人民群眾的文化創造力,引領社會多方力量參與到文化建設中去,為鄉村人才振興提供更加專業的支持。
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靈魂,鄉村要振興,文化是基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很重要,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是辯證法的觀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別要注重提升農民精神風貌。”通過持續推進鄉村文化振興,可以全面激發廣大農民投身鄉村振興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激活鄉村振興的強大內生動力。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最顯著特征就是,以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文明實踐活動的核心要點,打造一系列旗幟鮮明、內涵豐富的志愿活動,從而打通黨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傳播的“最后一公里”,提高群眾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同感。充分利用文明實踐中心的平臺資源,積極主動對接中央、省、市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將更多的文藝演出、科普解答、全民健身活動帶到廣大農村群眾身邊,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一,深入挖掘鄉村優秀傳統文化,在各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開展特色本土活動,將傳統文化中的道德規范、人文思想、精神文明與時代要求和地域特色結合起來,舉辦非遺傳承、經典傳唱、常識普及等活動,讓優秀傳統文化煥發出符合時代要求的新魅力。在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還可以積極倡導公益婚禮、集體婚禮等文明婚禮形式,倡導厚養薄葬、生態殯葬等葬禮形式,樹立新時代文明鄉風。并以科普志愿活動的方式,將科普知識送到田間地頭、農家門口,以提升農民的科學文化素養,促進農村鄉風文明建設。
第二,深入挖掘本地紅色文化,充分發揮本地烈士陵園、名人故居、革命紀念館等紅色資源作用,使用融媒體,將紅色文化以視頻、文章、圖片等形式廣泛傳播,增強紅色文化的感染力,推動紅色旅游的發展。同時,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平臺廣泛開展學習時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等活動,利用榜樣力量,加強對社會、職業、家庭、個人品德等多種美德的引導教育,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時代新人。
生態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鄉村要振興,生態是支撐。當前鄉村存在農民綠色發展意識不強,發展綠色農業積極性不高,農業綠色發展科技創新不足、資源過度開發、環境被嚴重污染等情況。
第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作為在基層宣傳黨的創新理論的重要平臺,通過宣傳黨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建設美麗中國、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等一系列重要思想觀點,增強廣大農民群眾參與鄉村生態文明建設的使命感、責任感,提高廣大農民群眾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豐富廣大農民群眾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的系統知識,提升廣大農民群眾投身于鄉村生態振興的實踐能力。
第二,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平臺,發展具有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志愿者團隊,對廣大農民群眾進行綠色發展理念的宣講,廣泛開展綠色家庭、綠色校園、綠色社區、綠色出行、垃圾分類等具有綠色環保特色的多形式文明實踐志愿活動。通過志愿活動對農民群眾進行農業技術支持和培訓,因地制宜地推進鄉村生態文明建設,保護和傳承鄉村優秀傳統生態文化,減少由于開發不當造成的生態污染和環境破壞,推動綠色農業的發展,營造濃厚的鄉村生態振興氛圍。
第三,通過理論宣講、活動推廣,大力弘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價值理念,增強廣大農民群眾對國家綠色發展理論的感情認同、思想認同。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積極引進政府資助、企業投資,發展鄉村綠色產業,將鄉村豐富的生態資源轉化為綠色產業,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休閑農業、文化產業。
組織振興是鄉村振興的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動鄉村組織振興,打造千千萬萬個堅強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培養千千萬萬名優秀的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深化村民自治實踐,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確保鄉村社會充滿活力、安定有序。”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作為基層思想引領的重要陣地,要落實基層黨組織和基層黨員干部的政治職責。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要讓黨員深入基層,做好對廣大農民群眾的宣傳、教育、引導、提高工作,將鄉村振興的好理念、好想法、好政策通過文明實踐活動傳播給廣大農民群眾,讓黨的“三農”政策轉化為鄉村群眾的普遍共識和共同遵循。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資源整合作用,積極號召各類群體、各方力量協同參與到實現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中,最終匯聚成全面推動鄉村振興的強大社會合力。
第一,黨員干部要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各級黨員干部帶頭當志愿者,深入田間地頭、居民院落、企業園區等一線,面對面開展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用實際行動為群眾排憂解難,充分發揮黨組織的凝聚力,牢筑黨在鄉村振興中的群眾基礎,彰顯黨的核心領導作用。以黨心聚民心,黨群一條心,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的組織保障。
第二,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平臺,特別是要依托現有網格化管理制度和基層自治體系,將黨員干部納入自然村、社區、樓棟等基層網格體系,充分發揮網格員在排查化解矛盾,以及群眾在群防群治、共建共治共享等柔性管理過程中的作用,通過舉辦群眾性文化活動引導基層群眾崇尚科學、破除陋習,養成文明、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德治、法治、自治相融合的基層治理文化。
第三,要充分發揮鄉村“五老”的作用。鄉村“五老”不僅具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和豐富的工作經驗,更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會產生十分鮮明的榜樣作用。因此,在鄉村組織振興過程中,建立起縣、鄉、村三級“五老”鄉村治理組織結構, 明確其性質、地位、任務, 搭建起“五老”鄉村治理的組織平臺, 宣講黨的政策理論、鄉村優秀傳統文化、法律法規相關知識等,充分發揮其團結力量凝聚人心的作用。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戰略部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通過理論宣講、資源整合、志愿活動等文明實踐方式,從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多方面促進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等全方位振興,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了有力支撐。